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影球者 > 第一章 天生不足的天才

第一章 天生不足的天才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影球者!

王惠志接触足球是从娘肚子里开始的,他妈王小惠对足球不感兴趣,但他爹王强却是球迷,给儿子取名王惠志,分别取自中国的两位球王李惠堂的惠和容志行的志,他把这辈子最景仰的两个人的名字集中到儿子身上。王小惠本来对名字有些意见:“当妈的叫小惠,儿子叫惠,儿子比妈还大!”好在“惠”和“志”接合在一起意外地有“好志向”的寓意,公婆和娘家人都说名字好,王小惠也就乐于接受了。

生崽计划尚在讨论时,王强买了两条红短裤到“公王庙”去开光,开光之后穿上,两条轮换以保证红运不断。王强穿着红内裤不断奔赴公王庙烧香跪拜,每次都许同样的愿:生儿子。平时他都不知道庙门朝哪边开,为生儿子临时抱佛脚。之所以选“公王庙”,当然是因为此庙名气大,香火旺,法力足;更重要的是那个“公”字,公与母相对,雄性也。到公王庙里烧香自然生公子的概率大大的增加。起先这一切都是瞒着王小惠的,那段日子虽然往公王庙跑但口口声声“生男生女都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腔调就慢慢往男孩那边定向了,带着王小惠一起奔赴公王庙。等王小惠的试孕棒出现双杠,王强对自己的投机行为毕竟心虚,跟老婆说:“公王庙我们不能停,一停会被看出来,这东西来不得半点假,中途要反转了就划不来。”所以一直坚持着到公王庙报到。王强平生最大的愿望是培养一个足球明星,一扫中国足球的颓势。在踢球这件事上,男孩女孩的前途确实是天差地别,也怪不得王强。

王惠志在娘肚子里几个月,从一个小小胚胎发育成型了,王小惠如面临高考一般,儿子或女儿关系到将来家庭不同的走向,那次关键孕检她紧张极了。按规定医生不可以透露婴儿性别,王强托关系给b超医生打了招呼,医生说:“你老婆讲你天天往公王庙跑,可能是有点用。”王强愣了一下,马上一个红包递过去,医生不受:“我要拿你东西,性质就变了,一百天摆酒席不要忘记我就行。”

确认是公子后,王强夫妇再也不担心反转问题再也没去公王庙。王强转而将精力释放到胎教上,强迫老婆跟自己一起看足球比赛,王小惠没有办法,敷衍着瞟几眼,王强嫌老婆不认真。

“以后王惠志成不了才,你要负责。”

“未必会踢球才叫成才!万一成了教授,当了官,就不叫成才?岂有此理!”

“在我这里只有会踢球才叫成才!”

“懒得理你,我就是不看!”

王强不敢干扰孕妇的情绪,只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时候还亲自下厨做饭洗碗。王小惠当然知道丈夫用心良苦,得给面子。开始是给面子,但后来,在王强不厌其烦地解说下,搞懂了规则,看起来乱七八糟的比赛竟然变得有规律起来,球员的盘带传球对抗射门透着一种美一种精神。有时候一场比赛一个球不进,也能从头到尾看完不嫌烦。从开始的被动看球,看到王惠志出生的时候已经算一个球迷了。

可能是王强许愿的时候忘加一个字,“生儿子”应改成“生壮儿子”;又或许b超确认公子之后的“断供”被神仙发觉,结果儿子确实是儿子,却长得瘦弱,呱呱落地时五斤二两,之后体重从来没达标过,同为雄性,个体差异其实挺大的。

与身体的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惠志头脑的强,从幼儿园起,别的小朋友背几首唐诗挺费劲,王惠志却很轻松的从“鹅鹅鹅”开始一口气背几十首。到了小学,成绩稳定在年级前三名。不过,体育成绩就不忍直视,年级倒数前三,跑不快跳不远,速度不行耐力也不行,被大多数女生摁在地上摩擦。当然,校运会上只能是永远喊加油的观众。因为体育不达标,从来没当过“三好学生”。体育不好在别的家长眼里,简直不是问题甚至当作炫耀的资本。在王强这里却带来无尽的遗憾和忧伤。几次动了生二胎的念头,阻碍这个念头成为现实的倒不是怕丢了工作或罚款,而是担心“第二个跟第一个一样弱,怎么办?”医生说:“大概率是基因问题。”王强觉得自己并不弱,老婆的身体在女人中也是正常,基因怎么就有问题?医生又说:“父母基因没问题,不代表组合在一起就没问题,而且你家孩子完全正常,是你非要定性为有问题,其实有问题的是你这个当爸的!”王强对再次重复公王庙那一套不敢指望,更不想跟dna较劲,这事就这样搁置了。

王惠志自生下来就跟父母一起看球赛,电视机只要播放足球,他就不哭不闹,张大眼睛盯着屏幕,百日宴上王强拿着话筒面对四十桌客人喊道:“我儿子生下来就喜欢足球,电视里放足球就不哭不闹,放其它任何东西都不行,搞不清为什么,大家帮我分析一下,什么原因?”

有人喊:“王强你生了个足球神童。”

这种奉迎的话平时当不了真,但王强家人包括爷爷外公整个大家庭都是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的,这点很重要,中国式家庭祖辈的话语权往往超过父辈,对于王惠志的成长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尽管随着王惠志的长大,慢慢暴露出天生不足,爷爷和外公依然认为自己的孙子是神童,踢足球不行,其它方面很行嘛!他们为孙子骄傲。

王惠志四岁懂规则,不用大人解说独自看比赛;球星卡片从上世纪被人遗忘的老球星开始无论哪个年代一认一个准;其它小朋友在外面疯玩,他宁愿呆在家(包括爷爷和外公家)看电视;用眼过度,小学二年级戴上了眼镜,医生下了电视禁令,却只坚持了几天就放弃执行。王强找理由:“又不是看电视剧,禁止看球赛在国外那是违法的,不知道就算了,我知道,怎么能知法犯法?”其实在足球这件事上,王小惠一样脱不了干系。她虽然时常提出与丈夫相反的意见,但非常欠缺坚持,一触即溃。每到为自己的软弱感到可悲甚至可恨的时候,总以“反正没影响学习,如果成绩下降我一定会制止”来说服自己。就这样在球迷父母球迷爷爷球迷外公的纵容下,王惠志俨然接受着四种教育,一种来自家庭;一种来自课堂;一种来自社会;一种来自足球。

王惠志能力差完全不妨碍他踢球的兴趣和努力,在足球兴趣班里他的动作显得比别人慢一拍,一旦身体对抗倒下的总是他,但训练很认真刻苦,尤其领悟力强,一点就通,深得吴老师(体育老师兼足球教练)的喜爱。在吴老师的概念里儿童主要培养对足球的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规范基本动作,打下好的基础。这两点王惠志做的比别的小朋友好,兴趣不必说,正因为兴趣浓厚,训练的时候从来不说累,按吴老师的要求反复练,有时候吴老师叫停都停不下来,一定要练到自己满意为止。考虑到王惠志力量不足,吴老师找来一个分量更轻的球给他单练,可练了两天王惠志不干了,要求跟其它队员一样踢大球。吴老师经常让王惠志做示范,他的动作非常标准,完全没有普通小孩踢野球那种乱踢的痕迹,又因为动作慢,示范起来像放慢动作一样,效果特别好。不过,如此优秀的示范生却打不了比赛,受限于能力,打起比赛来,场下的优点都消失了,成了球队的拖累。足球毕竟是竞技运动,不是街头表演,所有技巧都建立在速度和力量的基础上,失去了基础,在这项硬碰硬的运动中无法生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