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诸天之造汉 > 第三十五章 军政分离

第三十五章 军政分离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诸天之造汉!

如果说加工机械,制作工具,制造枪械零部件需要‘精度’,那么用蒸汽机带动两只铁碾(压榨机)、带动铁杵、带动铡刀、水车,则不需要什么精度,只要注意不要伤到人,莽起来完事。

初代蒸汽机肯定功效较差,但是用来锻造冲压应该可以达到要求。

蒸气机的秘密不能示人,不能让其他人接触,皇帝来了也不行。

这是自己未来的工业起步的重要装置,直接在军营由军匠负责,守卫工作直接由近卫团负责,其他人一律不得进入。

蒸汽机原理比较简单,其结构主要由水罐、汽缸、活塞、曲柄连杆机构、飞轮、气管,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水罐主体是一个有承压能力的密封铁罐。

铁罐身上开几个洞,分别是卸压阀、出气阀、注水阀、烟囱。

汽缸和曲柄连杆机构是其中最难部分,邢承恩凭借小时候对于机械的热爱,也能画出来。

关健是如何把脑子里想要的,把图纸上画出来的东西,制造出来。

这是最困难的事情。

放在后世,只要有心去做,借助某宝上的工具,一个人很容易制成,但放在宋朝很难。

好在有小艺开挂,图纸已经出来,剩下的就是研究吃透技术,尝试生产出来。

先期先造个试验机,漏气儿也没事,只要不爆炸就行,邢承恩担心的是爆炸事故。

所以在蒸汽机部门制订了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以后在煤矿等矿山部门也是必须要有安全生产部门,企业生产严格按要求操作。

以后在工矿类企业必须加入安全生产部门,虽说可以买奴隶用,可一次事故后,维修麻烦不说,奴隶也是财产啊,能好好的为什么不长期使用呢?用船拉过奴隶还不如多拉些原材料呢。

匠人们理解了图纸和原理后,立即开始着手制作蒸汽机结构部件。

事实证明,即使脑子里有蒸汽机的运作原理和大致结构图,它依然难以被制造出来。

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可没办法,开始阶段失败是常事,只要能解决问题,改变时代的蒸汽机被发明出来只是时间问题。

对此邢承恩有信心,也等得起。

蒸汽机的研究需要时间,但是情报部门现在需要分家了。

以后情报部门分对内对外,对内属于国安处,对外属于军情处,以后两边各不同属

宋代的特务机构皇城司是一个集缉捕、审讯、定罪、收监于一身的综合型执法机构,旧名武德司。

皇城司是帝王的耳目,从事秘密的特务行动,监视军队和百官。

他们独立于朝堂之外,是一支神秘又令人害怕的一群人。

特务机构自然被文官所厌恶,也难得人心的。

因此文官屡屡上书皇帝撤销这一特务机构。

但是情报部门又不能不存在,因此历代帝王对此不过是阳奉阴违。

秦朝时期黑冰台;汉武帝时期叫“绣衣直指”,王莽时期的特务组织叫“绣衣执法”。

曹操时期的特务机构叫“校事”。唐代的特务机构叫“丽竞门”。

女皇武则天创立了“察事”。

明朝自不必说,清朝时最有名的特务机构名叫“粘杆处”。

民国中统军统的大名电视剧里经常出现。

武德司最高长官是武德使,北宋武德司第一任武德使叫做王仁赡,此人在上位以后做得非常好,对北宋朝廷上下的官员信息都了如指掌。

王进说他们这一支祖上就是王仁赡,家传的手艺,这一代顾平对外最出色,所以外出打探盯人之类的都是他出马。

国安处和军情处的区别在于:

国安处属于政府序列,工作重心是监控内部情况;控制社会舆论和思想,主防御。

军情处属于军队序列,主要任务是收集各类情报、对军队监视整治,对敌对势力逮捕暗杀。

国安处的是对内;军情处的是对外。

其职责范围非常明确,收集到的情报和线索,如属于对方负责的范围,必须移交给对方接收。

军情处主要管辖军队、警宪以及各地的交通部门,是执行部门。

国安处主要管辖的就是三教九流各地舆情,还有社会上的教化舆论,防范不轨。

邢承恩不希望出现两边为了争功互相拉后腿的事情,如果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需要互补可以合作,这件事从开始就给订好规矩,要不然以后不好分家了。

同样的歌姬,在内就是监察情报,在外可能就是刺探情报,所以定位一开始就搞清楚,属于谁就谁接手,如果是复合案件那功劳对半分,不说哪家的付出多少,总有一家多一家少的时候。

原先的情报部门成立军情处,主要就是对外,蒸汽机部门的防卫工作组建国安处负责,以后继续增加人手。

前期邢承恩的秘密太多,国安处的压力大一些,造船、制糖、香水、蒸汽机,这些现在都需要国安处接手处理。

造船、炼钢、酿酒、制糖、蒸气机、工具制造等等,迈着步子往前走,国安处跟着走。

治安处也和军队分家,虽然军队退役人员主要会分流进治安处,但是治安处属于政府部门管辖,也就是后世理解的公安系统。

来岛上一开始就立规矩,民政和军事直接分开,互不干涉,未来军人不得干政是一项铁律,同理政府不得涉军也是一样。

重文抑武的思路看看宋朝就知道走不通了,不能说赵大不对,当时的情况他认识到骄兵悍将的强悍和缺点,选择了他当时认为最好的制度。

唐兴于骄兵悍将,亡于骄兵悍将;宋兴于强干弱枝,亡于强干弱枝。

骄兵悍将内战内行,外战也内行,自己的钱粮、地盘、女人,上下同欲,前线拼命,后勤尽心,身经百战,不服就干。

强干弱枝外战外行,内战也外行,都是官家的打工仔,朝九晚五就行了,打赢了要被猜忌,打输了要背黑锅,不如开溜,溜不掉装死。

五代可以看作是晚唐藩镇的极端化,例如李存勖能打赢契丹是常规操作,北周还能打,到了北宋就不行了。

别拿北宋缺马来解释,这根本行不通,汉武帝时期的马匹达到了40万之多。

汉朝久远了先不说,唐宋元明清,元和清人家不缺马正常。

唐朝鼎盛时期,战马的数量达到了70万之多。

唐朝最初也没多少家底,李渊向突厥称臣,得了2000匹战马,后来又得到了隋马3000匹,这5000匹马成了唐王朝的起家之本,数字不一定准确,但基本就是几千匹马这个量级。

唐朝统一中原后,马背上打天下的李世民深知战马的重要性,在陇右大力养马。

根据《中国养马史》、《明史》记载,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明朝清点全国军队,士兵120万,但只有战马匹。

这还是徐达常遇春北伐,赶走了元顺帝之后的成果,在此之前,战马应该更少。

明永乐年间设马市于辽东等地,收购来自松花江至hLJ一带的马,并设立辽东苑马寺主持养马。

此后一直到宣宗朝,明朝战马数量一直保持在20万匹左右。

发现没?这两朝都是初期马少,后来打下来越养越多的。

唯独宋例外,人家是出道即巅峰,之后越来越少。

《文献通考》记载:“太宗太平兴国四年,诏市吏民马十七万匹,以备征讨。是岁,平太原,观兵于幽州,得汾、晋、燕、蓟之马四万二千余匹,国马增多”。

北宋宋太宗时期,宋军有17万匹马;等灭了北汉,又山西北部和河北北部获得了4.2万余匹马。

因为这里靠近边疆,一方面饲养战马,一方面可以从草原购买战马。

北宋在北伐幽云十六州之前有二十多万匹战马。

但是为何最后没马呢?

除了大量羊吃马占用牧场外,马政太烂算一个问题,结果老王变法还被玩坏了。

缺马只能用“体制”原因解释了。

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王安石发起轰动一时的变法,核心内容就是推行“保马法”,把国营马场的马分给有条件的农民饲养,同时免除养马户的赋税和劳役,政府还给予补贴。

“保马法”本是谋国之举,但不料百姓却不堪其重。

因为一旦马匹病疫死亡,就要赔偿上万钱,一般小康之家会由此破产,故而“人人以有马为祸”。

引发民情汹汹,不出十年,国马奇缺。

是哪里出问题了?

为何汉唐明都能保证战马数量越来越多?唯独宋越来越少?

邢承恩不得而知。

一个国家武力威慑必须有保证,邢承恩干脆文武两条线,双方不得互相干涉。

为了防止以后双方争权,第三方司法纪检系统要独立出来,三权分立的政治格局在开始就安排上。

审判权在司法部门,以后的县官只管理政务,治安可以划归他有执法权,但是抓捕人犯交由司法部门审判,检察部门复审和公诉,官员枉法有纪检部们负责。

军队也一样审判权归司法部门。抓捕审问和处罚审核等权利集中在一个部门会膨胀成一个庞然大物,甚至异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