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乾隆年间,从海里游回来铁血强宋 > 第九章 赵家危机

第九章 赵家危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乾隆年间,从海里游回来铁血强宋!

当亮红色的液体展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所有人都震惊不已,就连赵明赫也不例外。

毕竟他的判断还是基于老王头所说的‘七八成’,他承认自己有赌的成分,不过现在赌赢了。

工匠们分为多个组,各个组流水线作业、分工合作。

这样做,只要不是这些匠人集体叛逃,敌对的竞争者,短时间内也无法掌握全部的核心科技。

至于这个烧火的老王头可能辞职,大不了外聘一些专家来代替,只要做好人身控制就好了。

负责下一道工序的匠人们迅速地接手,熟练地操作起来。

赵明赫离开现场,一切按照之前的安排有序进行,不需要他亲自坐镇了。

第一批琉璃制作出来,判断质量后再决定下一步是扩大规模,还是继续提高铅含量。

看到少东家离开,众人皆是神情复杂,有的庆幸之前没有站出来反驳,有的对敬佩赵明赫的能力,还有的为老王头担心。

赵健更是在经过老王头面前的时候得意洋洋地:“哼!”了一声,他最看不得有人跟少爷作对了。

从震惊回过神的老王头,面色通红,既有羞愧,但更多的是不解,三十年都没见过的情况,居然让从来没有烧过琉璃的少东家做到了。

他陷入到对自己的怀疑中,索性豁出去了,他一定要弄明白少东家是怎么做到的,于是他追上去:

“这......少东家,事实如此,我无话可说,老头子我给您赔个不是,但凭处置,绝无怨言!但是还请为老头子解惑,这琉璃他为何就化了呢?”

赵明赫其实也在考虑对老王头的态度。他是第一道工序的工头,如果就地辞退对方,纵然可以震慑其他匠人,短时间,自己的指示更加畅通,但是那样就没人能进行高炉的温度判断了。

自己不行,那些学徒帮工也不可信。

老王头技术是可靠的,他的问题是自持经验,不听命令,这是思想政治上的问题。

如果能改正,赵明赫不介意原谅这个老同志,如果不能,就只能壮士断腕了。

“因为加了铅,工头定然也知道,石英中加入不同的混合物,可以让它熔点更低,以往人们觉得铅有毒,所以不曾加在金贵的琉璃里边。但是万物分阴阳,铅对人是毒物,可是对烧制这琉璃可是有大大的用处。”

听罢,老王头神情一顿,而后说道:

“原来是铅,物分阴阳,器有两面。老头子我也曾怀疑,但是毕竟三十年来,无论怎么变换添加物,就没见过这样就能融化了的。没想到竟会有此奇效,是老头子转牛角尖了。还请少东家允许我离开,我那大徒弟王争气,也学了我一些本事,他能替您看炉。”

“工头的技术我是十分敬佩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也只是因为听了一些洋人的谈话,才知道铅会有这般作用,其他方面是完全不能跟王工头比啊。

说实话,我是真心想留下你,这铅不仅能让琉璃更易融化,还能让琉璃更加晶莹剔透,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我也不知道,需要靠你替我完成啊。我会一如既往地信任你,你还要走吗?”

老王头其实不太了解少东家,毕竟以前少有接触,没想到竟是如此宽宏大量的人,自己倒显得小气了,不能输阵又输人:

“少东家如此心胸,我是服气了,承蒙信任,拼了这把力气,我愿意为少东家找到最佳的铅琉璃。”

老王头回到了工位上,没有人嘲笑他,不少人都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对自家的少东家更加佩服了。

不久,第二炉琉璃开始烧制。

而刘六则急匆匆地带着第一批琉璃成品,去给赵明赫鉴定。

...............

南海县城赵宅。

赵明赫的二叔焦急地来回走着,询问道:

“大哥,三弟来信了,询问我们具体的到货时间,隔三岔五地宴请那些京官,花费不少,时间长了内务府广储司那位怕是会淡忘我们的事啊。”

赵得柱按捏着眉头:“再等等吧,海关来的信说就这十来天了,明岳既然来了,就让他先别回去了,等接了货,让他跟着一起进京吧。”

赵明岳是赵明赫的堂兄,之前一直负责京城和赵家的联络。

然而二叔依旧没有冷静下来:

“这混账李永标,居然说我们进口违禁品,我们什么时候买过违禁品了。他这是没事找事,我看啊,他这是想把我们赵家隔绝在海关之外,他不怕咱拼着鱼死网破去京里边告他?”

“哎,民不与官斗,更何况,听说乾隆那老家伙可是亲自盯着粤海关这个钱袋子。他李永标要是真的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他的下场,不会比我们好。”

听到大哥这样说,他才停下脚步,坐下来说道:

“我也是气急,倒也是相信不会真有人这么要钱不要命。”

赵得住表示理解:

“这批琉璃比以往的质量都好,那个约翰逊可是给我们立了军令状,质量不好,他可拿不到银子。

这潘家的敌意越来越明显了,我估计到时候,你我二人可能会遇到意料之外的麻烦,你可得安排信得过的心腹去接头。

真要是出了意外,你立刻安排肆儿和他兄弟离开,去暹罗。”

“放心吧大哥,那张三在赵家干了十年了,为人老实本分,还算聪明,没犯过什么错误,我们从来没有亏待过他,可以放心。”

……………

与此同时,潘家大堂里。

“到时候赵家交不出货来,诸位就联名诉讼,县老爷与我是亲家,一定会为大家主持公道。

到了今天还想着一家独占的老路,赵家已经是众矢之的了,只有抱团垄断,才是新的出路啊,可惜他们不懂。”

众商行掌柜、东家应声到:“全凭潘老爷做主。”

潘振承十分受用这种一呼百应的感觉:

“哈哈,以后我们一起做生意,潘家保证大家应得的那一份。待公行成立,咱们统一口径,对外压低购买价格,对内高价出售,难道还怕挣不到钱吗?”

听到这,众人开怀的笑了:

“哈哈哈,潘老爷说的对啊,大家的的富贵可就依着潘家了。”

牺牲一个赵家,换来大家发财,众人都觉得合适,太合适了。

在大堂后面一处偏房里,潘家管家正对着一个面容憨厚的中年男子交代着:

“张三啊,已经得到消息,七天之后,那洋人就来了,你知道该怎么做吧。”

那男子正在双目神游,听到这里,回过神来,拱了拱手,说道:

“小的自然知道,那洋人和我见过,只要我一口咬定,到时您就是赵家的新管事,一旦签字画押,这货就是潘家的了。”

那管家听罢,拊掌哈哈大笑:

“哈哈哈,不错,此次潘家动用白银两百万两,你为潘家立了大功,下半辈子锦衣玉食、高枕无忧啊。哈哈哈!”

那男子听罢只是微微一笑,毕竟是出卖自己供事了十多年的赵家,而且赵家并没有亏待自己的地方,要说没有羞愧是不可能的。

可怜自己的老母和弟弟一家都被潘家控制了,他只能在心里求菩萨保佑赵家能挺过这一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