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三国之应谋天下 > 第二百九十八章 灵帝余音

第二百九十八章 灵帝余音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国之应谋天下!

第298章 灵帝余音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初一。

洛阳。南宫。嘉德殿。

结束朝会回到寝宫,身体孱弱的灵帝躺下没多久,中常侍夏恽轻飘飘走了进来。

“陛下,司隶校尉张伯慎在殿外求见!”

灵帝强睁开眼睛,侧首瞄了一眼满面谄媚相的夏恽,厌恶地又合上眼。

“嗯?”

等了半天不见灵帝有所表态,夏恽抬头,就见灵帝似乎又睡着了,心中不由生出一股怒意,恨不得冲上去将灵帝掐死,让他立即去见“泰皇”。

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夏恽暗自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怒火,一双阴恻恻的眸子朝殿内四周快速扫视一圈,再次变得低眉顺眼,轻声细语。

“陛下,郭胜百般阻挠张伯慎靠近嘉德殿,形迹有些反常!”

夏恽若有所指的“小报告”,终于引起了灵帝的兴趣,再次睁开浑浊的眼睛注视夏恽,目光里已没有了之前的厌恶。

“让郭胜带张伯慎进来见朕。”

面无表情的夏恽无声一礼,转身出殿宣人。

……

“陛下,老臣……”

司隶校尉张温跪地刚要向灵帝“倾诉”,被灵帝抬手阻止,阴冷的目光投向一起进殿的郭胜。

“郭常侍,刚才夏常侍说你无故阻拦张伯慎来见朕,莫非受人指使?”

背靠龙床而坐的灵帝,虽然说话已中气不足,但帝王的威压一点也不缺。

“噗通!”

郭胜倏然一惊,立即跪倒在张温身侧,脑袋触地,急声分辨。

“陛下,老臣是担心陛下龙体……”

“好了,你们退下,朕与张伯慎说说话!”

灵帝阻止郭胜解释,挥手让他与夏恽退出寝宫。

……

“哼!”

一出殿,郭胜一双充满了腾腾杀气的眸子,阴恻恻地盯着夏恽,恨不得就这么把他给射死。

“夏恽,你以为天子能庇护你一生?”

本来心中就憋着一股火的夏恽,被郭胜的冷嘲热讽与警告一刺激,一股热血“腾”地冲上脑门。

“你以为与何氏同乡就能活得比我夏恽更久吗?”

夏恽说完,一甩袖转身就走,也不打算再伺候故意出卖自己的灵帝。

“嘶!”

刚转过嘉德门,夏恽猛地顿住,浑身打了一个冷颤。

“郭胜是何后的人,又时常往大将军府上跑,他若将今日之事告诉何氏,本公恐怕难逃一死!”

在宫中几乎已成孤家寡人的夏恽,为自己的一时冲动感到后悔与不安。

“立即出宫,前往泰山郡投陶应?”

“不行,就这么过去,定会被陶应轻视!”

“咦……”

心神不宁的夏恽心思急转间,忽见嘉德门后的莲池中一条红色大鲤鱼腾出水面,又重重砸下,溅起一片浪花,心中不由一动,立即转身又朝嘉德殿而去。

……

“陛下,自《讨陶檄文》发布以来,逆贼陶应已占据青州、徐州、兖州除陈留、东郡之外的所有郡县,冀州已失渤海、河间、甘陵、安平四郡国!”

“因大将军掣肘,四路讨伐联军被逆贼陶应各个击破,四州上至郡守、县令,下至士人黔首,被屠戮者不计其数!”

“四州郡国汉室诸王更是被满门残杀,其祸尤胜黄巾!”

声泪俱下的张温不住以头抢地,以期唤醒耳目闭塞的灵帝。

“陛下,若再任由陶应逆贼坐大,恐各地居心叵测者纷纷效仿!”

“新任并州牧董卓驻兵河内迟迟不就,似在观望洛阳,已有不轨之心……”

正在控诉陶应的张温一抬头,就见灵帝不知几时已从龙床上站起,有些浮肿的脸面憋得通红,一道道青筋暴起,眉毛根根直竖,眸子里闪烁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好似一头被激怒的雄狮。

“亡汉者,何氏也!”

灵帝大叫一声,直挺挺倒在龙床上,一时没了声息。

“陛下,陛下……”

听到殿内传来的哭喊声,去而复返的夏恽与郭胜匆匆冲进殿,一边呼唤灵帝,一边试探他的鼻息。

“郭常侍,你在这里等候太医,我去请何后!”

发现灵帝呼吸尚存,夏恽暗吁一口气,瞥了一眼身旁的郭胜,眉头一挑,转身就走。

“你去请何后?”

灵帝只是怒火攻心昏了过去,郭胜正感到失望,突闻从来不与何氏往来的夏恽要去请何氏,倏然一怔。

“何后就在嘉德内苑莲池观鱼,我去去就来!”

夏恽头也不回地一边疾走,一边大声给郭胜喊话,谨防郭胜跟来或听不见。

“我也去!”

压下心头对夏恽反常态度的猜度,郭胜匆匆冲出嘉德殿追了上去。

“哼,就怕你不来!”

眼角余光看到郭胜的身影,夏恽嘴角噙起一抹冷笑,脸上一片狰狞。

莲池并不远,夏恽、郭胜二人没跑几步,便来到内苑。

“嘭!”

气喘吁吁的郭胜正四下寻觅何后的身影,猝然一头撞在了廊柱上。

“咕咚……”

强烈的撞击让眩晕的郭胜来不及发出惨叫,便被夏恽一把捂住口鼻,径直推入莲池。

“何后怎么会来南宫,她定在北宫!”

看到挣扎了没几下的郭胜沉入池底,夏恽讥笑一声,转身朝北宫而去。

————

司空府。

乍暖还寒的洛阳,户外空气非常清新,袁氏议事大厅的气氛却显得异常沉闷。

下朝结伴而回的大汉司空袁逢、太傅袁隗、太仆袁基,一回到府里,立即召集虎贲大将军袁术、西园军中军校尉袁绍及袁胤、袁叙等袁氏重要成员共聚一室,商讨袁氏大事。

“讨伐陶应小儿失败,不但青州未收回,徐州、兖州皆失,冀州三分去一,这对我袁氏已成心腹大患!”

袁逢有些后悔,为了区区二百万石粮食,逼反陶应,不但给汉室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局面,也给袁氏带来了更大是损失。

“李瓒战死、伯业一门十七口被屠,袁氏在兖州、徐州的亲眷故友皆死于陶应小儿屠刀之下,我袁氏在二州百年来的布局皆毁于一旦!”

袁逢心情郁闷,想到袁遗一家的结局,袁隗也好不到哪里去,一双眸子阴郁地滴水。

“唉,伯业一家死得太凄惨了!”

默默听闻袁逢、袁隗二人的叹息,面色冷峻的袁绍、袁基等人皆没有说话,只是不时瞥一眼脸色阴晴不定的袁术。

“哼,你们看我干什么?”

被袁绍、袁基、袁胤等人投来的目光看得有些恼火的袁术,腾一下坐起身,面红耳赤地大声责问一众兄弟。

“我发誓,总有一日,将陶应小儿一家斩尽杀绝,替从兄一家报仇……”

“陶应小儿一家已被公路几乎杀绝了,只剩下一个陶应!”

袁术话音未落,袁基嗤笑一声,语带谐谑地提醒袁术一句。

“呃……”

袁术一怔,继而尴尬地又坐了回去,嗫嚅难言。

“陶应小儿这是欲效公路之行,要将我袁氏一门斩尽杀绝啊!”

袁隗略带不满地瞄了一眼袁术,暗暗为袁氏一门的未来担忧。

“绝不能让陶应小儿继续下去,否则,在这大汉将无我袁氏一门的立锥之地!”

面色有些尴尬的袁逢懂袁隗话里的意思,也知道儿子袁术为袁氏一门带来了无法弥合的灾祸,他必须想办法阻止、化解。

“南阳太守羊续去世,这是个机会,近日我便为公路谋取此职,公路可效陶应小儿之法,招兵买马,以防不测。”

既然效仿陶应,南阳就不是袁逢的最终目的,他的目的是整个荆州、豫州地区。

至于为何不给袁绍谋取外职,袁逢对袁绍有更大的期待,况且洛阳整个大本营袁氏离不开袁绍。

“二哥,陶应小儿已占据兖州,我对汝阳不放心,还是将族人暂迁来洛阳吧?”

袁隗担心已在效仿袁术的陶应会将屠刀伸向汝南族人,提醒袁逢未雨绸缪。

“也好,此事就交由士纪去办!”

袁逢从善如流,这次没有丝毫犹豫,一口答应了袁隗的提议。

“家主,宫中急报!”

袁逢还想交代袁基一些事,门外传来管家的声音。

“快进来!”

预感不妙的袁逢应了一声,与袁隗对视一眼,脸色渐渐变得紧张,眉头紧紧蹙在一起。

“家主,天子昏厥,蹇硕已率西园上军进入南宫,永乐太后带着‘董侯’陪侍!”

管家话音一落,袁逢、袁隗神色骤变,原本平静的脸色顿时凝重起来。

“天子恐怕时日不多了!”

“蹇硕入宫,天子还是要废长立幼啊!“

与一脸骇然的袁逢、袁隗不同,眸子骤然一缩的袁绍心头一顿,立即神情淡定地站起身。

“阿爹、叔父,孩儿去大将军府上看看!”

袁逢、袁隗再次对视一眼,若有所思地朝袁绍点点头。

“去吧,或许能帮上忙!”

————

兖州。泰山郡。牟县。

“四月初一,唉,你的时代终归要离去啊!”

静静站立在一处僻静的四合院,陶应望着眼前的朵朵梨花,心情异常复杂。

“三月雪连夜,未应伤物华;只缘春欲尽,留着伴梨花。”

想到灵帝即将走完自己的一生,也意味着汉末真正的乱世将正式拉开大幕,陶应不由有些感伤。

“好诗,不过显得太悲伤了!”

与祢衡、王烈一起走进来的陈琳,正好听到陶应吟诵杜甫的诗,忍不住赞了一句。

“你们来了!”

陶应回头瞄了三人一眼,转身朝房里走去。

“新?,《泰山周报》的办报宗旨与思路明确了吗?”

陶应没有回应“俘虏”陈琳的话,他现在最关心办报的事。

此番专门从徐州回到泰山牟县,陶应不仅为佐伯的成果而来,还为祢衡与王烈的工作而来。

“主公放心,每个板块都已找到执笔人,只等主公说的报纸!”

祢衡已见过泰山新纸,只是陶应未给任何人试用,这让祢衡心急火燎,天天跟在陶应身后索要。

当然不是陶应抠门,虽然佐伯改进的纸张已很“完美”,但陶应还是提出了各种改进意见,新纸未出之前,陶应不打算让纸张流出。

“立即安排人写几篇关于天子刘宏一生的评论,四月十一出第一期创刊号!”

陶应停下脚步,回头异常严肃地注视着祢衡,特别又交代了一句。

“你们的评价将会载入史籍,一定要客观,实事求是,不能带一丝个人好恶!”

祢衡一怔,与陈琳、王烈对视一眼,三人皆是一脸骇然。

“四月十一?”

“天子要驾崩?”

“莫非刘敦之言是实,陶将军能观天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