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宋双龙传 > 第16章 韩家粥铺,吾非曹贼

第16章 韩家粥铺,吾非曹贼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宋双龙传!

李诚在县城里租住之处,是一间前店后院的临街铺子,店名“韩家粥铺”。

“牙人”(中介)带他看的几处房子,李诚都不太满意,唯有这家,看起来整洁还可以代伙、洗衣。

每月房租只要三百文,李诚在尝了一碗店里的香米粥后,欣然入住。

房东一家三口,婆婆四十多岁,头发已经灰白掺杂,儿媳今年才二十,很漂亮的一个小少妇,个子得有一六五,做事利索,说话干脆,很是泼辣。

这家唯一的独苗,是一个只有四岁的小男孩,文文静静的小大人模样。

李诚早就换上一身青衫,头上扎着“东坡巾”,一七五的身高,肤白齿净,文质彬彬,看起来很是清爽。

尤其是眼神端正,没有像那些登徒子一样,盯着人家儿媳妇乱瞧。

也正因为孤儿寡母顾忌多,她家想出租贴补家用的外院,一直没租出去。

不怀好意的人,加钱她们也不租。

李诚掏钱也爽快,一下子付了半年的租金,原本眼中尚带犹豫的当家婆婆,立马点了头,当场和牙人办理相关手续。

经历过后世花花世界的李诚,当然不会像没见过女人一样,这个小寡妇虽然很漂亮,但他也不是“人妻曹”。

从牙人那边了解过情况,这韩家郎君曾经也是县学的书生,年少聪慧,品学优良。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有个大好前程,结果染了风寒,卧床不起。

家里为了给他治病,花光积蓄后,外面还欠了一屁股债,无奈只能卖光了田地,唯有这县城里的铺子,本来是租给别人的,这是一家人最后的收入来源。

不知道算是幸还是不幸,韩秀才最终没能熬过四年前那场倒春寒,抛下寡母和年轻的妻子,还有一个可怜的遗腹子。

年纪轻轻守寡的韩家娘子,和婆婆办完官人身后事,洒泪卖了乡下的宅院,一家三口搬到县城。

老宅子里待不住了,族中那些叔伯满满的恶意,让这丧夫丧子,没有顶梁柱的一家不堪其扰。

原来铺子租户到期后,婆媳二人就收了回来,凭着韩娘子的好厨艺,渐渐地在这一片也有了些名气,和一批相对稳定的客源。

铺子后面小院子有两进,李诚租的外院,一家三口住的内院,院门一关各不干扰。

满脑子“子曰诗云”的李诚,埋头苦读很少出门,只有汪朋安排人手辛辛苦苦从连岛过来,他这边才难得的响起谈笑声,也会出门大采购一番。

房东和租户彼此都很满意,一开始对他还有些不假言辞的婆媳,渐渐放下了戒备,碰到饭口忙不过来时,也会请李郎君帮忙照应一下年幼的韩宝儿。

一来二去的,韩宝儿居然和李诚关系越来越好,穿越前自己的女儿也四岁,让他视如珍宝的小胖丫头,这事一直是李诚不敢触碰的伤口。

穿越到这个大宋,机缘巧合之下有了韩宝儿这个小机灵鬼,李诚把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父爱,无意间投入了进去。

“兀那韩小娘子,某给你买了一个银簪,来嘛!某给你戴上”。

“滚!你个腌臜混沌,拿回去给你老母带!”

“哈哈哈哈!”

又是一个自讨没趣的泼皮,被韩娘子臭骂一顿,粥铺里客人们见怪不怪的哄然大笑。

被落了面子的泼皮,被激的有些红了面皮,骂骂咧咧的扔下两枚铜钱,拂袖而去。

铺子里热热闹闹,铺后院子里安安静静。

一大一小两个脑袋,围着一张书桌面对面伏案书写。

“李叔,我写完了!”

“我看看呢?”

韩宝儿放下笔,得意洋洋的吹干墨迹,把写好的内容递给李叔检查。

他年纪小,还没到入蒙的时候,略通文墨的娘亲,拿韩秀才遗留的旧书,教宝儿学着写字、背诗词。

以前家里拮据,舍不得浪费纸墨,用的是“沙盘”练习,宝儿练熟了才在纸上写。

如今有了李诚在这里,笔墨和纸随便用,还免费教其习字、算术。

在李诚眼里这都不算事,但人家婆媳上了心,对他很是感激,连带着原本约好的伙食标准,都额外丰盛了三分。

人都是感情动物,你对我好,我自然对你好,无关时代,普通人本性如此。

譬如韩宝儿,年幼的心灵缺失了重要的父爱,如今突然有了温和有趣的李叔在,小家伙也变得很是粘他。

“人之初、性本善……”

好吧,摊牌了,懵懵懂懂的李诚,把五年后才出生的南宋名儒王应麟,其《三字经》着作权给抢了。

这也不能怪他,一个写穿明小说的扑街,提到蒙学教材,那当然是“三百千”。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谁知道这年头《三字经》还没问世,而韩家婆媳毕竟不是正经读过书,所以也没太在意,还以为是李郎君特意编的三字一段,便于宝儿记忆。

其实李诚也记不住全文一千多字,这还是他抄书之余,随便翻找写作资料抄了前面几百字而已。

“不错不错!宝儿真聪明!奖励你一个纸飞机”。

“飞鸡?是那种会飞的野鸡吗?宝儿见过的,好吃!”

李诚看着开始流口水的韩宝儿,抚额无语,这也是个小吃货。

他随手取了张比较硬的青笺纸,在桌上折折叠叠,就弄出一个从没出现在古代的“纸飞机”。

在屋里抛了一下,韩宝儿就忘了鸡腿的鲜美,满眼不可置信的惊喜,捡起飘飘荡荡落地的“纸飞鸡”,兴冲冲跑到院子里玩去了。

李诚无声的笑了笑,收拾心情继续伏案疾书,快速背书的一大经验,就是默写,记不住的地方直接空着跳过去,最后再重点加强记忆模糊之处。

受过现代教育严酷摧残的李诚,重新拾起当年迎考的精神,对文科生来说和背公式,背单词的痛苦相比,背古文而已,这都不叫事。

“李叔,李叔!”

“怎么了?”

时间不长,满脸通红的韩宝儿,怯生生的又推门进屋,再次打断了李诚注意力。

“飞鸡不小心飞到院子外面了”。

韩宝儿低着头,拨弄着手指,很是不好意思,大母和娘都严厉要求过,绝对不许一个跑到街上去。

“略卖人”“花婆子”之类,碰到这样俊秀的男童,毫不犹豫的会立马下手,转手就买个好价钱。

但如果韩家唯一的独苗丢了,对韩家来说就是天崩地陷,婆媳俩立马生不如死,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没事没事,走!叔带你去捡回来”。

“李叔你真好!”

“那必须的!”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