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宋双龙传 > 第20章 鸳鸯队、雁翎刀

第20章 鸳鸯队、雁翎刀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宋双龙传!

就这还没完,天黑前所有人吃过晚饭后,还要集中开会,交流今天训练和工作情况,然后是学习时间。

一开始学的是李诚这个“师爷”手抄的三字经,接着是百家姓、千字文……

还有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乘法口诀之类基本算术……

时代限制,条件有限,如果让汪朋整出个现代班排战术倒是不难,什么“三三制”“四猛一快”等等。

关键是武器不同,战法也天差地别,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眼下才这点基础,小猫两三只,想多了都是白费。

舅甥俩曾经认真探讨过,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假想敌,制定相应计划。

远的先不谈,目前训练的是极小规模偷袭和反偷袭,最多几十号人的防御和破袭战。

前期不具备条件制造火器,只有舅甥俩用于应急的几个“掌心雷”,小队先靠冷兵器武装。

即使磕磕绊绊,造出火器,产量预估也高不起来,点亮前置科技,包括培养出值得信任并能熟练生产的工匠,都是一道道关卡需要突破。

穿越二人组一直在努力,和这个时空恐吓大于杀伤的竹制“突火枪”相比,就算暂时造不出燧发枪,最简陋的火绳枪用好了,也能吊打一切不服。

更不用说,现在的假想敌只是些土豪家,连甲胄都没有的武装护卫,最凶的假想敌,也不过是些上不了台面的山贼海匪而已。

要说起小规模的冷兵器作战,明代战神戚继光戚大帅,早期横扫倭寇的“鸳鸯阵”最专业,最厉害,这一点不容反驳!

为此,汪朋可是下了狠功夫,天天抱着《纪效新书》《练兵纪实》狂啃。

鸳鸯阵最基本的十一人小队,朋哥自己担任队正,举着三角赤旗负责指挥。

按照两个刀盾手、两个狼筅手、四名长枪手、两名镗钯手的安排,各负其职,长兵掩短兵,短兵护长兵。

先组建鸳鸯队1.0基础版!

等火枪造出来后,就补上了最后一块短板,破甲远射!

那可是鸳鸯队后期2.0升级版!

至于大后期,鸟铳队+冷兵杀手队+加佛郎机炮+偏厢车+夜不收骑队的6.0终极版……

吸溜!

什么狗屁铁浮屠、拐子马、铁鹞子、曼古歹……

统统都去死!

死掉的敌人才是好敌人!

汪朋只要下苦功先练出一队,今后就是老带新,老练新。

所以这十个徒弟在汪朋心里,不是兵,是将!更类似大明家丁精锐。

虽然家丁制有种种弊端,但是它有三个优点强的一比。

1、对主帅忠诚度高,平时护卫他的安全;

2、是一个指挥层级清晰可靠的军官团,战时以亲信家丁为各级指挥官,可最快速度扩军或接管军队;

3、精兵制,在和平时期最大程度节省养兵费用。

金鳞岂是池中物,

一遇风云便化龙!

……

秦易大哥秦容能加入小团队,是个很狗血的故事,他师父是县城赵家铁铺东家赵铁锤,跟赵老实还沾点亲。

赵东家自己没儿子,只有一个宝贝不行的闺女,就想着收几个本分徒弟,挑选合意的入赘,好继承家业,三个徒弟都心知肚明。

他是看好大徒弟秦容,也确实教了些技艺,可惜容哥儿比较木讷,不善言辞,就会埋头干活。

结果可想而知,伶牙俐齿的三徒弟,把赵小娘子哄得五迷三道,拗不过闺女拼命,赵东家只能认命。

年后开炉,秦容和二徒弟就只能做些粗活、累活,开始得到“准泰山”私下传艺的老三态度很是明显。

他已经把铁匠铺当成自家产业,想着最少挤走一人,别看学徒没薪俸,但是吃的可真不少,要不然也挥不动大锤。

秦容憨厚,本来想忍忍就算了,谁知道老二舍下面皮也投了过去,结果他就被孤立了,这个滋味难以言表。

好气哦!

秦容在铁匠铺度日如年,委屈的不行之时,弟弟秦易到了。

私下里弟兄俩一交心,秦大郎也就多了一个选择,脾气再好也不是窝囊废,打铁的汉子有自己的尊严和底线。

直娘贼!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事情摊开,摆到桌面上,一切也就顺其自然。

秦容含泪给师父磕了头,当着两个师弟的面,也未多说什么,只说自己愚笨,对不住师父教诲,平白糟践粮食。

就此离开县城,还按规矩发了毒誓,保证不再城内其他铁匠铺做工,省的让别人看师父笑话。

赵铁锤也就坡下驴放他离开,心中有些不舍,还偷偷在他包袱皮里塞了一陌铜钱(百文)……

秦容入伙可是把汪朋给高兴坏了,他想开炉都想疯了。

还是那个问题,时代不同,不像现代很多工具、网上直接订购就行。

大宋的铁匠用什么炉子、什么炭火、什么铁料,他是满头雾水。

连岛地方又比较偏,很多物资他既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买,又不知道价钱,还有现在叫什么名,替代品是什么……

术业有专攻,其他人也搞不懂朋哥的意思,鸡同鸭讲。

而有了秦容这个内行人过来,朋哥比比划划的,就弄清了这些头疼之事。

加上钱财凑手,一切都不是问题。

没法子,这支小小的武力,除了木棍,木牌、毛竹来源方便,别说刀了,连合用的枪头都没地方搞去。

宋代民间为什么“朴刀”用的多,其实就是为了不犯禁,手里拿个木棍,砍柴刀平时放包袱里,查出来也不怕,这是工具。

遇上事了把棍子往刀柄一插,在地上敦敦结实,起码看起来很有威慑力不是。

大宋可没有刀剑铺子给你选购,想到铁匠铺打把“手刀”,不是知根知底的熟人,匠人也不敢收你钱,生怕惹上麻烦。

譬如秦容学艺三年,除了菜刀、柴刀,就没打过一把正经的战刀。

想学也没机会,铁料、炭料都是钱,能给他霍霍?真有这种单子,师父也是关上门自己搞,怕他们走漏风声,平白惹上麻烦。

大宋对普通百姓在武器上控的很严,原本是禁弩不禁弓,弓箭社这种民间自发组织的团体曾相当兴盛过。

后来内地连弓也禁了,只有边境上的百姓可以练习和使用,但是大多数地方上,还是习惯称民团为弓手。

一把弓弩都没有,只有破旧长枪的“弓手”。

民间藏甲历朝都是谋逆大罪,能学些拳脚、棍棒武艺,就成了普通百姓日常防身、抗辱的唯一选择。

外购没指望,就只能自己打造,有了秦容这个臂助,开炉后长枪头、标枪头、镗钯头、包括狼筅上的铁刺先后打造完成。

按照一个鸳鸯队的标准配置打造,还多打了一个队备用,这些都相对简单,和“朴刀”差不多,平时不露面,用的时候往木棍上一插就行。

简单粗暴,但很有效!

汪朋和秦容通过打制枪头,技术风格互相磨合后,开始正式打造腰刀,刀型和大宋军中“手刀”不一样。

手刀那玩意和抗战时大刀片子差不多,质量不够重量来凑。

鹏哥打造的是自己最熟悉的“雁翎刀”,刀姿舒展优美,血槽狰狞,夹钢刃口锋利无比。

第一把刀成型时,可把众人馋的口水直流。

大将生来胆气豪,

腰横秋水雁翎刀!

帅到爆!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