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宋双龙传 > 第21章 打制火枪,愈来愈强

第21章 打制火枪,愈来愈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宋双龙传!

四月孟夏,艳阳高照。

连岛海边小院内,一间四面透风的竹棚里炉火熊熊,热浪将空气都扭曲变形。

“呼哧呼哧!”

坐在小马扎上的秦易,奋力拉动风箱,炉中炭火愈发白亮刺目,梁云峰在炉子周围跑前跑后打下手。

汪朋光着膀子,只穿“犊鼻裈”(短裤),面前只有一件斑斑点点的皮围裙,杀猪佬一般的打扮。

他手中铁钳稳稳从炭火里夹出一片,得有三尺长,前端烧红的熟铁板,移到面前波浪式特制铁砧上,呈U型最宽的一处。

和师父同样打扮的秦容,习惯性的在手心吐了口唾沫,高高举起特制长柄圆头“球面锤”。

“叮!”

随着师父右手小锤落下,在铁板上敲出一个火星,他高举的重锤,精准落在指定位置。

“当!”

火星猛然四溅,铁板因为U型铁砧模具下陷弯曲,汪朋继续点出位置,大锤再次落下。

节奏分明的“叮当叮当”声中,炙热的长铁板在铁砧上渐渐被锤成铁管……

四人都被热的汗流浃背,紧包着长发扎在头上的麻布手巾,就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锤声突停,随着汪鹏把铁管再次埋入炭火中,秦易加快拉风箱的节奏,炭火愈发明亮起来。

接过梁哥儿递来的一竹筒淡盐水,汪朋仰着脖子咕咚咕咚喝了一大口,嘴角溢出的水,沿着脖颈往下流淌过一把抓不过来的胸大肌……

“大郎,你也喝点水!”

“嗯呢,谢谢师父!咕咚咕咚!”

畅快的喝了两口水,秦容很是感慨,在原来的师父家干活,能有口冷水喝就算不错了。

现在的师父还特意烧了开水,放了盐和薄荷叶放凉,喝起来相当的解渴和舒坦。

“二哥你也喝点!”

“谢谢哥!咕咚咕咚!”

秦容把竹筒递给身旁的弟弟秦易,自己又握起重锤准备干活。

工件加热的短暂间隙后,大家再次挥汗如雨,投入工作中。

铁板卷起来的中间连接处,被梁哥儿细细的撒上合缝“白铜粉”,反复加热、枯燥的敲打。

直到插着一根精铁圆棍的铁管,被捶打成内圆外六角的特殊长管。

抽出定内膛形状的精铁圆棍,汪朋检查了一下成品铁管的质量,无比欣慰的点点头,吆喝一声:

“收工,炉子封掉,大家都出去冲个凉,喝点水歇歇!”

“好嘞!”

“嗯呢!”

……

一身清爽坐在院内阴凉处喝茶的汪朋,身旁梁哥儿殷勤的给师父摇着蒲扇。

看着阴凉处精力旺盛,你撞我一下,我踢你一脚的秦家两兄弟,汪朋不禁露出“姨母”般慈祥的笑容。

他在打造一支火枪,一把真正能破甲的杀人利器,一件原时空四百年后,彻底改变了人类战争模式的犀利武器。

作为一名穿越者,火枪是必须点开的科技树。

这是能加速穿越者前期发展进程,最快速度形成碾压式的军事实力,以少胜多唯一选择。

明明有更好的选择,非要去和土着们用冷兵器作战,是矫情还是无知?更多的是冷血无情。

每一个恩义相结,荣辱与共的将官,都是穿越者最重要的依靠;

每一名辛辛苦苦训练出士兵,都是穿越者消灭一切不服的底气。

朋哥可舍不得拿精锐去打消耗战!

……

为了从零起步打造这根铁管,一路经历的挫折、懊恼、焦躁都已经随风而散。

为了造出实战化的火枪,配套的颗粒黑火药、铅弹、硝制的火绳、包弹的油纸等等……

汪朋可以说是绞尽脑汁,挖空心思,眼看就要修成正果,这种无比快乐的情绪,不言而喻!

小舅一个人在县城里埋头苦读,准备迎接每年一次的“入学考试”,成功了就能给穿越二人组加上一道光环。

为了节省费用,加快进度,徐大海、林风、崔辛成三个年轻人,正在林二叔家的海边工棚,辛苦劳作。

没法子,“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总不能一直跟别人借船,还是先弄一艘小渔船应应急再说。

师父摆在书桌上的“三桅福船”徒弟们都看过、摸过,最后只能咽口水而已。

不仅林二叔不会造,就是把小院卖了,汪朋也凑不齐那么多钱。

底子太薄,只能把钱用在刀刃上。

当然,没有不会画大饼的领导,汪朋信誓旦旦的跟大家拍过胸脯。

“面包,啊!呸!肥肉会有的,好酒也会有的,战船当然也会有的……”

姜洋、刘大平在海里收放“延绳钓”排钩,应该正忙着收鱼。

赵华、赵旭兄弟俩昨天去了县城,今天下午应该回来。

也不知道小舅有没有再买到火硝,县城药铺当“清火消肿”药材用的不多存货,上次都被清空,小院这里不大的硝田还没正式出产。

没有占比七成五的硝,制出来的黑火药就是个笑话,朋哥也没打算弄些烟雾弹出来吓人。

话说北宋的黑火药,含硝量不到三成,还往火药里掺杂着清油、麻茹等十种自以为有效的东西。

实话实说,宋代火药确实比唐代一硝二黄三木炭,这种原始比例进步很大,但离最终标准配方,还差近一倍还多的正确硝占比。

在后世个别“宋吹”眼里,我大宋突火枪比98 K还犀利,还能不能讲点科学了?这种配方配出来的垃圾货,能顶个毛用?

……

一阵海风吹来甚是凉爽,累了半天,半眯着眼睛的汪朋,不知不觉居然睡着了。

眼尖的秦易赶紧拉着大哥,招呼梁云峰一起,轻手轻脚的离开院子,到“宿舍”去做些穿甲片的细活……

……

“师父,我们回来了!”

姜洋、刘大平风风火火跑进院子,离得老远两个大嗓门就嚷嚷。

汪朋睁眼一看,好家伙红日西斜,都快傍晚了。

这一觉睡得真舒坦,这些日子也确实辛苦,加上今天下午打制枪管,炉边热的人发虚。

“今天收获怎么样?”

“爆护了!”

(刘大平学的李诚口头禅)

“辛苦辛苦,赶紧去冲个凉,换身衣服!”

“好嘞!”

姜洋、刘大平两人合力,把抬回来的一筐大鱼,呼啦啦倒进大陶缸,里面有提前打的海水。

这是过一会儿晚餐和明日午餐的“主菜”,他们俩扔下筐,一路皮皮闹闹的去冲凉换衣服。

这边秦易和梁云峰两人赶紧走屋里出来,把缸里翻白肚皮的几条捞出,再捞几条看起来不咋滴的,拿到井边收拾干净。

标准的大锅饭,人多吃饭更香,虽然徒弟们从三月份起,每人每月只有一陌(百文)零花钱,但没人抱怨钱少。

谁也不是傻子,更不是白眼狼,这每天吃下肚的油水值多少钱?每个人胳膊大腿上开始鼓起的肌肉,就是最显着的证明。

徒弟们到底年轻,正是快速发育的年纪,短短两个多月,不算丰富但是足量的营养,让徒弟们身材越发健壮。

现在每天早上,跑上五六里地都不在话下。

就很棒!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