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嫁给奸臣后,每天担心夫君走歪路 > 第75章 若有力,出点余力也是好的

第75章 若有力,出点余力也是好的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嫁给奸臣后,每天担心夫君走歪路!

“大嫂,阿俭,我有个想法。家里有十五袋米,还有五袋面粉,只要开春,万物复苏,一切都会变好,所以我想我们自己留个五袋,剩下的十袋交给陆大人先解一时的燃眉之急,你们看呢?”沈姮问。

五袋米,几袋面粉,还有所说的豆类,吃到六七月份都不是问题。

夏氏没想到弟媳会说这个,看着愉快吃饭的儿子,这些天的休养,儿子总算又变得胖乎乎的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想到发生在儿子身上的事,她对除家里以外的人总有些隔阂。

谢俭极为冷淡地道:“这些都是用你自己的嫁妆买的,你自己决定便好。”

这个,大家都还要一起生活,沈姮自然也是希望得到俩人的支持:“虽然只是杯水车薪,但小公子说得对,再这样下去,将会饿殍遍野,民不聊生。若有力,出点余力也是好的。”

“外面当真已这般可怕了吗?”夏氏忧心的问,这些日子她极少出去,但哭声不停,骂声不断,时不时地传进耳里。

沈姮点点头:“粮仓的米也快用尽了,受灾面积太大,朝廷一时也顾不到咱们南明。”

“那,那你自己看着办吧。”夏氏看了小叔子一眼,说。

沈姮知道谢俭和夏氏的想法,也理解他们,但她觉得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因为别人的恶而自己也变恶。

这世上太多的人因为别人的恶而丢掉了自己的善良,这是很可怕的。

因为这份恶到最后并不仅仅是针对造恶之人,很可能最后受到涉及的是你,我,他。

就在灶房陷入沉默时,大院的敲门声断断续续地传来。

“别开门。”见大嫂起身要去开门,谢俭道:“这些日子开始,城里会有越来越多乞讨的人,一旦开门,很难拦住。”

这样啊,夏氏点点头。

见沈姮没说话,谢俭淡漠地说:“这个时候,倒没见你善心大发了。”

沈姮很不爽谢俭这般说自己,她良善并不表示蠢:“人心易生恶念,所以我才想着把余粮交给陆大人处理。”要不然她就自个施粥去了。

一会,敲门声停了。

不一会,外面微弱的声音传来:“谁来可怜可怜我,给点吃的吧。我不想死啊,有人吗?给点吃的吧。”

“阿叔,有人要死了吗?”小谢旻轻声问。

看着侄儿眼中闪过的害怕,谢俭也没瞒他:“这次雪灾死的人很多,旻儿放心,我们不会有事的。”

小谢旻想到上次差点淹死的恐惧,还有突然被人绑住灌水的惊恐,小身子拼命挨近娘,最后索性直接抱住了夏氏。

求救的声音断断续续地传来,好一会才消失了。

一消失,沈姮才松了口气,她真怕自己再听下去会冲动地去开门。

饭后,谢俭和沈姮清扫着院子和后园子里的余雪,将剩下的全部清理干净之后才出门。

一开门,一蜷缩的身影跌了进来。

是个十六七岁的姑娘,已经昏迷,当看清她的长相时,沈姮愣了下,是她,那个父母被埋在地下,哀求着衙役前去相救的小姑娘。

“怎么了?”夏氏从灶房出来,见到一姑娘躺在门口,赶紧过来帮忙。

“大嫂,还有米汤吗?”沈姮问道,人都倒在家里了,丢出去这种事她做不出来。

“有,有。”夏氏忙进灶房去拿米汤。

沈姮是要救人了,望着地上的这位女子,谢俭脑海里闪过那时这姑娘得知父母无法相救时悲痛的样子。

“来了,来了。”夏氏蹲下来轻摇:“姑娘,醒醒,醒醒。”

女子醒来,闻到米汤香,下意识地夺过喝起来。

一碗下肚,女子才看清眼前的三人,起身跪倒磕头,声音哽咽:“多谢三位救命恩人,多谢三位救救命恩人。”

“快起来。”沈姮和夏氏扶起她来。

女子无比憔悴,脸色蔫黄,嘴唇泛白,她感激地看着三人:“小女子已经饿了三天了,敲了很多门也没人来开,想乞讨点食物充饥,也没人给。”说着又要下跪。

沈姮阻止了她:“一碗米汤而已。”

“大嫂,去把灶房里剩下的饼都给她。”谢俭对着大嫂说完,又看着这姑娘清冷的道:“拿上饼你可以走了。”

夏氏拿着饼出来时,女子没有接过,退后一步跪在地上:“小女子父母双亡,已没处可去。雪灾之下,世道混乱,求恩公收留小女子,求三位恩人收留。不管什么事,小女子都会做。”说着拼命磕头。

听得谢俭冷声道:“贪得无厌,你若不走,这饼你也别拿了。”

沈姮听着头疼,就不能说的好听点吗?扶起女子:“姑娘,我们自身都难保,更别说收留你。”

女子闻言,只得接过夏氏手中的饼离开。

见谢俭一直望着那女子离去的身影,沈姮知道他也是有所触动的,那女子无人帮忙时的凄凉和谢家有些相像。

叮嘱夏氏一定要关紧门,谢俭和沈姮这才朝着城外走去。

仅仅是一个中午,城外的难民又多了些许。

“阿俭,阿姮。”孟宣朗爽朗的声音响起时,就见他和孟老太爷还有陆纪安从一旁走过来。

两人赶紧施礼。

“孟老太爷,晚辈有一事相问。”谢俭心里有个疑惑。

“你问。”

“货物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连贱卖都没有人买呢?”

孟老太爷愣了下,毕竟这个问题对他一个商人而言太过简单,或者说,随便一个老百姓都能回答得上来。

孟宣朗随口答:“这我都知道,物多则贱,物少则贵。阿俭,我一直觉得你很聪明,这话问得就笨了。”

谢俭没理他,只对着陆纪安道:“夫子,学生有一计,不仅不会让米价上增,还会让它低于平常的米价。不知可行不可行。”

陆纪安和孟老太爷互望了眼,陆纪安高兴地道:“快说来听听。”

沈姮一脸不太信地看着谢俭,虽说这家伙未来还挺厉害的,但这个问题历史上从没有得到过解决。

“抬高粮价,并非咱们南明县,暨县,剡县,包括其他的地方都有这样的情况,其他官府也一直在压价,我们若在这个时候贴出不限米价告示,外地的那些粮商为了盈利就会奔南明县而来。”谢俭说这话时,目光深邃而冷静,隐闪过一丝算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