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退亲后,我携千亿物资穿古代荒年 > 第42章 收点地

第42章 收点地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退亲后,我携千亿物资穿古代荒年!

沈清会这么想并非凭空猜测,一来那位常大人身份可疑,二来也是因为大舅带来的那句话。

若太原乱了,让他们到马家避难。

她才会推测那位常大人和大舅一伙人知道些什么,又或是预谋着什么?

不过这事她担心也没用,她基本是阻止不了它发生,只是想预算一下太原百姓被杀掠的概率有多大。

她信不太过马举人家那几米高的院墙,真是有正规军造反了,跟那未经训练纪律散乱的义军可是不同的。

防着宁王还不够,还要防朝廷,毕竟双方一旦打起来就是成王败寇,只能讲输赢,沈清是不太指望这些人还能顾及百姓的。

大燕的边军分布在西北和东北,宁王在东北,那里都是他的人,但宁王若要南下,西北调军过来阻止不及,朝廷只能从山东、山西、河南等地调用省卫府军前去拦截,禁军后期支援,会不会波及太原真是不好说。

沈清抬手揉了揉眉心,一时愁的不想说话。

沈策发现小妹今天不一样,沈进也发现了。

但无论兄弟两个怎么问,沈清都不说,两人也没啥法子,只能默默看着小妹发愁。

沈清在家窝了半个月,也没闲着,每天一大早起来便要去后院锻炼身体,上午和下午也会捡个小树枝练练剑道基本功。

大哥二哥问她,她就说师父教她强身健体的方法了,并且动员两个小子也跟她一起学剑术。

两人还觉得挺稀奇的,没事便陪着她在后院比划。

期间沈进又去县里送了两趟货,沈清没跟着去,两趟沈进一共带了近五石玉米、两头猪和十筐香料,一共带回来220两黄金,还把上回范忠要送她的簪子也带回来了。

沈清见范忠执意要送她,那她便收下罢。

眨眼到了腊月二十。

换太平年间,这个时候人们早就准备好年货,喜气洋洋的等过年了。

可今年村里气氛异常沉闷。

别说准备年货,大家平日笑都笑不出。

这日一早就有人敲响了锣,吆喝各家去徐家祠堂议事。

这是村里的传统,一旦村里发生啥大事,里正便会派人或亲自敲着锣绕整个村子吆喝一圈。

当年沈信中的秀才爹在世时,七里村的里正是沈秀才,自打沈秀才走了,徐氏一族又出了个秀才,徐氏一族在七里村的话语权便渐重,这里正的职位便落到徐家族长头上了。

故而如今村民议会,便会聚集到徐家祠堂。

祠堂开会小孩子是不给进的,沈清也没去凑热闹,让沈进自个去了,她则躲在屋里缝布袋。

沈清不会做衣裳,但缝个布袋还行,先前沈进送了几趟货,因装香料需要用布袋,家里布袋都用完了。

她便又取了一匹薄款棉布,裁剪成块,这几日没事了便在家缝布袋,布袋口还缝了边,开俩小口,里头穿了布绳,这样就能把布袋口给收紧系上了。

这些天周氏把衣裳鞋子也给他们做出来了,因为没绣啥花,做得也快。

如今沈清也换上了新衣,她除了有四套里衣,六套内裤袜子,两套薄袄裤,还有两套红布做的厚袄裤,红布做的单衣裤也有两套,另还有两条半身裙和两件小比甲,红棉鞋做了三双,有薄有厚,还有三双单鞋,拖鞋也做了三双。

里衣没做这么多是因她长得快,沈进的里衣就比她和沈策多两套,另外周氏还给他们做了两床新被子,把被套给染成了蓝色,当然做被子的棉花是沈进又带过去的。

沈进和沈策的外衣就要少点,两人只有一匹鸦青色土布,且沈进的个头也高,一匹布做不了多少衣裳,但好歹两人都有一套新外衣了。

不过在家沈清也没穿太厚,里头穿了薄袄,外头就穿了红布单衣,家里如今也用上炭了,她取了几蛇皮袋木炭出来,炕都是用炭烧的,屋里很暖和。

一个时辰过去,沈清都缝七八个新布袋出来了,沈进才开完会回来。

回来的时候脸色还不太好。

他走进沈清的屋子,犹豫了会儿,才说:“小妹,听说宁王反了。”

原本这事不该跟一个小孩子说的,但他小妹是神仙的徒弟,头脑还被神仙点化过,沈进如今对小妹已经十分信服,有大事当然要跟小妹商量的。

沈清抬眸看向他,脸色却没有沈进预想中的惊讶。

“他有多少兵?”

沈进:“听说有二十余万大军?”

这下沈清诧异了:“这么多?”

沈进:“听说是附近的卫军都被宁王策反了。”

沈清沉默了下。

这宁王果然是蓄谋已久。

否则哪可能这么快集结这么些兵。

她又问:“那朝廷有什么反应吗?”

沈进摇头:“这倒是没听说。”

沈清想了想:“没听说就是暂时没从山西调兵,不用急,宁王离咱这千里之遥,暂时攻不到这边。”

她仔细看过舆图,这个时空也不知与她上辈子有什么关联,空间、陆地,就连大燕疆土都跟华夏大差不离。

宁王要造反,该不会选择走山西的路线,应该是从隔壁河北、山东开始推图,那边攻去京城比较近。

但话是这么说,沈清还是有忧虑的,不打到这边,不代表不会征兵抢粮,自古朝廷打仗,没人没粮怎么办?

只能抢老百姓了。

换位思考一下,当皇帝的多只会更重视江山是不是他的,当官的多只会更重视官位权力是不是他的,至于老百姓,那就只能牺牲一下了,反正刀子没挨在他们身上。

但沈进听了小妹的话,却有被安慰到。

他稍放下忧虑,又说:“对了,咱村有不少人说要去南边逃荒。”

沈清再次沉默。

村里还是有不少人家支撑不住了。

随着临近年关,至今还未落雪,当地的田价更加低贱了,甚至一亩良田能低至二三斗麦,中下田更是换不着几顿饭。

就算还有地的农户想卖田地,那田价低成那样,换来的粮食也不够撑多久的。

如今宁王又起兵了,人心就更加浮动了,怕是大户有粮也不肯再买地了。

没有粮的人总不能在家等着饿死,似乎只有逃走这一条路了。

她沉思一番,做出一个决定:“大哥,咱家也收点地吧?”

她收了旁人田地,一来能让部分人活下命来,二来待大燕安定下来,她可以少收些地租把田地租给穷苦百姓,她不亏,也能让那些失了田地的人多条活路。

虽说眼下要打仗了,这仗一打不知要几年,但如今大舅很可能跟宁王混在一起,她也只能向宁王下赌注了。

假如宁王胜,她收来的田地便丢不了。

若是宁王输,那她也只能带着俩哥哥先跑路了。

否则造反这么大的案子,皇帝只要不死,肯定要清查宁王同党,灭其九族的。

沈进微怔,似没想到小妹的话题转移这般快。

旋即问:“你要收多少地?”

沈清:“有多少收多少。”

沈进:……这叫收点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