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退亲后,我携千亿物资穿古代荒年 > 第43章 除夕

第43章 除夕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退亲后,我携千亿物资穿古代荒年!

说干就干,小妹说了要收地,沈进立马出去打听了。

最后统计出七里村有二十余户人家要卖地的,良田共计一百二十亩,中田近百亩,下田六十余亩。

沈清决定就按一亩良田一石二斗玉米,中田七斗,下田四斗收。

一石玉米约有后世的180斤,她一下要出近二百多石玉米,这么多粮当然不能一下变出来。

村里的人都是知根知底的,她家上哪弄出二百多石粮?

于是当天沈清便取出四十大箱香料出来,挑出二十种香料,分别装了二十个麻袋,让沈进次日天不亮就去找了马文会,跟他换四百石玉米。

之前她售卖的一筐香料,就只有一箱香料。

她换算了下,一箱香料市值能抵十石玉米,四十箱抵四百石正好。

虽说四十箱香料够马家吃好久的,但这些东西存放好了几年也不会坏。

再说马家能没点亲戚朋友吗,给亲戚朋友分点或卖点,他又不会亏。

马文会也爽快的跟沈进换了,派了好几十辆骡车马车,才把四百石粮给拉了过来,是马二爷亲自领的队,一行人卸完货也没多留便走了。

这么多粮送往沈清家,一下轰动了全村。

之前沈进去打听谁家有卖地的,旁人还没当回事,没想到人转眼家里就这么富裕了。

四百石粮啊,这能买多少地!

再一听说沈进肯用十二斗玉米换一亩良田,就算之前没想卖地的村民也心动了。

十二斗玉米,都够一个人熬过一个年头了。

毕竟就算有存粮的人家,那存粮也多不够吃的。

就算不多卖,卖个一二亩、二三亩地,也能救救急了。

也有些嘴碎的跟沈进打听咋弄来的这么些粮,沈进只回一句马家送的,再问便闭口不言了。

沈进把沈老头和大伯都请到家来帮忙,这么大的事情瞒不过老宅,不请长辈做主说不过去,再说他一个人也忙不过来,过去时还给沈老头和沈福一人送了斗麦子。

沈老头虽知道这事蛮震惊的,但沉思了一会儿,竟也同意沈进买地了。

另外沈进还请来了沈信中和徐族长做公证人,给两家也分别送了一斗麦子,毕竟请人办事得送点礼的。

这公证人也不是谁都能做的,至少也要当地德高望重的人,两族族长在七里村足够分量了。

沈清也是穿越后第一次见徐族长。

徐族长是一个年约七旬的老头,头发胡子都发白了,精神头也不怎么好的样子,一进她家堂屋,便坐在主位上眯起了眼。

也不知是困了,还是对沈进买地的事不满。

此时沈清家里聚了不少村民,闹闹哄哄的,沈清也不乐意在堂屋待着,于是回到自个屋关上了门,事情全权交给大哥办。

坐在上座的沈信中看了沈进一眼:“阿进,你真要用十二斗玉米换一亩良田?”

如今一石玉米外头至少都要十五两银子,且还不定能买着,太平年间他们村的良田也不过十两银子一亩的。

有粮食也不是这么败的。

至于马家给沈进送四百石粮食的事,沈信中虽也吃惊,但一想也能理解。

估摸就是如今王举人混得好了,这些粮食不是王举人让马家送的,便是马家为了讨好王举人送的,前段时间马家不还给沈进送了一车粮和一匹马。

“堂爷,我已经决定好了。”沈进答道。

见沈进坚持,沈信中也没再劝,只道:“你决定好了便开始吧。”

说着看向围在堂屋和屋外的村民:“你们谁要卖地的,一个个说话,别闹闹哄哄的。”

立马有人问道:“阿进,我家也卖你两亩地成吗?”

沈进看了眼说话的男人,回了句:“大林叔,我先给你记着,先前我谈好的人先来。”

男人闻言只好等着。

之前沈进谈好的村民,得知一亩良田能卖十二斗玉米,有些家里地多人少的,便犹豫着先不卖这么多,于是又跟沈进商量能不能少卖点。

这也在沈进的预料之中,因为小妹已经提前跟他打过招呼了。

村民要卖那么多地,还不是因为地换不来多少粮,一旦粮足够,就不必卖那么多地就能把荒年熬过去,往后的日子还能有个盼头,沈清也不是周扒皮,非要把农民手里的生产资料全夺走。

沈进也没为难没降价,让村民愿意卖多少是多少。

由沈信中写下契书,再抄写三遍,让买卖双方和公证人都画押或按手印,一份由沈进这个买主收着,另三份分别是卖方和公证人收着。

定好契后,沈老头和沈福帮忙给人发粮,买方把地契交给沈进,这交易便算完成了,即使不立时过户,有契书和地契在,这地已经算是沈进的了。

光是这个事情就忙活了大半天,虽说之前谈好的人家少卖了些地,但卖的人比之前多了,最后四百石粮发的只剩下十几石,才跟所有人交易完。

沈进一共收到183亩良田、166亩中田和118亩下田,地契和契书厚厚一沓。

见暂时没人要卖地的了,沈进跟沈信中和徐族长道了谢,本想留两人吃顿晚饭,但两人都没留。

徐族长不太开心的样子,直接板着脸走了,沈信中见徐族长没留,许是觉得无趣,也不留了。

待送走了沈信中和徐族长,一直凑在院里看热闹的沈昌眼珠子转了转,说话了。

“阿进,我手里的地也卖你四亩成吗?你给我多算点,一亩地给两石玉米。”

沈进有些诧异地看了沈昌一眼。

沈老头的脸却是刷的黑了。

他怒瞪向沈昌:“你说啥?”

沈老头为啥旱灾成这样都没有卖地,这地是他们当农民的命根子,命根子怎么能卖?

今儿沈昌一没吃的就卖地,往后他再没吃的还能卖啥?

这小兔崽子真是气得他想揍人了!

沈昌一缩脖子,没敢再吭声。

沈进也懒得理他,别说他不愿意出两石玉米买沈昌的地,就是愿意买,他若买了老爷子不得气死?

再则说,沈昌真混到没吃没喝的地步,难不成他这个当侄子的真要看他饿死?

他倒不怕名声,但二弟往后若是走上科举之路,这名声可不能毁了。

沈老头直接拽着沈昌的衣领回家了,沈福也没多留,跟着走了。

沈进送走人后,回来便把一叠地契和契书交给了沈清。

沈清把这些东西收进了系统背包,就跟挣来的黄金白银放在一块。

……

自从沈进跟村民买了地,七里村的气氛又热闹了些。

一来许是不少人又有了生活的盼头,二来是八卦那王举人是不是发达了。

要不马大老爷那般精明的人,怎能白送给沈进这么些粮呢。

村里也没什么娱乐项目,一个八卦就能被人议论好久。

不管外头怎么议论,沈家三兄妹是不关注。

这几日沈进一直早出晚归,七里村的地收完了,他便跑到别村收地去了。

当然别村的地没有七里村给价高,良田只有一石玉米,中田六斗,下田则是三斗。

到别处收地的玉米都是沈清从背包里取的,为了方便,有时沈清还要跟沈进一道出门。

几天下来又是陆陆续续收了百来亩地,直到除夕这一天,兄妹俩才不出去跑了。

按规矩,除夕这天是要跟亲长一起过的。

于是当天上午,兄妹三人提了10来斤白面、30个鸡蛋、20个咸鸭蛋、一瓦罐猪油和宰杀好的一只鸡、一只鸭,回了老宅。

结果一回到老宅,就感到老宅气氛低沉,还听到正房西屋传来沈娇娥的哭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