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玉暖云烟 > 第6章 事情搞定

第6章 事情搞定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玉暖云烟!

客厅里,

老祝正说着,“上午我并没有遇到孔县长。吃了中饭,到上班一会儿,我才去找的她。她看了报告后,说没想到我工作那么多年了。然后就给我签了意见。”

老杨听了丈夫这么说,又问,“然后呢?”

老祝笑了一下,“她签了意见后,就要我坐一下。我不知道她还要问我什么事,就坐在那里等。

直到她拿着我的报告又进来。说刚好教育局长在小办公室有事,她让局长帮我签了意见。还要我送到教委局长办公室去,会有人接待我的。”

“这么好?!”

老杨和筱玉同时出声。

老祝说道,“她这人很能体会人的。说农校归她在管,她怕教委的人疏忽懈怠了,干脆一起签了算了。然后我就跑去教委局长办公室,果然有人在,一见我提这事,那人就接过报告盖了章,说帮我交给专门负责的人。我就出来了呀。”

筱玉听到这,心里咯噔一下。

如此说来,事情搞定!但孔县长这么好,她还能建议爸爸早日离开农校吗?

不!她决不能这样心软下来。

她宁愿让爸爸调离农校后,再来农校帮处理点遗交工作的忙,也不能让爸爸一直留到农校解散。到时孔县长走了,教委会是新的局长黄局长。

前世的事,教训太深刻了!

她记得,爸爸在她初二那个暑假才开始,去到县委开会,接受这任务。她当时不知道,还在一中陆校长家。宁姨在吃晚饭时笑着和她说,爸爸在政府招待所和孔县长碰杯。

后来爸爸笑着说,哪来的碰杯。不过孔县长确实在政府招待所请他吃了饭。

那些好,也真好,不会有假。

然而人一走,茶就凉。说的仅仅是那些答应孔县长好好安排爸爸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的领导们吗?

筱玉不知道在市委小会议室中,有谁是曾经答应过孔县长的。

爸爸的工作编制问题解决不是孔县长那个托付,而是爸爸跑了三年多的结果,是那些心存正义的领导们解决的。

县改市,市里的人事调动,她无从得知。她只知那个正直的、坚持要帮爸爸解决问题的市委彭书记是后来调来的。陶爷爷不是孔县长喊来的,他离开农校回农业局,孔县长才调来县里。

爸爸跑路跑得那脚板皮磨成了厚厚的茧,裂开处还有黄色的脓液流出。爸爸脱鞋袜时,她和妈妈亲眼看到的。她心疼得上前要去抚摸,被爸爸打开了她手。

当时电视里《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小白菜滚铁钉镜头在那一刻在她脑子里划过。眼泪滴滴的她,总认为背后一定有一只魔手一直在陷害着祝家,可是孔县长就无辜吗?

祝家人受难,那时的孔县长在哪里?

她调走后,连一声对祝畋老党员好同志的关心都不曾有过。

一餐饭,就能顶爸妈近四年受的罪吗?还有因那个变故,把祝家四人全都带入了苦难的深渊。

即便这次孔县长帮忙又如何?

她绝不能让爸妈留在西镇中学!何况越往后,进城越难。

“锅里烧的什么?我听见在嗞嗞地响。”老祝说。

老杨立马跑到厨房里,向锅里加了点开水。

她笑着,“还好。我在炖肉骨头烧粉皮啦。玉儿他们姐弟正是长个子的时候,要多吃点骨头汤。”

“你这汤都快烧干了,谁晓得有多少营养。”老祝上前看了。

“没事呢,营养留在了粉皮上,他们多吃点粉皮就是。”

筱玉听到妈妈这样说话,就想笑。

老杨又问,“局里的人说什么时候能转?”

老杨舒了一口气,“这样优先,肯定是最早一批解决的呀。那人也是这么和我讲。”

“那就好。”老杨说着把菜装在汤碗里。

吃完晚饭,

老祝又说起街上见闻,“我今天遇到两个熟人。一个是原来在党校同事的老赵,另一个是你的老伙计杨老师。杨老师和毛老师都从下面乡政府调到县城里了。”

筱玉只觉爸妈在这偏远的地方,连进城一趟都不那么容易。

老杨问,“他们调到县城哪了?”

“财政局,”老祝笑着,“杨老师要你去了县城找她呢。”

“我也是想她了。什么时候去县里,我一定要去看看她。”老杨满脸的想念。

筱玉想着,前世妈妈好象是八月份去的杨老师家。她还记得妈妈带回了杨老师送她的一条漂亮连衣裙。

她没穿几回,就天气凉了。那是不是八月底去的呀?

“妈妈,你要带我去。”

老杨笑了,“好。”

宏毅不感冒,因为杨老师家只有两个女儿。

他笑着说,“我记得最有意思的事就是三十晚上带慧慧去外面送恭喜,她一脚踩在粪坑里。还是我和姐姐一路背着她回来的。她不但不哭,还一路笑着。”

“她兴奋的呢。回来洗干了脚,就站在毛老师身后的凳子上,摸着毛老师的头发说,‘好伢子,莫动咯,我给你理头发。’”

筱玉对慧慧的记忆也是特别的深刻。

宏毅道,“我还以为毛老师会打慧慧的呀,没想到毛老师一点都不生气。”

筱玉不想说了。因为这种事发生在她和弟弟身上,妈妈肯定是要打人的。说他们没有上下,不懂礼数。

老杨的笑容也收起了,问老祝,“你没有去她家?”

老祝说,“我是去县委的路上遇着她,还要办事呢。不过,老赵是我在县政府大门口遇到的,她要我去她家吃饭。我找不到孔县长人后就去了她家。”

筱玉知道,这个老赵就是傅伯伯的妻子赵姨。傅伯伯是县委常委委员之一。原本,她就想着爸爸调动的事去找傅伯伯帮忙的。只是担心好多年未见,她找到他家去,会不会有点冒失。现在她不担心这点了。

老杨说,“好多年没见过她,我是都不记得她的模样了。”

老祝笑了笑,“她样子没变多少,也还一直是那样精致。她爱人老傅现在到了人大常委里面。

他今天还笑着说,我在农校这偏远的地方一呆就是八年了,到底是这地方,还是农校,对我有如此强的吸引力。我说我答应了老县长,要一直守在农校。”

他看了一下女儿和儿子,“他问我玉儿在哪里读书。我说就在身边读书,下半年初二了。他,”

说到这,老杨笑道,“他还记得玉儿啊。我只带玉儿去过一次党校啦。那时玉儿好象是四岁。”

老祝被她的话带偏了,“老赵也是说,玉儿那时只怕才四岁左右的样子。还笑着讲她家老大背着玉儿跑来家里问她,猜猜这是谁家的孩子。她一看,玉儿漂亮得好招人喜欢,尤其是那双眼睛。”

“他家老大比玉儿大了几岁吧?”老杨有点警惕。

老祝根本没察觉到她的表情变化,只是说道,“老大比玉儿大十来岁呢,那时他就在读初中还是高中。”

筱玉真讨厌妈妈打断爸爸的话。她记得傅伯伯曾经说过,就算为了子女读书,爸爸也不该在农校那偏远的地方呆着一直不想调进城。

算了,妈妈要有这脑筋,也不至于前世坑得爸爸成那样。

明天她单独找爸爸说说早些调进城的事。

谋划,在面对妈妈这样的人,那是极其艰巨的。要想成功,她只能针对他们对她读书和前途的在意心理去劝导。

筱玉回到自己房间,

把新衬衫脱了下来,换上之前穿的衣服。又把新衬衫洗干净了晾好。

听到妈妈和爸爸说学字的事,爸爸还在鼓励妈妈呢。

她觉得这样也好,一家三个人围绕着妈妈认字的事,不怕妈妈不坚持下去。

如果妈妈坚持下去,以后就可以在学校里做做别的工作,不要除了喂猪就没别的活干。

当初县委领导就是为了让爸爸安心在农校工作,特地把妈妈从茶场调来农校工作,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实际困难。

爸爸安排妈妈喂猪,也是怕妈妈与人一起工作会发生摩擦,影响不好。

妈妈来农校那多年,跟着爸爸见识了很多,又被爸爸严令某些事情坚决不许做,故而妈妈除了家里事做的不是太好,但工作上还是很守规矩。

筱玉进了屋子,又坐在她的大背靠椅上,脱了鞋,屈着腿,头枕在膝上。

为了谋划这个家的走向,她真的感觉心累。

筱玉知道,陆校长只会帮爸爸。

因为宁姨对祝家还在友好中。更重要的是,前世陆校长调去一中前曾提醒过爸爸要转户口的,只是为什么没有提醒爸爸转编制呢?

可能他知道转户口对子女以后工作有好处,所以才帮宁姨转户口的吧。他也不知道编制决定了户口,更不知道爸爸是何编制。反正陆校长这人对爸爸还算不错。

多少年后,陆校长在她面前说起爸爸,是说爸爸好。爸爸也对她说,陆校长人很好。互为欣赏那般。

孔县长自然是会立马签字同意的,因为她知道爸爸在农校是做实事的人,作用不小。

从她拿着爸爸的报告要教育局长签字,也说明了她现在非常清楚教委的行事作风。

前世在筱玉的心里,教委特别强盗。

农校划归教育系统时,省里拨款直接到农校,不经过教委这手。但人事上,教委有一定的权力。

那么多钱,教委没捞到一分,很是不爽,就只能往农校塞人。原本一个校长足矣,教委要塞两个副校长进来,一个管行政一个管教学。

教学这边,原来农校的杨老师自荐。行政这里,爸爸习惯了听上面安排,没有争取。所以才有那个吴校长进来。

叔叔是老师中最有本事的,这是爸爸帮忙带进农校的。

教委除了校长不敢乱安排,其他安排进来的人,不是才毕业的大学生,就是连他们自己都头痛的人。

农校解散,教委只对财产有心,安置人员可没多放在心上。

但农校人多有关系,哪会等着教委重新安排,纷纷找关系调动去了。

爸爸在教委没什么熟人,但在县里关系还是很足的。可惜啊,孔县长临走前当着爸爸对县委和教委的委托安排好老祝的工作,那些人都答应了。爸爸便一心扑在遗交重任上。

这些是筱玉后来了解到的。

她对孔县长不是恨,而是怨。

祝家弄得那么惨,孔县长后来居然没关心一下。

现在她只关心爸妈早点调到县城去的事。

从前世那些调出农校的人来看,好象只要有接受单位,教委有权却不是那样在意。就算是陆校长中途调走,孔县长都没说话,这说明是不需要通过教育市长同意的。

筱玉要的就是钻这个空子。

前世的筱玉在道德规范上,对自己的这种心机只怕是嗤之以鼻的。这叫什么?卸磨杀驴。但是经历了那些苦难后的她,也只会恨自己当年没有这本事对这些坑了她家的人。

是的,她对正直善良心又好的人,会维护。但对于做出那种没良心事来的人,她只恨不得以牙还牙。

她就是有爸妈在边上,总是会在她心狠之时,说要不得,并加以制止。这也是她最恼的事。偏偏她还不得不听。

说烂好人时,可以说她爸妈,千万不要把她带上。她从来都不要做烂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就是她对爸妈常有的心态。

但那个时候,她也只能达到这程度。她不会心机,骨子里甚至还有一种傲气。如何想出多好的计去对付坏人。

想到这里,筱玉只有苦笑。

而今,她对前世哪怕二十四岁的自己,也只是看小孩子一般的感觉。两个字:嫩笨!

凡是想不出法子去成其事的人,她只觉可悲。

但她知道,这是因为思想上的某些弯没转过来。根深蒂固的东西岂是两句劝能做到。

前世煎熬了十年都没有改变的她,就证明了她不是那么容易转变之人。

她到底是经历了什么事,多少事,才彻底转变的?

反正彻悟了好啊,改变了好啊。至少她现在的心机足矣,心性也没变坏。她当年应该是成功转型的。

她自嘲地笑了一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