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魔法工业之武德充沛 > 第166章 早做比晚做好

第166章 早做比晚做好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魔法工业之武德充沛!

另一种国内在接下来三五年里急缺的是投资商。国内目前正处于大众创业的阶段,而创业需要两种东西,第一产品,第二就是钱。

产品好解决,哈杨前世的经验与这异界魔导技术之间可以碰撞出大量火花,但哈杨没办法变出一大堆钱来。

尽管哈杨很早以前就创设了创业基金,但那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很多人第一次创业难免失败,信心可以重拾,但那钱肯定是打水漂了——要么变成一堆无法卖出去的废料,要么就进了别人腰包。

国内那些在战后依旧比较富裕的商人,在当时他们未必舍得把钱投资出去,彼时国内依旧动荡,会不会再打第二场是很多人心头上的疑问,因此这些对未来信心并不充足的人都会谨慎行事——宁愿把钱捂在袋子里生锈也不会拿出来。

那哈杨别无他法,只能从国外引进资金——在三方会谈上哈杨关注的一个谈判重点就是说服罗斯的富人们前来投资。他们也确实这样做了,因为国内各家商业银行借贷利率已经涨到了8.1%,还在猛涨,不赚白不赚。

据统计在1842年最后那四个月罗斯人总计投资了一千余万金花币,极大缓解了国内的资金困难。

与之对应的,罗斯人也拿到了丰厚的收益,根据今年年初的报告这些资产的价值已经翻两倍还多,有部分资产比如吉米动力与威克姆特联合成立的J&w合资军工企业上市后市值已经涨了390%,这里面罗斯人通过吉米动力注资了20%的股本,是第三大股东。

那么如果从哈杨的责任出发,是不是在当时选择熬个两年,逐步让国内商人来投资更好呢?那这些收益就不会被罗斯人拿走。

毫无疑问,在过去几年里对于部分居民来说,哈杨是没有尽到责任的。但同样的,在这几年时间里哈杨让全国温饱无虞,一小部分人开始迈入中产生活——然而疑问依旧存在,可能是换种说法:当初不这样做而是那样做会不会更好?

在移民方面,长期来看,一个国家要想成为首屈一指的强国,那么它的人力资源不说世界第一,那也必然要是优质的。优质的人力资源就体现在人才多、年轻人多,并且人口基数恰好合适。

如果没有放开,哈杨相信在未来这十多年间经济高速发展的刺激下,将形成一个跨度同样长达十多年的婴儿潮——但这一波婴儿潮必然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并在经济由高速转为平稳发展后才会慢慢消退。也就是说肯定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

那么很显然在经济高速发展之际会有很长一段时间都缺乏优质人力资源——不仅人才少,劳动力也少。而一旦这股风口过去,十几年几十年间经济增速都不明显时,将再次缺乏优质人力资源刺激经济——老年化,少子化严重。

正是由于单单依靠国内人口资源,那么它往往会滞后于经济发展,而经济放缓时人口压力却增大。换而言之,需要人的时候他们还是些宝宝,不需要人的时候却出现一大堆,而且还都是老人。

这是不足之处,是一直推行缩紧政策的不足,也恰恰是放开的长处——他们可以调控这方面的政策保证国内人口始终是一个健康的比例,使得年轻人多,老年人少,而婴儿又够,进而在这上面始终保持有竞争力,保持整个国家的活力。

正如哈杨前世漂亮国那样,二战以来人口控制得很好。不过当然有些政客以此抨击其他国家的少生优生做法,称此举有害广大妇女的生育意愿怎么怎么样,却是无耻——很显然他们也在调控,不过是通过放松或缩紧政策来实现,还没有落到需要制定基本国策的地步而已。

反过来说,他们也害怕出现这种情况,故而提前用对国内温和对移民恶劣的政策去预防,其背后的想法是一样的,就像两个身高一样的人,其中那个站在土坡上嘲笑另一个站在坡底的人说“嘿看,我比你高!”

从更高层次来看,放开也意味着人力资源能自由流动,在自由流动中能将人才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比如某某企业急需一兼具魔导知识和机械知识的人才帮忙解决魔能车行驶中的魔力共振问题,企业发布招聘,他们不知道一个远在大陆最西面的人是最适合解决这个问题的人。

如果这个招聘信息将这个人第一时间吸引过来,在出入境时不需要等上一两个月的审批流程,帮企业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让企业多拿到了一两个月的宝贵时间在市场上与友商竞争,而不是辛辛苦苦在国内找人最终钱花了时间没了效果却不好,到头来市场也丢了。

如果每个国家都不限制人才流动,那么他们就可以自由地走向最需要他们的那个地方,拿到最能配得上他们的薪资,实现最公平最合理的竞争。

当然这在现实中很难实现,因为一旦放开大量人都将被吸引到最发达的那个国家里面,落后国家将面临无人可用的尴尬场景。

但当哈杨的设想中的全球化一步步加深后,那么人才乃至人口的自由流动将不可避免。反而言之,要想实现全球化,放开势在必行,属于大势所趋。

全球化对于诺多这样的国家来说有莫大的吸引力,而比其他国家更早放开,能帮诺多在全球化中取得领先。

首先对于诺多教育是一大利好。发展教育无非两个途径,第一提升教学质量,第二筛选生源。吸引移民时可以着重将那些有发展潜力的人吸收进来,这些人稍稍指点一下很快就能突破,能做出成果,形成人才。扎堆的人才又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吸引更多人才过来。

其次可以比其他国家更早拿到市场话语权。吸引移民时着重将那些富人吸引过来,他们在当地投资进而培育出更多中产,而中产是消费的主力——人数越多,国内消费能力就越强,对外就更有议价权。

就比如哈杨此前和查曼签订了十五年期限、五千万金盾币的畜牧肉产品采购协议,如果国内中产更多的话,那肉类消费量肯定会更多,那哈杨就可以拿这一点去跟查曼人砍价——我买这么多你确定不再降一降单价吗?

最后的最后,诺多国内需要更多的人才能发展起全套产业,才能拿到“世界工厂”的桂冠。

简单算一笔帐,就拿军工来说。要想造装备,从最源头的产业开始算,采矿、洗选就需要一大批工厂和企业,单算从事这行业的人就要几百万;非金属材料比如树胶和纺织品也需要一大批工厂,同样要有几百万人;原材料加工成零部件,又需要一批工厂和几百万人;最后中间的铁路公路和海运等各种运输也是几百万人。

采矿洗选要设备,树胶、纺织品要设备,原材料加工以及运输都要设备,制造设备也需要一大批人。而制造这些设备的设备还是需要一批人。

林林总总加起来几千万人要有,那这还只是军工行业,其他的制造业呢?农林渔牧呢?第三产业呢?

总之没人就干不成,没有足够的人就不可能有全套产业,技术的进步确实可以减少对人的需求,但毕竟这样的进步还远远不够。而诺多现有人口三千多万在大陆各国中排名中下,哪怕是国内可劲生一时半会也是赶不上的,想建立全套产业那更是差远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