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 第七十四章 闵帝继位

第七十四章 闵帝继位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第75章 闵帝继位

秦王李老二以为明宗已经死了,宫中秘不发丧,想要迎立别人继位,他这一急,就带兵来闯宫了。

这时候恰好李从珂的儿子、控鹤军指挥使李重吉在场,明宗对他说:“我和你父亲冒着枪林弹雨,手定天下,从荣他们有什么功劳,今天只是被别人教唆,竟然敢行此悖逆之事,我本来就知道,此等竖子难付大事,应该赶快把你父亲叫来,授给他军权,你快去为我守住宫门。”李重吉答应了,立刻召集控鹤兵把宫门堵住。

那个太监孟汉琼这时候也已经披甲上马,出宫去召马军都指挥使朱弘实,让他率领五百骑兵去抓李从荣。

李老二这时候刚刚截住天津桥,正坐在一个马扎上。他让自己的亲兵去把康义诚找来。那个亲兵走到端门,见大门紧闭,他又去左掖门,敲了半天,也没人答应,从门缝里一看,远远地看见朱弘实正引着骑兵,踊跃而来。那个亲兵急忙跑回去报告李从荣,李老二一听,登时就慌了,赶忙穿好甲胄,弯弓执箭。

过了不久,只见大队的骑兵冒着箭雨冲向前来,远远地就听朱弘实喊道:“对面来军,何故跟人谋逆,快快回营,免得连坐!”

李老二部下的牙兵一听,登时应声而散,慌得李从荣狼狈奔回。他跑回自己府中一看,四下里一个人都没有,只有自己的妻室刘氏,在寝室里浑身发抖。李老二正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忽听外边人声鼎沸,刘氏急忙钻到了床下,李老二急得不行,也跟着钻了进去,和老婆躲在一起。

皇城使安从益首先到达秦王府,他就从里到外带兵搜寻,四下里一看,见床下趴着两个人,便顺手拽了出来,一刀一个,直接结果了性命。再一搜,发现床后边还躲着李从荣的小儿子,也一刀砍了脑袋,回去报功。

明宗听说李从容已经被杀了,又是悲伤又是害怕,差点从床上摔下来,病情立刻就加重了,李老二另外还有一个儿子,养在宫里,众将都劝皇帝把这个孩子也杀掉,明宗哭着说道:“这孩子有什么罪?”话音未落,孟汉琼进来奏道:“李从荣谋反,应该全家连坐,请陛下将他交出正法!”明宗还是不肯答应,他手下的文武官员们议论纷纷,一片喧哗,竟然无可禁止,明宗无可奈何,只好让孟汉琼去把这个孩子也杀了。又废李从荣为庶人,众将这才散了。

宰相冯道率领百官进宫给皇帝请安,明宗泪如雨下,呜咽着对宰相说:“我家不幸,竟然发生了这样的事,真是没脸见大家呀。”冯道等人也都纷纷落泪,又慢慢地婉言劝慰了一番,这才退出去。他走到朝堂,只见朱弘昭等人正在商量,打算把秦王府中的工作人员也全都杀了,冯道说:“李从荣的心腹,只有高辇、刘陟、王说三人,比如说判官任赞,上任才半个月,王居敏、司徒诩休病假都半年了,两个老病号,难道会是李从荣的同谋?为政要宽大,不能株连无辜!”朱弘昭还是不答应,冯赟却觉得冯道说的很对,就跟朱弘昭力争,最终只杀了高辇一个人,连刘陟和王说也被免了死刑,只是流放远方,其他人只是被贬了官而已。

此时的宋王李从厚,就是李老三,已经被调去坐镇天雄军了,明宗派孟汉琼去接替李从厚,让他火速进京,李从厚得到消息,立刻回京,但是终究还是慢了,晚了三天,他赶到京城洛阳的时候,明宗李嗣源已经于公元933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去世了,父子两人竟然没有见到最后一面。

李嗣源在位一共八年,享年六十七岁,第二年四月,被安葬于徽陵,庙号就是我们一直在说的,唐明宗。宋王李从厚在洛阳父亲的灵柩前行了继位之礼,十二月初一为父亲发丧。明宗去世的时候曾经留下遗命,让他以日易月,意思就是说,一天就算一个月,过了二十七天,就算是过了二十七个月。中国古代所说的守孝三年,实际上是二十七个月,不是三十六个月。

十二月二十八日,李从厚穿着孝服,上朝接见群臣,赏赐中外将士。等群臣退朝以后,新皇帝又到光政楼慰问军民。等到回宫以后,又拜见了曹太后和王太妃花见羞。

平乱有功的那位马军指挥使朱弘实的妻子入宫朝贺,皇宫里一个管理服装的姓王的女官就跟她聊起了李从荣的事情,说:“秦王作为一个儿子,不在床前伺候,反而要带兵进宫,这确实是他不对,但是非要说他是想造反,这实在是冤枉,秦王对朱公有恩,朱公怎么就不肯为秦王辩白呢?”

朱弘实的妻子回家以后,就把这话告诉了自己的丈夫,朱弘实一听,非常害怕,这咋宫里还有李老二的人呢。当下就和康义诚一起去见新皇帝,说这个王氏曾经和李从荣私通,还把宫里的事情都偷偷告诉了李从荣。于是皇帝下诏,命王氏自尽,后来又牵扯出司仪康氏,也被赐死了,不久,这事还牵扯到了花见羞,她险些被迁到至德宫去,幸亏皇太后曹氏出面为她解释,这才了事。但是李从厚对待这位王太妃,也就渐渐疏远了。

公元934年正月,李从厚改元应顺,大赦天下,加封冯道为司空,李愚为右仆射,刘煦为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康义诚为检校太尉,兼侍中,叛六军诸卫事。朱弘实为检校太保,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又命枢密使朱弘昭、冯赟、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兼中书令。冯赟说自己这官升的太快了,坚决推辞不受,于是改兼侍中,封邠国公,康义诚的手下也都升了官。这些人关键时候都没站错队,运气不错,每次遇到这种皇子夺权,就是比运气的时候,运气好的可以加官进爵,运气不好的身首异处。康义诚属于两边下注,取巧。不过说实在的,玩这种花招更危险,做人还是要老实一点为好。你运气不会总这么好的。

其他的文武百官,也都各有升赏,就连荆南节度使高从诲也晋封为南平王,湖南节度使马希范晋封楚王,两浙节度使钱元瓘晋封吴越王,加封蜀王孟知祥为检校太师。孟知祥却不愿受封,让使臣回来,代他推辞。

现在孟知祥控制了两川,野心勃勃,他就打算效法当年的王建,自己建国称帝。他听说明宗李嗣源去世了,李从厚继了位,就对自己的手下说道:“宋王年幼,现在朝中执政的都是些胥吏小人,恐怕不久就会生乱哩。”他手下那些幕僚们听了,就知道他另有深意,但是因为现在一年将尽,也就蹉跎过去了。

不久新年到来,孟春时节,大家推赵季良为首,上表劝孟知祥称帝,还说了很多的吉兆,什么黄龙出现、白鹊云集,各种好兆头纷纷出现,这就表示天与人归啊。

孟知祥假意谦让,说:“孤德薄,一辈子能做个蜀王,已经是幸事了”

赵季良说:“将士和大臣们尽节效忠,无非是希望附翼攀鳞,能够长承恩宠,如果您不肯做皇帝,那会让大家失望的,请您不要推辞了!”

赵季良本来是后唐的大臣,他到了蜀地以后,却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地向孟知祥献媚,为其效力!孟知祥于是择日登基,建国称帝。国号仍然叫蜀,改元明德。时间是公元934年,这就是十国中的后蜀政权。

............

知识卡片:

后唐明宗李嗣源是个沙陀人,原名叫邈佶烈,生于公元867年,当时是唐懿宗咸通八年。

李嗣源十三岁就跟着沙陀首领李国昌打天下了,后来李克用收他当了养子,给他起了个新名字,叫李嗣源,他就是演义小说里李克用十三太保中的大太保。

公元884年,李克用被朱温围困在上源驿,当时的李嗣源才十七岁,他拼死护住李克用,李克用才能脱身,这一战之后,李克用才让李嗣源单独领兵了。

公元896年,李嗣源率奉命去救援朱瑄朱瑾兄弟,他率领三百骑兵大败梁军,李克用嘉奖了李嗣源,将其麾下的五百猛士命名为横冲都。从此李嗣源又有了一个很豪横的称号,叫李横冲。

李嗣源一生身经百战,公元898年,李嗣源身中四箭,和李嗣昭反败为胜,打败了后梁名将葛从周。

公元901年和902年,李嗣源两次大战梁军,保卫太原。

公元908年,李克用病逝,李存勖继位,援救潞州,李嗣源也立下了大功。

公元911年,柏乡之战,李存勖跟李嗣源说:“大哥,看到梁军的白马都、赤马都了吗?真是令人胆战心惊呀!”李嗣源大笑,说:“梁军徒有其表,看我如何破之!”随即直冲白马都,瞬间生擒敌方两员骑将。

公元913年,周德威征讨刘守光,李嗣源和燕将元行钦交上了手,两人持弓互射,比赛结果7:1,元行钦甘拜下风,被迫投降,被李嗣源收为养子。

公元916年,李嗣源率领三千骑兵与李存勖内外夹攻,大败梁军名将刘鄩。

第二年契丹围攻幽州,李嗣源前来救援,生擒契丹主帅,大败契丹,解了幽州之围。

公元923年,李嗣源带兵偷袭汴梁,逼得梁帝朱友贞自杀,亲手灭了后梁。

之后李嗣源又平定了潞州叛乱。契丹南侵时,李嗣源又率军北征,在涿州大败契丹。

公元925年,李嗣源调任成德军节度使。此时的唐庄宗开始重用宦官伶人,还诛杀了郭崇韬、朱友谦等功臣。李嗣源也受到了庄宗的猜忌。

公元926年,魏博兵变,元行钦自己平叛不利,还一直怀疑李嗣源有反心,李嗣源数次上表申诉,都被元行钦扣下,未能上达,他儿子李从璟也被元行钦扣在了卫州。面对李存勖和元行钦的猜忌,李嗣源最后不得不采纳了女婿石敬瑭的建议,攻取汴州,谋求自立。

李存勖死后,李嗣源率军进入洛阳,等待李存勖的长子李继岌回京继位,并且一再表示,自己不想当皇帝。但是形势比人强,不久李继岌也死了,李嗣源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当了皇帝,当时他已经六十岁了。

李嗣源虽然是一介武夫,但是做皇帝却做的小心翼翼,诚诚恳恳,比李存勖表现好太多了,他励精图治,选拔贤俊,继位以后减免老百姓的捐税,限制高利贷盘剥,铲除宦官伶人,大力削弱藩镇,整顿禁军,严惩贪腐。

后唐明宗李嗣源是五代时期少有的开明皇帝,欧阳修说他:“虽出夷狄,而为人纯质,宽仁爱人”。司马光也说他:“在位年谷屡丰,兵革罕用,校于五代,粗为小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