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 第七十三章 秦王闯宫

第七十三章 秦王闯宫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第74章 秦王闯宫

大理少卿康澄,给皇帝上了一道奏章,奏章靠里边有五不足惧和六可畏这样一段话,在当时非常有名,其实不光当时,一直到现在都很有名。奏章大致的内容是说:

臣听说安危得失,治乱兴亡,既不是因为天时,也不是由于地利,那些民间的童谣谶语也不是祸福之根本,什么吉兆凶兆也不是国家兴替的原因,让我说啊,国家有五不足惧,有六深可畏,这五不足惧是:阴阳不调不足惧,日月星辰异常不足惧,小人的谎言不足惧,海枯石烂不足惧,害虫伤害庄稼不足惧。

所谓六深可畏是:贤能之人都藏匿不出深可畏,士农工商都纷纷改行深可畏,上下级之间互相隐瞒包庇深可畏,人们都没有了廉耻心深可畏,毁损和赞誉之词真假难辨深可畏,人们都听不到真话深可畏。陛下您拥有四海,尊临万国,荡涤那些无知者浮薄的社会风气,重振历代帝王古老的制度,开科取士,收天下才俊,以法律和道德来驾驭群雄。所以那些不轨之徒、无义之辈,都想要洗心革面,以上所说的这些不足惧的,希望陛下搁置一边,暂不考虑,而那些深可畏者,愿陛下及时改正。

明宗看了奏章,虽然也给予了肯定和奖赏,但是终究还是不能切实实行,所以那六可畏之事,始终无法根除,皇帝优柔寡断,大臣上下蒙蔽,差点又引出一场伦常大变、贻祸宫闱的事端来。

长兴四年,就是公元933年十一月,明宗的病体稍微好了点,就想出去走走,于是出宫赏雪,到士和亭玩了半天,结果这一下又受了风寒,回宫以后,当夜就开始发烧,赶忙召了医官进来诊治,医官说乃是伤寒所致,给开了一副药,但是却并不见好,第二天仍然是高烧不退,竟然是昏昏沉沉,不省人事。秦王李从荣和枢密使朱弘昭、冯贇进宫前来探病,在床前轻声呼唤,明宗毫无反应,花见羞王淑妃坐在床边伺候,跟皇帝说:“陛下,从荣来了。”明宗还是没说话。淑妃又说:“弘昭他们也来了。”明宗还是没有反应,李从荣等人无话可说,只好退了出去。

几个人刚出门,就听宫中传来哭泣之声,于是就开始胡思乱想,怀疑明宗已经驾崩了。李从荣回到自己府中,竟然一夜没睡,就等着宫中的太监来迎他入宫继位呢,哪知道直到天亮,也没有任何动静,他自己又困又乏,就在卧室里躺下,呼呼大睡,等到一觉醒来,已经是午牌时分了,李老二起来问了一下家中的仆从,说是并没有宫中的消息,不由得惊惧交加,赶紧派人进宫,故意说自己病了,私下里召集自己那些同党,定下密谋,准备带兵进宫,先控制住朝中的大臣。于是就派遣自己的押衙马处钧,前去通知两位枢密使朱弘昭和冯贇:“秦王打算带兵入宫,既方便侍候父亲,也准备应对万一,应该住在哪里好呢?”朱弘昭说:“宫中随便什么地方都能住,大王可以自己随便挑。”随后又悄悄对马处钧说:“皇上万福,大王应该好好尽忠尽孝,不可妄信那些传言。”

马处钧回来,把朱弘昭的话带给了李从荣,这李老二压根就没听懂,又派马处钧去跟朱弘昭、冯赟说:“你们不为自己家族着想吗,居然敢来拦阻我!”俩人一听这话,吓得够呛,赶紧进宫去告诉了孟汉琼。孟汉琼又转告了王淑妃,花见羞说:“皇上昨天已经好些了,今天早晨又喝了些粥,应该很快就没事了,从荣怎么竟然敢图谋不轨!”孟汉琼说:“这事须要提前预防,一但秦王进了宫,必有巨变!看来只能先召康义诚,调兵进宫守卫,才能避免出事。”花见羞点头同意,于是孟汉琼就去布置了。

原来明宗李嗣源昏睡了一昼夜,到了第二天半夜出了一身汗,觉得身上退了烧,神志也清醒了,于是坐起身来,见卧室里只有一个宫女坐在一边,就问她:“现在是什么时候了?”宫女回答道:“已经是四更天了。”明宗还想再问,突然觉得喉咙里有些痒,吐出些东西来,一看,原来是几片肉,就像是肺叶一般,然后又吐了不少的口水,宫女问道:“万岁爷清醒了吗?”明宗说:“哎,我一直昏昏沉沉的,到这会才算是清醒了,不知皇后皇妃们都去哪儿了?”宫女说:“估计是都回寝宫去了,我这就去通报。”说完不等皇帝回答,已经抢步出去,前去报告各位后妃,六宫听了宫女禀报,陆续赶来,互相笑着说:“皇上还魂了!”大家一个个地过来请安,问明宗肚子饿不饿,明宗还真是饿了,喝了一碗粥,然后继续睡下,等到天亮,神色更好了很多。

但是这一切李老二还不知道,他还以为是宫中在保密,打算要另外迎立别人呢,于是就打算先下手为强。

那个太监孟汉琼去见康义诚。康义诚的儿子在李老二那上班呢,他爱子情深,未免就投鼠忌器,于是说道:“我只是一名将校,这事不敢参与,凡事由宰相处置吧!”孟汉琼见康义诚首鼠两端,赶忙去转告朱弘昭。朱弘昭大惊,晚上把康义诚请到自家密室,一再问他,康义诚还是那么说,然后就告辞走了。

这天晚上,李老二召集了一千来名牙兵,在天津桥列阵,等到黎明,就派马处钧到冯贇家里敲门,说:“秦王决定入宫去侍奉陛下,会住在兴圣宫里,你们都是有家有业之人,办什么事要经秦王批准,祸福就在一念之间,希望你们不要自误!”

冯贇还没来得及答话,马处钧已经走了,冯赟就把情况转告了康义诚,康义诚说:“秦王想要进宫,自当奉迎。”于是冯贇和康义诚,各怀私心,都进了宫。朱弘昭也到了,太监孟汉琼从里边出来,和朱弘昭等人一起到中兴殿门外,聚在一起商量。

冯贇把马处钧的话说了一遍,看着康义诚说:“如果真的像秦王所说的,那么秦王心迹可知,你可千万别因为儿子在秦王府中,左右顾望,要知道皇上养着咱们,正为今日,如果让秦王领兵进了此门,那么将置皇上于何地!咱们的子孙还能活吗?”

康义诚还没来得及回答呢,守门的官员神色慌张地跑来了,大声叫道:“秦王已经带兵到了端门外了。”孟汉琼一听,拂袖而起,道:“今日变生仓猝,危及君父,难道咱们还能在一边观望么?像我这贱命一条,有什么可爱惜的,应该赶快率兵拒击!”说着就跑进殿门,朱弘昭、冯赟两人也赶紧跟了进去。康义诚不得已,也跟在后面。

孟汉琼报告明宗,说:“李从荣造反,现在正带兵攻打端门,如果让他进了宫,就会酿成大乱了!”宫人们听了他的话,都哭了起来,明宗大惊,说:“从荣何苦这样呢!”就问朱弘昭、冯赟二人:“究竟有无此事?”两人齐声说:“确有此事,现在我们已经让守门官员关闭宫门了。”明宗仰天流泪,对康义诚说:“就请你来处理此事吧,不要惊扰了百姓!”

.........

知识卡片:

李老二被封为秦王,秦王历史上可不止他一个,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秦王李世民,那么咱们就聊一聊秦王的故事。

在中国历史上,从战国时代开始,到明代灭亡为止,历史上有过秦王称号的人大约有六七十个,不过,几乎绝大多数的秦王都是默默无闻之辈。

我们先说周朝的秦王,第一种指的是周朝时割据关中地区的秦国的君主,这也是知名度最高的秦王。西周灭亡的时候,秦国的君主赢开因为主动起兵勤王,救助了落难的周平王,被封为秦侯。

秦国的历史其实是和东周的历史一起开始的,之前的秦虽然也存在,但是充其量只能算个部落。秦孝公启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成了东周实力最强大的诸侯。秦孝公的儿子继位后,自称秦王,秦王的称号也就正式产生了,秦惠文王算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代秦王。从他以后,历代秦国的君主都自称秦王,秦始皇在当皇帝之前,也做过二十六年的秦王,直到他灭了六国,做了始皇帝。秦始皇去世以后,他的儿子胡亥继承了皇位,胡亥被杀以后,子婴放弃皇帝尊号,恢复了秦王称号。子婴当了四十多天的秦王,秦就灭亡了,子婴成为了最后一代秦国的秦王。

汉朝灭亡以后,曹魏的爵位之中出现了秦王这个称号,魏明帝曹睿的养子曹询,公元235年被封为秦王,不过他十四岁就去世了。之后历代王朝都有秦王的封号,直到清朝。

隋朝末年,李渊为了鼓励李世民积极打天下抢地盘,封李世民为秦王。李世民登基以后,唐代就没有再册封过哪个皇子为秦王了,但是,到了晚唐战乱的时候,有很多割据势力开始自称秦王。

明朝的朱元璋册封的第一个秦王是他儿子朱樉,让他坐镇西安,秦王府就建在新城广场原来的陕西省政府那个位置。明朝一直到灭亡,一共经历了十四个秦王,朱元璋的十一世孙朱存枢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秦王,后来投降了李自成,秦王这个封号也就到此为止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