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漆艺的密码 > 第8章 远渡重洋的本地骗子

第8章 远渡重洋的本地骗子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漆艺的密码!

正在卖漆器的小工忙得热火朝天,头也不抬,直接一句:“您要不喜欢,马上选个喜欢的。我们车马上就要开走了,只卖最后十分钟,最后十分钟!”

“这么大这么便宜的漆器,您上哪儿找去?现在有这么个机会,赶紧挑赶紧选吧。”

老人态度很坚定:“不,我就要退,我不买了。”

小工停了下来,眼神了流转着一丝阴鸷。

“怎么了啊这是?”小工扯着嗓子喊。

老人道:“瓶子歪的,也不光滑,你看这底部,都成这样了,手感一点儿都不好。”

小工打量起老人,买的时候没说一句不好,这才走出去几步啊,一回来就挑出这么多刺。

看来是有人指点啊。

谁这么多事?

小工抬眼扫了一圈四周,一眼就看到了林忆哲。

他只是安静地站在那里,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但一身匠人的沉稳气质暴露了他的身份。

小工回头,给了同伙一个眼神。

同伙会意,一下就跳下了车,跟老人道:“好好好,我们包你满意,你先跟我来,登记一下。”

等把老人带到角落,同伙扫了一眼周围,问:“您是不喜欢?”

老人说:“质量太差了啊。”

小工:“您上哪儿买这么便宜一件漆器啊?往家里一摆,亮堂,气派。”

老人摆摆手:“劣质的东西,禁不住细看,不亮堂,也气派不起来。”

小工:“一百块一件漆器啊,上哪儿找这种便宜去?您得想好啊。”

他催促老人:“我们马上要走了,一旦走了,就没机会挑也没机会选了。”

老人道:“我花一百,是想买好的漆器,不是买这种质量不好的漆器,你懂吧?”

小工劝了半天,老人都坚持要退。而且,她苦口婆心地给小工讲,为什么一百块花得不值,各种举例子。

就好比一块钱的馒头,花五毛钱就买到了,的确是便宜。但是,拿嘴里一啃,不是馒头,是一坨白泥巴。这五毛就花得不值。

小工看向车头,坐在副驾驶的魏将成,懒散地对他挥了下手指。

他懂了。

掏出一百,交给老人。

“行,既然您不喜欢,我们给您退。刚才劝您,也是看您实在喜欢,多说了两句。您慢走。”

老人本来以为会退得很麻烦,没想到这么爽快。

如此爽快,反而有点儿不安稳了。

她找到林忆哲,“小同志,那东西真买不得?”

林忆哲道:“我们蜀江镇哪里有卖漆器的,您还不知道吗?到时候您来,我同样用一百块,卖给您一件跟那件漆器差不多大小和样式的给您,保准质量让人挑不出毛病。”

老人皱巴巴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好好好,我先去买点东西,等会儿来找你。”

老人走后,林忆哲往卖漆器的车子边靠近了些。

他早就被魏将成的人给盯上了,这一靠近,所有人都响起了警钟。

没人多看他一眼,但是,他的一举一动都在这些人的眼里。

林忆哲看到车上堆积如山的漆器,从奁、盒、匣、匜、枕到碗、碟、花瓶、摆件,可谓应有尽有。

仔细一些,可以看到这些漆器的造型很新奇,甚至有一些器具的造型非常艺术化,很多年轻人一眼就挑中了。

相比较而言,云林两家所做的漆器,基本都是端庄雅致的。审美上,相对古风典雅,讲究传统意义上的美。

传统,并不是土,那种尊贵大气,只有见过真宝贝的人,才会有所领悟。

林忆哲虽然很难接受这种新奇的造型,但是也并没有带任何偏见来看。

他只是觉得,如果用更好的手艺来做这些造型的漆器,应该也能有不错的效果。

这些东西应该全败在质量上了。

林忆哲摇摇头,转身要走。

这时,车里钻出来一个黄毛人,叽哩哇啦地说了一堆话,热情洋溢。

旁边的小工充当起了翻译:“乡亲们,我们这位老板是从欧洲来的。欧洲知道吧?圣母玛利亚的故乡,还有那个什么,我想想,断臂维纳斯。总之,他是欧洲来的。”

“我们老板曾经是欧洲的贵族,家里就是做漆器的,生意做得很大,几乎整个欧洲的漆器都是从他们家供应的。”

这牛吹的,也太没质量了,都不提前打一下草稿吗?林忆哲都替他们尴尬。

结果,一看身边人群,个个听得认真。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们老板家里遭了难,家人全都死在了仇人的血刀之下。年纪轻轻的他,只能带着一堆漆器,远渡重洋,来到我们中国,求条生路。这就是为什么,这些漆器,比你们以前看到的、买到的要好看,要新潮,要便宜!”

黄毛叽哩哇啦地说了一堆,小工又给他“翻译”:“乡亲们看上什么就赶紧选,我们得走了。而且,卖完这一车,就再也没了。”

林忆哲无奈苦笑,“就这种蹩脚戏份,谁信啊?傻子才买账呢。”

刚这么想,就听到身边有人感叹:“原来是从欧洲来的东西啊,难怪呢,看着和平时的不一样。”

林忆哲内心有些崩溃:看着不一样难道不是因为质量太差了吗?

还有啊,那位自称来自欧洲的小黄毛,他压根就没说英语,而是叽哩哇啦乱说一通。

装的!

看他样子,也的确像欧洲人。但是,言行举止却有一种本地味道。

林忆哲往前凑了凑,用英语喊出一句:“嘿,老板,有雕漆嵌花的小花盘吗?”

小黄毛一愣,摆手。

他也没想到会碰上懂英语的。

林忆哲不放弃,既然小黄毛回答不了太难的问题,那就回答简单的好了。

“老板,你们几点离开?”

小黄毛还是一愣。

林忆哲忍不住笑了,居然让他碰上个不会英语的外国人。

林忆哲劝不了太多人,只能对身边的几位年长的人小声提醒:“人家编故事呢,什么欧洲,什么贵族,他连一句英语都不会说。”

回到云家的做漆大院子,林忆哲对云景浩讲起这事。

云景浩说:“也许人家所在的国家压根就不是讲英语。”

林忆哲说道:“如果是这样,他在听不懂我的话后,第一反应会是让他同伙告诉我,他不懂英语,只会说他们国家的语言。而不是愣在那儿,一副被拆穿的心虚样。”

云景浩不解,“他长得就是外国人的样子,还能不是外国人?”

林忆哲说:“很多外国人生在中国,长在中国,说方言都跟本地人一样流利,更别说普通话了。有些外国人在中国出生后,没有接触其他语言的需要,甚至把自己的母语给忘了都有可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