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崇德的森林 > 第15章 姐姐张桂芳

第15章 姐姐张桂芳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崇德的森林!

十五

姐姐张桂芳

金大妈走后。

张桂芳拉过刘江到她怀里来安慰着。

秦芳也去把刘东从地上拉起来。

张慧芳对张桂芳说道:“姐,你来了啊?上家里来坐会儿。”

张桂芳说:“不了,秦大山在家不方便。”

“大山没在家。”

“还是不了,你家公公不喜欢我。另外,我还有事要跟秦兵爸谈呢。”

张慧芳知道姐姐还在生气,也只好回去了。

张桂芳回头跟秦建国说:“秦兵他爸,你先回去,我先安慰一下小江。你一定要让秦兵读书,你不答应的话我还会来你家找你谈的。”

秦芳跟张老师说了声再见,跟着父亲回去了。

其实,

最初秦大山和张桂芳才是一对恋人。他们是师范学校不同级的校友。秦大山是学长。因为毕业后工作表现好,被请回学校作为优秀教师代表给青年学生讲课。他们就这样认识了。

秦大山讲课文采飞扬一下就征服了张桂芳。

再后来,青鸟在心里孵化着,两个年轻人情愫暗动,彼此生爱。张桂芳毕业后也申请回崇德寺乡中心小学教书。

后来秦大山把张桂芳带回家,秦光宗看到张桂芳就是不同意他们俩在一起。用秦光宗的话说,张桂芳屁股太小不好生养。

秦光宗去张桂芳家里退亲。张桂芳父母不同意,说这两个孩子情投意合,是自由恋爱,做家长的不能干涉。

还说两家的亲戚是做定了。

张家老大人确实是看上秦大山了。这么好的姑爷,有文化吃公家饭,十里八村再也找不到了。他可不能因为秦光宗不同意而放过这个女婿。

秦光宗说:“秦大山娶了张桂芳的话,两个人都是老师,平时都不在家,家里农活就没人做了。我老了也干不动了。”

张桂芳父亲说:“你是要找儿媳妇还是要找干农活的?”

秦光宗说:“我要找能干农活的儿媳妇。”

于是,张桂芳父亲一堵气说:“你看我二女儿怎么样?家里家外,农活一把好手。但是我还舍不得给你呢。给你了我家的活谁干?”

“你快让我看看你这二女儿。”

秦光宗一看到张慧芳就很满意。只见他两眼放光,张慧芳在他眼里就是生养小能手,家务小当家,农活好帮手。

在之后,秦光宗就在家里作妖,他对秦大山和张桂芳是横加干涉。又逼着秦大山娶张慧芳。

至于张慧芳是怎么想的?她当然是很喜欢之前有可能成为她姐夫的大山哥了。

父亲的逼迫,张桂芳有意的疏远,张慧芳有意无意的接近。最终秦大山不得已娶了张慧芳。结婚之后他就醉心于工作,很少回家。

张慧芳果然是生养小能手,婚后给秦家添了两个大胖小子。

而张桂芳眼看爱人变妹夫。从此两耳不闻感情事,一心只教圣贤书。

后来,秦大山避免两个人在同一个学校,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尴尬,自己请调到了黑水河乡小学。

闲话不表。

张桂芳把刘东两兄弟带回屋里,问他们:“你们妈妈呢?”

“妈妈在麦田里扯草呢,本来我也是要去扯草的。”刘东说。

张老师让刘东去把妈妈喊回来。她看到这个家徒四壁的所谓的家,有些唏嘘。没想到自己学生的家里是这么穷。以前也到金山村其他学生家里家访过,刘江家绝对是金山村最穷的家庭。

很快,刘东就带着妈妈回来了。

路上刘东给妈妈讲了金大妈污蔑他偷他们家鸡蛋的事。

刘有禄本来是要去金大妈家跟她理论的,不过听说张老师还在家里,她就想先去谢谢张老师,等张老师走了再去找金大妈算账。

刘有禄跟张老师说着感谢的话。感谢她护着刘江兄弟两个,他们才没有被欺负得更惨。

“张老师,今天是刘江的生日,他每年生日我都会给他煮鸡蛋的。鸡蛋是我在街上买的。你看我这里有钱。”说着,刘有禄就从里屋拿出一个盒子。她打开盒子,盒子里装了几份钱。

“张老师你看,这一份是刘东的学费,这一份是刘江的学费。这一份是买猪仔的钱,这些是买种子的钱。我都分好了类别。我是有数的,这些钱是我年前辛苦挣来的,我们家是绝对不会偷东西的。”

张老师说:“小江妈,快把钱收起来。我肯定是相信你的。不过,你家这个情况确实是不太好,所以让人家欺负了。小江他爸爸没有给他们钱吗?”

“唉,别提他了,一个月给十块钱,够什么用?这么多年都没变,我都懒得找他。”

“那你以后有什么打算?你也不能老出门去挣钱,把两个孩子丢在家里。你也看到了,他们不光过不好,还会被人家欺负的。你在家人家都敢打上门来,你不在家的时候他们俩不是更惨吗?”

刘有禄说:“我早想过了,过完年王红梅她们家橘子也卖完了,我就不出去了。我买两根猪仔来养。再喂点鸡鸭种种地。家里吃的地里都有,猪养大了卖了的钱给他们俩留着学费,剩下的又买猪仔。卖鸡鸭的钱就平时零用。等下半年能卖橘子的时候再出去。”

张桂芳说:“小江妈,你做的这些,对你们家也不能有根本性的改变。”

“我做家访的时候,看到我们乡洋沙村有人在种植木耳,你想不想种?就在家就可以种,还可以照顾到孩子。木耳种好了可以晒干放多久都没问题。有人来村里收,价格高你就卖,价格不好就不卖。我看种木耳很适合你家。”

“种木耳?怎么种?我还没有听说过呢。”

“你要想种的话,我去给你找资料。我再看能不能安排你去别人家看一下学一下。我想,种木耳应该不难的。”

刘有禄有点心动了,她说先了解一下情况再说。

张桂芳答应去给她找资料。她走的时候劝刘有禄说:“今天的事就算了。不要跟粗俗的人一般计较。狗咬人一口难道人还要回咬狗一口吗?”

两天后,张桂芳带来了种木耳的部分资料。

种木耳需要一个土灶对料袋进行高温消毒。还需要一个接种箱。菌种是要到省农科院去买。要的少的话可以联合几家人一起拿菌种再分。菌种有黑木耳黄木耳和平菇三种。技术的话张桂芳答应找人来教。

刘有禄看到这些材料,几乎就放弃了。首先,造一个高温灶就要八百块钱左右,一个接种箱至少要一百五十块。接种的玻璃瓶,挂木耳的湿温棚等等,也需要一大笔钱。而且高温灶还要烧煤炭,她都供应不起。

说白了,就是项目虽好,可惜没有钱启动。

张桂芳说:“小江妈,万事开头难。前期没有钱启动,可以向信用社贷款。你有项目,申请贷款两千块试试看。自己再凑一点钱,启动资金就够了。”

张桂芳接着说:“这些东西置办了之后,是可持续的,是可长期使用的。比如高温灶,接种箱,湿温棚,都可以重复使用,以后的生产成本就会降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