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崇德的森林 > 第56章 一拍两散

第56章 一拍两散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崇德的森林!

五十六

一拍两散

张晓玲工作调动杨文彬成了最后一个知道的人。

当他知道是主任在背后帮张晓玲忙的时候,他很恼怒。

难怪最近他总是感觉到同事在他背后议论纷纷,指指点点。

有那么一瞬间,他感觉自己是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裸奔。他好想去找主任拼个你死我活。可是他最终却不得不忍气吞声,他还不敢公开跟主任叫板。

只是他回家的时候,面对张晓玲的满不在乎,他却忍无可忍。两个人在争吵之际共同提出了离婚。他们相约着去办手续,不过杨文彬对张晓玲提出了经济补偿要求。他让张晓玲赔偿他五千块钱。

张晓玲说:“凭什么我要赔偿你钱?你还要五千块钱,真是狮子大开口。”

杨文彬说:“我要买一顶大大的绿帽子,你赔我五千块钱不多。”

张晓玲冷笑着说:“你真是丧心病狂。你要真搞得那么难看,你小心你的工作不保。”

正是杨文彬在家里受气,在单位憋屈的时候,海子山乡的谢国安来找他要批文。让他的小教科同意海子山乡小学重新开设。

杨文彬正是气没地儿撒呢,这谢国安就送上门来。

杨文彬打着官腔说道:“据我所知,你们乡明年可能就会拆分了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你们乡都不存在了,你给我申请办啥小学?”

谢国安陪笑着说:“杨科长,海子山乡这不是还没有撤吗?明年的事谁也说不准。现在我们乡还在,没有小学说不过去吧。”

杨文彬说:“即便是你们要申请设立小学,可是有哪个教师愿意去你们那里?没有教师不是空谈教学吗?”

谢国安说:“有有有,这个问题杨科长不用担心,我们乡现在就有一位非常优秀的教师。她以前还是中心小学的正编教师。”

杨文彬随意的问道:“是谁?”

谢国安回答道:“张桂芳张老师!”

杨文彬听到这个名字吃了一惊,他连忙问道:“你说的是张桂芳老师?”

谢国安说:“是张桂芳,就是以前崇德寺乡中心小学的张桂芳老师。”

“她人在你们乡?”杨文彬不可置信地又强调道。

“是啊,并且我们乡长拟聘任张老师当校长,她也答应了。我相信她有能力会把我们乡小学办好,且做大、做强。”

杨文彬终于听到张桂芳的消息了。自从上次他带着她去流产,张桂芳一跑出去就杳无音信。她现在怎么样了?按时间来算的话,孩子应该生下来了。她肯定恨死我了,不过冤家宜解不宜结。他摸透了张桂芳软弱的性格,他相信他能搞定张桂芳的。

他不好跟谢国安打听这事。于是他故作冠冕的说道:“兹事体大,我还是要到你们乡考察一下才能决断。你说的这个张桂芳老师,我也要亲自考察一下。不然我这里给你签字同意了,你那边却搞不好,别人还以为我们小教科办事荒唐。”

谢国安说:“是是是,应该的,欢迎杨科长前来考察。”

他们定好了时间,谢国安就回去了。

知道了张桂芳的消息,杨文彬心里乐开了花。正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张晓玲不是给我戴绿帽子吗?老子今天就把你离了,反正张桂芳还有我孩子在等着我呢。

第二天,杨文彬让张晓玲请假去民政局离婚。

张晓玲说:“要离婚可以,我可没钱赔你。”

杨文彬说:“老子不要你的臭钱了,你卖身子的钱,别脏了老子的手。”

杨文彬无所顾忌的话,气的张晓玲想打他。可是他们都是读书人,虽然在生活中吵得一地鸡毛,却又要挽尊最后的颜面——能吵吵就不要动手。

最终,两个人一拍两散,各生欢喜。

好在他们之间没有孩子。因为他们长期异地,张晓玲就没有打算在异地婚姻期间给他生孩子。另外,她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降生在崇德寺乡这样的农村。

天蓬县的房子是杨文彬的单位房。张晓玲就自己搬走,搬到天蓬中学教师宿舍。

最近,主任对杨文彬特别宽容。

杨文彬没有跟他请示就去海子山乡考察设立小学的事,尽管其他人有微词,主任却力排众议觉得杨文彬做人有担当、工作有魄力、行事有干劲。

主任对他的评价是:“这样的同志是教委的福星。”

谢国安来到王家,他通知张桂芳今天县教委的领导来乡里考察。在乡里召开关于重设乡小学的会议,要她参加。现在就跟他一起过去。

张桂芳不敢怠慢,她把儿子交给王红军看护,就跟谢国安一起去了乡上。

乡会议室里,张桂芳看到一区的教办主任沈同文也在,还有不认识的那位应该是乡里的领导。

谢国安介绍说:“这位是海子山乡乡长刘华平。”

张桂芳向乡长点点头说:“您好!”

谢国安又接着介绍说:“这位是一区教办主任沈同文沈主任,你应该认识哈。毕竟你以前在崇德寺乡中心小学也归一区管嘛。”

张桂芳说:“是的,沈主任又见面了。”

沈同文同她点了点头。

张桂芳说:“不知道两位领导叫我来有什么要指示的?”

刘华平说:“张老师你先请坐,等下贾书记跟县教委的领导来了咱们就开始。”

刘乡长嘴里的贾书记就是海子山乡书记贾益山。虽然没见过面,但是张桂芳来到海子山乡这么久也多次听到过贾书记的名字。

贾书记是土生土长的海子山人。他倒是呕心沥血的想把海子山建设好。可是奈何这里的自然条件所束缚,海子山的发展已经落后于周边的兄弟乡了。

贾益山也是发愁。他已经发现了,落后的一切根源都源于教育的落后,人才的流失。

总书记都说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隔壁的崇德寺乡就搞得风生水起。贾益山拟订了发展的方向,先把学校搞起来是本乡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学校教育为依托,逐渐吸引本乡乡民回流。

再依托回流的乡民所带来的外面的生产资料、生产技术、生产项目来发展本乡经济。

这是环环相扣的,这也关乎到海子山乡存亡的关键。所以他很重视这次关于重设乡小学的会议。

这次会议贾书记也参加,张桂芳明白这次乡里是有多重视。乡党政两个一把手都积极参与,可见乡小学重建对于海子山乡建设的重要程度。

不过张桂芳很好奇,县教委来的领导会是谁呢?

当贾书记陪着杨文彬走进来的一刹那,张桂芳看到是杨文彬的时候,感觉到天旋地转。

而杨文彬早就知道张桂芳在这里,所以他看到张桂芳倒是波澜不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