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五代十国演义 > 第五十三回 氏叔琮三打太原 朱全忠出兵勤王

第五十三回 氏叔琮三打太原 朱全忠出兵勤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五代十国演义!

天复元年,公元901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邠宁(静难)节度使李继徽,本是李茂贞养子,眼见朱全忠(朱温)移师来攻,没法抵御,只好出城迎降。

朱全忠(朱温)引兵入城,大肆耀武扬威。

玢州节度使府衙内,一桌非常丰盛的酒席,菜还冒着热气。

李继徽设宴款待宣武节度使朱全忠,一位杏靥桃腮,非常美艳的女子为梁王朱全忠(朱温)斟酒。

正是李继徽的妻子。

朱全忠(朱温)见她如此美貌,不由得四肢酥麻,心神俱醉,待宴罢还营,寝不安枕,默想了好多时,终于想出一个办法。

第二天天一亮,朱全忠(朱温)即引兵再见李继徽,命令道:“李继徽,你是真心归降本王吗?”

李继徽满脸堆笑:“是,是,是!”

“好!你既然真心归顺,就必须与李茂贞断绝父子关系,恢复原来姓名为杨崇本。你若想仍镇邠州,必须交出妻子儿女,作为人质前往河中府。只有这样才能允许你留镇邠州。”

李继徽(杨崇本)惧怕他兵威,没奈何唯唯从命,当下唤出艳妻爱子,与他们诀别。

朱全忠(朱温)不待多言,即麾兵直前,把他妻子拥去,自率兵退出邠州。

韩全诲、李茂贞等,又以唐昭宗名义,将崔胤、裴枢,罢去宰相职位。又用唐昭宗名义,召唤河东李克用、西川王建等,令他们出兵勤王。

晋王、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派二太保李嗣昭,率骑兵五千人,由沁州直扑晋州,来援凤翔,接应李茂贞。在晋州平阳,击败梁军。

朱全忠(朱温)当下不得不分兵往御,自己却匆匆赶到三原,晚间即召李继徽(杨崇本)妻侍寝,不管她愿与不愿,把她解带宽衣,发泄一番。

杨崇本妻深感羞耻,偷偷派人告诉杨崇本说:“你枉为大丈夫,不能庇护妻女,我现在已经是朱大帅的女人了!从此没有脸面再见夫君了,将来,陪伴我的,唯有刀和绳子而已!”

杨崇本又羞又怒,泪水哗哗而下。

宰相崔胤,匆匆赶到三原,面晤朱全忠(朱温),请他务必迎回唐昭宗。

朱全忠(朱温)道:“长安王气已尽,黄巢如此好汉,一入长安,便被困死。不如迁都洛阳。先将文武百官和京师百姓,暂时迁往华州。”

朱全忠(朱温)再派侄儿朱友宁进攻盩庢。不克。朱全忠(朱温)亲自前往盩庢督战,盩庢守军投降,朱全忠(朱温)下令屠城。

昭信(金州)节度使冯行袭,派副使鲁崇矩,觐见梁王表示归顺。

之前,韩全诲派宦官二十多人,准备南下征调江淮、江南等地的军队和贡赋,命他们率军攻击宣武后背,途经金州。冯行袭把这些宦官一律处死,把他们携带的诏书送给梁王朱全忠(朱温)。

朱全忠(朱温)大喜,对他厚加赏赐。

又一镇归了朱全忠(朱温)。

韩全诲又派宦官召唤西川(成都府)节度使王建勤王。李茂贞也亲笔致信王建求援。

王建佯称同意出兵协助,鼓励李茂贞坚守待援,实际上却派武信(遂州)节度使王宗佶、前东川(梓州)节度使王宗涤等率军五万,声称北上护驾,密谋夺取山南各州。

朱全忠(朱温)也派使节联络王建,要他一起出兵勤王,王建表示赞同。

朱全忠(朱温)每夜有李继徽(杨崇本)妻侍寝,恋色忘时。

镇南节度使钟传崇尚佛教,大修佛寺。钟传微贱时,曾经受高安上蓝山和尚令超禅师的器重和礼遇。中和二年,公元882年,钟传奏请于洪州建寺,迎令超禅师居住,寺名沿用高安旧名,曰“报国上蓝寺”。并捐上高九峰山之故宅辟为寺院,即现今上高名刹崇福寺。

他还在上高武泉山创建普济寺,宜春蟠龙山创建蟠龙禅院。禅宗曹洞宗开山鼻祖良价有本寂、道膺两大弟子,一居宜黄曹山,一居永修云居山。钟传再三派使者迎请本寂,又为道膺奏请紫衣、师号,由是“法轩大敞、玄教高敷”,对洞山禅系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钟传为人仁慈,凡出军,必拜佛而行,不忍妄杀。

天复元年,公元901年,十二月。

钟传率军进攻危全讽,包围抚州。不知何故,城中突然燃起大火,官民惊恐号叫。诸将请钟传立即趁火进攻。

钟传说:“趁人之危,非仁义之师。”乃祈祷上苍说:“惩罚危全讽的罪恶时,请不要伤及无辜平民!”

危全讽闻之,大为惭愧,献城归降,并把女儿嫁给钟匡时。钟传兵不血刃,赢得危氏兄弟归附,一时传为美谈。

钟传主政江西,颇重教化。这时藩镇割据,连年混战,各地乡试,多名存实亡,唯有钟传辖区,年年举办乡试,外地学子多来投奔。唐末至宋代,江西文学昌盛,多赖钟传。

时士子刘望曾有诗赞曰:

负笈蓬飞别楚丘,旌旄影里谒文侯。即随社燕来朱户,忽听鸣蝉泣素秋。岁月已嗟迷进取,烟霄只望怨依投。那堪思切溪山路,家苦箪瓢泪欲流。

徐彦若祖籍东海徐氏,后徙居偃师,乃是名门望族之后,其先祖徐文远、徐有功皆有名。其父徐商,唐懿宗时曾任宰相,就是哪个着名的稻草人,“商人皆不管”的那个。

徐彦若少年时,其弟徐彦枢在京师长安城内,中元夜观赏花灯时,遇到一人同行,那人说:“君乃贵人。贤兄将来将官至宰相,十年左右,有大灾祸,应该自动隐退,离开京城五千里才能免祸。”

其人告知住处,徐彦枢约定日后拜访。过了一阵,徐彦枢去找他,到了他说的住处,却发现他竟然是庙里的一尊神像。

后来,徐彦若真的做到宰相,徐彦枢将这段经历告诉他。徐彦若大惊。

去年,崔胤害死王抟,徐彦若也被崔胤排挤,命悬一线。自从他第一次出任宰相,到去年正好是第十年,而广州离京城正好超过五千里。因此徐彦若主动要求调任广州避祸。

去年九月,徐彦若启程前往广州,途径荆南。荆南节度使成汭,热情设宴招待。

从前,荆南下辖的朗州、澧州,被叛军雷满、向瓌占据。朝廷先任命雷满为朗州刺史,后来又设立武贞军,任命雷满为武贞节度使,承认他的割据。成汭多次向朝廷表达不满,要求朝廷下令归还二州。当时,徐彦若正是宰相,坚决不同意。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成汭再次提起此事,表示不满。

徐彦若道:“大帅的官位,十分显赫,尊贵无比,可以比得上春秋时期的齐桓公、晋文公。雷满不过一个小小的蛮族盗贼,你都不能把他收服,怎么反过来抱怨朝廷?”

成汭十分羞愧,又说:“岭南有黄茅瘴,希望相公保重!”

徐彦若答到:“岭南黄茅瘴,不死成和尚!”

成汭不禁对徐彦若也肃然起敬。因为他年轻时当过和尚,徐彦若却没有直接骂自己,讽刺得不动声色。这叫骂人不带脏字!

徐彦若到了广州以后,薛王李知柔临终前,一直向他推荐刘隐。

天复元年,公元901年,十二月。广州。

徐彦若担任清海节度使一年后,也去世了。临终前,上书朝廷,推荐行军司马刘隐为清海节度留后。

朝廷任命前宰相、兵部尚书崔远继任。崔远畏惧路途遥远又不太平,行至江陵府,被成汭添油加醋一吓唬,中途折返。

刘隐听说梁王朱全忠(朱温)势大,厚赠珍宝。

梁王上奏朝廷,保荐刘隐。朝廷乃命刘隐为清海(广州)节度留后。

过了残冬,转眼又是天复二年,公元902年,正月。

李茂贞与宦官韩全诲,推荐给事中韦贻范为工部侍郎,同平章事。

唐昭宗任命给事中严龟,为宣武、凤翔两镇调解特使,赐朱全忠(朱温)姓李,命其与李茂贞结为兄弟。朱全忠(朱温)拒绝接受。

朱全忠(朱温)再次进驻三原,趁机派摸金校尉,盗窃懿宗简陵。懿宗就是僖宗、昭宗父亲,二十八年前葬于富平。懿宗生性奢侈,陵墓中埋葬各种奇珍异宝无数,尽归朱全忠(朱温)。

然后,梁王移军武功。派大将康怀英为先锋,大败凤翔军,杀敌一万多人。

朱全忠(朱温)大喜,对康怀英说:“此地名为武功,你大破凤翔,展示了真正的武功!”赐给他名马。

河东大将李嗣昭,去年底在平阳击退梁兵,会同大将周德威,攻克慈、隰二州,再南下,攻克绛州,进逼晋州。

二月十二日,朱全忠(朱温)接连闻警,乃遣侄儿朱友宁,及部将氏叔琮,率精兵十万,第三次攻打河东。

氏叔琮闻听绛州已失,秘选两位深目高鼻、络腮胡子的部将,叫他二人假扮成河东士兵,在襄陵道旁放马,待到李嗣昭大军经过时,佯称是走散的兵,趁机混入河东队伍里,在他们夜间休息时,趁其不备,擒获两位河东士兵回营。

河东军大惊,以为有大量梁军埋伏,乱成一团。康怀英趁机率军发动进攻,夺回绛州。

李嗣昭等退保蒲县。

梁兵在蒲南扎营。朱友宁欲休整兵马,等待梁王大军到来。

氏叔琮说:“河东军如果听说大王大军到来,必定逃走,他若逃走,我们还有什么功劳?”

氏叔琮遂兵分两路,一路断敌归路,一路趁夜袭击河东军大营,击破李嗣昭营寨,杀戮一万多人。

朱友宁、氏叔琮、康怀英等猛攻河东军大营。梁兵十万大军,前后相继,连绵超过十里。

河东兵少,不及汴梁军半数,闻梁军大至,众情恐惧。

周德威出战失利,密令李嗣昭率后军先退,自督兵士且战且退。

氏叔琮、朱友宁,长驱追击,大败河东军,擒住李克用次子李廷鸾,获得粮草辎重无数。

李克用接得败报,忙遣四太保李存信领兵往迎,到了清源,正遇见梁兵,河东军多丢盔弃甲,狼狈奔还。随后便是梁军追至。

四太保李存信登高遥望,见梁兵漫山遍野,吓得魂飞魄散,慌忙收军还晋阳。回来后不久,李存信即患病。

梁兵遂占据慈、隰、汾三州,乘胜直抵晋阳(太原府)城下,就在晋祠扎下大营,猛攻西门。氏叔琮每次出来督战,都不穿铠甲,而是身穿文官的宽大长袍,以示悠闲。

朱全忠(朱温)亲自从河中府前往晋州督战,闻听得氏叔琮已经追到晋阳(太原),大喜,说:“破太原非氏老不可!”

周德威、李嗣昭,搜集残兵败将,沿西山狼狈逃回晋阳城中,余众尚未尽归,城内空虚。

李克用仓猝拒守,巡城俯视,见朱友宁、氏叔琮等攻城甚急,不由得长叹道:“我不该附和李茂贞,派兵攻凤翔,引火烧身。此次被梁军环攻,恐晋阳城将不保。”

遂召诸将入议,欲弃城而逃,北走云州。

四太保李存信抱病前来,说:“朱全忠(朱温)势大,关东、河朔、河南,二十多个藩镇,皆被他占据,我们兵少,苦守孤城,他们却挖掘壕沟,兴修堡垒,准备对我们长期围困。坐在这里,必将被活活困死。不如北行,逃往代北苦寒之地,联络蛮族,慢慢等待机会。”

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及周德威,一齐劝阻道:“儿辈在此,必能固守,大王勿为此谋,摇动人心。”

李克用仍然犹豫不决。

刘妃说:“存信不过是一个牧羊的孩子!有何见识!大王常常讥笑王行瑜,轻易离开城池,才死在别人的手里。今天怎么还要效仿王行瑜?想当年,我们投奔鞑靼,几乎难逃一死,幸亏黄巢叛乱,我们才得到机会。如今,只要一只脚踏出城门,灾祸就难以预料!能不能活着赶到塞北,都不好说!”

李克用乃安心守城。几天后,溃散的士兵逐渐返回军营,军府渐安。

李克用弟李克宁,之前刚刚被任命为忻州刺史,行至中途,立刻折返,对左右说:“晋阳乃我葬身之地,还往哪里走呢?”晋阳军心大振。

三月二十一日,梁王朱全忠(朱温)自前线返回河中府,再派朱友宁率大军西进,攻击兴平、武功。

河东大将李嗣源、李嗣昭等,不断率敢死队,趁夜袭击氏叔琮大营。

梁兵惊恐不安。又因霪雨连绵,军中再次瘟疫流行,很多士兵染上瘟疫,卧病在床。

三月二十六日,氏叔琮撤兵,下令道:“病不能行者焚之”,染病的士兵,纷纷跳下病床,都说没事了,病好了。

氏叔琮命老弱病残先行,以精兵万人殿后,徐徐班师。

李嗣昭、周德威率军追击,追到石会关,见山岗上稀稀拉拉的有几匹马,以及一些军旗,恐有埋伏,乃归。又将慈、隰、汾三州,再次夺回,河东复振。

但李克用遭此虚惊,收兵自保,数年之间,再不敢与梁军相争。

氏叔琮第三次围困太原退兵后,晋王召集部属进行讨论。

李克用问:“没有粮食,何以集结民众?没有兵器铠甲,何以克敌制胜?不修坚固城池,何以抵抗外敌?是非利害,诸位畅所欲言!”

掌书记李袭吉献计道:“国家是否富裕,不在仓库是否充实;军队是否强大,不在士兵数量多少。百姓归附有恩德的领袖;神仙讨厌骄蛮之人。倘若横征暴敛,百姓宁愿侍奉盗贼;古人说,苛政猛于虎。故周武王散发鹿台财产,周朝得以兴起;晋国仓库失火,公子晏向国君道贺。变法不如培养人才,改革不如依照旧规。韩建积蓄无数钱财,却第一个投降朱全忠(朱温)。王珂不断变法,却归顺盗贼。定州王处直的城墙不可谓不高,蔡州秦宗权的军队不能说不多,这些例子,就在眼前,可以作为警戒。称霸之国,君主不会贫穷;强悍的将领,手下士兵不会羸弱。希望大王爱护百姓,崇尚道德,铲除奢侈腐败,减轻赋税徭役。刑法官司严格遵照朝廷制度,金钱粮饷出纳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诛杀、赏赐都做到公平公正,下面的人就不可能贪赃枉法、作威作福;遴选文官治理百姓,指导农夫勤奋耕田,遴选武官平定叛乱,在沿边险要之地设置防御工事,巩固边境防卫,加强士卒战斗训练;大王亲近正人君子,部属就不会担心被诽谤陷害,一切顺应天道,欺诈诬陷自然绝迹;尊敬鬼神,禁止一切荒谬杂滥的祭祀,则虽不可以追求,国家也会富强,百姓也会平安。对外击破元凶朱全忠(朱温),对内振兴颓废的风俗,大王的名声,必将盖过春秋五霸,道德也将超越帝喾八元。至于增加赋税、房租、专卖收入,丈量土地,开疆拓土,建立国家,并不迫切。”

李克用长子落落,六年前在魏博与梁军交战时被梁军所俘,朱全忠(朱温)将其交给罗弘信杀死。次子廷鸾,今年又战死。三子存勖,晋王怕再有闪失,一直不敢让他带兵参战。

李存勖这时刚满十七岁,自幼就机警过人,有勇有谋,甚有见识。

他说:“我军士兵,太过凶暴残忍,应该加强军纪,才能赢得民心。”

李克用却道:“此辈追随我南征北战,已经几十年了,我军府库,一直空虚,军队甚至靠向敌人卖马,勉强维持。如今各地藩镇,都用优厚的待遇招募士卒,我军如果执法太严,必将一哄而散,各奔前程,我们用什么人保卫一方平安?只有等到天下稍微安定,再整顿军纪。”

晋王四年前被梁军夺去东昭义(邢、洺、磁),去年又被夺去河中、西昭义(潞、泽),疆域日渐缩小,四年中,被梁王大军三次围攻太原,六年中送死两个儿子,而仇敌朱全忠(朱温),地盘、兵力却扩大了十几倍,不禁忧形于色。

李存勖道:“父王不必忧虑。事物不发展到极致,不会开始反弹。凶恶悖逆不发展到极致,不会开始灭亡。朱全忠(朱温)依靠蛮力、诈术,残暴无比,并吞四周强邻,人神共愤。如今又逼迫皇帝,野心勃勃,觊觎皇帝宝座。而皇帝宝座,正是他的极致。只要他敢篡唐称帝,他的失败就不远了!我家世代忠良,虽然一时陷入困境,势力衰微,但是问心无愧。父王应该采取卑微姿态,卧薪尝胆,韬光养晦,静待他们犯错,必可东山再起,怎么能丧失斗志,使得部下失望?”

晋王闻言大喜,下令摆设酒宴,尽欢而散。

这时,四太保李存信病殁。李克用非常伤心。原来的十三太保,已经少了四个。

李克用子李存勖,今年十八岁,李克用将他补为四太保,命其日日练兵。

西川节度使王建,派遣义子、武信(遂州)节度使王宗佶与前东川节度使王宗涤等,率军五万大军抵达利州。

昭武节度使、李茂贞义子李继忠,闻风丧胆,遂弃城逃走,投奔凤翔。

王建遂命剑州刺史王宗伟,为利州制置使。

唐昭宗赐宴,与李茂贞、各宰相、翰林学士、中尉及枢密使宦官等一起喝酒。

大家喝到高兴时,李茂贞与韩全诲悄悄溜走。

唐昭宗问韦贻范道:“卿身为宰相,你且说说看,朕为何流落至此?”

韦贻范道:“臣在外面,确实不知。”

唐昭宗再三问他,韦贻范无言以对。

唐昭宗狠狠地瞪着他,怒道:“你怎能当面撒谎,说你不知。你既然能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宰相高位。就应替朕公平办事,如果犯错,朕就依法办你!”

又自言自语道:“这个蟊贼,该打二十大板!”

说完,唐昭宗回头看一下韩偓,说:“想不到像他这种人,也能当上宰相!”

韦贻范不断向唐昭宗敬酒,把酒杯举上去碰唐昭宗的嘴唇。

正好,回鹘派使者前来朝贡,表示愿意出兵,帮助天朝削平内乱。

韦贻范大喜,立即同意,唐昭宗也同意,命韩偓起草圣旨允许。

韩偓大惊,道:“蛮族皆人面兽心,不可信之。彼见我朝,官吏生活豪华奢侈,而民间破败不堪,城池残破,田园荒芜,军队铠甲不全,百姓四处逃亡,必起野心,轻视我朝。最好答复彼等,小小盗匪,不劳费心。”

唐昭宗乃止。

时为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

四月二十一日,崔胤因罢相情急,自华州奔赴河中府,泣请梁王朱全忠(朱温)西行迎驾,说李茂贞有可能把唐昭宗劫持到巴蜀,形势急迫,不可延误。

朱全忠(朱温)设宴款待,崔胤亲自手执檀板,长歌一曲,为梁王祝酒。

朱全忠(朱温)乃发兵五万,再赴凤翔,令大将康怀英为先锋。

李茂贞令义子李继远(符道昭)率军出战,行至莫谷,与梁军相遇,斗了一仗,大败奔还。

凤翔军民闻听梁兵大至,惊恐万分,城外百姓,全部迁入城中。

五月,韦贻范的母亲去世。按照儒家的礼节,应该辞职在家守孝三年。

韦贻范与韩全诲密谋,推荐翰林学士姚洎(音季)代替自己。姚洎咨询韩偓的意见。

韩偓说:“如果是皇上的意思,就可以接受。否则,眼光就应该放长远一点,凤翔不过是一座孤城,宣武大军,围城已久,全家人都在东方,令人忧虑。”

姚洎遂声称有病,推辞不受。正巧唐昭宗也不同意。

韦贻范再推荐中书舍人苏俭,唐昭宗同意,遂任命其为工部侍郎,同平章事。

六月三日,梁王大军,进驻虢县。

李茂贞派全军出击,亲自上阵,在虢县北,进攻梁军,大败,被杀一万多人。

梁王朱全忠(朱温)又派大将孔勍,从散关南下,攻克凤翔南面的凤州。从此,凤翔成为一座孤城,四面八方的道路,都被切断。

十三日,朱全忠(朱温)进抵凤翔城下,身穿朝服向城上泣拜道:“臣朱全忠(朱温)但欲迎驾还宫,不愿与岐王角胜。”

下令扎下五个大寨,包围凤翔。

李茂贞出兵作战,屡战屡败。

七月初,孔勍又进攻成州、陇州。凤翔军几乎没有任何抵抗,乃克之。又西攻秦州,不克,乃还。

宰相韦贻范,母亲去世,辞职在家守孝才一个多月,就急于复出。他每天都派人去求见几位当权的宦官,中尉韩全诲、张彦弘、枢密使袁易简、周敬容,以及岐王李茂贞,请求他们玉成美事。

这真是骇人听闻!

当时儒家士大夫的规矩,父母任何一方去世,需要在家守孝三年,否则就是大不孝,为人所不齿。

韦贻范身为宰相,怎么会连这点起码的规矩都不懂呢?还是个读书人吗?事出反常,多半是为了一个字----钱!

原来,韦贻范是个大贪官。他出任宰相之前,已经预先收了很多人的好处,答应为他们谋个一官半职。但是他当上宰相还只有四个月,又一直被困在凤翔这座孤城,还没有来得及履行承诺,他母亲就去世,不得不回家守孝。那些债主就不干了,天天上他家门去喧哗闹事。

上梁不正下梁歪,他的助手刘延美,欠债更多,无法应付那些债主。所以韦贻范才不顾儒家的道德规范,急于复出。

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七月。

韦贻范守孝还不满两个月,唐昭宗拗不过李茂贞、韩全诲等人,叫韩偓起草诏书,命韦贻范复出。

韩偓说:“手腕可以砍断,诏书坚决不能起草。”并且上书弹劾韦贻范此举,骇人听闻,违反孝道,损害朝纲,有辱国体。

时韩全诲派两位宦官常住翰林院,防范唐昭宗与翰林学士私下讨论国事。两位宦官威胁韩偓道:“不要以为杀人,只是演戏时才有!”

韩偓把弹劾韦贻范的奏章递给两位宦官看,然后就脱下衣服睡觉。两位宦官无奈,只好奏报唐昭宗。

唐昭宗不再要求起草诏书,并褒奖韩偓。

一直拖到八月二日。这天早朝,文武百官分列两班站定,等候宣读诏书,却并无诏书可宣读。

宦官们很不高兴地说:“韩偓拒绝起草诏书!”

百官大惊,恐怕会发生灾祸。

李茂贞晋见唐昭宗,说道:“陛下任命宰相,翰林学士竟然拒绝撰写诏书,这跟叛乱有何区别?望陛下严惩!”

唐昭宗道:“卿等推荐韦贻范复出,朕不反对。翰林学士拒绝撰写诏书,朕也无话可说。不过韩偓奏章上,已经说明了儒家士大夫的规矩,卿等为何不能接受?”

李茂贞很不高兴,行至中书省,见到宰相苏俭,李茂贞叹息道:“奸邪的人结党营私,仍然跟从前一样,没有改进!”

苏俭说:“儒家确实有守孝三年的规矩。韩偓也没有和任何人结成一党。”

李茂贞后来跟左右问起,才知道儒家确实有这个规矩,为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不禁非常惭愧!哎!谁叫自己没有文化呢?!丢人了!

韦贻范继续钻营,不断找李茂贞。

李茂贞大怒道:“我是个粗人,不知道你们儒家的规矩,被你害得丢人现眼,你再啰嗦,将你安置到邠州!”

李茂贞的堂弟李茂勋,时为保大(即鄜坊)节度使,增援李茂贞,亲自率军进驻三原。

朱全忠(朱温)派大将康怀英、孔勍迎战,李茂勋失败逃走。康怀英乘胜追击,攻克其属地翟州。

时李茂贞有军队屯驻奉天(今陕西乾县)。康怀英还军,就奉天东北下寨。

凤翔军夜袭梁军大营,康怀英帐下只有两千士兵,但恐全军有失,不想惊动其他营寨,只指挥这两千人奋力抵抗。天亮后,凤翔军退去,大家这才发现,康怀英身上受了十余处伤。部将倪章、邵棠被凤翔军擒去,但是梁军总体损失不大。

八月二十二日,李茂贞再次出动大军,向梁军发动总攻,不能获胜,黄昏时退兵。梁军趁机追击,几乎进入凤翔西门。

八月二十六日,韦贻范守孝刚满三个月,唐昭宗终于下诏,让韦贻范放弃守孝,重新担任户部侍郎、同平章事。这一次,为了防止韩偓作对,由姚洎撰写诏书。

之前任命宰相,一般人都会依照惯例,先上疏表示谦让,然后皇帝再次下诏,才会接受。

但是韦贻范并没有向别人一样辞让,而是急吼吼上书谢恩,次日就到任办公。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