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五代十国演义 > 第五十四回 李茂勋弃暗投明 李茂贞丢车保帅

第五十四回 李茂勋弃暗投明 李茂贞丢车保帅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五代十国演义!

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九月。

梁王朱全忠(朱温),因秋雨绵绵,官兵很多生病,萌生退兵之意,乃召集诸将,商议撤兵。

众将多半赞同,只有护国亲从指挥使高季昌、左开道指挥使刘知俊二人表示反对。

刘知俊道:“天下英雄,都在关注大王这次勤王行动,为时已经接近一年。而今,李茂贞已经困守凤翔孤城,马上就要成功,为什么要撤兵呢?岂非功亏一篑?”

朱全忠(朱温)道:“李茂贞坚守不出,如之奈何?”

高季昌说:“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如招募勇士,潜入凤翔城中,如此这般......”

朱全忠(朱温)大喜,当即依计而行。

骑兵小校马景,自愿前往,见朱全忠(朱温)说:“标下这次前往凤翔,一定会被李茂贞杀死,请大王照顾我的妻子、儿女。”

朱全忠(朱温)颇为不忍,说:“还是算了吧,再想别的办法。”

马景再三坚持。朱全忠(朱温)这才勉强同意。

之前,梁王命侄儿、二哥朱存的儿子朱友伦,从汴梁率援军前来凤翔,计算时间,应该明天到达城下。

按预定计划,大营应该出军迎接。朱全忠(朱温)下令,全军喂饱战马,又宰牛杀羊,犒赏官兵。

梁王又命大将寇彦卿为都排阵使,叫他负责排兵布阵,预备杀敌。寇彦卿遂一一安排已定。

寇彦卿,开封人,身长八尺,体态魁梧,声如洪钟;一张方脸,棱角鲜明,额头很高,印堂发亮,胸前三尺长髯,甚是威严。他自幼精于骑射,精通阵法,好读史书,为人正派,行事公平,深受梁王喜爱。梁王将自己的坐骑“一丈乌”赐给他。又说:“敬翔、刘扞、寇彦卿,皆天为我生之。”

九月四日。凌晨。

梁军大营,骑兵一队一队拔营而去。军营中,梁军旗帜已经全部卸下,士兵暗中埋伏妥当,营中表面上看起来空无一人。死一般的寂静,毫无生气。朱全忠(朱温)再派一些老弱残兵,进入军营,似乎在收拾辎重。

马景随着一队骑兵开拔。他的马越走越慢,故意掉落到队伍的最后。忽然,他一提马缰绳,掉头就往凤翔城跑去,跑到城门口,大声叫门,道:“我来投降,求见大帅!”

守城士兵急忙将他放进城,带到李茂贞面前。

马景道:“梁王大军遇到瘟疫流行,已经撤兵,只留下老弱残兵一万人,正在收拾辎重,今天晚上也要撤退。请大帅马上下令攻击,尚有许多粮草。”

李茂贞大喜,下令大开城门,出动全军攻击梁军大营。到了梁军大营,只见营中果然只有一些老弱残兵,正在搬运粮草。地上,各种破损了的兵器、盔甲、旗帜等散落一地。有个大营中,竟然全是来不及搬走的粮草。

李茂贞大军立即攻入,抢夺辎重粮草。

朱全忠(朱温)躲在中军大帐,看得分明,即命擂响战鼓。霎时,数万梁军精兵从四面八方杀入营中,一个个凶神恶煞,似猛虎扑羊。呐喊声震动天地。

又有梁军骑兵,猛扑向凤翔城门,守城的凤翔军士兵,赶紧关上城门,遂将袭营的凤翔军队,隔在城外。

梁军遂将凤翔兵团团围定,肆意砍杀。

只见一员梁将,身长八尺,骑一匹黑色骏马,手执长刀,在数千凤翔兵中左砍右杀,来往如风,出入如无人之境。

梁王登高望见,正是爱将寇彦卿,大喜,赞道:“真神将也!”

又有一员大将,身高九尺,骑一匹枣红马,掌中一杆铁枪,长约三丈,左刺右跳,眨眼间连杀数十凤翔兵。梁王定睛视之,乃是猛将王彦章,不禁大喜。

凤翔军死伤惨重,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又自相践踏,几乎全军覆没。

李茂贞精兵尽失,心胆俱裂,这才开始有求和的打算,再也不敢胁迫唐昭宗下诏,令朱全忠(朱温)退兵了。

高季昌是硖石人,本来是汴梁富户李让的奴仆。朱全忠(朱温)入主宣武军,李让献出大量财产劳军,又拜朱全忠(朱温)为义父,改名朱友让。朱全忠(朱温)见高季昌相貌奇特,令朱友让收为义子。这样,高季昌就成了朱全忠(朱温)的孙子。

其实,高季昌只比朱全忠(朱温)小六岁!

朱全忠(朱温)对这个孙子刻意培养,派人教他练武。后来因功逐渐升任护国军大将。朱全忠(朱温)任命他为宋州团练使。

凤翔城中缺粮,李茂贞派出全部骑兵,到城外驻扎,就地觅粮。

梁王命在凤翔城外,挖掘蚰蜒堑,弯弯曲曲,形状如蚰蜒,又扎上篱笆,篱笆上挂上铃铛,布置军犬看守,遂将凤翔城,包围得密不透风。城内城外,彻底断绝联系。

李茂贞义子李彦询、李彦韬,各率部下数千人出城投降于梁王。

十月八日,梁王派幕僚司马邺携带奏章入城,晋见唐昭宗。过了几天,开始不断呈献食物、绸缎等物资。

唐昭宗命李茂贞打开检查,李茂贞坚决辞让。

又过数日,梁王派大将刘扞进城,与李茂贞协商和解。

唐昭宗闻讯,召见刘扞,问他梁军情形,刘扞回答得滴水不漏,唐昭宗很满意,赐以锦袍,封他为登州刺史。

因天气渐冷,城内居民外出砍柴、摘野菜的,都不再禁止。但是城内人,很多都借口出城去砍柴或摘野菜,一去不回。

梁王朱全忠(朱温)又上疏唐昭宗,声称已经修复京城皇宫,请唐昭宗返回京城。

唐昭宗派国子司业薛昌祚、宦官王延缋,携带诏书,出城送给梁王。

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十月十一日。

李茂贞再次出军攻击梁军大营,大败而回。很多官兵,趁机投降梁军,不再返回。

又有很多凤翔官兵,趁夜晚缒下城墙,投奔梁军效力。李茂贞每次下令出兵,官兵往往趁机溃散而逃。

这时,忽然有一支兵马,增援凤翔,就在凤翔城北的山坡上扎营。夜晚,城内守军点起烽火,与他们互相传递消息。

什么人增援凤翔?原来是保大(即鄜坊)节度使李茂勋。再次率军两万,前来增援。

梁王见了,急对大将孔勍、李晖、王彦章说:“保大军前来增援凤翔,其鄜州、坊州必然空虚。命你三人,迅速率军攻击,但是,一定要保护好李茂勋的家属。”

二将领命,十天后,即攻克坊州。

两天后,天降大雪,二将领军,冒雪前进,天还没亮,就抵达鄜州城下,埋伏妥当。

天亮,守军刚打开城门,梁军突然杀出,守军不备,梁兵迅速突入城中。城内守军,只有八千人,巷战到中午,终于溃散。

保大留后李继璙,提刀上马,正要逃走,对面一大将,人高马大,手持长枪,正是梁将王彦章,暴喝一声“哪里走”,李继璙吓得心胆俱裂,不敢反抗,失手被擒!

孔勍立即派兵保护李茂勋及各保大军将领家属,令李晖权代保大留后。

又一镇归了朱全忠(朱温)。

李茂勋得到消息,率军自凤翔逃走。不久,无处投奔,遂归降梁王朱全忠(朱温),自改姓名为李周彝,表示与李茂贞划清界限。

十一月,城内粮尽,老鼠都被吃光,冻死、饿死的人不计其数。有人躺在床上呻吟,尚未断气,就被饥民杀了吃肉。集市上出售人肉,每斤一百文,而狗肉每斤五百文。李茂贞只能拿狗肉、猪肉给唐昭宗吃。唐昭宗及皇子穿的衣服,都拿到集市出售。将松子用水泡一下,或者削下的柿子皮拿来喂御马。

宰相韦贻范又惊又忧,遽尔去世。

这一天,唐昭宗派赵国夫人,先去学士院偷窥,见两位监视的宦官不在,火速召见韩偓、姚洎,在行宫便门外,暗中相会,却不知道说什么好,遂一起流泪痛哭。

姚洎恐宦官回来看见,请唐昭宗赶紧回宫。唐昭宗仓猝离去。

梁军围攻凤翔,每天夜晚都擂起战鼓,吹响号角,城内被震得大地都在颤抖,难以休息。梁军诟骂城上的守军“劫天子的贼”,城内守军则怒骂梁军为“夺天子的贼”。

梁王命将城外的野草,全部割掉,一根不剩,城内守军更加困难。

李茂贞暗中增加宫城城门守卫士兵,对宦官们加强监视,防止其逃脱。宦官们渐渐发现难逃一死,开始互相埋怨。

同平章事苏俭,暗中替韩偓筹划,希望他能当上宰相,向李茂贞、韩全诲等极力推荐,又派亲信告知韩偓。

韩偓大怒,道:“皇上把你和韦贻范,从贬逐之地调回朝廷,才十天半月,就爬到宰相高位,一直没有任何作为,现在,早上都不能保证活到晚上,却拿这个职位羞辱于我!”

李茂贞所有地盘,山南全部被王建夺走,关中全部被朱全忠(朱温)占据,只能坐在凤翔孤城中发愁,束手无策。

他终于认识到,挟天子以令诸侯,需要实力做保证,现在,事实证明自己没有这个实力,那就是宦官们害了自己。不如诛杀宦官赎罪,与梁王和解,恭送皇上回宫。

遂致书梁王朱全忠(朱温),说:“灾祸的发生,全是宦官韩全诲引起,孤王迎接皇上到此,是怕有别的叛贼,劫持皇上。梁王既然出兵勤王,就请将皇上迎接回皇宫,我将率领我仅有的老弱残兵,破盔烂甲,追随大王!”

梁王复信说:“孤王率军到此,正是因为皇上流落在外,岐王能够同心协力,效忠皇室,正合吾意。”

唐昭宗召集李茂贞、苏俭、李继诲(周承诲)、李彦弼(董彦弼)、李继远(符道昭)、李继忠等,入宫聚餐。

唐昭宗说:“十六宅亲王以下,每天都有几个人冻死、饿死。就是住在行宫内的亲王、公主、妃嫔,也一天吃稀饭,一天吃片儿汤,现在眼看着连片儿汤都吃不上了。你们有什么办法?”

众人皆哑口无言。

唐昭宗道:“现在只有尽快与梁王朱全忠和解。”

凤翔府。十几个凤翔士兵,在行宫门外拦住宦官韩全诲,大声辱骂道:“全城人生灵涂炭,就是为了你们几个狗宦官!阉贼!不男不女的东西!”

韩全诲向李茂贞哭诉。

李茂贞说:“士兵无知,他们知道什么?”命人斟酒,干杯酒算是赔礼。

韩全诲再向唐昭宗磕头哭诉,唐昭宗也只能胡乱说几句安慰的话。

李继远(符道昭)大怒道:“从前,杨复恭害死杨守亮(訾亮)一家,如今,你也想害死我一家是不是?狗宦官,阉贼,死到临头,为了这点小事,还在不依不饶!”

李茂贞喝到:“我儿休得无礼!”说完将李继远拉到一边,密嘱道:“儿啊,你且出城,投奔梁王去吧!”

李继远(符道昭)遂带部下,保了家小,反出城去,投降朱全忠(朱温),恢复原姓名符道昭。

朱全忠(朱温)大喜,收他为部将,对他十分优厚。

转眼又是新的一年。唐昭宗天复三年,公元903年。

正月,大年初二,唐昭宗派殿中侍御史崔构、供奉官郭遵诲,前往梁王朱全忠(朱温)大营。

大年初四,李茂贞也派部将郭启期,晋见梁王,缔结和约。

正月六日。

岐王、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秘密晋见唐昭宗,建议将神策军中尉宦官韩全诲、张彦弘,枢密使宦官袁易简、周敬容等杀死,与梁王和解。

唐昭宗大喜,立即派人率凤翔士兵四十人,擒获韩全诲等,当场斩首。

任命御膳房管理宦官第五可范为神策军左军中尉;

宣徽南院使仇承坦为神策军右军中尉;

命王知古、杨虔朗并为枢密使。

又将李继诲(周承诲)、李彦弼(董彦弼)以及李茂贞养子李继筠等斩首。

八年前,李茂贞与王行瑜、韩建等三藩作乱,李克用出兵勤王,剿灭王行瑜,吓得李茂贞将义子李继鹏(阎珪)斩首。

现在,李茂贞又将义子李继筠斩首。这都是丢卒保车、丢车保帅之计。

李茂贞的义子,可不好当!难怪符道昭(李继远)要跑!

次日,唐昭宗派翰林学士韩偓、赵国夫人宠颜等,携带宦官韩全诲、李继筠等的首级,前往梁王军营。

赵国夫人传唐昭宗口谕,说:“前些时候,挟持朕来凤翔,离间君臣,拒绝和解,假传圣旨下令各地藩镇出兵勤王的,就是这些人。现朕与岐王李茂贞已经诛之,请梁王宣告诸军,安定军心。”

梁王朱全忠(朱温)派观察判官李振,携带奏章,入城叩谢唐昭宗。

正月十二日,凤翔城门打开。

十四日,梁王巡查各军营,行至城北,忽见有凤翔军兵,从城北山上下来。梁王恐其欲偷袭自己,急忙挥军出击,擒获凤翔大将李继钦。

唐昭宗闻之,派赵国夫人及冯翊夫人去往梁王大营,询问解释。梁王派亲信蒋玄晖携带奏章,晋见唐昭宗汇报,然围凤翔城如故。

岐王李茂贞暗思,此必宰相崔胤,对自己不服,唆使梁王如此,欲将凤翔,一并夺走。

遂进奏唐昭宗,应该立刻将崔胤官职、爵位,全部恢复,并命他率文武百官前来凤翔朝见。

唐昭宗许之,连发四道圣旨,唐昭宗又亲自提笔,连写三封信,言辞颇为恳切。

李茂贞也亲自给崔胤写信,措辞很是谦卑,将一切过错都推在韩全诲、李继筠等人身上,请他谅解。

崔胤却一直称病不来。

最后,还是梁王朱全忠(朱温),写信给崔胤说:“本王不认识皇上,只有你来,才能分辨真假!”

崔胤这才启程出发,赶往凤翔。

岐王李茂贞,对宰相苏俭道:“我几次三番,欺凌皇上,这次若被梁王劫了圣驾,皇上与我秋后算账,我命休矣!”

苏俭道:“要想免祸,除非与皇家结亲。”

于是李茂贞请求唐昭宗,将平原公主嫁给自己的儿子李侃。又将苏俭的女儿,嫁给景王李秘。

平原公主,乃是何皇后之女,何皇后当然不愿意。

唐昭宗道:“先度过此劫再说。只要能从此地活着离开,何必担心你的女儿!”

何皇后这才勉强同意。

唐昭宗下令,将李茂贞之子李侃,恢复原来姓名宋侃,招为驸马。又命景王李秘,娶苏俭女儿为妃。

梁王朱全忠(朱温),上奏唐昭宗,要求将宦官韩全诲的同党,全部诛杀。

唐昭宗许之。

时凤翔城内,诛杀大小宦官七十二人。梁王又密令京兆尹,将京城内已经致仕,以及来不及随唐昭宗前来凤翔的宦官,共九十人,全部搜捕,诛杀。

正月二十二日。梁王改穿素色便装,跪见唐昭宗,请求治罪。身后,康怀英、杨师厚等全副武装,铠甲鲜明,刀枪耀目。

唐昭宗命客省使宣布赦免,并撤除禁卫军士兵,只派金吾卫将军一人,先去向梁王报告平安。

梁王朱全忠(朱温)身穿文官常服,晋见唐昭宗,叩头谢恩,痛哭流涕。

唐昭宗命韩偓将梁王扶起,也流泪说道:“皇家宗庙,朝廷社稷,朕与宗族,全靠全忠爱卿出兵勤王,方能逢凶化吉,绝处逢生。爱卿可谓社稷再造功臣。”

说罢,即解下身上的玉带,赐给梁王。

稍事休息,唐昭宗命摆驾回京。梁王单身匹马,作为向导,亲自带路。唐昭宗命人召唤他,梁王坚持,一直走了十几里路,唐昭宗固请,梁王乃止。

梁王命侄子朱友伦,与李罕之的儿子李颀等率军护送唐昭宗回京,自率大军殿后,命人将李茂贞设置的所有防御工事、营寨,尽数撤除、焚毁。

是夜,唐昭宗一行,驻扎岐山。

三天后,抵达兴平,宰相崔胤,率文武百官赶到,晋见唐昭宗。

唐昭宗命崔胤,恢复原来一切职务,仍为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判三司。

正月二十七日,唐昭宗抵达京师。

次日,梁王朱全忠(朱温)、宰相崔胤一同登殿,晋见唐昭宗。

宰相崔胤奏报说:“高祖、太宗之时,宦官从不掌兵,天下太平。玄宗时,宦官开始参与朝政。德宗时设立左右神策军,以宦官统领,方便调迁护卫,但是每军仅限于两千人,自此宦官参与枢密,侵犯朝纲。宦官上下、内外勾结,结党营私。小者卖官鬻爵,贪赃枉法,伤害国体。大者结连藩镇,煽动叛乱,动摇国本。更有甚者,欺凌君王,戕害天子。皇家权威扫地,皆源于宦官专权。如果不能斩草除根,灾祸仍将发生。臣建议,将掌握军政大权的宦官,全部诛杀,派驻各道的监军,令各道就地处死。只有年幼无任何劣迹的小宦官,可以保留一些,用以洒扫。其所有军政职权,全部交回朝廷。”

唐昭宗许之,乃下诏曰:

宦官之兴,肇于秦、汉。赵高、阎乐,竟灭嬴宗;张让、段珪,遂倾刘祚。肆其志则国必受祸,悟其事则运可延长。朕所以断在不疑,祈天永命者也。

先皇帝嗣位之始,年在幼冲,群竖相推,奄专大政。于是毒流宇内,兵起山东,迁幸三川,几沦神器。回銮之始,率土思安,而田令孜妒能忌功,迁摇近镇,陈仓播越,患难相仍。洎朕纂承,益相侮慢,复恭、重遂逞其祸,道弼、季述继其凶;幽辱朕躬,凌胁孺子。天复返正,罪己求安,两军内枢,一切假借。韩全诲等每怀愤惋,曾务报仇;视将相若血仇,轻君上如木偶。未周星岁,竟致播迁;及在岐阳,过于羁绁。上忧宗社倾坠,下痛民庶流离,茫然孤居,无所控告。

全忠位兼二柄,深识朕心,驻兵近及于三年,独断方诛于元恶。今谢罪郊庙,即宅宫闱,正刑当在于事初,除恶宜绝其根本。先朝及朕,五致播迁,王畿之氓,减耗大半;父不能庇子,夫不能室妻。言念于兹,痛深骨髓,其谁之罪?尔辈之由!

帝王之为治也,内有宰辅卿士,外有籓翰大臣,岂可令刑余之人,参预大政?况此辈皆朕之家臣也,比于人臣之家,则奴隶之流。恣横如此,罪恶贯盈,天命诛之,罪岂能舍?横尸伏法,固不足矜,含容久之,亦所多愧。其第五可范已下,并宜赐死。其在畿甸同华、河中,并尽底处置讫。诸道监军使已下,及管内经过并居停内使,敕到并仰随处诛夷讫闻奏。已令准国朝故事,量留三十人,各赐黄绢衫一领,以备宫内指使,仍不得辄有养男。其左右神策军,并令停废。

梁王朱全忠(朱温)领命,便将新任中尉宦官第五可范、仇承坦等宦官数百人,驱赶到内侍省,全部屠杀。

顿时,喊冤声、惨叫声响彻宫内外。内侍省血流成河。

唐昭宗又下诏,命各道藩镇,将监军宦官,就地处死。

正是:宦官扫尽权归去,强藩留军待再来。

又因北方,民风淳朴,人性敦厚,下诏令成德节度使王镕,挑选五十位老实人,净身入宫,供应皇室。

唐昭宗哀悯第五可范等无罪获诛,特别撰写祭文哀悼。从此,唐昭宗的诏书圣旨,皆由宫女出入送达。

时全国宦官皆已获诛,唯有河东监军宦官张承业、卢龙监军宦官张居翰、淮南监军宦官程匡柔、西川监军宦官鱼全禋,被四镇庇佑,幸免于难。

宦官严遵美,已经致仕,隐居西川,王建将他藏起来,也得以安享晚年。

唐昭宗天复三年,公元903年,二月一日。

唐昭宗下诏,将在凤翔期间的任职令,全部作废。

崔胤又奏请将神策军内外八基地驻军,全部划归六军。唐昭宗命宰相崔胤,兼判六军十二卫事。

不久,又加封崔胤为司徒,侍中。

自此,崔胤身兼司空、司徒、侍中、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判三司、判六军十二卫事,位高权重,堪称大唐有史以来第一人臣。

唐昭宗返回京师后,所有诏书,颁发给各道藩镇,唯独不颁给凤翔节度使、岐王李茂贞。

宰相陆扆进谏道:“李茂贞虽然作恶多端,但是朝廷并未将他除名,不给他诏书,未免狭隘。”

崔胤大怒,翻起旧账,陆扆曾经顶替自己的相位,遂奏报唐昭宗,将陆扆贬斥出朝。

又将工部侍郎、同平章事苏俭、吏部侍郎卢光启赐死。贬同平章事王溥去东都洛阳。

又将韩全诲呈献的宫女宋柔、和尚、道士等等二十余人,全部械送京兆尹乱棍打死。

唐昭宗又下令,叫李茂贞送回平原公主,李茂贞不敢违抗。

唐昭宗对韩偓说:“卿与崔胤,都忠心耿耿,然而,崔胤却比卿更有手腕。”

韩偓说:“宰相身负朝廷重任,全国官民,都看着他,怎么能靠玩小动作,就能欺骗天下人?最好是诚恳做人,公平做事,不争一时,一年下来,成效就十分显着。”

崔胤仗恃梁王朱全忠(朱温)的势力,在朝廷专权霸道,为所欲为,毫无顾忌。追随唐昭宗前往凤翔的文武官员,三十多人被贬斥。赏赐、惩罚,全看崔胤脸色,文武百官对其十分畏惧,不敢多看一眼,不敢多说一句。连唐昭宗的一举一动,都有人向他汇报。

就连唐昭宗的诏书,都要崔胤同意才能发布。

这时,晋王李克用的使者从京师返回晋阳,报告崔胤专横跋扈情形。

晋王说:“崔胤身为大臣,外靠盗贼朱全忠(朱温),内胁君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权力越大,越遭人恨,一旦其权力威胁到主人朱全忠(朱温),他就要家破人亡。不会太远了。”

唐昭宗又赐给梁王朱全忠(朱温)“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尊号;赐给敬翔等梁王文职部属“迎銮协赞功臣”尊号;赐给朱友宁等梁王武官部属“迎銮果毅功臣”尊号;赐给都头以下军官为“四镇静难功臣”。

唐昭宗又命群臣讨论,如何封赏梁王朱全忠(朱温)。

宰相崔胤提议,任命辉王李祚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任命梁王朱全忠(朱温)为副元帅。因唐朝祖宗制度,亲王不出阁,实际上由梁王代行大元帅职务。

唐昭宗道:“濮王年长,行事较为老练。”

濮王就是德王,曾经被刘季述拥戴为帝的前任太子。

崔胤道:“濮王曾被刘季述拥戴,辉王自然更深孚众望。”其实崔胤已经与梁王朱全忠(朱温)沆瀣一气,知道十二岁的辉王李祚更有利于梁王,故坚持应该由辉王出任。

二月九日,唐昭宗下诏,任命梁王朱全忠(朱温)为天下兵马副元帅,代理大元帅职务,开府仪同三司,摄太尉。准许梁王设立大元帅府,调动天下各藩镇兵马。

又任命梁王亲信诸人:

敬翔为太府卿;

朱友裕为镇国节度使,驻扎华州;

朱友宁遥兼宁远节度使;

朱友伦为禁军左军宿卫都指挥使;

张廷范为宫苑使;

王殷为皇城使;

蒋玄晖为充街使。

王殷即是王重盈的养子,之前与王重盈的儿子王瓒一起投奔朱全忠(朱温),颇受重用。王殷嘴巴甜,梁王尤其宠爱。

梁王命留下步骑兵一万人,由朱友伦等统领,进驻前神策军军营。

梁王朱全忠(朱温)又请唐昭宗任命符道昭(李继远)为天雄节度使,驻扎秦州,试图在李茂贞背后插上一刀。

唐昭宗许之。

王遂派军护送符道昭(李继远)前往秦州。李茂贞派军阻拦,未能成行。乃任命其为元帅府右司马;任命李周彝(李茂勋)为元帅府左司马。

梁王朱全忠(朱温)考虑元帅府左右司马人选,在诸将中反复考虑,才选中这两人。

元帅府左右司马,一个是李茂贞的弟弟,一个是李茂贞的义子。李茂贞身边不能说缺乏人才。只是不会用而已!

唐昭宗欲任命韩偓为宰相,韩偓固辞,推荐御史大夫赵崇、兵部侍郎王赞代替自己。

崔胤恐其分权,厌之,唆使梁王朱全忠(朱温)晋见唐昭宗。

梁王说:“赵崇轻薄浮夸,王赞无才,韩偓怎么能胡乱推荐!”

唐昭宗见梁王不悦,乃将韩偓贬为濮州司马。

唐昭宗密召韩偓,哭泣话别。

韩偓哭着说:“梁王朱温已经不是当初的朱全忠了。臣能够被贬斥到远方,死也无所谓,只是不忍心看到陛下被篡位、被弑杀,受尽他的羞辱!”

梁王推荐裴枢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梁王朱全忠(朱温),急于返回汴梁,主持讨伐王师范,上奏唐昭宗说:“臣与晋王之间,并无深仇大恨,只是为国尽忠的方式不同,有些摩擦。请陛下厚待他,并派人安抚他,务必让晋王了解臣的心意。”

唐昭宗派人安抚晋王李克用。

晋王对左右说:“朱全忠(朱温)打算进攻平卢王师范,恐本王拖他后腿呢!”

二月底,梁王朱全忠(朱温)向唐昭宗辞行。唐昭宗赐宴于寿春殿。再赐宴于迎喜楼。

梁王临行,唐昭宗登上高台,流泪挥手告别,命梁王就在楼前上马,又作诗送梁王。

梁王也和其诗呈献,另作《杨柳枝词》五首。

梁王这些年,一直在努力学习文化。已经能写诗词了。

一褒一颂,无非是文字游戏。

文武百官到长乐驿列班恭送。宰相崔胤赐宴。

崔胤独自送到灞桥,再设私宴饯行,一直饮酒到二更时分,崔胤才回。

唐昭宗这时尚未入睡,召见崔胤入宫,询问:“全忠平安否?”又于宫中设宴,款待崔胤,鼓乐齐鸣,直到四更方罢。

三月中旬,梁王朱全忠(朱温)抵达汴梁。

梁王对裴迪说:“皇上封我宣武文官俱为迎銮协赞功臣,只有你配得上这个称号!他人不足道也。”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