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五代十国演义 > 第六十七回 李存审智退梁军 周德威计擒燕将

第六十七回 李存审智退梁军 周德威计擒燕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五代十国演义!

昇州,古称金陵,又名江宁、建业、建康,乃是三国吴国、东晋、及南朝宋齐梁陈都城,向称六朝古都,山川形胜,龙盘虎踞,沿江又可停泊巨型战舰,徐温十分中意,乃亲自兼任昇州刺史,大力发展水师,用养子徐知诰为楼船副使。因自己要在扬州坐镇中枢,命徐知诰镇守昇州。

徐知诰是徐州人,原姓李名昪,小字彭奴,幼年丧父,流落于濠泗间。乾宁二年,公元895年,杨行密攻濠州,擒获刺史张璲,又剿灭濠州水贼巢穴。李昪被杨行密军俘虏,年仅八岁,却生得头角峥嵘,状貌魁梧,杨行密欲养以为子,偏不为长子杨渥所容。

杨行密无奈,对徐温道:“此儿品行敦厚,见识超过同龄儿甚多,我儿杨渥不能包容,不如送给你做干儿子。”

乃转令李昪拜徐温为义父,徐温给他改名为徐知诰。

徐知诰年纪稍大,喜读书,善骑射,沉稳坚毅,很有谋略。

徐温曾经对家人道:“此儿为人中俊杰,将来必远过我儿。”自是益加宠爱,徐知诰侍奉徐温也非常谨慎、孝顺,胜过徐温亲子。

一次,徐知诰惹徐温生气,被打了一顿,逐出家门。晚上,徐温回家,推开门,徐知诰已经在门内叩头迎接。

徐温问道:“你怎么还在此处?”

徐知诰哭道:“母亲大人叫我回来向您赔罪!”

徐温问道:“不是赶你走吗,怎么去找你母亲?”

徐知诰说:“当儿子的,除了投奔父母,还能去哪里呢?父亲发火,去找母亲,人之常情。”

徐温奇之,对他越发喜爱。再大一点,就任命他当家管事。他为人公平正直,家里人都心悦诚服,挑不出一点毛病。

杨行密常对徐温道:“徐知诰一代俊杰,我们这班老伙计的儿子们,都不能和他相比!”

所以徐温修治战舰,特任徐知诰为副使,徐知诰果然称职,经营舟师,十分用心。

梁太祖乾化元年,唐天佑八年,燕国应天元年,公元911年,十一月。

却说刘守光已经僭称帝号,踌躇满志,遂欲并吞邻镇。

这日早朝,刘守光道:“朕欲一统天下,计划先攻打易、定。众位卿家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我大军定能马到成功!”

群臣顿时一片颂扬声。

忽然一人出班劝阻道:“陛下,不可兴兵啊!易、定二镇,一向结交河东,他三家结盟,同气连枝,大王此去必败!”

刘守光定睛一看,原来是参军冯道。此人是景城人,今年三十岁,跟随刘仁恭好几年了。

“你安敢乱我军心!”刘守光大怒,下令将冯道拘系狱中。

冯道素性和平,颇得人心,所以燕人闻他下狱,很多人出面代为求情,刘守光无奈,将他放出。

冯道料刘守光必亡,为了避祸,举家潜逃,奔入晋阳。

河东监军宦官张承业,将他推荐给晋王李存勖。李存勖令冯道为掌书记,又问及燕事,乃尽知燕国虚实。

晋王正拟发兵攻燕,可巧北平王、义武(定州)节度使王处直派使求援,遂派振武节度使周德威,领兵三万,往救定州。

十二月,周德威率军东出飞狐,与赵将王德明部,义武大将程严部等,会师易水。

转眼又是新年。

梁太祖乾化二年,晋、岐天佑九年,燕国应天二年,公元912年。正月。

晋、赵、定联军同攻岐沟关,一鼓即下,进围涿州。

涿州刺史刘知温,登城拒守。

七年前,刘守光的弟弟刘守奇,因刘守光囚禁父亲刘仁恭,并大肆清洗,只好逃奔河东,投靠晋王李存勖。见第六十回。

刘守奇有门客刘去非,在城下向守军大呼道:“河东大军,是我家少公子请来为父兄讨贼的,关你们什么事,偏偏替囚父杀兄的逆贼出力固守呢?”

刘守奇也亲自来到城下,脱下头盔,亮明身份。守兵被他二人弄得各无斗志,多半放下武器。

刘知温知道这城不能守了,只得开门迎降。

周德威向晋王李存勖为刘守奇请功。

晋王却召刘守奇返回晋阳。

先前,刘守光抓捕境内所有青壮参军,脸上一律刺字。进士赵凤,装扮成和尚逃脱,投奔晋国。刘守奇到了河东后,聘他为幕僚。

当下赵凤劝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今时不同往日了,公子不宜再回晋阳。”

刘守奇乃南下奔梁,梁太祖任命他为博州刺史,为刘家保全了一支血脉。

晋将周德威,即率众进抵幽州城下,日日攻城。

刘守光连接败报,惊惶的了不得,乃派御史大夫史彦群携带厚礼,南下洛阳,向梁太祖朱晃(朱温)求援。

洛阳,皇宫大殿。

梁太祖朱晃(朱温)高高端坐在龙椅上。

文武官员分列两班站定。

中间,史彦群跪下磕头。

梁太祖大怒道:“你已臣事刘守光,尚敢来见朕么?”

史彦群伏奏道:“臣怎敢负恩事燕。只因晋、赵各镇,推尊刘守光,唆使他背叛陛下,兴兵南犯,他却以渔人自居,稳收厚利。臣与王瞳暂时留在燕王那里,力劝他不要辜负陛下,刘守光因此才与各镇绝交,为陛下往攻易、定。定州王处直,向晋、赵乞得援兵,夹攻幽州,幽州危急万分,若陛下坐视不救,恐河朔终非梁有了!”

这一番花言巧语,又把梁太祖朱晃(朱温)的怒气平了下去。

史彦群又将随来的燕使,召入参拜,并呈上刘守光表文,中多悔过乞怜等语,惹动梁太祖朱晃(朱温)雄心,答应出兵救援。

二月,梁太祖朱晃(朱温)病体初瘉,遂又御驾亲征,率大军十万,号称五十万,督兵北伐。

到了白马顿,从官多不愿随行,勉强趱程,有三人剩落后面,一是左散骑常侍孙骘,一是右谏议大夫张衍,一是兵部郎中张儁,都至隔宿才到。

梁太祖朱晃(朱温)恨他三人后至,一并处斩。张衍,是张全义的侄子,这个身份也未能保命。

行至怀州,段明远供张极盛,比前次还要丰富。此次他已经荣升国舅,应该比以前更为巴结。

梁太祖朱晃(朱温)大喜,厚加赏赐,且令段明远改名为段凝。

看着段凝(段明远)供应如此丰盛,又想起半年前李思安供应那么微薄,越想越气,遂将李思安贬为柳州司户,不久改为流放崖州,再命他自杀谢罪。

可怜邓季筠、李思安几位好汉,稀里糊涂,丢了性命。

及大军进次魏州,决议攻赵,以缓解燕国的压力,乃命:

宣义节度使杨师厚为都招讨使,河阳节度使李周彝(李茂勋)为副使,率三万人围冀州枣强县;

平卢节度使贺德伦为招讨接应使,天平节度留后袁象先为副使,率三万人围冀州蓨县(景县)。

两路兵马,同时出发,梁太祖朱晃(朱温)亲率大军,抵达贝州,意犹未尽,乃继续前进,直抵冀州下博县。

三月二日,銮驾驻扎观津冢。

这观津冢,乃是汉朝古迹。当年,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是窦皇后。其父窦太公世居此地,在钓鱼时不慎从悬崖上跌落水中而死。后来,窦皇后的儿子登基,即是汉景帝刘启,派人将水潭填平,又堆起大坟,称为观津冢。

当下,梁太祖朱晃(朱温)率随行百官游览观津冢山水。

梁太祖对群臣道:“朕出个对联。你们来对一下!看谁对得好,朕有赏赐!”

观津冢上观山水。

君臣正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突有哨卒踉跄奔来,大声奏报道:“晋兵来了!”

梁太祖朱晃(朱温)仓皇失措,忙出帐骑了御马,只带亲兵数百名,奔往枣强县杨师厚军中,寻求保护。

看官!你道晋军有否到来?原来并不是晋军,乃是赵将符习,只率数百骑巡逻,打探消息,见山丘上一群人指指点点,打着梁军旗号,乃挥军进攻。

符习却并不知道其中有梁朝皇帝,也不知他多少人马,若是知道,纵有赵子龙包天大胆,断不敢发起进攻。

梁兵却将他误作晋军主力,竟闻风而逃,眼见得军心不固,败象已露。

杨师厚大军到了枣强,督兵急攻。

枣强城虽小,却十分坚固,赵军数千精兵守住,又很是顽强,任他如何攻扑,死战不退。一攻数日,城墙屡坏屡修,内外死伤,约以万计。

不久枣强城中,矢石即将用完,大家共议出降。

士兵赵四奋然道:“贼自柏乡战败,恨我赵人切骨,今若投降,乃是自己找死,我愿独入虎口,杀他一二员大将,或得使他解围,也未可知。”

遂乘夜缒城而下,径至梁营诈降。

梁副帅李周彝(李茂勋)召他入帐,问及城中情形。

赵四答道:“城中粮草、弓箭尚多,足有半月可持,但大帅既收录在下,求赐给刀剑,在下愿意为将军效死,登上城墙,取守城将人头。”

李周彝却是小心,不肯给他刀剑,只给他一条扁担,令他随军前行。

赵四忽然停下脚步,手指城墙对李周彝说:“将军,请看那里,那里防卫薄弱。”

李周彝伸头张望。

突然,赵四举起扁担,猛击李周彝头部,将他一扁担打翻在地,跳到李周彝身上,夺下李周彝佩刀,就往李周彝胸口插下!

李周彝大声呼救,左右亲兵急忙上前,将赵四砍翻,才救得李周彝性命。

赵四犹自持刀砍到两名梁兵,方才毙命。

这赵四颇有忠胆,可惜史册中不留姓名,我们姑且称他为赵四。

梁太祖朱晃(朱温)闻报大怒,限令三日取城。

杨师厚亦怒,亲冒矢石,昼夜猛攻。

三月七日,连续进攻两天后,枣强终于攻陷。梁军进入城中,将城中人,不问男女老幼,一概杀戮,可怜这枣强城,变做了一座血污城。

那贺德伦等进攻蓨县,城内守军难以抵挡,急忙向驻防赵州的晋军告急。

蓨县为赵王属地,相距深州不远。赵州现由晋将十二太保李存审、十三太保史建瑭、十太保李嗣肱等率军戍守。

晋军数量不多,而梁军号称五十万。

既得蓨县急报,十二太保李存审召集会议。

偏将赵行实建议道:“敌众我寡,不如坚壁清野,然后退回土门。”

李存审不听。

又有人提议,赶快向晋王报告,请求援兵。

李存审道:“我王现在率大军攻打幽州,派不出援兵,南方军事,委任我等数人,今蓨县告急,我等怎能坐视?况贼得蓨县,必西侵深、冀,为患益深。我与公等只能智取,不可力敌,唯有施展奇计,使贼不战自退。”

史建瑭、李嗣肱等齐声道:“果有奇计,愿听指挥!”

李存审乃引兵东进,直趋深州,封锁下博桥。下博县虽然属于冀州,却离深州更近。

又令十三太保史建瑭、十太保李嗣肱等分道巡逻,共分五队,每队一百人,分别向衡水、南宫、阜城、信都等县,遇有巡逻、砍柴、割草的梁兵,立刻擒来。

次日。被捕获的数百梁兵,全部被带回下博桥。只见晋军大营内,遍插晋王李存勖的旗号,晋王李存勖,正端坐中军大帐。

“跪下!”中军大帐外,晋军士兵向俘虏下令道。“快快乞求我家晋王,看谁的声音洪亮,我家晋王就免他不死!”

梁兵一一跪下求饶。

晋王李存勖来到大帐外,手指几名梁兵道:“这个,这个,这个,这几个,声音大,留下。本王饶你们不死。其他的,全部砍了。”

“饶命啊!饶命啊......”

随着人头落地的声响,求饶声戛然而止。

“剩下的,本王不杀你们!但是,你们得留下一条胳膊!你等为我转达你们皇帝,晋王我,李亚子,已经率大军杀到,叫他前来受死!”

霎时惨叫声连连。剩下的几名梁兵,都被砍掉一只胳膊,这才放他们回去。

断臂梁兵奔回梁营,当然依言禀报。

李亚子已经到了么?梁太祖朱晃(朱温)听了,不由得心惊。

看官,你道晋王李存勖为何来得这么快?

原来这晋王,乃是李存审假扮!

梁太祖乾化二年,唐天佑九年,公元912年,三月八日。

梁太祖朱晃(朱温)与杨师厚引兵,五万大军,欲与贺德伦军回合,助攻蓨县,与贺德伦军分驻营寨,只相隔里许。

贺德伦严密戒备,派兵四巡,慎防不测。

不料到了黄昏,梁军军营内外,忽然四面起火,烟雾缭绕,梁兵更加看不清楚。接连是呐喊声大作,箭向雨点般飞来,梁兵纷纷倒地。

原来,史建瑭、李嗣肱等早已率令数百名士兵,将前时俘斩的梁兵,从尸身上剥下衣服,自己换上,冒充梁兵,三三五五,混至贺德伦军营内。

贺德伦军虽有巡逻兵四处察看,还道是本营士卒,不加查问,他遂得悄悄潜伏在贺德伦军中,趁着黄昏时日光昏暗,四处放火杀人。

贺德伦忙命亲卒把守营门,严禁各军妄动。外面却乱了一两个时辰,待至天色昏黑,方闻散去。当下贺德伦检查军士,损失了一二百人,有人说是晋军杀到,有人说是变起本军,毕竟不知真伪。

偏偏梁太祖营前,又有断臂梁兵不断逃回,大呼晋王亲自率大军,已经到了下博桥。

又有人报告,说贺德伦军营一通混战,已陷没了。

梁太祖朱晃(朱温)惊愕异常,立命毁去营寨,抛弃粮草辎重无数,乘夜遁走。天昏不辨南北,竟至迷路,多走了一两百里冤枉路,始抵冀州。

贺德伦闻梁太祖朱晃(朱温)遁还,也即退军。

次日再派侦骑四出,去探明虚实。侦骑返回梁营,报称晋军并未大出,不过令先锋游骑,先来示威而已。

贺德伦听着,感到十分惭愧,不过想到是梁太祖老人家先逃跑,心下稍安。

只是梁太祖朱晃(朱温)闻知,叫他如何忍受,不禁又羞又怒,急火攻心,病又增剧,不得已在贝州停留十几天,专心养病。各军残兵败将陆续退归贝州。

当时晋军计退大敌,欢声雷动,统夸李存审妙计,仅仅几百名晋兵,吓退了七、八万梁兵。

后人有诗赞十二太保李存审道:

疆汤决胜在多谋,用力何如用智优,任尔貔貅七八万,尚输良将幄中筹。

刘守光的儿子刘继威,出任义昌节度留后,镇守沧州。其人小小年纪,却是荒唐残暴,不亚于其父刘守光。

他为人也十分好色,看中了大将张万进的小妾,故意让张万进率军救援幽州,趁张万进不在家,跑到张家,肆意淫乱。

早有人报知张万进。张万进大怒,连夜悄悄回家,正好将刘继威抓个现行,遂将他一刀杀死。

次日一早,张万进派人通知周知裕,告诉他前因后果。周知裕表示拥戴。

张万进遂自称义昌留后,命周知裕为左都押牙。

先前梁军包围蓨县(景县),此县位于冀州、德州、沧州三州交界处,已经离沧州不远。

三月二十一日,张万进与周知裕商议后,派人去蓨县,向梁朝投降,却得知梁军已经溃败逃走,只好派人投降晋王。

晋王李存勖大喜,立即派人通知周德威。周德威急忙离开幽州前线,前往沧州抚慰。

又一大镇归晋。

周知裕大惊,打探到这时梁太祖朱晃(朱温),正在贝州,遂连夜逃往贝州觐见。

却说晋国主帅周德威,新得了沧州,之前早已派裨将李存晖等往攻瓦桥关及莫州,派大太保李嗣源往攻瀛洲。

只要拿下这几个地方,从沧州到幽州城外,晋军就畅通无阻了。晋军甚至可以,经过沧州,南下德州,直捣梁朝的贝州、魏州!

三月二十九日,李存晖等攻克瓦桥关。守关将吏,及莫州刺史李严皆降。

周德威将李严送往晋阳。李严是幽州人,熟读儒家经书。

晋王李存勖,任命李严为儿子李继岌的老师,李严固辞。

李存勖大怒,命将李严推出斩首。

孟迁侄儿孟知祥,时年三十九岁,担任教练使,听说后,连忙从坐席上跳起来,鞋子都来不及穿,紧急入宫求见晋王李存勖,进谏道:“强敌尚未消灭,大王怎能因一时气愤,杀死归降的人才!”

李存勖顿悟,将李严释放。

瀛洲(河间)抵抗却比较强烈。坚持了三个月后,四月三十日,大太保李嗣源才攻克瀛洲(河间),刺史赵敬无奈投降。

赵敬闻听梁军到了下博、枣强、蓨县,曾经派人向梁太祖朱晃(朱温)求救,只是梁军早已败还。

李嗣源感他忠义,并不加害,也约束部众,禁止杀戮。

赵敬,祖籍涿州,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赵朓,在唐朝做过永清、文安、幽都等县的县令。其父赵珽,曾任职幽州节度从事,刘守光封他为御史中丞。

其子赵弘殷,时年十四岁,自幼习武,擅长骑射。李嗣源爱之,欲收为义子,偏偏赵弘殷不从,道:“我乃汉人,焉能拜你胡人为父?”

李嗣源部下皆欲杀之,李嗣源不许。

赵敬携全家居于清苑县(保定)。

却说周知裕逃到贝州,觐见梁太祖朱晃(朱温)。

梁太祖朱晃(朱温),才知道自己只要再坚持十天,或是再向北前进一百多里,就会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到头上。

若是梁朝大军,得到义昌军辖地,那时瀛洲、莫州、瓦桥关都还没有被晋军拿下,梁军便可长驱直入,立即进兵幽州城下,周德威大军,难免惊慌失措,逃之夭夭。那时,幽州,也是自己的了。

或许还能乘胜追击,直捣河东老巢晋阳,一统天下!

如今,肠子悔青也没有用了。

周知裕字好问,幽州人,早年事刘仁恭为骑将,曾任妫州、德州刺史,勤于政事,有很好的名声。

梁太祖朱晃(朱温)得到周知裕,大喜,专门成立归化军,任命周知裕为指挥使,凡是河朔一带投奔来的士兵,统统归他指挥。

梁太祖朱晃(朱温)一病兼旬,好容易得有起色,复自贝州至魏州。

四月七日,博王朱友文,自东都汴京前来魏州行宫朝见,请驾先还东都,梁太祖朱晃(朱温)乃启程南归。

四月二十一日,返回汴京。

梁太祖朱晃(朱温)闻听岐国、蜀国互相征战;清海(广州)军与武安(潭州)军互相攻击,乃派使节,前往调解。派光禄卿卢玭出使蜀国。派右散骑常侍韦戬为潭广和协使,出使潭、广二州。

五月六日,梁太祖朱晃(朱温)回到洛阳,病体少愈。

恰好朱晃(朱温)义子、博王朱友文,新创食殿,献入内宴钱三千贯,银器一千五百两,乃即就食殿开宴,召宰相及文武百官等侍宴。

酒酣兴发,梁太祖朱晃(朱温)命泛船九曲池,池不甚深,船又甚大,本来是没什么危险,不料船入池心,陡遇一阵龙卷风,竟将大船吹翻。

梁太祖朱晃(朱温)堕入池中,幸亏左右侍从纷纷跳入水中竭力捞救,才没有淹死。另乘小舟抵岸,免不了拖泥带水,又受到一番惊吓。

这时方值初夏,天气温和,急忙换了龙袍,还归大内,从此心病越来越严重,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常令妃嫔宫女,通宵陪着,尚觉惊魂不定,辗转反侧,坐立不安。

燕国皇帝刘守光屡战屡败,一再向梁太祖朱晃(朱温)乞援。

梁太祖朱晃(朱温)病不能兴,召语近臣道:“朕经营天下三十年,不意太原李克用的余孽,猖獗至此,朕观李亚子志不在小,必为我朝大患,天又欲夺朕余年,朕若一死,诸儿均不足与他为敌,恐朕将死无葬身之地了!”

语至此,哽咽数声,竟至晕去。近臣急忙呼救,才得复苏。

从此梁太祖朱晃(朱温)卧病在床,常不视朝,内政且病不能理,外事更无暇过问了。

正是:

出师未捷身将死,长使枭雄泪满襟!

晋将周德威,因幽州城固若金汤,攻城兵力不足,再向晋王请求增兵。

晋王李存勖,便调李存审从赵州出发,又带领吐谷浑、契苾两部番兵,往会周德威。

周德威已得增兵,即四面筑垒,为持久围攻计,刘守光益惧。

刘守光再三向梁太祖朱晃(朱温)求援,然而梁太祖已经病入膏肓,自顾不暇,更无力救援,刘守光只好硬着头皮死撑。

燕大将单廷珪,高大威猛,勇冠三军,自从单可及死后,燕人就把“单无敌”这个外号转送给了他。他,却不怕晋军,坚决请求出战。刘守光乃拨给他精兵万人,令他开城迎战。

单廷珪绰枪上马,扬鞭出城,一声狂呼,万人随进,但见他枪枪见血,挑落、刺死不少晋兵。燕军跟随他左冲右突,冲得晋军拦阻不住,溃不成军。

单廷珪挥军追至龙头冈。冈峦高出云表,势颇险峻。

晋军主帅周德威倚冈立寨,据险自固,猛见单廷珪气势汹汹,跃马前来,即令部下兵将排定阵势,自己登冈指挥,准备对敌。

单廷珪遥见周德威,顾左右道:“此人是晋军主帅,擒贼先擒王,今日必擒周阳五以献我皇!”阳五系周德威小字。说罢,持着一枝长枪,当先突入敌阵,枪锋所至,晋兵望风披靡。晋军三进三却,无人能挡。

单廷珪冲过阵后,一人一骑,不管甚么死活,竟上冈去捉周德威。周德威毕竟是老将,没甚慌忙,但佯作胆怯,回马急走,跑上峰峦。

单廷珪也跃马追上,觑着周德威背后,一枪刺去,枪尖离周德威后背只有几寸了,正道是马上洞穿胸腹,那知周德威早已防着,一侧身,人已闪过一旁,让开枪头,右手却早已拿个铁锤,向单廷珪马头猛击。

那马忍痛不住,一头栽倒,滚下冈去,冈峦本是不平,这一滚约有数丈。

任你单廷珪如何骁悍,也是约束不住,只落得人仰马翻,跌得头晕眼花,心胆俱裂。凑巧下面正有不少晋军,顺手揿住单廷珪,抹肩头,拢二背,七手八脚,就把他捆绑起来,带到周德威面前。

单廷珪嘴里嚷道:“周阳五,你...你...你不讲武德!”

燕兵见主将被擒,吓得魂飞魄散,慌忙退走,被晋军驱杀一阵,斩首三千级,余众逃入城中,全城夺气,再也不敢出战。

周德威擒了单廷珪,威名大振,又分兵攻下顺州、檀州,复拔芦台军,再克居庸关。

且说梁太祖朱晃(朱温)连年抱病,时发时止,年龄已逾花甲,只一片好色心肠,到老不衰,自从张妃谢世,篡唐登基,始终不立皇后。

昭仪陈氏,昭容李氏,起初统以美色得幸,渐渐的色衰爱弛,废置冷宫。陈氏愿出家为尼,出居宋州佛寺,李氏却抑郁而终。

此外后宫妃嫔,随时选入,并不是没有佳丽,怎奈梁太祖朱晃(朱温)喜新厌旧,今日爱这个,明日爱那个,多多益善,博采兼收,甚至儿媳有色,亦征令入侍,与她苟合,居然做个爬灰老。

博王朱友文,原名康勤,颇有材艺,虽是梁太祖义子,却很是怜爱,比亲儿还要优待。梁太祖朱晃(朱温)迁都洛阳后,留朱友文留守汴梁。

惟朱友文妻王氏,生得貌美似花,梁太祖朱晃(朱温)一向垂涎,便借着侍疾为名,召她至洛阳,留陪枕席,王氏并不推辞,反曲意奉承,备极缱绻,但只有一种交换条件,迫令梁太祖朱晃(朱温)承认。

看官道是何事?乃是梁室江山,将来须传位给朱友文。

梁太祖朱晃(朱温)既爱朱友文,更爱王氏,自然满口答应。偏暗中有人反对,与王氏势不两立,竟闹到你死我活的地步。这人是谁?乃是朱友珪妻室张氏。

张氏姿色,恰也妖艳,但略逊王氏一筹,王氏未曾入侍,她已得到公公的专宠,及王氏应召进来,父皇的爱情,一大半移至王氏身上,渐把张氏冷淡下去,张氏含酸吃醋,很是不平,因此买通宫女,专伺王氏隐情。

这日合当有事,梁太祖朱晃(朱温)屏去左右,专召王氏入室,与她密语道:“我病已深,恐终不起,明日你速往东都汴梁,召友文来,我当嘱咐后事,免得延误。”

说完,将传国玉玺包好,递给王氏。

王氏大喜,即出整行装,越日登程。

这个消息,竟有人瞧透机关,报与张氏,张氏即转告朱友珪,且语且泣道:“官家将传国宝交给王氏,带往东都,等到他夫妇得志,我等统要就死了!”

朱友珪闻言,也惊得目瞪口呆,嗣见爱妻哭泣不休,不由的泪下两行。

正在一筹莫展,忽有一人插嘴道,“若要求生,须早用计,难道相对涕泣,便能免祸么?”

朱友珪愕然惊顾,乃是心腹仆人冯廷谔,便把他呆视片刻,方扯他到了别室,密谈了好久。

不久,崇政院果然派人来传旨,传旨的宦官已进入大厅,朱友珪闻信出来接旨,才知被外放为莱州刺史,他愈加惊愕,勉强按定了神,送还传旨的宦官,连忙密会冯廷谔。

冯廷谔道:“近来外放的官吏,多半被诛,事已十万火急,不行大事,死在目前了!”

朱友珪乃微服出行,悄悄来到左龙虎军军营,与统军韩勍密商,韩勍见近来功臣宿将,动不动就被诛杀,不知道会不会追究自己柏乡战败的责任,心中正在惊惶不安,便奋然道:“郴王(指朱友裕)早薨,大王依次当立,奈何反欲传位于养子?皇上已经老糊涂了,竟然有此妄想,大王应该早作打算!”

遂派牙兵五百人,随从朱友珪,混杂在控鹤军士中,混入宫门,分头埋伏妥当,待至夜静更深,方斩关突入,竟至梁太祖朱晃(朱温)寝室,鼓噪喧哗起来。

侍从诸人,吓得四处逃避,单剩了一个老头儿,披衣急起,揭帐来看,面前赫然站着朱友珪,怒视朱友珪道:“我原疑你逆贼,悔不早日杀却!逆贼!逆贼!你忍心害父,天地岂肯容你么?”

朱友珪亦瞪眼反唇相讥道:“臣能弑君,子亦何妨杀父。老贼当碎尸万段!”

冯廷谔即拔剑上前,直迫梁太祖朱晃(朱温)。

欲知朱晃(朱温)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