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五代十国演义 > 第六十八回 朱友珪弑杀父皇 徐知诰镇守昇州

第六十八回 朱友珪弑杀父皇 徐知诰镇守昇州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五代十国演义!

上回书说到,冯廷谔拔剑上前,直迫梁太祖朱晃(朱温)。

梁太祖朱晃(朱温)慌忙绕柱而走!

冯廷谔看得真切,挺剑便刺!梁太祖毕竟也是武将出身,一闪身,堪堪避过!

冯廷谔手中剑,刺中柱子,赶紧拔出,又来追赶!

如是者三次,都被朱晃(朱温)闪过。

无奈梁太祖有病在身,更兼年过花甲,三次绕柱,眼睛都花了,一阵头晕,倒翻在地上。

冯廷谔哪肯放过机会,立即抢步上前,一剑刺入梁太祖朱晃(朱温)腹中,再上下左右一顿乱搅,顿时血流满地。

梁太祖朱晃(朱温)发出一声狂叫,顿时呜呼哀哉!

时为梁太祖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六月二日。

梁太祖朱晃(朱温)(朱温)遇害驾崩,寿六十一岁。

梁太祖乃是五代第一位皇帝,在位前后仅五年零三个月,史家算作六年。改元两次,开平、乾化。他本名朱温,小名朱阿三,唐僖宗赐名朱全忠,称帝后自己改名朱晃。

朱友珪见他肠子都流了出来,血流满地,不由得哈哈大笑,仰头向天道:“娘!孩儿杀了那个老东西了!哈哈!”

即命人用床褥裹了父亲尸体,塞到床下,秘不发丧。

宫女、宦官惧怕他淫威,哪个敢不从命?!

朱友珪立即派供奉官丁昭溥,伪造圣旨,飞马赶往东都,令东都马步军都指挥使、均王朱友贞,速诛朱友文。

朱友贞不知圣旨是假,即诱入汴京留守、博王朱友文,把他杀死。

朱友文妻王氏,尚未抵达汴梁,已被朱友珪派人在中途捕杀,将传国宝夺回。

朱友珪再伪造圣旨道:

“朕艰难创业,逾三十年,托于人上,忽焉六载,中外协力,期于小康。岂意友文阴蓄异图,将行大逆,昨二日夜间,甲士突入大内,赖郢王友珪忠孝,领兵剿戮,保全朕躬。然疾因震惊,弥致危殆。友珪克平凶逆,厥功靡伦,宜令权主军国重事,再听后命。”

过了几天,丁昭溥自东都飞马驰还,报称朱友文已诛,喜得朱友珪心花怒放,弹冠相庆,再伪造一道圣旨,召集文武百官,谎称父皇遗诏,传位次子,乃将遗骸草草棺殓,准备发丧,自己即位于灵柩前,加冕称帝,后人称为伪帝。

加封均王朱友贞为开封尹、汴京留守;

加封河南尹张宗奭(张全义)为国计使;

加封兵部尚书敬翔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加封户部尚书李振为崇政院使;

加封吴越王钱镠为尚父;

加封护国节度使、冀王朱友谦为中书令兼侍中;

加封王殷为武宁节度使;

加封韩勍为侍卫诸军使,值宿宫中。

此外文武百官都有升官晋爵,厚加赏赐,以示笼络。

韩勍劝伪帝朱友珪多出金帛,遍赐诸军,取悦士心,诸军得了厚赉,也乐得取养妻孥,束手旁观。

虽然内廷已经被他笼络,外镇却不受束缚。

匡国(许州)军闻知内乱,向节度使告变,时值韩建调任镇帅,韩建年老,置诸不理,竟被大将张厚所害。

伪帝朱友珪不敢讨伐,乃任命张厚为陈州刺史。匡国节度使一职,正好用来酬谢韩勍。

魏博(魏州)节度使罗周翰,年纪尚小,军政大事,皆交给大将潘晏决策。

北面都招讨使、宣义(滑州)节度使杨师厚,这时正驻扎魏州铜台驿,对魏博军这块肥肉,垂涎已久。

七月,杨师厚召潘晏、臧延范前来议事,将他二人斩杀,遂率大军驰入魏州,进入牙城,驱逐魏博节度使罗周翰,据位视事。

魏博指挥使赵宾,猝不及防,佯装归顺,趁夜集结部众,准备凌晨起义。不料走漏了风声,杨师厚派牙兵围捕。赵宾等出城逃走。杨师厚派兵追赶至肥乡,擒获赵宾及其部众百余人,斩首于府门外。

伪帝朱友珪惧杨师厚势力庞大,根基深厚,特任杨师厚为魏博节度使。将罗周翰徙镇狭小的宣义军。

宣义军,就是义成军,辖地只有滑州、郑州,地域狭小。而魏博(天雄)辖地却有六个州,即魏州、卫州、相州、澶州、博州、贝州,人口足有宣义的四倍!

自罗弘信占据魏博,传子罗绍威,罗绍威传子罗周翰,至此二十五年而失。

杨师厚占据魏博,拥兵自重,遂有割据之意。乃大肆招兵买马,收罗魏博牙兵余党,建立银枪效节军,作为卫队。银枪效节军人人身怀绝技,身披两层重甲,坐下皆骑塞北骏马,手持两丈长枪,擅使罗家枪法,锐不可当。魏博牙军,慢慢恢复从前气象。

八月,驻扎怀州的龙骧军三千人,在大将刘重遇率领下,突然哗变,一路烧杀剽掠,号称入京问罪。

龙骧军,乃是梁朝侍卫亲军中的马军,是梁朝禁军中的精锐部队。

伪帝朱友珪急忙派右监门卫上将军、左天武军使霍彦威,与禁军大将杜晏球(王晏球)率军讨伐。

叛军一路向东南方向逃窜。杜晏球(王晏球)率军追击,追到鄢陵地界,将叛军团团包围。

刘重遇纵马来战,正遇杜晏球(王晏球),战不数合,杜晏球将他生擒,槛送京城,斩首示众。

朱友珪下诏,升杜晏球(王晏球)为左龙骧第一指挥使。

护国(河中)节度使朱友谦,年轻时曾是石壕间大盗,原名唤作朱简,后来归附朱全忠(朱温),因为同姓,愿做朱全忠(朱温)儿子辈,改名朱友谦。朱全忠(朱温)篡位后命他镇守河中,加封冀王。

他听说洛阳告哀,已知有异,哭着对部将道:“先帝奋斗数十年,得此基业,前日变起宫廷,传闻甚恶,我备位藩镇,未能入扫逆党,岂不是一大恨事!”

言未绝,即有伪帝朱友珪使者,自洛阳到来,加他为中书令兼侍中,并征他入朝。

朱友谦对来使道:“先帝驾崩,现在何人继位?我正要入京问罪,还敢来征召么?”

来使返报伪帝朱友珪。

时大将徐怀玉担任保大节度使,正镇守鄜州。

朱友谦恐他袭击自己背后,索性趁他不备,派军突袭,将徐怀玉及其全家,押来河中府看管。

八月二十三日,伪帝朱友珪派侍卫诸军使兼匡国(许州)节度使韩勍,担任西面行营招讨使,率大军往击河中府,讨伐朱友谦。

九月三日,又任命感化(华州)节度使康怀英为大都统,赶往河中府助战。

康怀英,会同忠武(同州)节度使牛存节,集结大军五万,进驻河中府城西,发动猛攻。

朱友谦担忧徐怀玉威望颇高,乃斩之。遂举河中降晋,向晋王李存勖求援。

晋王李存勖,命他仍为护国(河中)节度使,派十二太保李存审、十太保李嗣肱、七太保李嗣恩等率军救援。

梁晋两军,在河中府北面的胡壁激战,梁军退走,仍围攻河中府不停。

朱友谦再向晋王李存勖求救。

十月,晋王亲自率大军,自昭义(潞州)出发,南下救援。

康怀英率军迎战,在解县展开大战。晋军一个个如狼似虎,梁军官兵士气低落,康怀英大败,晋军一直追到白径岭,双方挑灯夜战,康怀英又败。

梁军遂退保陕州。牛存节退保同州。河中府围解。

护国(河中)节度使朱友谦,亲自前往猗氏(临猗)向晋王李存勖致谢,只带十几名侍卫,不带武器,前往晋王大寨,叩头拜见,认李存勖为舅父,献上河中府山川地图。李存勖命设宴招待。朱友谦喝酒喝得酩酊大醉,留宿晋王大寨,鼾声如雷,以表达对晋王的坦诚。

次日,晋王再次赐宴。双方尽欢,乃还。

又一大镇归晋。

梁?州大将、永和人刘训,杀死刺史,献城归降晋国。晋王李存勖任命刘训为?州刺史。

晋王李存勖,趁机会同护国(河中)节度使朱友谦,进攻梁忠武军。

忠武节度使牛存节出战不利,登城拒守,晋军遂将同州包围。

同州城内井水咸涩,无法饮用。之前刘知俊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不敢困守同州孤城,从而选择远走岐国。

牛存节默默祈祷上天,乃择地掘井八十口,皆甘甜可口。因此虽然朱友谦围困同州半年,牛存节竟得以力保同州不失。

却说杨师厚得到魏博,兵力强大,又身兼天下都招讨使,位高权重,独断专行,连伪帝朱友珪也不放在眼里。

伪帝朱友珪十分猜忌,遂下诏召见,叫他进京。

杨师厚将要进京朝见,幕僚田温劝道:“此去祸福难料,不如托疾不去。”

杨师厚道:“我二十年不负朱家。今天如果不去,反而招致猜忌,妄生事端。我去,皇上又敢把我怎么样!这个人我十分了解。”乃率精兵两万人,浩浩荡荡,渡过黄河南下,径投西京洛阳而来。

伪帝朱友珪闻之,大惊。

杨师厚把军队留在城外,自己带十几名亲兵觐见伪帝朱友珪,口称万岁。

朱友珪大悦,说了很多笼络的话,赏赐巨额金钱劳军。

杨师厚在自己家里住了六天才返回魏博。

赵王王镕,派义子王德明(张文礼)率大军三万,剽掠武城,又抵达临清,攻陷宗城。

杨师厚在唐店设伏,大败王德明,斩首五千。赵军逃走。

十一月,伪帝朱友珪,把父亲朱晃(朱温、朱全忠)埋葬宣陵,谥号武皇帝,庙号梁太祖。

看官听着!这朱友珪的生母,本是亳州一个营妓,从前朱全忠(朱温)刚刚镇守宣武,略地宋、亳之间,与该营妓野合生男,取名朱友珪,排行第二,弟兄多瞧他不起。况又加刃乃父,敢行大逆,岂诿罪朱友文,平空诬陷,就可瞒尽耳目,长享富贵么?

糊糊涂涂的过了半年,已是梁乾化三年,公元913年。

新年过后不久,伪帝朱友珪率文武百官前往皇家太庙祭祀,接受群臣朝贺。

又前往南郊圜丘祭祀上天,大赦天下,改元为凤历元年。

均王朱友贞,已代替前博王朱友文的职务,做了东都留守。伪帝朱友珪又加封朱友贞为检校司徒,令驸马都尉赵岩,携带圣旨到东都汴梁宣读。

朱友贞为赵岩设家宴,密问赵岩道:“君与我系郎舅至亲,不妨直告,我父皇升天,外间屡有传言,君在内廷供职,见闻较确,究竟事变如何?”

赵岩流涕道:“大王不问,也当直陈。首恶实是今上,内臣无力讨罪,全仗外镇出力了。”

朱友贞道:“我早有此意,但患不得臂助,奈何?”

赵岩答道:“今日拥强兵,握大权,莫如魏州杨师厚,他担任天下都招讨使,但能得他一言,晓谕内外军士,事可立办了。”

朱友贞道:“此计甚妙。”

待至宴毕,即派心腹将马慎交,飞马赶往魏州,入见杨师厚,并传语道:“郢王弑逆,天下共知,众望共属大梁,公若乘机起义,帮立大功,这正所谓千载良机呢!”

杨师厚还在迟疑,马慎交又说,均王说了,事成以后,当更给犒军钱五十万缗,即铜钱五亿文。

杨师厚乃召集将佐,向部众询问道:“去年郢王弑逆时,我不能入都讨罪,今君臣名分已定,无故改图,果可行得否?”

众尚未答,有一将应声道:“郢王亲弑君父,便是乱贼。均王兴兵复仇,便是忠义。奉义讨贼,怎得认为君臣?若一旦均王破贼,敢问公将如何自处哩?”

杨师厚视之,乃李罕之之子李颀也。

杨师厚惊起道:“我几误事,幸得良言提醒,我当为讨贼先驱哩!”遂与马慎交说明,令他回去告诉均王,请他静候佳音。自派将校王舜贤,秘密潜入洛阳,与左龙虎统军、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袁象先定谋,复派都虞侯朱汉宾屯兵滑州,作为外应。

王舜贤赶到洛阳,可巧赵岩刚刚从汴梁回来,至袁象先处会商。

赵岩是赵犨之子,乃梁太祖朱温的女婿;袁象先是梁太祖朱温的外甥,他的妈妈乃朱温的妹妹万安公主,二人介绍梁太祖亲戚,受他厚恩,当然有报仇之意,当下计议妥当,派人分头密报汴梁、魏州。

龙骧军乃是梁太祖从前的亲军之一,有众三千,之前驻扎怀州,去年梁太祖遇害,推指挥刘重遇为首,声言讨逆,据住怀州。

伪帝朱友珪派大将霍彦威等率军讨伐,斩杀刘重霸,余众四散,经年未平,朱友珪命有司严加查访,务必全部捉拿。

除了怀州的三千人,龙骧军还有一些人驻扎在东都汴梁。怀州溃散的龙骧军残兵败将,多数都逃到这里躲藏。

可巧,伪帝朱友珪下诏召他们入西京护卫。

均王朱友贞派亲信吓唬众军士道:“天子因龙骧军去年在怀州反叛,所以怀疑你们是同党,一概召还,你们一到洛阳,恐将悉数坑死。均王处已收到密诏,因不忍心让你们白白送死,特此通知。”

龙骧军闻言,全部来均王府前,跪求生路。

朱友贞早已预先伪造密诏,递给他们传阅。

朱友贞流泪道:“先帝与你们辛苦打天下,共历三十余年,千征万战,始有今日。今先帝尚落入他奸计,你们怎么可能逃生呢?”

说至此,引士卒入府厅,令仰视壁间悬挂的巨幅画像。大众望将过去,乃是梁太祖遗容,栩栩如生。大家都跪伏厅前,边拜边哭。

朱友贞亦唏嘘道:“郢王戗害君父,违天逆地,复欲屠灭亲军,残忍已极,你们只有自趋洛阳,擒取逆贼,告谢先帝,才能转祸为福呢!”

大众齐声应诺,要求发给兵械,便即直趋洛阳。朱友贞即令左右打开兵器库,令士卒起来,每人各给一件趁手的兵刃,大众无不踊跃,争呼朱友贞为万岁,急行军奔洛阳而去。

朱友贞派使者飞报赵岩等人。

赵岩、袁象先连夜打开城门,放诸军士入京城,连同袁象先的禁军千人,共入宫城,直扑朱友珪寝殿。

伪帝朱友珪仓猝闻变,慌忙携皇后张氏,及心腹冯廷谔等,与少数亲从一起逃往宫城北城楼下,拟翻城逃生。

偏偏后面追兵大至,高呼杀贼。

朱友珪自知无法走脱,乃令冯廷谔先杀张皇后,后杀自己。冯廷谔亦自刭身亡。

时为梁伪帝凤历元年,公元913年,二月十七日。

朱友珪寿仅二十九岁,篡位仅七个月即亡。

西京驻扎各军,乘势大掠,百官逃散。中书侍郎兼同平章事杜晓、侍讲学士李珽,均为乱兵所杀。

杜晓乃唐朝宰相杜让能次子。

门下侍郎兼同平章事于兢,宣政院使李振等受伤。骚扰了一日,直到傍晚才告安定。

袁象先取得传国宝,与驸马赵岩持赴汴梁,迎接均王朱友贞。

均王朱友贞道:“汴梁系国家创业之地,京城何必一定要在洛阳。公等如果同心推戴,就在东都举行典礼,等乱贼尽除,往谒洛阳陵庙便了。”

赵岩返告百官,百官都无异议,皆前往汴梁。

均王朱友贞,遂即位于东都,废朱友珪为庶人,削去凤历年号,仍称乾化三年,追尊其父朱晃(朱温)为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母张氏为元贞皇太后,给还朱友文官爵,颁诏四方道:

“我国家赏功罚罪,必协朝章,报德伸冤,敢欺天道?苟显违于法制,虽暂滞于岁时,终振大纲,须归至理。重念太祖皇帝尝开霸府,有事四方,迨建皇朝,载迁都邑,每以主留重务,居守需才,慎择亲贤,方膺寄任。故博王友文,才兼文武,识达古今,俾分忧于在浚之郊,亦共理于兴王之地,一心无易,二纪于兹,尝施惠于士民,实有劳于家国。去岁郢王友珪,尝怀逆节,已露凶锋,将不利于君亲,欲窃窥夫神器,此际值先皇寝疾,大渐日臻,博王乃密上封章,请严宫禁。因以莱州刺史授于郢王,友珪才睹宣纶,俄行大逆,岂有自纵兵于内殿,翻诿罪于东都?伪造诏书,枉加刑戮,且夺博王封爵,又改姓名,冤耻两深,欺罔何极!伏赖上穹垂佑,宗社降灵,俾中外以叶谋,致遐迩之共怒。寻平内难,获诛元凶,既雪耻于同天,且免讥于共国,朕方期遁世,敢窃临人?遽迫推崇,爰膺缵嗣。

冤愤既伸于幽显,霈泽宜及于下泉。博王宜复官爵,仍令有司择日归葬。友珪凶恶滔天,神人共弃,生前敢为大逆,死后且有余辜,例应废为庶人,以昭炯戒。特此布敕,俾远近闻知。”

此诏下后,朱友贞改名为朱锽。为了方便,史家一般仍称他朱友贞。是为梁末帝。

进天雄军节度使杨师厚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加封邺王、诏书不名。

左龙虎统军袁象先为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加封开国公。

这两人最为出力,所以封爵最优。

加封皇弟朱友敬为康王。

任命霍彦威为洺州刺史。

任命李罕之之子李颀为右羽林统军、澶州刺史。

余如赵岩以下,各升官晋爵有差。

恢复博王朱友文(康勤) 的官爵。

封荆南(江陵府)节度使高季昌当渤海王。

老将葛从周已经因病退休多年,念他劳苦功高,授昭义(潞州)节度使,令坐食其俸禄而已。又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侍中,封陈留郡王、食邑七千户。三年后,葛从周在家中病故。赠太尉。

又派使者招抚朱友谦。朱友谦复信愿意归藩,仍称梁朝年号,惟对晋国仍然未绝,一直两面效忠,算是一个骑墙派人物。

梁廷至此,才得苟安。

后人有诗叹道:

多行不义必遭殃,稽古无如鉴后梁,乃父淫凶子更恶,屠肠截脰有谁伤?

话分两头。

却说淮南节度使杨隆演,既得嗣位,又由徐温派大将周本,平定江西,内外无事。

只是徐温辅政,权势日盛一日,镇南(洪州)节度使刘威,歙州观察使陶雅,宣州观察使李遇,常州刺史李简,统是杨行密宿将,恃有旧勋,蔑视徐温。

李遇曾经对人道:“徐温何等人!先王的一个保镖而已!我都没怎么见过他,竟然以丞相自居么?”

这语传入徐温耳,徐温派馆驿使徐玠,出使吴越,令他途径宣州时,顺便召李遇入朝。

李遇踌躇未决。

徐玠又说道:“大人若不立即入朝,恐怕别人会说你要造反了!”

李遇忿然道:“大人说李遇造反,日前嗣王(指杨渥)被杀,这是不是造反呢?”

徐玠回来,报知徐温。

徐温触着隐情,顿时动怒,便令淮南节度副使王檀,出为宣州制置使,即加李遇抗命不朝的罪状,派都指挥使柴再用,及徐知诰两人,领昇州、润州、池州、歙州等四州军队,护送王檀上任,如果李遇接受,就将他押送扬州,如果李遇不接受,就加以讨伐。

李遇怎肯听命,闭城拒守,柴再用等围攻月余,竟不能攻克。

李遇少子担任淮南牙将,被徐温抓捕,押送军前,柴再用呼叫李遇,手指李遇少子道:“如再抗命,当杀你少子。”

李遇见少子悲号求生,心中好似刀割,乃答道:“限我两日,当即报命!”

适值徐温派典客何荛,以吴王杨隆演的名义,前来劝降李遇,柴再用乃牵李遇少子还营。

何荛入城对李遇道:“大人如果真想造反,荛此来亦不想求生,任凭斩首,不过大人只靠宣州一城,恐怕未必能坚持多久。如果大人根本没有造反的意思,不若随荛回归扬州,吴王必保全你的身家!”

李遇左思右想,实无良法,没奈何依了何荛之言,开门请降。

那知徐温却谎称何荛并非他所派遣,竟令柴再用把李遇杀死,且将李遇少子及全家人口,一并诛杀。

于是淮南诸将,人人都害怕徐温,不敢逆命。

徐知诰以功升昇州刺史。当时各地官吏,多为武将,只知道打仗、捞钱,并不管百姓生活。徐知诰却选用廉吏,安排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推广新政。又不惜自掏腰包,兴办教育。

洪州进士宋齐邱,最号贤才,擅长权谋之术,徐知诰将他聘为推官,与判官王令谋,参军王翃,同为幕僚;牙吏马仁裕、周宗、曹悰用为心腹,隐然有笼络众心,缔造霸业的想法。

惟向徐温通问,恪守子道,十分谨慎,从无怨言,一点也不露骄态。徐温交给他的事情,经常连夜做好,连衣服都不肯脱。

徐温曾经对几个儿子说:“你们侍奉我,能比得上知诰么?”

从此徐知诰所请,无不依从。

徐知诰又密陈,镇南(洪州)节度使刘威功高震主,树大根深,不可不防,徐温又欲兴兵往讨。

八年前,时为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吴王杨行密病重,当时周隐曾经建议召刘威回来主政。从此,刘威一直备受猜忌。

刘威有幕客黄讷,向刘威献议道:“公虽遭谗谤,究竟问心无愧,他人也未得证据,若独身乘轻舟拜见徐温大人,自然嫌疑尽释了。”

刘威听从黄讷的话,便乘一小舟,只带侍从二三人,直接来到广陵。

歙州观察使陶雅,也一同来到广陵,与徐温相见。

徐温对他二人十分恭敬、谦虚,以晚辈后进自居。又带领他们参见吴王杨隆演,吴王对二人厚加赏赐,加官进爵,并兼任原来的官职不变。

徐温又率刘威、陶雅等文武百官,拜见唐朝特使李俨(张俨)。李俨遂代表唐朝皇帝,任命吴王杨隆演为唐朝太师,封吴王。任命徐温为镇海节度使,遥兼同平章事,仍兼淮南道行军司马。

刘威、陶雅很是悦服,一住十几天,方才告别。

徐温盛筵饯行,席间备极殷勤,装出恋恋不舍的样子,引得刘威、陶雅两人,死心塌地,誓不相负,方洒泪各自还镇去了。

徐温尚在广陵,派淮南节度副使陈璋,率水师攻楚,取得岳州,擒归刺史苑玫。

楚王马殷,派水军都指挥使杨定真增援岳州。

徐温遂派抚州刺史刘信,率抚州、江州、袁州、吉州、信州五州军队,进驻吉州,声援陈璋。

陈璋水军,再西进,攻击江陵府。荆南节度使高季昌派部将倪可福迎战。陈璋无法取胜,退兵。

荆南节度使高季昌,联络楚王马殷,在岳州会师,准备拦击。

陈璋探知消息,命两百只战船排成一列纵队,利用夜色掩护,快速通过。两镇联军追赶不及。

吴国西线刚刚停战,东线又动干戈。

梁乾化三年,天佑十年,公元913年,四月。

吴王杨隆演,派李涛为行营招讨使,与马军指挥使曹筠等率大军两万,进攻吴越国。

李涛大军,自宁国出千秋岭,直趋临安衣锦军。衣锦军乃是钱镠的故乡。

吴越王钱镠,命其第七子、湖州刺史钱传瓘,为北面应援都指挥使,急行军增援。

又命其第六子、睦州刺史钱传璙为招讨收复都指挥使,率水师自太湖进攻东洲,以作牵制。

千秋岭悬崖峭壁,十分险要。钱传瓘派士兵砍伐树木,截断吴军归路。

四月底,吴越军发动进攻,吴军大败,退兵,然而逃到千秋岭,发现归路被断,李涛以下三千将士,遂全部被擒,押送杭州。

五月。吴王杨隆演派宣州副指挥使花虔,率军进驻广德,会同广德镇遏使涡信,计划再进攻衣锦军。

钱传瓘探知军情,决定先发制人,反攻广德。

六月,吴越军攻克广德,擒获花虔、涡信等而归。

九月,吴越王钱镠,再派钱传瓘、钱传瑛率军,汇合钱传璙,进攻常州,在潘葑扎下大寨。

徐温大怒,亲自率军迎战。左右进言道:“吴越军人多势众,须得小心行事。”

徐温道:“越人轻浮、胆小,不必在意。”

吴军乃急行军抵达无锡。

黑云都将陈佑对徐温道:“敌人以为我们刚刚急行军到此,长途跋涉,疲惫不堪,难以立即投入战斗,因此一定没有防备。末将请求率本部兵杀他个冷不防,必可大获全胜。”

徐温同意。

陈佑率军绕到吴越军大寨背后,突然擂鼓进兵。吴越军大乱。

徐温趁机又从正面突击,吴越军大败。

吴军前后夹攻,杀戮甚多。

吴越军急忙退兵,留下粮草辎重无数。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