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五代十国演义 > 第八十三回 蜀后主游山玩水 郭崇韬出将入相

第八十三回 蜀后主游山玩水 郭崇韬出将入相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五代十国演义!

唐庄宗同光三年,即公元925年。

却说这年春夏大旱,一直不下雨。

刚刚,诚惠法师祈雨不成功,因此被郭崇韬吓跑了。

宫中本是高地,至夏亦患暑热。唐庄宗李存勖欲登高避暑,苦于没有高楼,常常闷闷不乐。

宦官等即进言道:“臣见长安全盛时,宫中高楼云阁,不下百座,今陛下竟无一座高楼避暑,亦太过俭朴了。”

唐庄宗李存勖道:“朕拥有天下,岂不能修建一高楼?”

宦官又道:“郭崇韬常眉头不展,多次与租庸使孔谦,谈及国用不足,陛下虽欲修建,恐终不能成。”

唐庄宗李存勖变色道:“朕自用内库钱,何关国用?”遂命宫苑使宦官王允平,赶造清暑高楼。

因恐郭崇韬进谏,特派宦官传谕道:“朕昔年在河上,与梁军对垒,虽行营暑天,披甲乘马,也不觉得热。今居深宫,住大殿,反不堪苦热,未识何因?”

郭崇韬奏道:“陛下前在河上,强敌未灭,深怀家仇国耻,虽遇盛暑,不介圣怀。今外患已除,海内宾服,开始贪图享受,所以,纵有琼楼玉宇,也会觉得闷热,陛下如果能够居安思危,不忘当年的艰难,想一想天下尚未完全平定,暑气自会消失。”

唐庄宗李存勖闻言,默然不语。

宦官又进谗道:“郭崇韬的房子,比皇宫豪华得多,难怪他不知道皇上热得难受。”

唐庄宗李存勖由是隐恨郭崇韬。

郭崇韬听说宦官王允平正在营造高楼,每天用工一万人,费至巨万,又进谏道:“今河南大旱,军食不足,军士皆有怨言,愿暂时停工,以待丰年!”

看官试想,唐庄宗李存勖既偏信谗言,尚肯依他奏请么?

这年至六月十一日方才下雨。一场雨又连续下了七十五日,天始放晴,只见百川泛滥,遍地汪洋。

河南令罗贯,是由郭崇韬选拔推荐。他刚正不阿,从不肯向权贵低头。伶人、宦官有所请托,罗贯也从来不答应,反而屡将这些请托一字不漏地转告郭崇韬。郭崇韬一再奏闻,要求唐庄宗查处。李存勖虽然加以包庇,伶人、宦官等对罗贯却恨得咬牙切齿。

河南尹张全义的事情,罗贯也不肯配合。因此连张全义也深恨罗贯,密诉义女刘皇后。

刘皇后遂污蔑罗贯不法,唐庄宗李存勖含怒未发。

曹太后将要安葬于坤陵,李存勖先前往视察,正巧连续多天下雨,道路泥泞,桥梁损坏。

唐庄宗李存勖问明宦官,说损坏的道路、桥梁都是位于河南县境内,属县令罗贯管辖。当即抓罗贯下狱,狱吏严刑拷打,以致体无完肤。

唐庄宗视察完陵墓返驾,竟然下诏诛杀罗贯。

郭崇韬进谏道:“罗贯不过失修道路,按大唐律,罪不至死。”

唐庄宗李存勖怒道:“太后灵驾将发,天子朝夕往来,桥路不修,尚得说无罪么?”

郭崇韬叩首道:“臣说他罪不至死,并未说他无罪。”

又道:“陛下贵为天子,专门与一县令为难,使天下人说陛下用法不公,罪在臣等!”

李存勖拂袖而起道:“卿未免与罗贯一党,但卿既爱罗贯,任卿裁决!”说完,返身入宫。

郭崇韬也起身随入,还欲辩论。唐庄宗李存勖竟关门不纳,郭崇韬懊怅而出。

八月二十三日,李存勖下令将罗贯乱棍打死,暴尸河南府门口示众。远近都为他喊冤,独伶人、宦官等互相道贺。

蜀国,京城成都府。

自宣华苑告成后,中有重光、太清、延昌、会真等殿,清和、迎仙等宫,降真、蓬莱、丹灵等亭,又有飞鸾阁、瑞兽门、怡神院等名目,统统雕梁画栋,贴上金箔,真是金碧辉煌,极尽奢华。

王衍每令后宫妇女,戴着金莲冠,身穿女道士服,扈从至宣华苑,列座畅饮,不分白天黑夜。又往往参入近臣,让他们与宫人并坐同饮,到了酒酣耳热、得意忘情的时候,往往男女杂坐,脱下帽子,露出发髻,甚至敞开衣襟,肆意喧哗,毫无顾忌。

一次,酒过三巡,嘉王王宗寿突然发言,指出国家将要陷于险境,谈到痛心之处,声泪俱下。

可是韩昭、潘在迎劝解说:“嘉王一喝酒就悲从中来,扫人雅兴!”大家在嬉笑声中散席。

有时令宫人浓施朱粉,号为醉粧,上行下效,全国通行。

又与徐太后、徐太妃,游览青城山,宫人衣服,全部刺绣上云霞图案,衣袂飘飘,恍如神仙中人。

王衍自作甘州曲,描述仙境景象,随从往返山中,沿途歌唱。宫人依声唱和,娇喉清脆,娓娓动听,竟然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他又以为劝李存勖称帝,与唐修好,可以高枕无忧,乐得撤出边疆戍兵,安享太平。

时枢密使宦官宋光嗣等,专权独断,暴虐无道,一心一意迎合满足王衍的私欲,乘机窃取权力,作威作福。

宰相王锴、庾传素等,为了保持自己的荣华富贵,从不敢出面规劝。而潘在迎还不断请求王衍诛杀上疏批评的官员,不准他们继续诽谤神圣的朝廷。

嘉州司马刘赞,呈献陈叔宝的《三阁图》,婉言劝谏。

知制诰、京兆人李龟祯竭力劝谏,王衍不听。

这一年,彗星穿过鬼宿,光束长达一丈有余。蜀司天监警告说:“将有大灾。”

蜀帝王衍下诏,命在玉局化设立道场超度。玉局化,乃是地名,在成都城南杨柳堤,据说是道教大师张道陵成仙之处。

右补阙张云上疏,警告说:“百姓的怨气上冲霄汉,所以彗星才现于天际,这是亡国之兆,仅靠祭祀,于事无补!”

王衍大怒,把张云流放黎州,张云死在中途。

宣徽北院使王承休,本是一个宦官,却娶有妻室严氏。

严氏具有绝色,王衍屡次召她入宫,与她同梦。老公不能那个,偏偏攀上皇帝,严氏如水得鱼,自然欢喜。

王承休是个净了身的宦官,与严氏,本是一对假夫妇,乐得借妻求宠,仰沐恩荣。果然夫因妻贵。

王承休请求在全国各军中遴选勇士一万二千人,成立左右龙武军,分为四十营,作为禁军精锐,武器铠甲,比其他部队都要优良,待遇也高一倍。王衍任命王承休为龙武军都指挥使,任命裨将安重霸为副使。

安重霸本是云州胡人,在禁军任小校,狡猾奸诈,善于溜须拍马,博得王承休信任。从前的禁军大将反而位居他二人之下,众人皆不服。

从前,唐朝末年,宦官虽然一向专权跋扈,但是从没有宦官出任节度使这样的高官。

安重霸怂恿王承休做宦官历史第一人。

遂教他如此这般。

王承休晋见王衍说:“秦州美女如云,其他节度使掠得美女往往自己享用。唯有我们做宦官的,对女色不感兴趣。请派宦官前往镇守秦州,为陛下挑选美女,充实皇宫。”

王衍大喜,即任命宦官王承休为天雄(秦州)节度使,晋封鲁国公,率禁军精锐龙武军四十个营、一万二千人赴镇。任命安重霸为节度副使。

王衍又任命外戚徐延琼为中书令,兼禁军都指挥使,位在王宗弼(魏弘夫)等功臣之上。

先帝王建曾经下诏不准外戚掌兵,徐延琼又毫无兵略,众将领皆忿忿不平。

蜀乾德六年,即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四月,李存勖曾经派客省使李严赴蜀国一探虚实,准备进攻蜀国。不料,契丹入寇,这事就耽搁下来。

当时,蜀兼中书令王宗俦认为李严语带不逊,又到处搜集蜀国军政情报,请蜀帝王衍斩之,王衍不从。

宣徽北院使宦官宋光葆上疏说:“李存勖窥伺我国,随时可能进犯,我们应该选将练兵,沿边驻军,加强防御,积蓄粮草,整修战舰,严阵以待。”

王衍乃命宋光葆为武德(梓州)节度留后,兼梓州观察使。命右定远军使王宗锷为招讨马步使,率二十一个营,前往洋州驻防。

又命长直马军使林思锷,为昭武(利州)节度使,加强戒备,严防唐军。

不久,命前镇江(夔州)节度使张武,为峡路应援招讨使。

九月,李存勖再派李彦稠出使蜀国,名为通好,实则麻痹对方。

蜀国皇帝王衍,不知是计。

十一月,王衍下令,撤回威武城关宏业部二十四个营;武定(洋州)、武兴(凤州)招讨使刘潜部三十七个营;天雄(秦州)招讨使王承骞部二十九个营;金州王承勋部七个营。这些军队全部班师回京。

并派翰林学士欧阳彬前去洛阳报聘。

蜀帝王衍,不顾大难临头,尚南巡北幸,淫昏无度。

又起用右仆射张格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六年前,张格被贬斥,中书小吏王鲁柔对他落井下石,趁机陷害;现在,张格再当宰相,命人把王鲁柔乱棍打死。

另一宰相许寂对人说:“张格才能高强,但见识不够深远,诛杀王鲁柔,这是自取灾祸。”

蜀帝王衍将各亲王,全部解除兵权。王衍以为高枕无忧,每天忙着与狎客美人,纵情游玩。

蜀国前山南西道(兴元府)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宗俦,眼看蜀帝王衍腐败堕落,跟王宗弼(魏弘夫)密谋罢黜王衍,另行拥戴新君。

王宗弼犹豫不决。王宗俦忧愁悲愤身亡。

王宗弼告诉枢密使宋光嗣、景润澄等说:“王宗俦叫我把你们杀掉,以后你们平安无事了。”

宋光嗣等向他下拜,流泪叩谢。

王宗弼的儿子王承班听到消息,对别人说:“我们家难逃大祸!”

同光三年,公元925年,蜀国改元为咸康元年。

六月,为准备南征蜀国,唐庄宗李存勖下诏大量采购战马。

九月。蜀国皇帝王衍,与母亲徐太后、姨妈徐太妃,正在青城山游玩。意犹未尽,又游览丈人观、上清宫,然后到彭州阳平化、汉州三学山玩了个痛快。

唐庄宗李存勖封皇子李继岌为魏王。

九月七日,唐庄宗李存勖再次召集群臣,会议伐蜀。

宣徽使李绍宏,保荐李绍钦(段凝)为帅,说他是盖世奇才,就算孙武、吴起再世,也不如他。

郭崇韬奋然道:“段凝(即李绍钦)系亡国旧将,虽然奸诈,却没有武略,只会拍马屁,有何材略!”

群臣更举荐大太保李嗣源。

郭崇韬又说:“契丹随时入侵,李总管(即李嗣源)不应调离河朔。”

唐庄宗李存勖问郭崇韬道:“卿意果属何人?”

郭崇韬道:“魏王贵为皇储,未立大功,请授他为统帅,累积威望。”

唐庄宗李存勖道:“朕皇儿继岌年幼,如何能独往?当更求副帅。”

郭崇韬尚未及答,李存勖复道:“朕意属卿,烦卿一行。”

郭崇韬不好违命,便拜称遵谕。

九月十日,唐庄宗任命:

魏王李继岌为西川四面行营都统;

郭崇韬为西川东北面都招讨制置等使,悉付军事大权;

命荆南节度使高季兴,为西川东南面行营招讨使;

匡国(同州)节度使李令德(朱令德),为行营副招讨使;

凤翔节度使李从曮(李继曮),为供军转运应接等使;

保义(陕州)节度使李绍琛(康延孝),为都排阵斩斫使兼马步军都指挥使;

镇国(华州)节度使毛璋,为左厢马步军都虞侯;静难(邠州)节度使董璋,为右厢马步军都虞侯;

西京留守张筠,为西川管内安抚应接使;客省使李严为西川管内安抚使。

寻又任工部尚书任圜,翰林学士李愚,并随魏王出征,参预军机。

九月十八日,魏王李继岌、郭崇韬等率兵六万,西向进发。

这时,蜀国宦官王承休几个月前已升任天雄(秦州)节度使,携娇妻严氏赴镇,到了秦州,将节度使府署拆毁,大兴土木,建成一座行宫,又强取民间女子,教导歌舞,将歌女容貌绘成图像,并画秦州花木,派人送给成都尹韩昭,托他代奏王衍,请驾北游。

王衍览图甚喜,打算马上启程,群臣争相上奏章谏阻,王衍皆不从。

王宗弼(魏弘夫)上表力争,反被王衍掷弃地上。

就连徐太后也觉得太过荒唐。那秦州远在千里之外,途经重重高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遂涕泣劝止,不进饮食,亦不见效。

前秦州判官蒲禹卿也上书极谏,洋洋洒洒二千字,大致说:“先帝创业艰难,希望传国万世,陛下生于富贵,沉迷酒色,如何实现先帝遗愿?况且秦州地处蛮荒,胡、汉杂处之地,地势险恶。沿途州县,开支庞大,百姓困苦。岐国跟我们是世仇,一定利用机会,采取行动。唐虽然跟我们建立友好关系,但因我们大军北上,恐怕也可能引起他们疑心。先帝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出过京师(成都府)游玩,陛下却兴之所至,不断离开宫廷。嬴政到东方打猎,御驾不再西返。杨广去南方巡视,龙船也不能北回。我们虽然国力强大,足以雄视万邦,边境又一向平安无事,可是内部却有隐忧,农民失去土地,商人失去资金,变民盗贼,公然横行。从前,蜀汉刘禅向邓艾投降,成汉李势向桓温屈膝,说明蜀道之险,并不能阻挡敌军。”如此等等。

韩昭对蒲禹卿道:“我暂时收下你的奏章,等主上南归,当派狱吏一个字一个字地拷问你!”

蒲禹卿唯唯退去。

唐同光三年,蜀咸康元年,公元925年,十月。

王衍既记念严氏,欲续旧欢,又因王承休所呈各图,统皆中意。无论何人劝谏,也是阻他不住。

当下颁诏北巡,令兵士数万人扈跸,从成都出发。

十月五日,王衍一行,行至汉州。

这时,六万唐军出发已经十七天了。武兴(凤州)节度使王承捷,飞马报称唐军已经西来。

王衍还不肯相信,以为他想用这种方式劝自己回京,竟大言不惭地说:“我正欲耀武,怕他甚么?”

待进至梓潼,遇大风拔起大树,摧毁房屋。随行官吏占卜吉凶,说此风为贪狼风,当有败军覆将的大患。

王衍亦未醒悟,在途与狎客赋诗填词,毫不为意。

这个时候,唐军前锋,排阵斩斫使兼马步军都指挥使李绍琛(康延孝),与安抚使李严,率精锐骑兵三千、步军一万,已经抵达宝鸡。

十月十八日,李绍琛(康延孝)率军进攻武兴军之威武城。威武城原来驻有大军一万多人。

去年,唐庄宗派李严、李彦稠假意通好,王衍信以为真,将关宏业部二十四个营从威武城撤回。

现在,威武城兵力有限,守将唐景思、周彦里等,献城迎降。

李绍琛(康延孝)得了威武城,缴获粮食二千四百万斤,足够一万人吃几年,大喜过望。唐军经常缺粮,从未见过这么多粮食。蜀国,果然是天府之国。

之前,郭崇韬大军抵达凤翔,节度使李从曮(李继曮)竭尽凤翔府库,仍不够大军开支,军心疑虑。

郭崇韬手指秦岭大山说:“我们大军前进,如果不能取胜,就会死在山里,回不去了。现在连粮食都不够吃,蜀国号称天府之国,粮草充足,只能决一死战,先夺取凤州,吃他们的粮食!”

如今,竟然美梦成真,唐军真的吃上了蜀军的粮食。

李绍琛(康延孝)又俘虏守军数百人,故意将他们放跑,然后尾随追击,直抵凤州城下。

李严派人下书,劝武兴(凤州)节度使王承捷归降。

凤州原来驻有刘潜部三十七个营,去年也一体裁撤。王承捷兵微将寡,如何抵抗?

却说郭崇韬率兵南下,催军速行。

众将领皆说,蜀道难行,不可能长驱直入,唯有步步为营,谨慎推进,等待战机。

郭崇韬问及翰林学士李愚。

李愚道:“王衍昏庸无道,巴蜀官民苦之久矣!现在他们人心动摇,不肯听令。我们就要抓住这个机会,像暴风骤雨般发动攻势,他们连胆都会吓破,纵使有重重天险,也无人把守。必须迅速行动,不可延误战机。”

郭崇韬大喜,道:“你对敌人这么了解,本帅无忧矣!”

于是大军星夜兼程。

果然,李绍琛(康延孝)攻克威武城第二天,蜀国武兴(凤州)节度使王承捷就献出凤州,并以管辖的兴、扶、文三州印信,及部下将士八千人,向唐军投降。

城内缴获粮食五千万斤,比威武城,又多一倍。

郭崇韬大喜,乃以都统、魏王李继岌的名义,任命王承捷暂时仍任武兴(凤州)节度使。

王衍一行前往利州城,接连接到警信,又有威武城败军逃回,这才相信王承捷军报,实非谎言。

次日,王衍一行抵达利州城。

威武军残兵败将,陆续逃回,说是武兴(凤州)节度使王承捷,已经投降唐朝,那时王衍才觉着急。

王宗弼(魏弘夫)奏报说:“东川、西川、山南领土尚属完整,怕他什么。陛下只要守住利州,唐军绝对不敢孤军深入。”

王衍这才转忧为喜,即令随驾清道指挥使王宗勋、王宗俨,及侍中王宗昱,并为招讨使,率兵三万,往拒唐军。

蜀军抵达深渡(广元北明月峡),但是毫无斗志,大家满腔怨愤说:“龙武军的粮饷赏赐,都比其他各军高出一倍,各军怎能抵抗敌!”

唐军倍道前进,势如破竹。李绍琛(康延孝)等为先驱,所过城邑,不战自破。

唐军经过长举(徽县东南),兴州(略阳) 守军都指挥使程奉琏,率部五百人,向李绍琛投降,并自愿修补桥梁、栈道,迎接唐军主力,从此唐军不再感到山路崎岖险阻。

李绍琛(康延孝)令降将为向导,入攻兴州。

十月二十二日,蜀国兴州刺史王承鉴弃城逃走。唐军兵不血刃,进入兴州。

郭崇韬命威武城降将唐景思暂代兴州刺史,再促李绍琛(康延孝)等进兵,进军成州,成州刺史王承朴也弃城逃走。

十月二十六日,唐军到了三泉(宁强阳平关),与蜀国三招讨使相遇,凭着一股锐气,横冲直撞,杀将过去。

蜀兵虽然有三万人,连年不练,很是娇惰,再加上心中怨恨,怎禁得唐朝百战雄师,乘胜前来,顿时你惊我惧,被杀五千人,余众争相逃散。

三招讨使本非将才,统吓得魂魄飞扬,抱头鼠窜。

唐军在三泉,又缴获粮食一千八百万斤,粮食多得吃不完。

蜀帝王衍闻三泉又败,急自利州南下,破坏沿途桥梁。留王宗弼(魏弘夫)镇守利州,并下令王宗弼(魏弘夫)斩三招讨使,以振军心。

唐将李绍琛(康延孝),昼夜兼行,径向利州进发,西川大震。

十月底,唐军大都统、魏王李继岌,率领大军抵达兴州。

蜀国武德(梓州)留后宋光葆,是宦官宋光嗣的堂弟,也是一个宦官,哪里会带兵?

唯他尚且顾及百姓,写信给郭崇韬,说:“请大军不要入境,以免惊扰百姓。我当率部投降。否则,只有背城一战,以报国恩。”

郭崇韬回信安慰接纳。宋光葆遂献出梓、绵、剑、龙、普五州归降。

蜀国武定(洋州)节度使王承肇,乃王宗侃(田师侃)之子,也献出洋、蓬(仪陇)、壁(通江)三州归降。

蜀国山南西道(兴元府)节度使王宗威,献出兴元府、开、通(达州)、渠、潾(大竹)五州归降。

蜀国阶州刺史王承岳,也闻风生畏,遣使投诚。

一班降将军,送完蜀土。

这时,天雄(秦州)军已经孤悬敌后,成为飞地。

蜀国天雄(秦州)节度使王承休,与副使安重霸谋划,想要袭击唐军。

安重霸道:“一击不胜,大事去了;但是我国有十几万精锐军队,唐军再勇猛,也不可能一下子到达剑阁天险。大帅你身受国恩,闻难不可不赴,愿与大帅西行入援。”

王承休以为真情,整军出城,安重霸随至城外,忽向王承休下拜道:“国家取得秦陇,何等竭力,若我也跟随大帅还朝,谁人守此?重霸愿代大帅留守!”

说至此,竟麾亲军走还城中。王承休无可奈何,只好与招讨副使王宗汭率大军南行。

安重霸竟举秦州投降唐军。

王承休南下,才探知前方归路,皆已被唐军占据,乃经西部边境,羌人、吐蕃地界,翻过雪山草地,冒着严寒,以及蛮夷部落的明枪暗箭,返回成都。

出发时,大军有一万二千人,全部是禁军中的精锐,抵达茂州时,只剩下二千人。一万多精兵,做了孤魂野鬼。

一时雪山落泪,草地含悲。

唐同光三年,蜀咸康元年,公元925年,十月底。

却说唐西川东南面行营招讨使、荆南节度使高季兴,率水军进攻夔州。

此前,高季兴一直试图夺取夔州。十一年前,高季兴当时还叫高季昌,率舰队进攻夔州,蜀国招讨副使张武用铁链封锁巫峡江面,高季昌狼狈逃走。

其实,二十一年前,当时张武还是万州刺史,他就是用这一招击败忠义节度使赵匡凝。

这一次,高季兴趁北路唐军大胜,卷土重来。

蜀国张武,已经升任峡路招讨使,仍然用铁链封锁巫峡。

高季兴派勇士驾驶小艇,试图用巨斧砍断铁链。不料,江面风大,小艇被铁链缠住,动弹不得,蜀军顿时箭如雨下,高季兴战舰被毁,再次换乘小艇,狼狈逃走。

张武听说陆路已经全面归降唐军,也只得献出夔、忠、万三州,向唐军大都统、魏王李继岌归降。

王宗弼(魏弘夫)本应据守利州,闻各镇皆已投降,利州成为一座孤城,正在惊惶,可巧唐军派来使节,递上郭崇韬书信,为他陈述利害,勉令归降。

他已怦然心动,无意守城,遂弃城南逃。王宗勋等三招讨使狼狈追赶,赶到金堂县,才追上王宗弼(魏弘夫),王宗弼(魏弘夫)即出示王衍要杀他三人的诏书,四人相对而哭。

王宗勋等流涕道:“国危至此,统由主上一人,荒淫昏庸所致,大帅今日依诏,杀我三人,他日必轮及大帅自身了!愿大帅当机立断!”

王宗弼(魏弘夫)道:“我正怀此意,所以告诉你们,一同筹划良策。”

三人齐声道:“不如降唐罢?”

王宗弼(魏弘夫)徐徐说道:“公等先向唐军送粮款,我且往成都一行,如何?”

王宗勋等当然赞成,便分头行事,筹备投降。

唐同光三年,蜀咸康元年,公元925年,十一月八日。

蜀国皇帝王衍逃回成都,文武百官及后宫佳丽出迎,王衍驰入妃嫔中,令宫人排作回鹘舞蹈队形,送拥入宫。

大敌当前,还有这般雅兴!

其实,王衍是想,这是最后一次了,以后再无机会,乐得过把瘾。

王衍登上文明殿,哭泣流泪,洒满衣襟,跟文武百官面面相觑,竟没有人说一句如何救国。

十一月九日,李绍琛(康延孝)抵达利州空城,修复桥梁。

蜀国昭武(利州)节度使林思谔,早已逃到阆州,献城归降。林思谔之前任阆州团练使,因善于拍马,得升任昭武(利州)节度使。

十一月十五日,唐军大都统、魏王李继岌,率大军抵达剑州。

蜀国武信(遂州)节度使王宗寿,献出遂、合、渝、泸、昌(大足)五州归降。

王宗弼(魏弘夫)比蜀主王衍返回成都,仅晚了五、六日。他遂登上大玄门,布置大量兵力警卫。蜀帝王衍跟徐太后亲自到大玄门向他表示慰问,王宗弼对王衍与徐太后十分傲慢,不再遵守臣属应有的礼节。

十一月十六日,王宗弼(魏弘夫)竟趁势叛乱,劫持蜀帝王衍及徐太后等所有后宫及诸王,一同禁锢在西宫,又派人收取传国宝,以及其他所有皇家印信。派亲信去义兴门,把宫库里的金银绸缎财宝珍玩,全数运回自己家。

王宗弼之子王承涓更手提佩剑进宫,挑选走王衍最宠爱的几位妃嫔。

王宗弼(魏弘夫)遂自称西川兵马留后。

唐军先锋李绍琛(康延孝)、安抚使李严,抵达绵州。

这时绵江浮桥已经被蜀军摧毁,绵江水深流急,船不敢渡。

李绍琛(康延孝)与李严商议道:“我们孤军深入,必须速战速决,乘他们现在还心惊胆战,没有反应过来,我们即使只有一百名骑兵渡过对岸,他们就要闻风归降。如果我们坐等浮桥修复,一定要等好几天。万一有人教他们封锁关卡,战事拖上十天半月,胜负难料!”

遂泅水渡江,三千人淹死一半。剩下一千多人终于渡过绵江,占领鹿头关。

次日,急行军攻克汉州。三天后,唐军主力才抵达。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