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五代十国演义 > 第八十五回 赵在礼礼送留守 元行钦逼反令公

第八十五回 赵在礼礼送留守 元行钦逼反令公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五代十国演义!

郭崇韬、李存乂、朱友谦,连续三位大人物被无辜杀害,而且没人知道他们犯了什么罪。

尤其是郭崇韬,刚刚还是平定蜀国的大英雄,大功臣,怎么突然就成了叛徒?

顿时天下大乱,谣言四起。人们纷纷猜测,谁会是下一个倒霉鬼。很多人就说,下一个,一定是大太保李嗣源!

甚至,有的人谣传说,李嗣源已经遇害!

其实,李嗣源并没有遇害。他这时只是受到猜忌,被唐庄宗从成德节度使任上,调回京城,形同软禁。

一时天下大乱。

邺都人皇甫晖首先作乱。邺都就是魏州兴唐府,唐庄宗在魏州即皇帝位,因此号魏州为东京兴唐府,后来改称邺都。

当初,李存勖进入魏州(兴唐府),接收梁天雄节度使杨师厚组建的银枪效节都士兵八千人,当作自己的禁军,这些人剽悍善战,所向无敌,黄河两岸之战,全靠他们冲锋陷阵,建立奇功。李存勖承诺灭梁之日,大加赏赐。

不久,河南平定,李存勖虽然不止一次地赏赐,但近年连续遭灾,军粮不足,士兵们竟然经常饿肚子。大家遂非常怨恨。

去年底,李存勖命北都留守孟知祥遥兼同平章事,充任西川节度使。

李存勖考虑北都留守人选,枢密承旨段徊等,厌恶邺都留守张宪,于是说:“北都留守要独当一面,关系一方安危,需要宰相级别的人才能胜任。郭崇韬推荐张宪有宰相的才能器度,北都留守非他莫属。”

李存勖遂调张宪为太原尹、北都留守;命户部尚书王正言为兴唐尹、邺都留守。

王正言老迈昏庸,又曾经中风过,根本不能独当一面,乃命武德使史彦琼当邺都监军宦官。

史彦琼本因伶人得宠,很得李存勖的宠爱,在邺都肆意专权擅政,直属于邺都留守的六州军政钱粮,都由史彦琼做主,他作威作福,自我膨胀,藐视将佐、官员,从王正言起,所有文武官吏都谄媚奉承他。

朱友谦的儿子朱建徽,之前担任澶州刺史。

几天前,唐庄宗李存勖密令史彦琼半夜打开城门,只带数十卫兵,秘密前往澶州,将朱建徽杀死。

古代,城门晚上关闭以后,要第二天天亮才能打开。半夜打开城门,本身就是非常非常不同寻常的事情!

事出机密,邺都军民,不知道史彦琼半夜出城,去了哪里,去干了什么!一时间谣言四起!

甚至有人谣传说,刘皇后派他杀了皇上!一时军心浮动,谣言四起。

邺都谣传,有人说郭崇韬杀死魏王李继岌,占据蜀中称王,因致族灭。甚至有人说皇子李继岌被郭崇韬杀死,刘皇后归咎于皇上,特召史彦琼前去弑杀皇上。

大家普遍的猜测,郭崇韬为什么被杀?只能是他杀了魏王李继岌!否则,这样的大功臣,怎么可能会因为一点小错被杀?

邺都留守、兴唐尹王正言,年老怕事,急召监军史彦琼入商。史彦琼与王正言密议终日,更令军心惶恐,谣言传得更离谱了。

魏博指挥使杨仁晸,曾率兵出戍瓦桥关,满一年受代,按计划要返回邺都。偏唐庄宗因邺都空虚,恐兵还生变,下诏令杨仁晸暂时留屯贝州。

去年,邺都的天雄军,有一批士兵被派去驻防瓦桥关。这时,正好期满回防。因邺都空虚,李存勖怕这些士兵回来后叛乱,命他们留在贝州。贝州离邺都只有两百里路程。士兵有家不能回,人人怨声载道。

贝州赌坊。一群士兵正在吆五喝六地赌博。

“大!大!大!......唉!他妈的,怎么还是小?”一个士兵脸涨得通红。

“皇甫晖,你小子已经输光了!走吧,回去了!”

“不!老婆本都输光了!我不走!借一百文给我!我要翻本!”皇甫晖咬牙切齿道。

不一会,借来的五百文又输光了。

其实,不止皇甫晖,其他很多士兵都输光了。

回到军营,皇甫晖翻来覆去睡不着,乃与同伙密谋,一群士兵进入指挥使杨仁晸大帐,兜头一盆冷水,把正在睡觉的杨仁晸泼醒。

杨仁晸冻得一激灵,透过火把的光亮,见到一个个士兵凶狠的嘴脸,大惊,怒斥道:“你们要做什么?要造反吗?”

皇甫晖道:“皇上能夺取天下,都是我天雄军的功劳,我们人不解甲、马不卸鞍,已经十年,而今天下大势已定,皇上不但不顾念我军旧日的贡献,反而猜忌我们,派我们去远方驻防,兄弟们在瓦桥关驻扎一年了,跟契丹人打了好几仗,好不容易死里逃生,现在离家只有两百里,却不让回家,不准跟家人见面。这是何意?”

杨仁晸道:“这是上头的意思!”

皇甫晖道:“听说皇后已经杀了皇上,京师大乱,将士们愿意跟你一同返回邺都,然后再报告朝廷。如果皇上没死,出兵来讨伐,我们天雄军足可以抵挡,说不定我们会借着这个机会,取得更多的荣华富贵!请指挥使带领我们回家!”

皇甫晖又对士兵们道:“我们要回家!兄弟们,你们说是不是啊!”

“回家!回家!回家!”士兵们齐声怒吼!

“放肆!你们赶快回去睡觉!明天再说!”杨仁晸气急了,准备拔刀!

皇甫晖大怒,一刀将杨仁晸杀死。皇甫晖又去劫持另外一位大将,他也不肯。皇甫晖又将他砍死。

效节指挥使赵在礼,闻讯,慌忙从被窝里爬起来,披上衣服,连腰带都来不及系好,准备翻墙逃走。

皇甫晖带领士兵们,抓住赵在礼的脚,把他从墙头拖下来。

“不从我,死!”皇甫晖把两颗人头拿给赵在礼看。

赵在礼吓得一哆嗦,恐遭他毒手,只好答应。他知道,皇甫晖只是借重他的军官身份。如果不答应,马上就会身首异处。保命要紧!

皇甫晖拥戴赵在礼为首领,将贝州仓库抢劫一空,然后纵火焚烧,南下越过临清、永济、馆陶等县,所过剽掠,警报飞达邺都。

邺都留守王正言老迈昏庸,大权都掌握在监军宦官史彦琼手中。

唐同光四年,公元926年,二月五日。

晚上,有不少难民从贝州逃到邺都,纷纷向官军汇报,说叛军即将抵达邺都。

一位精干的军官紧急求见史彦琼。正是邺都都巡检使孙铎。

“监军大人!末将打探到,贝州叛军即将抵达邺都,请大人下令,发给士兵铠甲、兵器,末将带领士兵登城守卫!”

一个面色白皙、没有胡须、不男不女的家伙,左手端着茶杯,拿着杯盖的右手,拈着兰花指,细声细语道:“别急呀!本公公派人打探了,说是叛军现在才到临清呢,估摸着,最早明天晚上,叛军才能到达。你急什么呀?”

孙铎急道:“叛军既然叛乱,一定要乘我们还没有准备妥当,发动突袭。因此必然加倍速度,日夜不停地强行军前进,怎么可能像平常一样,轻松走路!请你率军登上城楼,我则招募年轻勇士一千人,埋伏王莽河,迎头痛击。叛军失败,一定四散逃走,然后就可以讨伐消灭。如果非等到他们进抵城下,万一有奸人作为内应,就危险了!”

史彦琼说:“咱们只要严守城池,何必出兵迎战?”

当天夜晚,皇甫晖即率变军前锋抵达邺都城下,突然袭击北门,乱箭向城上射击。

监军宦官史彦琼率步兵驻扎北门城楼,听到叛军呐喊声音,霎时一哄而散,史彦琼单人匹马逃奔京城洛阳。

孙铎的部下士兵,连盔甲、兵器都没有领到,赤手空拳,抵挡不住叛军,也仓皇逃走。

次日一早,赵在礼率叛军大队人马,进入邺都,占领全城。

邺都留守府衙。

“来人!”一个白胡子老人,身穿高级官员的紫色官服,坐在公案旁,正是邺都留守王正言,他要召唤书吏草拟奏章,却一个人也不见来。

王正言震怒,大发脾气。

进来一位家丁,回答说:“叛军已经进城,正在街上杀人放火,官员们早逃走一空,老爷还在叫谁?”

王正言大吃一惊,说:“叛军进城了?我怎么一点也不知道!史监军何在?”

家丁说:“回老爷,史监军昨天晚上就逃回京城去了!”

王正言道:“马上备马!”

家丁:“哪里还有马匹?都被叛军抢走了!”

王正言无奈,只好率领文武官员步行走出留守府大门,来到叛军军营,晋谒赵在礼,下跪叩头,请求宽恕。

赵在礼慌忙下跪叩头,说:“官兵们想家思归而已,大人官高望重,千万不要这么委屈!”

于是百般安慰解释,礼送他回去。赵在礼知道,王正言毕竟是三品大员,得罪不起!

皇甫晖等以邺都无主,即推赵在礼为魏博留后。赵在礼出榜安民。又听说北京留守张宪刚刚调走,但是家族,仍然留在邺都,即着人慰问,且致书张宪,引诱他加入。

张宪得书,看也不看,立将使者斩讫,将他原书奏闻唐庄宗。

唐庄宗正欲派将去剿,恰好史彦琼逃回洛阳,唐庄宗令他择将。史彦琼失了邺都,不治他罪,反令他择将,唐庄宗真是糊涂!

史彦琼推荐李绍宏(马绍宏),李绍宏再次推荐李绍钦(段凝)。

李存勖允许,命李绍钦(段凝)拟定出征将领人选及作战计划。李绍钦所提的出征将领人选,都是梁朝旧将,李存勖不禁起了疑心,乃撤回原令。

刘皇后说:“些须小事,但使李绍荣(元行钦)往办,即可平定。”

唐庄宗乃下诏至宋州,令归德节度使李绍荣(元行钦),率骑兵三千人,前往邺都招抚,仍令史彦琼为监军宦官,随监李绍荣(元行钦)军。

李绍荣(元行钦)率兵至邺都,驻扎南门,先派人入城,持诏书抚谕。赵在礼送出酒菜牛羊劳军,在城上下拜道:“将士思家擅归,有劳大帅代为奏明天子,如得免死,敢不悔过自新!”

李绍荣(元行钦)遂奉诏书晓谕众将士,意欲招安。

偏监军宦官史彦琼,拈起兰花指,手指城头娇声叱骂道:“一群死娘贼!城破后,将尔等统统砍为万段!”

皇甫晖见史彦琼情状,便语众道:“史监军这般说法,想是不会赦免我等了!”遂撕毁诏书,登城拒守。

魏王李继岌率征蜀大军班师还朝,令李绍琛(康延孝)率领后军,与大军相隔三十里。

之前,郭崇韬被杀,大军行至梓州时,李绍琛(康延孝)曾经得意地对东川节度使董璋说:“你还打算去谁那里搬弄是非?”

董璋恐惧,请求他宽恕。

李绍琛(康延孝)本与李嗣源、朱友谦友善,突然又听说朱友谦全家被杀,李嗣源也可能已经遇害,不禁大怒,对诸将道:“国家南取汴梁,西定巴蜀,定策皆由郭公,战胜都由我辈,至于去逆效顺,与我国家协力破梁,首出朱公友谦。今朱、郭皆无罪族灭,我们若归朝,必定遭祸,奈何奈何?”

部将焦武等,本由河中拨隶李绍琛(康延孝),曾追随朱友谦麾下,听李绍琛(康延孝)这样说,便一齐号哭道:“朱公何罪?阖门受戮!我辈回去,必和史武等一样下场,绝对不能回去了。”

遂同拥李绍琛(康延孝),由剑州西还。

二月十日,李绍琛(康延孝)自称接到皇帝诏书,代替孟知祥,出任西川节度使,并兼三川制置使,移檄成都,招谕蜀兵,三天即得众五万。

魏王李继岌闻变,立即任命任圜为副招讨使,会同都指挥使梁汉颙、监军宦官李廷安,率马步军七千,南下讨伐。

李继岌因李绍琛(康延孝)叛乱,不得不留在利州等候。又恐蜀人响应,万一王衍在途逃脱,特令李从曮(李继曮)调发凤翔军,与李严一起送王衍入洛,得先交卸。

李从曮(李继曮)率军返抵凤翔,总监军宦官柴重厚,拒绝交还节度使的印信符节,只催促他前往京师,听候朝廷安置。

任圜命别将何建崇攻克剑门关,又令董璋率军,合兵一处,追击李绍琛(康延孝)。

董璋乃率军二万人驻扎绵州。

之前,唐庄宗李存勖派宦官崔延琛,前来成都,中途恰巧遇到李绍琛(康延孝),崔延琛骗他说:“我携带皇上指令,征调孟知祥回京,你稍安勿躁,巴蜀一定到手。”

崔延琛到达成都后,建议孟知祥立即加强防备。孟知祥遂挖掘整顿壕沟,竖立栅栏工事,派马步都指挥使李仁罕率军四万人、骁锐指挥使李延厚率军二千人,讨伐李绍琛(康延孝)。

李延厚集合部众,宣布说:“有心建立功名、追求荣华富贵的勇士,站到东边。年老患病、胆小体弱、害怕打仗的人,站到西边。”于是集结精兵七百人出发。

当天,任圜追到汉州,追上李绍琛(康延孝),李绍琛(康延孝)出兵迎战。

招讨掌书记张砺建议任圜道:“李绍琛(康延孝)勇猛善战,我军只能将精兵埋伏在阵后,用老弱残兵诱战!”

任圜接受,遂命董璋派东川(梓州)老弱残兵前去挑战,李绍琛(康延孝)迎战,东川兵即退。

李绍琛(康延孝)轻视任圜素不知兵,又发现对方都是老弱残兵,于是全力追击,进入任圜埋伏阵地,霎时伏兵突起,李绍琛军(康延孝)大败,被杀数千人。

李绍琛(康延孝)退保汉州。自此,李绍琛坚守汉州,闭营不出。

二月十三日,邢州左右步直兵赵太等,结党四百人,戕杀长官,据城叛乱,居然自称安国军留后。

唐庄宗命武宁(徐州)节度使李绍真为东北面招讨副使,往讨赵太。李绍真即霍彦威,唐庄宗改赐姓名。

二月十五日,李绍荣(元行钦)多次攻邺都城失利,退至澶州。

七天后,李绍荣(元行钦)招集兵马,再行进攻。裨将杨重霸,率数百人,奋勇登城,后面无人继上,白白落得身首分离,无一生还。

唐庄宗闻报,欲自征邺都,不料,京城也发生叛乱。从马直军士王温等,擅杀军使,扰乱京城,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立刻率部下将王温等擒斩。

虽然叛乱当天平定,京城人心终究惊疑不安。

看官听着!唐庄宗曾选勇士为亲军,叫作从马直,视为心腹。亲军生变,心腹已溃,教唐庄宗如何放心御驾亲征呢?

郭从谦,本来也是一个戏子,艺名郭门高,唱的是武生,武艺高强。唐庄宗李存勖在德胜与梁朝交战时,招募勇士出战,郭从谦应募参战,俘虏敌军而还,李存勖大喜,任命其为亲军军使。后来李存勖挑选勇士,组建从马直,设指挥使四人,郭从谦积功升任指挥使之一。

郭从谦虽然是伶人出身,却与寻常伶人不一样。他为人正直、忠厚。他因与郭崇韬同宗,认郭崇韬为叔公。郭崇韬的女婿李存乂则收郭从谦为义子。郭从谦侍奉二人,十分孝敬。现在二人遇害,郭从谦十分悲愤,经常为他二人喊冤。

李存勖时有耳闻,笑对郭从谦道:“朕待你不薄,你却常去巴结郭崇韬、李存乂二人,王温造反,老实说,朕绝不怪你,是不是你教唆的?”

郭从谦大恐,后背冷汗直冒。

有道是,君无戏言!李存勖怎么能乱开玩笑呢?

这时,沧州又发生叛乱,小校王景戡发兵平叛,也自称留后,表闻京都。

唐庄宗急忙派人抚谕王景戡。

保塞(延州)也奏报说:绥、银二州发生兵变,剽掠州城。绥、银二州属定难(夏州)军 。

各地接连叛乱,邺都日久未下,唐庄宗打算御驾亲征。宰相等交章谏阻,皆推荐大太保李嗣源为帅,接替李绍荣(元行钦)。

李嗣源已受唐庄宗猜忌,由成德军征令入朝。

这是民间谣言,大多认为李嗣源将是第四个倒霉鬼。也有谣言说,李嗣源已经遇害。事实上,李嗣源真的有三、四次陷入险境,几乎不免。

去年,郭崇韬就曾秘密建议诛杀李嗣源,多亏宣徽使宦官李绍宏(马绍宏),与李嗣源一向友善,一直极力救护。

唐庄宗密令朱守殷窥伺李嗣源,朱守殷反而私下对李嗣源说:“令公功高震主,宜设法归藩,以免惹祸!”

李嗣源道:“我心诚不负天地,无论祸福,听天由命罢了!”

待到邺都乱起,李嗣源尚在洛阳,朝廷大臣以李绍荣(元行钦)无功,奏请派李嗣源率军赴邺都镇压。

唐庄宗道:“朕惜嗣源,欲留他为宿卫,所以不便派他出征。”

这时候,因郭崇韬已死,李绍宏升任枢密使,与张全义共同请求命李嗣源出师,唐庄宗乃令李嗣源总率禁军,渡河北讨。

李嗣源当即拜命北行。不过,这比李绍荣(元行钦)受命出兵,已经晚了十八天!

李存勖命平卢节度使符习,出兵助战。

李绍真(霍彦威)终于荡平邢州,擒住赵太等叛徒。

班师途中,接到命令,叫他转往邺都,协助李嗣源。

李绍真(霍彦威)来到邺都,将赵太等人,推至城下斩首示众,为邺都叛军作一榜样。

邺都叛军见了,守城的意志反而更加坚定。

同光四年,公元926年,三月六日。

赵在礼进入邺都已经一个月后,李嗣源率禁军赶至邺都城西南,恰与李绍真(霍彦威)相见,即令立营休息。

这时李绍荣(元行钦)率部众一万人,在邺都城南扎营,李嗣源先后派牙将张虔钊、高行周等七人,召唤他前来,要跟他合兵攻城,李绍荣(元行钦)怀疑是个圈套,下令紧闭营门不应。

当时天下大乱,谣言四起。李嗣源作为大太保,番汉马步军大总管,德高望重,功勋卓着,人皆称他令公;又带兵在外,自然成为谣言漩涡的中心。而且,李绍荣(元行钦)知道李存勖一向猜忌李嗣源,所以也对他有所怀疑。

同光四年,公元926年,三月八日。

李嗣源与李绍真(霍彦威)决定明早攻城。

不料至半夜,从马直军士张破败等,竟纠结大众哗变,杀死都将,焚烧营舍,叛军直逼中军大帐。

原来张破败等,与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友善。

之前,郭从谦曾经对他们说:“皇上因为王温叛乱的缘故,已经信不过我们从马直了。等到平定邺都回来,要把我们全部坑死。你们家里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赶快卖了换成酒菜,该吃吃,该喝喝,吃饱喝足,做个饱死鬼!”

从马直士兵,遂人人皆生叛意。

李嗣源率亲军出营,大声呵叱道:“你们意欲何为?”

乱众哗声道:“将士从主上十余年,百战得天下,今贝州戍卒思归,主上不赦;京城王温等喧闹吵闹,便欲将我等全部诛杀,我等本无叛志,今为时势所逼,不得不死中求生。现经大众定议,愿与城中赵在礼军合势同心,请主上帝河南,请令公帝河北。”

李嗣源不禁失色,声泪俱下地劝说,大众终不肯从。

李嗣源又道:“你们不听我言,任你们胡闹,我独自返回京师。”

乱众又道:“今谣言四起,皇上已猜忌令公,令公去将何往?若不服从大家,恐蹈不测了!”遂抽戈露刃,簇拥李嗣源,试图进入邺都城。

李嗣源尚不肯答应,李绍真(霍彦威)踢了他一脚,又向他递眼色,方才醒悟,乃随大众越濠而入。

前直指挥使侯益,趁机逃走,飞马返回洛阳。

邺都城南,李绍荣(元行钦)也引军径自离去。

魏王李继岌命副招讨使任圜率军进攻汉州。汉州没有城墙壕沟,四周的防御工程不过一道树枝围成的木栅。

三月九日,任圜下令进攻,纵火焚烧木栅。

李绍琛(康延孝)麾众至金雁桥接战,却也旗鼓相当,胜负未分,忽后队纷纷溃乱,另有一彪人马,长驱突入,穿过李绍琛(康延孝)阵内,接应任圜等军。

李绍琛(康延孝)腹背受敌,哪里支持得住,当下拚命杀出,仅率十余骑逃奔绵竹,途中被唐军追及,一鼓围住,任你李绍琛(康延孝)勇武绝伦,也只好束手被擒了。

看官道后军乃是何人所派?原来就是新任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孟知祥得李绍琛(康延孝)檄文,料他必进窥成都,不如先行出兵堵截他,乃派马步都指挥使李仁罕率军前来。可巧李绍琛(康延孝)与任圜等对仗,便乘机夹攻,把李绍琛(康延孝)一阵杀败,生擒而归。

当下孟知祥至汉州犒军,与任圜、董璋,置酒高会,引李绍琛(康延孝)槛车至座中,孟知祥自斟一大碗酒,递给李绍琛(康延孝)饮,且对他道:“公身立大功,何患不富贵,乃甘心觅死么?”

李绍琛(康延孝)道:“郭公为佐命第一功臣,兵不血刃,手定两川,一旦无罪族诛,如绍琛等怎能保全?因此不敢还朝。今日杀绍琛,明日恐将及公等了!”

孟知祥却也心动,但对着大众,不便措词,只好让任圜等押送他去洛阳。

孟知祥捕获保义(陕州)都指挥使、汝阴人李肇,护国(河中)都指挥使、千乘人侯弘实,一齐赦免,命李肇为牙内马步都指挥使,侯弘实为副。

这时,巴蜀各地民变和盗匪仍没有平息,孟知祥开始挑选廉洁的官员,派他们当刺史、县令,治理州县,废除苛捐杂税,号召流亡在外的农民回乡生产,政令宽大,一切都从头做起。派左厢都指挥使赵廷隐、右厢都指挥使张业,分别率军讨伐各地变民盗匪,全部诛杀。

巴蜀粗安。

李从曮(李继曮)等押王衍家族,及蜀臣眷属三千人,行至长安,忽接唐庄宗诏书,止令入都,命将王衍一行留在长安,令西京留守,把他暂时看管。

李绍琛(康延孝)被押送至凤翔,宦官向延嗣带着圣旨到来,命将就地诛杀,恢复原来姓名为康延孝。

朱友谦与康延孝,首先叛梁归唐,认贼作父,至此亦相继被戮,可为卖国求荣者戒。

康延孝虽说是晋军间谍,然而食梁朝俸禄二十多年,也可算是梁朝的卖国贼!

却说张破败等挟持李嗣源,想要进城,邺都城中叛军,尚不知情,还以为他们是来攻城。皇甫晖开城邀击,张破败上前搭话,竟被皇甫晖当场斩杀,禁军尽皆溃散。

只剩李嗣源、李绍真(霍彦威),成了光杆司令,进退无路。好在赵在礼,看破隐情,即刻出迎,率将校向李嗣源下拜,流泪道:“禁军将士辜负令公,在礼等却情愿追随!”

李嗣源、李绍真(霍彦威)入城,赵在礼设宴相待。

皇甫晖很是忌惮李绍真(霍彦威)的勇猛,私下对赵在礼说:“这个独眼龙太狡猾了,可就席间杀之!则李令公只能做我们的傀儡!”

所幸赵在礼不许。

李绍真(霍彦威)知道皇甫晖的小心思,密对李嗣源道:“为今之计,令公必须假装答应他们,借口出去召集禁军,才能逃离虎口。”

众人酒酣登楼,阅视形势。

李嗣源谎称道:“此城险固,可作根据,但必须更多兵力,城中兵不够用,我要出去招还禁军,才好举事。”

赵在礼随口赞成。李嗣源即与李绍真(霍彦威)出城,当晚寄宿魏县。次日,禁军将佐稍集,但也不过一、两百人,大多又赤手空拳。幸亏李绍真(霍彦威)所领镇兵五千,一直留在军营等候,现在前来归命。

李嗣源流涕道:“国家患难,一至于此!我惟有回成德待罪,等待皇上处分。”

李绍真(霍彦威)道:“绝对不行。令公为元帅,不幸被叛军劫持,李绍荣(元行钦)不战而退,必定污蔑令公叛乱,令公若归藩,便是割据谋反,正好落他奸人口实。不如赶快回京,面陈天子,尚可自明。”

中门使安重诲,所言略同。

李嗣源乃南趋相州,巧遇同乡、马坊使康福,给官马数千匹,始得成事。

平卢节度使符习,率军增援李嗣源,接到李嗣源已经兵溃南下的消息,下令班师回青州。不料刚行至淄州,前方忽有兵马拦路!

原来却是监军宦官杨希望,怀疑符习私通李嗣源,因此出兵,不放符习回青州。符习大惊,只能挥军西进。

杨希望又将符习家属,一一抓捕囚禁,准备全部杀死。

青州指挥使王公俨大怒,将杨希望斩首,将符习家属无罪释放。遂控制青州,声言符习待部众太过刻薄,不准他返回。又上奏朝廷,请求符节。

先前,唐庄宗李存勖自认为恢复唐朝,一心恢复唐朝旧制度,对宦官非常信任,派他们去各地做监军。各道监军宦官,仗恃李存勖的宠爱,跟节度使争权夺利,尖锐对立。

此时,邺都叛乱后,监军和节度使的矛盾,更为激烈。

安义(潞州) 监军宦官杨继源,阴谋诛杀节度使孔勍,孔勍将计就计,把杨继源诱进埋伏,遂斩之。

武宁(徐州)监军宦官认为节度使李绍真(霍彦威)乃是李嗣源一党,遂将李绍真的亲信全部诛杀,然后控制城池,拒绝李绍真班师;权知留后、登州人淳于晏率各将领反击,诛之。

却说侯益逃回京城洛阳,说李嗣源已经叛变,与赵在礼同流合污。李绍荣(元行钦)退至卫州,也飞马上奏李嗣源叛逆,与邺都赵在礼贼兵通谋。

河南尹张全义,之前竭力推荐李嗣源出兵平叛,现在恐遭受连坐,竟致急死。

租庸使孔谦,因仓储已尽,不得不尅扣军粮,各军营中谣言越来越多。唐庄宗亦有所闻,反下一诏敕,预借明年夏秋租税。

看官试想,当年租赋,百姓尚无从筹措,那里缴得出次年的租税哩?官吏奉诏苛迫,累得人民怨苦异常,激成天变,太史上奏客心犯天库,防有兵变,宜速拿内库钱财,散给禳灾。

宰相等亦上表固请,速将内库钱财,拿来救急。内库中,珍宝堆积如山,唐庄宗意欲准奏,偏是刘皇后一毛不拔,恨恨地对唐庄宗道:“我夫妇君临天下,虽借武功,亦由天命,命既在天,人不足畏了!”

唐庄宗乃停诏不下,宰相等又入便殿陈请。

刘皇后在屏风后窃听,听到相臣等仍固执前议,她即令宫人取出一些化妆品,及三件银盆,连同三个皇幼子,带至皇帝面前,竖着两道柳眉,含嗔带怒道:“你们都说内库积蓄很多,你们是不了解真相,各地进贡的东西,随手都拿去赏赐了,剩下来的只有这些,请把它们卖掉,犒劳官兵!”

唐庄宗不禁变色,宰相们大惊,慌忙告退。

却说李嗣源非常着急,忙派人飞马呈递奏章申辩,接连数次上奏,并不见有诏书到来,更觉慌张得很。原来李嗣源前后几次奏章,都被李绍荣(元行钦)截住,不使上达天听。

李嗣源正急得没法,忽有一大汉急匆匆驰入,道:“何不速筹善策!难道愿束手受戮么?”

这人是谁?乃是李嗣源的女婿、左射军使石敬瑭。他是沙陀人,父名臬捩鸡,从李克用转战有功,官至洺州刺史。臬捩鸡死后,石敬瑭得随李嗣源麾下,所向无前。李嗣源爱他勇猛,招为女婿,署为左射军使,今年三十五岁。

李嗣源便惊问道:“瑭儿,你意下如何?”

石敬瑭不慌不忙,便说出一条计策出来。

为这一计,有分教:

佐命功臣同叛命,平叛大将反兴兵。

欲知后事如何,且至下回表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