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拯救大明:崇祯 > 第4章 逃出生天

第4章 逃出生天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拯救大明:崇祯!

4 逃出生天

后世就连谷歌百科都给这个人打上了”军事家“的标签。恩,国姓爷郑成功的标签居然是”海盗“。看来就国际地位而言,还是努尔哈赤牛逼多了。

他这个军事家可不是自己给自己的,而是别人给的,别人为什么给他,因为被他打怕了。不得不承认或者被折服,总会有原因的。这叫尊重强者。

然后杜松就被努尔哈赤八旗军最精锐的六旗精锐四万多人包围了。因此3月1日,他在萨尔浒遇上了以逸待劳的努尔哈赤就注定了悲剧。

当他判断遇上女真主力的时候,也没有轻敌,驻守重兵在险要的萨尔浒和吉林崖等地。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这一次努尔哈赤也是赌了国运,除了六万最精锐的八旗军以外,还有近四万老弱也赶过来了。就好像长平之战,秦昭襄王在公元前260年,连15岁的小青年也不放过,也被他派往前线一样。努尔哈赤几乎把能调动的壮丁都集中了起来。

理论上杜松是有优势的,不是兵力优势,而是体力等优势。但是他也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明军骑兵远不是八旗骑兵对手。这种草原民族的优势,是打小就练出来的。只要稍微了解一下满清历史就知道,不论是康熙还是乾隆,他们都对八旗军的骑射非常自信。为了保持它的优势,甚至压制了华夏两百多年火器发展。最终出现了太平天国拿着吴三桂造反剩下的埋葬在岳阳的火炮,都可以把腐朽的八旗军吊打的地步。可以说晚清火器水平甚至不如明末。这源于他们试图长期保持骑射方面的民族优势。可惜,注定了会悲剧,因为热兵器时代已经浩浩荡荡的涌来。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想想晚清和民国时期因为落后被列强吊打的悲剧。实际上从现在就已经埋下了。

3月2日,努尔哈赤集中四万精锐发动了猛攻。站在吉林崖高处指挥的杜松就看到了萨尔浒阵地上的大军被骁勇善战的八旗军打垮,击溃,最终居然出现同样兵力却寡不敌众的局面。

沉默无言的杜松知道,惨败难以幸免,为了军人的荣誉。他披上了只有亲上战场才会穿戴的厚重铠甲。他准备没多久。努尔哈赤在消灭萨尔浒的所部明军以后,立即发动对吉林崖高低的攻击。而且是十万人一拥而上。抱着死志杜松没有选择逃走,而是死战,绝望的死战。

可以说如果明军不选择分成四路合击。此时只要有任何一路援军策应。努尔哈赤都不可能全歼杜松所部精锐。这可是汇聚七省精锐集结的,可以说土木本之变五十万大军崩溃以后这是明帝国最大规模一次对外战争。哪怕对上发兵20万入侵朝鲜的日本丰臣秀吉。明军也没有动员如此庞大的军力。

然后杜松战死了,余部大部分都死在了萨尔浒。只要少部分幸免突围而走,他们能走掉,也不是努尔哈赤好心,而是他没时间顾得上。

他甚至来不及收敛两败俱伤的八旗军尸体,就让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等八旗旗主们立即出兵北上,消灭从铁岭南下的马林部两万人马。

然后就在尚间崖,遇上了既不敢前进,也不敢撤退的马林。那么马林在干什么。是的,他选择修建拒马坑等防御工事。进退不得,不仅仅是因为害怕朝廷的文官事后报复,最关键,敌强我弱,最关键他不自信可以跑过八旗铁骑。最终他的各种书上看的各种经验,以及对付蒙古骑兵的伎俩还是很有效。

可惜,赶时间的努尔哈赤不讲理的发动了强攻。毕竟努尔哈赤也怕空虚的老巢被另外两路大军端了。最终各种拒马坑,各种陷阱堆满了伤兵。但拼死抵抗的明军还是没撑住,在最关键时刻。马林选择毫不犹豫的逃走。将是兵的胆,将军都跑了,剩下的士兵,自然没了气势,乌压压的北逃。然后绝大部分都会被尾随的八旗骑兵砍杀。能逃走的十不纯一。

而就在努尔哈赤干净利落干掉马林的大军的时候。抚顺的”钦差大臣“熊廷弼也早已经做不了钓鱼台了。

他就是万历皇帝的”后手“。当万历帝问朱由检,如果局势崩坏,谁能拯救局势的人选,朱由检考虑再三后选择了”熊蛮子“熊廷弼。于是此人开始一飞冲天。未来几年长期主导了辽东局势。

果然得知前线崩溃的熊廷弼,根本来不及看浙党杨镐的笑话。来自东林党的他,莫名其妙的得到了万历帝的秘密召见。并给了他”尚方宝剑“和密旨。

只有一个”如果杨镐战败,立即罢免他,然后稳住局面“。很明显大明江山毕竟是万历皇帝的。他不可能在朱由检预警以后还坐视。

”杨镐接旨,皇帝陛下制曰:辽东经略杨镐不知兵事,贻误战机,予以立即罢免,由钦差大臣熊廷弼全权接管,钦此“。

早就得知前线战败,还想幻想其他三路能侥幸成功的杨镐立即傻眼。努尔哈赤不到一个星期,干净利落的在他眼前歼灭了他的主力6万多大军,他如何能不绝望,这意味着,他只能等死了。至少遗臭万年绝对跑不掉。

看着传旨的太监和拿下他的锦衣卫番子。他无奈的取下官帽。等待花落。

然而熊廷弼虽然知道军事。算是文武全才,可是实际情况却非常糟糕。

”立即传来,取消计划,各路大军退会出发地。“然后他派出大量飞骑 前去寻找李如柏和刘珽如果能保下这剩下的四五万大军,他这个信任辽东经略,也不至于被努尔哈赤吊打,至于从其他各省抽调军队,根本来不及。

没有铁路和飞机的时代,就靠马匹和两条腿,你能指望有多快,这可不是工业时代的快节奏,而是封建时代的慢节奏。

然后没多久,他就得知了马林惨败逃走。北路军几乎全军覆没。

就连熊廷弼都做不做了。留下心腹将领驻守沈阳门户抚顺。亲自带着几百个骑兵,就赶往清河堡。亲自去找李如柏。

最终路上遇上了根本没有街道传令就带军逃跑的李如柏。

熊廷弼也不知道有这种懦弱将领是好事还是坏事。最终他拿着尚方宝剑,逼着李如柏交出了指挥权。然后怕死的李如柏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去救援不知道在哪里的刘珽。于是被熊廷弼派人送回清河堡南岸的太子河下游的辽阳。自己急忙带着大军去接应刘珽。

历史上刘珽是怎么死的,这员猛将居然是被努尔哈赤派去的”骗子“,骗取回合早已经败亡的杜松所部。最终被骗进了坑里,被一举消灭。

面对这种情况能怎么办。很简单,只需要让人提个醒就可以了。那么还有什么人比锦衣卫更牛逼。

前来诈降的人最终被朱由校派来的太子府的”钦差“识破。严刑拷打下,招供了,他本是杜松所部投降的幕僚。然后一切就了然了。

刘珽就问这位”天使“,这个人还不是什么无名小卒,他叫袁崇焕。就在太子府其他人不敢搏命的时候,袁崇焕他敢。每一个成功者都能抓住别人望而生畏的机遇。

不甘心继续蛰伏的袁崇焕,最终给了刘珽一个建议”此前,朝中就已经有了传言,说我军军事行动因为保密不周,早就被野猪皮得知,于是野猪皮将计就计,采取集中力量打垮我军各路的局面。看起来我们总兵力多余敌军,也比敌军更加精锐,但由于分成四路,太过于分散,从一开始是就注定了失败。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立即撤退。既然杜松,马林各部已经被打垮,我们只能撤退“

刘珽点头,他虽然楞,但并不傻。

然后袁崇焕不愧是文人出生,小肠子不少”既然努尔哈赤数万大军就在前面阿布达里岗埋伏。我们不如派出一路骑兵,假装继续北上。然后主力步兵,连夜南策。不如一旦鞑子发现计谋破灭,肯定将计就计追击我们。我们步兵太多,根本跑不过他们追击的骑兵,一旦被缠住,我们就跑不掉了。反而骑兵可以迅速撤离。“

刘珽深以为然”不如这样,天使就和我的一众兄弟南下,老夫就要带着骑兵好好会会这群狗鞑子“。袁崇焕虽然也是膀大腰圆,却不以武将自居,没办法,明末武将地位太低,被文官欺负了百年,已经没了脾气。

随后,刘珽带着几千骑兵浩浩荡荡犹如郊游般赶往前线埋伏地。袁崇焕等人却急忙连夜狂奔。为此不少辎重都被丢入山林间。

当努尔哈赤迟迟没能等到刘珽大军抵达以后,大汉奸范文程突然一句”糟了,恐怕我们的计谋已经被识破,刘珽主力恐怕早已经逃之夭夭。“

努尔哈赤也反应过来,一种被愚弄的感觉让他愤怒不已。”传令,出兵“

眼见伪装被对方识破,刘珽也不再忽悠,立即打马南奔。中间两军骑兵互相追逐交手几次,都没能讨到好,八旗军是因为连日作战,疲惫不堪。明军是因为骑兵质量不如”满万不可敌“的八旗军。

有时候尊重事实是对对手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想想那些《抗日神剧》一个个歪曲历史。这无一不在赤裸裸的打先辈的脸,毕竟整个抗日战争,都是日军吊打华夏各路军队,如果真的如电视剧里面那么蠢,那么美国佬也不会费尽心机倾尽全力才把他拿下,为此还动用了核武器,不然小鬼子就是不服气,不服输。你就知道他们的韧性。长达八十年的明治维新和工业革命带来的全面领先,这种优势一直到21世纪都非常明显。

所以说承认八旗军强大并不羞耻。因为这就是事实。如果不是打了几十年的三大征,训练处大量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和名将,如果就以连倭寇几百人都打不过的东南卫所来战,估计下场会更惨。至少这13万明军士兵都不怕死,并没有半点畏惧八旗军的样子。想想1644年以后,入关的八旗军和他的伪军汉奸部队,如入无人之境。几乎吊打各路卫所。这里面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黄天荡的韩世忠那样的名将,也没有出现过力挽狂澜的岳飞和岳家军那样的猛军,不论是李定国还是割据自立的郑成功,都是被吊打的命。就这样,他们还在战果最好看的几位。其他更加糜烂不堪一击的,都懒得浪费口舌。

熊廷弼松了口气,还能收编五万多精锐。没有全部这在里面。加上陆陆续续收容的各路溃军。

历史上努尔哈赤下灭的人,下降到了不到三万人。也就是说,熊廷弼整编以后,居然还有高达十万之众。或许士气不高。可是要放松历时两百年建造的辽东镇各镇城堡要塞,却是轻而易举的,更何况还有两百多万辽东百姓踊跃支持。熊廷弼又是出了么的艺高人胆大。也成了努尔哈赤下一个心腹之患。比起杨镐,熊廷弼可不那么蠢萌。

事实上,努尔哈赤很快就找到了害他没能建全功的两个罪魁祸首”熊廷弼,袁崇焕,你们不得好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