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拯救大明:崇祯 > 第34章 逃过一劫

第34章 逃过一劫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拯救大明:崇祯!

34 逃过一劫

对于皇太极的挖心战术,朱由检是很忌惮的,他的军队,尤其是新军,别看训练有素,可是遇上两匹马甚至三匹马的八旗骑兵。根本追不上。只能全靠守城。

汉武帝的事迹就告诉我们,对付骑兵,你的用骑兵。

因此各路新军都有一定数量的骑兵,但由于没有牧场,哪怕是九边八国,也没有牧场,土地早就被改成耕地。

因此大明朝的战马来源居然还得靠打了几百年的蒙古人提供。朱由检的也不例外。

他为什么废了太仆寺,因为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大明朝都没有牧场,专门设个九卿衙门干嘛。

如果说现在大明谁还有不弱的骑兵,那么只有四个地方,第一辽东和满洲死磕的燕国燕王朱隶键,他的关宁铁骑基本上配备了一人双马。大量人口外流,内迁,他有足够的土地,包括开垦出来的耕地用来放牧。

另一个是打下吐鲁番汗国的凉国。这很好理解。

还有一个就是趁着朱由检忙着内部问题,加上凉国兼并了吐鲁番的冲击,兴庆的夏王和榆林的秦王合伙,先把鄂尔多斯部落灭了,然后又把古代河套地区朔方一带牧马的另一个早就衰败的土默特部。两国通过对外扩张成功把大量人口分配到水源充足的河套。也实现了他们扩张野心。但是也把青海西部的土默特汗气坏了。让西宁的青海王被土默特汗胖揍了。但没打下,凉国很自觉派兵援助以后,土默特就退回了西部。但也不再和青海国贸易战马。

还有一个就是惹毛了自以为是是蒙古”共主“的

成吉思汗直系后代林丹汗,差点搞黄了燕国的谋划。最终还是因为满清太强大,林丹汗不敢翻脸,算是默认了秦国在鄂尔多斯建立东胜府,在土默特东部重建了云中郡,逼得晋王赶紧把定襄一带占了,不然以后扩张出路都被人堵住了。在打不过大明中央百万大军的他们看来,向北方扩张,恢复秦汉版图,就是自然而然的刷名望,刷军功的好事。

而另一边河套西部靠近夏国的地区自然被夏王重建了朔方郡。很明显很得意。

如果崇祯二年不是这么坑,还是该死的旱灾遍布,他们就会更高兴。拥有着庞大的版图,几乎每个百姓都有大量土地,可是由于干旱,产出很少,和投入人力物力不成正比。就造成了阶级矛盾的剧烈变化。西北四国,很显然没有被蒙古威胁,反而被内部起义军搞得欲仙欲死。

死要面子的他们没有选择找皇帝帮忙,而是死撑。孙传庭也乐得看不见。因为他的关中很稳。土地收入锐减也没关系,反正有免费政策和赈灾粮食。朝廷有钱的好处就在这里了。

历史上没钱的他们除了杀人,没办法。可是现在,他们有粮食,还有庞大的精锐陆军。就不那么担心。

被四国整顿后的西北边军显然也不那么菜。在几位王爷砸锅卖铁维持下。起义军没能翻了天。地主阶级反动派的实力明显强于起义军。

朱由检眼看着全国最核心的14省,已经逐渐被他纳入掌控,虽然腐败还有,但是已经不是主要矛盾。这个反腐工作估计有切实利益的议会代表更加积极。

只要大理寺秉公执法。这群人只会越来越少,自然也会越来越隐蔽。以前那种明目张胆,被人拿到铁证的情况也会越来越难。

但和他已经关系不大。他建立了这么一套制度,他就会信任他 能为他实现一些该有的职能和目的。

他反而更担心比起义军更可怕的满清,比起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皇太极等人明显要更加阴险奸诈。历史上八旗军和大顺军的对决,明显是大顺军溃不成军一两年就败亡了。战斗力还没有明军牛逼,靠着关宁防线,从1618年努尔哈赤造反攻打大明,知道1644年吴三桂叛变投靠满清以前,都牢牢抵住了满清的海浪般攻势。

历史上能把农民军玩的欲仙欲死的洪承畴,最终也带着十几万大军被皇太极歼灭在松山,就已经明白这里面的差距。野战,明军打不过八旗军,同样起义军也长期打不过大明军。

这也有不得他不担心。

可最终,当他调动大量物资,军队,甚至让河北北部的百姓都躲到了城池内,架起了大炮等着打八旗的时候。崇祯二年居然就这么过去了。皇太极居然没来。

他感觉太不可思议了。

当时间进入更加酷寒的1630年的年初,他都不敢置信。

然后就是狂喜。这等于大明朝又被他争取了半年发展。至少他猛然回顾一下下半年的成果,温体仁的政绩。

他发现,南方9各省,已经问题不大。

感谢那些贪官污吏提供的银子和土地。土地由于更名田制度和优先将领参加明军的士兵。基本上没留下什么。但是无数家庭获得了土地以后。阶级矛盾得到了全面的缓和。更名田制度的威力就是把集中在少数人的土地,重新返回到大多数实际耕种的农民手上,大量贫农雇农摇身一变成了中小农。这肯定有利于地方稳定。至少温体仁就把各地乞丐,流浪者几乎绝境,被他视为知己的政绩。

自然年底这段时间,魏忠贤的阉党也是人人喊打,各省议会可没给他们面子。南京好不容易选举出来的的国会和检察院,也没有给魏忠贤面子、。他们似乎比原来的都察院还要嚣张。

只因为他们让大量阉党贪官污吏倒台,流放。

回顾头来,他发现他已经在两年半努力下,借助阉党和东林党不死不休的局面。成功在经历长达12年的筹划的他。终于力挽狂澜把中央瘫痪,军队腐朽,财政空虚,统治阶级腐朽堕落的局面彻彻底底来了个大清扫。

进入1630年,长期处于被动的他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干自己真正想干的事情了。

没办法去年全年收入高达1.3亿两白银。就给了他足够多的底气。虽然花不完的钱,他没有留下一毛钱,比如成立皇家银行,这个属于皇产司的产业。还有作为大明朝的中央银行:大明第一银行。他如果没有足够多的本钱怎么可能获得别人支持。当他的注册资本高达两千万两白银以后。他的央行地位就在也改变不了。

有了国库这两千万两白银做股本,他就可以发行纸币,取代银票等。只要不傻都知道纸币是历史趋势,可是当年不要脸的朱元璋把纸币玩破产了,如果不拿出真金白银如果,你让别人如何肯相信,政府担保,就是个消化。

除了这个,他的剩余的钱大多投入到了工业建设不仅仅是解决就业。更是提升国力。一些花不完的也被他入股了类似交通银行,工商银行等政策性银行。肯定一本万利。后世华夏银行多赚钱,就已经知道这不会亏,也很难亏。

就连温体仁也不得不佩服,朱由检的能力。温体仁都没想到一年下来财政部收入的流水居然高达1.3亿两白银。更可怕的是这些没有在国库了放着,立即就被朱由检花掉了。哪怕他不肯都没办法。

守财奴的理财方式很显然不被朱由检看好。

资金如果不流通,如何产生利润。如果之间不流动起来,那么民间的资本也调动不起来,民间各行各业都会由于金银货币不足而变得很有问题。按照欧洲计算,他们生产的黄金白银大多流入了华夏这个顺差巨大的国家,可华夏为什么还是出现钱荒,很简单都被地主官僚锁在了他的小金库里面,根本见不得天日。

为了杜绝这种情况,他制造了金币和银元,不仅仅只是解决火耗问题,更多的是,他可以参入十分之一的其他廉价金属进去。未来储备他的人一直储备就等于被他一直剥削。

在配合以纸币。流通效率显然要高于随时要称重的散碎银子。实际上这个在澳洲已经干了多年,在大明14省,也是这几年广泛开始发展,崇祯二年才正式禁止散碎银子金子流通。

考虑到全球就西班牙的黄金白银金币最多。也是最多贸易国家。他的崇祯银元和西班牙银元一样大小,一样价值。并且由于金币银元不足,他甚至允许西班牙银元直接就在国内乃至殖民地同样使用。这样他就不需要不断转换,甚至西班牙人还得帮他铸造货币。你会说他们会不会赚了大钱。作为贸易顺差国。原本交易的就是法定货币。这个已经考虑在交易细节里。买卖双方都能接受的。

朱由检没想到自己居然做了这么多。虽然深化改革很必要,但已经渡过”亡国“危险,也就是阶级矛盾尖锐到不死不休地步。他觉得到了如今缓和地步。已经不存在内部短时间改朝换代的地步。

这和后世都讲中产阶级一个道理。如果既得利益者太少,那么那群不能得到好处的人就会想办法取而代之,要么合法,要么非法。

当大明各种升迁道路被堵住的时候,下面的人没了出路,自然就要造反,打破这个体系。

而如今军方有自己畅通无阻按照相对公平的”军功授爵“原则升迁,就比以前完全靠老祖宗运气好,然后世袭罔替不一样,现在机会均等。

文官也一样,朱由检虽然调节了他们考试内容,八股文就是宅国文课也不占据优势以后。全国的读书人只能赶紧更换教材。好对症下药。而这个澳洲的出版社不介意给他们大量印刷澳洲的各种官方教材。毕竟都是”必考“内容。

如果你因循守旧不知道变通,那么当了官也会是顽固不化的昏官。如何指望你为国效力。

这两条文武路打通以后,再加上议会体系的选举制度,法院体系自己的司法考核制度。这些都是上升通道,再不济,去经商去办工厂,去打殖民地。都可以。都被新内阁放开了。

原来僵硬的户籍制度也被彻头彻尾的调整,改革。各种莫名其妙的限制没有了。机会就多了。

这就是他看来,大明朝没了亡国危险,因为既得利益者扩大范围了。他们远远多于受害者。当拥护者是多数派的时候,只要君王不做死。要被该朝篡位并不太容易。他又不是只有两岁。他都20岁了。

就在南京的皇宫,他狠狠地垮了自己几句,不对,是几天。洋洋得意的他,很快就得到了锦衣卫,东厂整理的情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