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拯救大明:崇祯 > 第158章 安北

第158章 安北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拯救大明:崇祯!

漠北都被他们瓜分的一干二净。哪里还乐意皇太极几兄弟回来抢吃的。

尤其是春天开始后,开始修建庄园,开始雇人放牧的他们。投入越大,越不乐意皇太极等人回来了。

这群既得利益者,早就和华北的纺织业主达成了羊毛等供应合同。辽阔的漠北可不是人口密集的中原,可以放牧的牛羊那都是按照十万计计算的。

这对于国内急需原料的的纺织业就是福音啊。

各种合同很轻易的就撮合了。不仅仅是皇商在里面牵线搭桥,主要还是有利可图啊。

从某种程度上,1639年,朱由检的朝廷对安北总督区,那是高度重视啊。去年没有完成的工作,今年开春后,加紧进行。

同时对他们看来还没有伤到”元气“满洲八旗,自然还是高度警惕。

熟读历史的他们可都知道,暂时远遁,可都是游牧民族的最爱啊。从匈奴开始,就靠着这种\\\大纵深“战术,一次次耗死了中原中央帝国。

因此一方面国内给老百姓减租降息,削减兵役负担,税收负担。另一边就是高度警惕,大明帝国的心腹之患:草原强敌。

2000年来,草原帝国和中央帝国,一直在厮杀前年。中央帝国往往只能取得暂时优势,多年后就会”人亡政息“。

就好像明帝国自己在成祖朱棣以后,就在一次次”财政账“计算后。放弃了漠北,放弃了漠南,放弃了西北(青藏高原,吐鲁番等地),放弃了东北亚(努尔干都司很快就名存实亡,远没有元朝继承初期的控制力,这也是女真崛起的根本,当年完颜阿骨打打垮了辽帝国,解放了漠北蒙古各部基本一样,一个套路,也就是说和成吉思汗必然崛起一样,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也是早晚的事情,因为大明帝国放弃的时间太久了,按照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理念,是到了合并统一的时期了)

战略是好的战略。但朱由检这个皇帝,远比很多人更善于调整。

当老百姓终于松口气。不希望战乱,不希望苛捐杂税,严重的兵役徭役的时候。他就开始迅速调整。裁减军队,重新部署常备军。

他开始推崇汉帝国的”文景之治“。认为汉朝士大夫,皇帝,贵族\\\知道民间疾苦”知道轻谣免役。

他组织朝会,研究,为什么汉帝国全盛而亡国,其他历朝历代都是因为弱而灭亡。

朱由检总结认为:”这和汉儒有班超,张骞这种武儒,不无关系“

”汉朝的士大夫,下马安民,上马征战,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儒生就变成百无一用的书生了。只会读书,读死书的腐儒,面对强敌,鞑虏,除了跪地求饶,毫无反抗能力。

因此我认为,必须扭转大明儒生的世界观崩塌的问题。即日起,允许儒生佩剑,鼓励习武,从即日起,凡是不能上马驰骋者,全部不允许参加选拔高级官吏的科举制度、

要代替天子牧守一方,你连挥剑杀敌,自保都做不到。朝廷要你何用。难道让腐儒带着朝廷的百姓,钱粮,器械,缴械投降吗“。

他还推崇汉朝士大夫,以德报德,以直抱怨的理念,不知道是哪个假仁假义的腐儒,把以德报怨当成口号。这明显就是错误的,歪曲孔圣人的理念的观念。

难道被鞑虏杀的断子绝孙,你还有原谅他,难道还要感谢他没有杀光。没有这种道理。‘“

朱由检在一次次朝会,组织高管”学习朱由检朱皇帝新思维,新儒学“理念。亲自下场确立新的儒家理念。新的治国理念和策略。然后把它推广到整个帝国。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很快明帝国就风靡了”儒生佩剑“和穿汉服的”复古“风潮。

你以为真的是复古吗。不是,和文艺复兴一样,打着复古的名义,进行大规模内部改革而已。

141 扎实

生居庙堂之高,容易脱离群众,脱离现实。

容易造成君臣变得”务虚“。

那么如何改变首先,选拔官僚要选拥有大量地方治理经验的官员,然后,国君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精神。

必须承认,皇太极兄弟被赶出漠北以后,对大明的威胁就要小多多了。加上另一个大明掘墓人李自成等人居然跑到了西域称雄称霸,他也予以承认,封王也好,封侯也好。只要他们不来攻打自己,祸害大西北,一律都批准了。混的越来越好的闯王高迎祥等人,显然也逐渐从起义军农民军领袖变成西域的”封建主“

历史上李自成知道1644年,也就是五年后灭了大明帝国,逼着朱由检挂在歪脖子叔上面以前都没有实现这个转变。可惜这几年居然慢慢成功扭转了。

许多人都发现历史上农民起义大多都会失败,很大程度就在于这个转变过程的失败。

比如比较典型的太平天国起义,南京定都以后,就逐渐锐变了。可惜没有锐变的更好。而是由于不团结,锐变的四分五裂。

这种情况明末农民起义也一样,高迎祥时期还能团结的李自成,张献忠,就在高迎祥战死以后,撕破脸,各干各的。大大削弱了起义军势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