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拯救大明:崇祯 > 第159章 内斗内行者

第159章 内斗内行者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拯救大明:崇祯!

两千年封建社会,也就刘邦和朱元璋成功了。哪怕是叛变的黄巢起义将领朱温,也不算成功。蜕变成封建主的朱温还是那么残暴和“短视”。

把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彻底爆发。

历史上李自成虽然灭了朱由检的明帝国,但没啥用,忽视来自东北的八旗军的威胁就是最大的愚蠢。

很多人都说,如果不是松山之战(1643年,洪承畴13万明军精锐救援锦州的战役),彻底把皇太极耗死。虽然明军被八旗军全军覆没。但也把皇太极耗死了。

偏偏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和儿子豪哥为了争权夺利陷入内讧。没有乘胜追击,被李自成捡了便宜。因为洪承畴大军全军覆没和潼关之战,孙传庭全军覆没以后。整个北方,还剩点战斗力的就只有吴三桂这位”大汉奸“执掌的关宁铁骑了。可是已经军阀化的关宁铁骑,早就失控了。

和历史上不一样,现在吴三桂祖大寿的关宁铁骑被唐王驯服的服服帖帖,哪里敢军阀化。老实的帮助明帝国镇守辽东(燕国)负责是不是教训,”曾经“叛变大明的朝鲜李氏。

没办法啊,小冰河时期,北方虽然地广人稀,也就勉强够吃,想要吃饱。还得学习皇太极父子——去抢。

偏偏靠海,受到湿暖季风滋润的朝鲜半岛,刚好日子过得不差,有”小江南“的美誉。

然后找燕京朝廷要救济粮的燕国和鲁国将士们,就只能按照朱由检在地图上随便一划,一条”三八线“就出来了。允许他们掠夺李氏朝鲜,这是必然的。现在可不流行不征之国。朱元璋那一套早就被废的七七八八。自己都吃不饱,不去抢,还能怎样。

画一条三八线,主要是怕分赃不均,自己人打起来。毕竟燕国大将军袁崇焕和鲁国大将军毛文龙可能是宿命,怎么看都看不过眼。

鲁王和燕王不断调解都没用。他们帐下的骄兵汉奸那也是一堆。燕国的骄兵悍将就是历史上军阀化的关宁铁骑那一系。比如祖大寿吴三桂等人,毛文龙帐下也是历史上很着名的一群人,比如耿精忠,尚可喜,孔有德等人。不要问朱由检为什么不用这些人。实在是信不过。想想历史上这两伙人失控以后,对大明帝国的危害。也难怪他会把他们甩给两个藩国。眼不见心不烦。

如果敢造反,朝廷有的是手段灭掉他们。

没道理现在一手王牌还打输了。

自然,他省心了,燕王朱隶键和鲁王朱以海却不省心了。尤其是全国裁军以后,两国自负盈亏的军队就要削减到五万一下。实际上他们能养活的常备军军队不会超过两万。

主要是没钱啊。明末时期,可是有军饷的职业军。不给钱,大战积极性就算了。只要不是被人入侵了,过来烧杀抢掠,威胁自家妻儿老小和家产安全。肯定要抵死反抗一波。

按照这个逻辑,朱由检日子是好过的。

但实际上勤政爱民的他还是很忙碌。

比如国内都大规模减税了,殖民地要不要。殖民地减税,那么怎么安排。

最终情况还是围绕”土地税“进行减税。至于好不容易,杀了那么多人才成功全国征收的工商税收,呵呵,一毛钱都不会减少。这是调解贫富差距的一个国家手段。

哪怕东林党余孽再怎么民间鼓吹。朱由检,都不会松口。

这次全国减税,围绕的是摊丁入亩四个字。核心就是全国性下降到”十税一“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亩产两百斤粮食,只需要缴纳20斤就可以了。

摊丁入亩以后,不计算每户人口,只计算跑步掉的土地的田亩产出。如果到了崇祯12年,都还没有自己的土地,那他也没办法了。你愿意当农奴和佃户,皇帝也没办法。

实际上在秦岭淮河以北,农业税再度被他下降到了可有可无的20税一,也就是200斤产出,只需要缴纳十斤粮食的税。

张居正的钱币征税,也被他废了,改为实物和钱币通用征税,原则上老百姓觉得那个划算就那个。比如当地鼓舞卖不出好价钱的澳洲,北美等地,大多选择把粮食拉到官府交税。

但是在南京直辖的南方,经济比较发达,主要是粮商集团必究牛逼。他们发现把粮食卖给粮商更划算,然后只需要把银子交给官府,也可以。

相比起拉到各县,各镇税务部报税。肯定拿银子过去省力。

至于朱由检为什么要这样。主要是由于,朝廷太缺粮食,与其被粮商讹诈,还不如直接让老百姓缴纳粮食税收。另一个就是房租粮商打压收购价格。毕竟如果低于官府的收购价格,他们肯定不要指望能收到粮商。这也是一种压制各地商人集团囤积居奇的好办法。

最关键还是海运发达以后,从殖民地调运粮商变得容易了。

自然这一年开始为了保护国内的粮价,朱由检开始调整税收。大概是3:3:4原则。大概就是三首都(燕京,南京,澳洲长安)将税收分成三份。30%,留给各地截留自用。30%由三京朝廷调用,最终剩下的40%,由中央朝廷统一用于全国性调用。

在把八旗军赶出漠北以前。呵呵,各地政府就不要想了。以朱由检为核心的朝廷一直处于”掠夺性“收税的目标。

有点钱都拿来打仗和救灾,移民了。哪有钱给各地政府自己发福利,搞基建,想多了。

但这一年开始,60%可以留下来了。自然此时他镇守燕京,就意味着主要是针对南京朝廷和澳洲长安两大朝廷。他们可以按照比例截留60%,其中一半是各省,各县按照比例截留的。剩下一半,可以以他们朝廷进行整体布局使用,不要担心被燕京朝廷突然抽调走。这意味着中央朝廷放权了。

实际上这个比例,温体仁等人是拒绝的。因为北方各省,全是亏损的。全国结余最狠的就是南京朝廷,执掌秦岭淮河以南的九省版图和富庶的南洋,印度等殖民地,哪怕移交了40%,他们也是”富得流油“。

其次是遥远的澳洲。四面海运,海陆军加起来只需要不到十万人。这和天选之国:美帝国,不是惊人相似。鬼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起,美帝国防军长期都只有不到十万人。只要他们不想着扩张。那么这些军人足够自保了。澳洲也是如此。如果有人入侵,在动员也来得及。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澳洲没有太大的军费需求。在周边都是一群弱鸡的时候,哪怕是荷兰这个海上霸主,也没胆子跨越万里入侵澳洲。这种压力,比1982年马岛战争英国压力还大。

太远了,没有蒸汽机船的时代。打赢了都没用,人家要是不求和,跟你死磕,耗下去,你连补给都困难。

就好像朱由检从来没想过绕到西半球去干涉欧洲的三十年战争进程。太远了。还没有电话电报。靠着半年,甚至一年才能拿到的一点情报。早就混吃等死了。

至于张献忠等人跑去”远征“。

主要是大明帝国士绅,勋贵,信不过他。又不好卸磨杀驴。毕竟也帮了他们太多。挑起拉丁美洲各种判了的这个家伙。绝对是个祸害。把他运到欧洲继续祸害别人。他压根就没安好心。

很明显,张献忠等人也知道。因此带着几万军民,陆陆续续移民苏格兰以后,就选择静观其变,保存实力,同时摸清楚欧洲,尤其是英伦三岛的局势。最终发现,你妹啊,天助我也。英国居然四分五裂,最强的英格兰,分成国王派(王党军)和议会派(议会军)现在是剑拔弩张。另一边苏格兰居然独立了。独立了也就算了。这个欧洲小国,居然战斗力还比较渣渣。另一边就是感觉把家属从美洲运过来,怕受制于人。自然也没有忘记\\\购买”奴隶。也就是密河总督去年组织四十万大军东征,把本世纪初好不容易组织的北美13州的移民,囚犯,要么杀了,要么赶走。要么投降沦为奴隶。

这些人怎么处理。答案是: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