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四合院之平凡纪实 > 第1章 重活了?

第1章 重活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四合院之平凡纪实!

1942年7月,阴历五月廿一,河北通州孟家村,村西头三间不算好,但绝对不破的土石房中,孟广文闭着眼睛被稳婆拍屁股拍的嗷嗷直哭。

孟广文还纳闷呢,这喝多了咋还能听到小孩啼哭,也没注意,想翻身一时也没翻过去,就当还没醒酒,睡迷糊了,直接睡,一直到喝奶都是迷迷瞪瞪睡着喝的。

不知道过了多久,孟广文终于睡醒,习惯的蹬腿才发现不对。

“卧槽,这踏马的咋了,老子咋了?”

看着自己的小胳膊小腿,耳朵里听到的也是小孩的哭声,孟广文有点感觉自己重生了。还没确定到底怎么回事呢,就被一双略带粗糙的手抱起来喂上了奶。

嗯,还别说,挺好喝。

喝了有一会儿,打了个奶嗝,不知不觉的就又睡过去了。

就这样,吃饱了睡,睡饱了吃的,过年了,孟广文2岁了,对,42年生人43年过完年,2岁没毛病,这7个月之间,孟广文也听明白好多事,就比如时间地点人物这故事三要素,不过也处在懵逼当中,就比如说,自己老爹叫孟兆林,管自己的爷爷孟启山叫师父,而自己的娘杨柳,管爷爷却叫爹。

?????

什么情况不知道,反正自己还是个孩子,慢慢来呗。

转眼,45年9月了,4岁的孟广文,实际上也就是三周岁的孟广文坐在院里的小石凳上看着老爹打拳,那一招一式,特别熟悉。

掸尘,抱拳礼,双羊顶.........

卧槽,八级拳。

绝对不会错,上辈子练了小二十年的套路,绝对不会看错,就算没练过,那踏马的标志性顶心肘和两仪顶还认不出来?

这是最近孟广文会走了,可以自己出屋子到院里玩才发现,要是原先,只能爬的他才不会跌下炕就为了看一眼院子呢。

上辈子的孟广文就特别的苟,不是,平稳。嗯,对,平稳。

从小被从战场退下的姥爷教导八极拳,不过也是因为从小习武,16岁初中毕业,争强好勇,没考上高中,只能念个私立高中。

高中三年,别的没干,依然逃课,上网吧,打架。这都是家常便饭,这样的孟广文19岁那年,高中还没毕业,便被家里托人,已中专文凭送去当兵,这一当,就是7年。

这七年,从最开始的刺头兵,靠着一双拳头,硬生生的打成了炊事兵,对,养猪也是炊事兵,没错,就是炊事兵,不过,这也让他养成了苟的习惯,没办法,部队里别的不多,就能打的特别多。

二期士官退伍的孟广文又是家里托人,分配到鞍钢,从工人到以工代干一直到正式成为劳资科下属的副主任,35岁的他跟一群合作公司的业务经理醉生梦死,就从2023年干到了现在。

不过也好,重活的他,只要苟住,不要20年就能变成北京人,毕竟是通州嘛。

也有闹心事,就像他啥也不会,没有系统,没有空间,完全就是个普通人,历史也记不全,就大概能记住范围性的历史事件。

那能咋办,活着呗。

“小文,进屋啦,合计啥呢。”

锻炼完事的孟兆林一边擦着身子,一边喊着正在发呆的孟广文。

“大林啊,后天就到前村儿的赵老太爷大寿日子,明天中午,咱们就得到,小柳要不就留家吧,要不小文没人带啊。”

东屋挑帘,出来个一米7多点的,额,虽然说自己爷爷坏话不好,但是也得形容一下,就是干瘦的小老头。

“师父,没事,让杨柳带着小文也过去,杨柳还能给我打个下手,小文让他在厨棚门口待着就行,这回你就在旁边指点我就行啦,上手我来。”

没错,自己的老爹,和自己的爷爷是十里八村的厨子,就是后世的他家那边的黑勃儿刀儿,可能因为也是这里靠近京城,所以十里八村的总有放席的,这也让家里没有地的一家吃穿不愁,24年生人的老爹孟兆林,也快一米八了,而且身材还不错,有种古时候的将军那种膀大腰圆的样儿。

“是啊,爹,没事,我带小文过去就行,到时候大林乖一点就好,你也顺带手看着他就行,这几年跟大林练刀工也成手了,可以帮他配菜了。”

得,自己老娘好像也可以算厨子了,不过只会刀工的厨子算啥?算切墩?还是算案板?不知道,反正自己还是个孩子嘛。

“好好好,那明天晌午咱们一家人都过去。”

孟启山听到自己徒弟和徒弟媳妇的话,也不反对,也知道自己原先伤过身子,有点干不动了,这几年手把手的交,徒弟也出师立事儿了,也该放手了。

“粗发,粗发。”

孟广文表示卖萌咋了,自己可是个孩子。

就这样,东村儿做一次,西村儿做两回的,时间过的飞快,一转眼,8岁的孟广文也开始跟自己老爹练起了八极拳,并且是重头练的那种,而不是后世自己姥爷交的那种。

这话得从47年,爷爷过身时说起,当时,47年冬月,老爷子病重,把孟广文叫到床前,因为46年的时候,孟广文从自己老爹那讹了一条肉给村里的老童生送去开始学习之后,孟启山就越发的感觉孟广文的稳重。所以这次要交代后事,就把他也叫了过来。顺便也听听他爹的身世。

孟广文一直到现在过去1年多了,还是感觉有点蒙逼。

不会自己老爹也是重生吧,要不咋能这么传奇。

祖籍孟村的老爹,不是通州的这个孟,而是回族那个孟村,而老爹的亲爹是光绪十年生人,也就是1884年,叫孟启海,因为是支系中的旁系,所以1905年举家到天津卫开镖局,对,就是传中的张雪峰段子里那个“我爷爷奶奶开镖局的”。

而老来得子的海老爷子直接关停镖局,在家奶孩子了,没办法,高龄产妇的奶奶直接过身了,所以从小没了娘外加亲爹老来得子,所以老爹从小就是标准的二世祖,所以老爹八岁那年,亲爷爷海老爷子一狠心,送去淮扬菜馆当学徒,就为了能让儿子能静下心来,别乱来,毕竟那个年代太乱了,学武之后再仗着自己有两手出去乱来,那可真就死都不知道在哪死的了。

可要不交的话,也不行,当时孟启海这一支儿就这一个独苗苗啊。就这样,又是八年,39年了,该来的还是来了,虽然江湖讲的是人情世故,但是战乱年代,更多的却是打打杀杀。

原先海老爷子得罪过的一个,摇身一变,穿黑皮了,直接把海老爷子带走就再也没回来。传奇开始。

听到信儿的孟兆林回到家,在确定老爹死信儿之后,观察了半个月,确定仇人的作息时间,当天晚上从郊外的乱坟岗偷了具大体老师回来,放了一把大火把自己家烧了,当确定火势一时半会儿灭不了,转头来到仇人家,抽出祖传的枪头,一枪头就扎在仇人咽喉上,顺势也在仇人胳膊、身上扎了几下,伪装成搏斗过的样子,在顺手拿了明面上的钱扬长而去。

出了津城的孟兆林把钱往河里一扔,就留了几个大洋傍身,一路乞讨,终于在承德地界遇到孤家寡人从东北回来的孟启山,当时,是孟兆林救了孟启山,要不孟启山估计得中暑直接挺了。

而1895年生的孟启山,在民国初年,跟随从山东过来的娘舅一家,去了关外,就这样,在关外结婚生子,1931年都知道发生了什么,39年的时候,孟启山孤家寡人了,连家都没了,只能沿路乞讨的回老家通州了,就这样,40年的时候,俩人在承德地界相遇了。

当时没有目的地的孟兆林就跟孟启山回通州了,再路上,确定孟兆林叫孟兆林,而且按孟兆林说的,逃难的,没有家之后,就让孟兆林拜自己为师,学厨。

而孟兆林呢,学了八年淮扬菜,就光练刀工了,是一点淮扬菜不会做,毕竟那个年代,你不一个头磕下去,你没有引保代,谁能真教你手艺,能指点你刀工就不错了。

就这样,回到通州孟家村的俩人,直接租住在孟启山堂叔伯大爷家村头库房里,开始用在东北偷学的一些鲁菜、一些川菜的小河帮菜、一些老东北菜成为村儿里的黑脖儿刀。

众所周知,东北菜的特点就是焦黑儿、雀粘、稀neng、齁咸。其实还有两个特点,第一,下饭,不过哪的菜好像都下饭。第二,不是大菜,基本不用什么刀工。

而淮扬菜呢,不了解的可能都知道文思豆腐,其代表的就是刀工。对,淮扬菜的特点就是刀工,火候啥的。

这下好了,一个没有刀工,一个刀工深厚,一下子升级成为十里八村儿的大厨。

知道什么叫巧合不,就是孟家村大部分都姓孟,按字牌算,启兆广维思,所以孟启山的儿子就应该叫孟兆什么,这踏马的也是孟兆林家的字牌。所以,当村儿里人听到孟兆林管孟启山叫师父的时候,就以为孟兆林是孟启山在东北收的养老徒弟,也就在41年,孟兆林娶了同是河北逃难过来的杨柳之后,把孟兆林添上上了孟家村孟家族谱,而后,到孟广文,再到46年的孟广武都成了孟启山一脉。

是的,46年开春的时候,孟广文的娘给他生了弟弟,取名叫孟广武,而现在,孟广武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看着孟广文和孟兆林打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