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重生2003:从互联网创业开始 > 第16章 回家追读)

第16章 回家追读)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2003:从互联网创业开始!

以前,马骥还小,总是父母给他买好吃的。

穿越前,他都39岁了。

而父母年龄大了,65岁的体力劳动者,腿脚已经不方便了。

就换成他给家里买菜,交水电费,充手机费。

这次也是。

回父母家,空着手回去,不买个烧鸡,好像不是那么回事。

尤其是他还赚了六千块,没有外债。

这都不捎点东西回家,真有点说不过去。

所以,在闵子骞路和解放路交汇口,看到了一家叫蒿家扒鸡的老字号烧鸡店。

没二话,给我来一只最大、最肥的烧鸡。

赚了钱,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花的。

给自己花,他舍不得。

但是给父母花,他高兴、他乐意。

现在的人,还都比较穷,身体都瘦瘦的。

所以对肥肉的喜欢,超过了瘦肉。

这表现在市场里,五花肉要比纯瘦肉卖的要贵。

而且,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做出来的把子肉,一直就是泉城的一道名吃。

一只烧鸡,20元,对比现在的物价,不便宜。

但是,马骥觉得,这钱,花的值。

晚上,父亲马志国,母亲孙秀兰,早已经做好饭菜,在家里等着他了。

“我都在菜里加了肉,你还买什么烧鸡干什么啊?”

孙秀兰觉得马骥买烧鸡,有点浪费,不过年,不过节的,买这么贵的东西干什么?

马志国维护道:“孩子买都买了,吃吧!对了,马骥,你生活费还够吗?”

对于马骥在学校里,舍不得吃、舍不得喝。

省下钱来,买烧鸡带回家里,没有父母不感动的。

但是,在父母看来,不值得提倡。

毕竟,他们更希望孩子能在学校里,吃的更好一点,长得高点,壮点。

学习,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看着身体健康、年纪不大的父母,马骥眼泪都差一点流了下来。

“够用,学校食堂的饭菜,非常便宜。”

马骥没敢提自己去网吧,帮同学打游戏,赚了六千块钱的事。

要是被父亲母亲知道,知道孩子是一个不务正业,游手好闲,都这个节骨眼了,还去网吧通宵上网。

那还得了。

马骥关心道:“爸,最近菜卖的怎么样?”

“挺好的,最近天气一直下雨,卖菜的人少,买的人倒是没怎么少。”

孙秀兰道:“我让你爸注意身体,别这么拼,一个月休息上一天两天的。

可你爸倒好,一天也不休息,遇上刮风下雨的,早市上人少,卖不了多少钱,但他就是不听劝,非要去。”

马志国解释道:“孩子成绩这么好,马上要上大学了,我得给他攒学费。

菜不是别的东西,这东西放两天,就不好卖了,只能自己吃。”

“爸,今晚我和你一块,去七里堡蔬菜批发市场进菜吧,陪你一块去早市卖菜。”

“你管好学习就行,有空就多睡会觉,在学校里学习,已经很累了,好不容易回到家里,能多休息会儿,还是要多休息一会儿。”

不管马骥怎么坚持,马志国都没有答应。

往后的二十年,真的有太多的赚钱机会。

以至于马骥这几天,真的对学习,提不起任何兴趣。

属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幸亏这段时间没有考试,不然准露馅。

真考试的话,那成绩,肯定和传奇三人组,有的一拼。

马骥的父母,原本都是建筑厂的职工。

在下岗潮来临的时候,双职工只能留一个在厂里。

马志国选择让孙秀兰在工厂里,他自己下岗,卖起了菜。

当时考虑的是,即使菜没有卖掉,还能让全家人吃。

但是,真正干这行,才发现,菜确实管够,但都是吃的别人挑剩下的。

根本吃不到什么好菜,而且还十分的辛苦。

每天凌晨一两点,骑着三轮车,去七里堡进菜。

再拉着菜,到千佛山西侧的一个露天菜市场卖。

买菜的,多是附近居民,或者来千佛山爬完山,回家的晨练者。

一开始,是人力三轮车,这趟行程可是不近,足足7公里。

泉城市,南高北低,三轮车拉上蔬菜,还一路上坡,实在是太累了。

慢慢的,有了钱,就换成了烧油的摩托三轮车。

拉的货也多了。

至少有半吨多吧。

每次光进菜,就要三四百块钱。

要是运气好,一天也能挣个百八十的。

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但是卖菜这行,很熬人。

当然,干什么买卖,都没有稳赚不赔的。

凌晨一两点起来,去七里堡蔬菜集散中心,一包一包的进菜。

少了,人家不批给你。

扛着百八十斤的菜,到三轮车上。

再去进别的蔬菜。

一趟一趟的来回跑。

就会有小偷盯上三轮车里的成包的蔬菜。

自从一次丢菜后,就让母亲或者他陪着。

只需要坐在车上,把菜看住就行。

一般寒暑假,才会用到马骥。

所以,每天晚上,马骥家睡的特别早。

不到八点,父亲和母亲就会去睡觉。

躺在床上,马骥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他就在想,上一世,他也就做过一件,让父母自豪的事情。

那就是考上了大学。

那几天,陪着父亲卖菜。

父亲逢人便说,儿子考上大学了,本科。

光顾他的老主顾,无不对他另眼相看。

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对报考专业不懂。

一开始,是想让孩子报考建筑专业,毕竟,都是建筑厂的职工。

但是好巧不巧的是,马骥在高考那年的暑假,迷上了传奇。

所以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填了计算机专业。

然后,赶上互联网创业的浪潮,把自己弄得负债累累。

随后,他重生了,还是想一只飞蛾一样,忍不住,想再在互联网上,拼一把。

毕竟,在这条路上,看着那些互联网巨头的成功。

没有人能忍住这种冲动。

但是,这绝不意味着,要去剥夺父母生命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一件事。

而且,哪怕就是重生了。

马骥也没有多少信心,真能在互联网创业的这条路上,取得巨大的成功。

因为这条路,看起来门槛很低,谁都能搞。

但是,只有真正在这行里的人,才能知道,要想取得成绩,是件多么难的一件事。

能力,人脉,机遇,资金,运气,少一样都不行。

迷迷糊糊中,睡了过去。

双休日,还没有普及,母亲孙秀兰是单休。

即使周日休息,也会跟着父亲马志国去卖菜。

所以,大部分双休的上午时间,他都是一个人度过的。

第二天周六一大早,马骥就迫不及待的去了网吧,查看hao123的数据。

毕竟,hao123,可是他重生后的第一个创业项目,也是整个互联网个人创业,最容易成功的一个网站。

潜力巨大,说不关心,那肯定是骗人的。

在马骥的潜意识里,跟hao123比起来,反而是对大学文凭那张纸,不是那么看重。

以后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人人都有大学文凭。

但是hao123,却只有一个。

现在没有佰度地图,手机也是奢侈品,他甚至不知道哪里有网吧?

经十路上肯定没有,因为这条路,正在搞建设。

这条贯穿泉城东西的主干道,道路宽的让人不敢相信,真的会有那么多车吗?

二十年后,这条路,还是泉城最宽的路,但是却还是出现早晚高峰拥堵。

他骑上26凤凰自行车,到附近最繁华的灯泡厂菜市场附近,开始寻找。

还真让他在小巷里,发现了一家。

这次,他没有和正常人那样,直接交10块钱预付款。

而是先问了问网吧老板,“老板,伱们这主页是好123吗?”

问的老板就是一愣,“什么好123啊?”

“我在别的网吧上网,人家都把主页设置成了好123,可方便了!你要是没设置,我就不再这上网了。”

看着这个一身校服的高中生,直觉告诉他,高中生怎么会撒谎呢?

“你先别走,你告诉我,那个好123是干什么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