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永恒家园 > 第11章 作坊

第11章 作坊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永恒家园!

赵元功一觉睡到了大天亮,多日来的疲惫一扫而空。年轻就是好啊!睡了一觉又生龙活虎了。

赵元功从炕上爬起来,开始沐浴更衣,今天要进县城去拜见一下县太爷。

赵元功是县试案首,也算是县太爷的学生,既然已经回来了,再不去见个面的话,于礼不合。

赵元功洗漱完毕,桌子上已经摆好了热气腾腾的早餐,大米粥、白馒头、小咸菜和两个煮鸡蛋!

赵元功吃完早饭,换上了秀才制服,上下左右收拾利索。

赵元功的头上扎着青色的方巾,身上穿着秀才的青衫。身高体长,很是风度翩翩,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样子!

赵元功背着手,迈着四方步,在爹娘面前走来走去。爹娘都笑咪咪的看着他在那作怪。

赵元功他娘伸手摸了摸儿子的衣衫,这就是秀才相公才能穿的衣服!衣服的料子真不错,摸起来手上的感觉很好的样子。

赵元功的老娘两眼红红的说道:“我儿子真的中了秀才了,我这当娘的如今也是秀才的娘了!

我怎么感觉就像是在做梦一样呢?昨天还在怀里撒娇的小孩儿,转眼之间就长大了!”

赵元功他爹说道:“咱们的孙子都有四个了,我都当爷爷了,成了老头子了!你说老三能不长大?”

赵元功说道:“爹,你哪里就成老头子了?你和我娘都才四十多岁,还年轻着呢!人家那八九十岁的还觉着自己永远是少年呢!”

他娘笑着说道:“净胡扯,谁家八九十岁的人还能有那样的想法,能活到那么大的岁数都是天大的福气了!”

赵元功说:“爹,娘,你们放心,我肯定能赚很多很多的钱,到时候给你们买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给你们吃,人参、雪莲、龙肝、凤髓,买一大堆,你们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活到八九十岁还不是小意思!”

老爹、老娘两个人乐呵呵的坐在那里,听儿子吹牛逼。

老娘说道:“我老儿子长得就是好看,穿上这身衣服在那吹大牛,就显得更好看了”

老爹也笑呵呵的说:“不是吹牛的姿势好看,主要还是这身衣服好看!”

这句话说的那是相当的对,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秀才身份已经跨越了阶级。这身秀才衣衫谁穿都好看!完全可以做到只看衣衫不看人。有资格穿上这身衣服就足够了,脸什么的其实不重要。

赵元功他娘斜了老头子一眼,说:“衣服好看是一回事,最最主要的还是我儿子长的好!老头子,你说咱儿子是不是长得好?”

赵云昌悟了,这是只能说儿子好看,不能说别的!

那就夸呗,赵老爹的心本来也是那么认为的。

“我老儿子长得玉树临风,英俊潇洒,风流倜傥!”

这是老爹昨天晚上不知道听谁说的词,都用到儿子身上了。

他老娘笑的前仰后合,“哎妈呀,秀才的爹就是不一样,还会用词儿了”

赵元功说道:“那是啊,当儿子的都中秀才了,当爹的还能不会两下子,娘,你也不简单,我这个秀才儿子可是你们俩合伙弄出来的”

他娘给他来了一下,“净胡说八道!还是秀才相公呢,也不怕人听见了笑话你!”

赵老爹也让儿子给弄的老脸通红:“你这个混小子,什么话都敢往出胡咧咧!”

三个人正胡乐呵呢,赵元义走了进来:“老三,礼品担子准备好了,咱俩什么时候走?”

“走!咱俩现在就走!”

赵元功跟爹娘打了个招呼,和赵元义两个人就赶着马车直奔开远县城而去。

大马车呱嗒呱嗒跑得风快,不到一个小时就跑到了开远县城。

两个人到了开远县衙,赵元功递上拜帖,等候县令接见。

不多时,看门的衙役来请赵元功到后衙相见。

县太爷姓刘名诚,是江浙人氏,五十多岁的年纪,举人功名。

按规定举人是不能担任正印县令的,但是,辽东这个地方,没有进士老爷愿意来这里当官!

辽东自己也没有出过进士。一百多年的时间,举人也不过就出了三十多个,朝廷对辽东也不是十分重视。

辽东自古就是苦寒之地,是犯官罪犯的流放之处。

南方的读书人认为到辽东做官跟流放没有什么区别,人家是宁可辞官不做,也不到辽东来当官。

这位刘诚刘县令不同,他当年中举以后,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参加了许多次会试,奈何运气不佳,始终不能再前进一步。

一点点年纪大了,体力、精力、记忆力都不好了,刘诚自己渐渐的也熄了心思。

可是他是一个官迷,又想过一回当官的瘾,顺便还能为子孙后代谋取点政治资本,于是便向吏部投递行简,参加选官。这对朝廷来说是好事,既能安抚年纪大了的老举人,又能加强边远地区的管理和教化。

刘县令已经到辽东六个年头了,还能再做一任县令。然后就可以致仕还乡了。

当初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开远县的时候,刘县令还雄心勃勃,想要拼一个衣锦还乡。

如今他已经不抱希望了,只想平平安安的回到家乡就好。

老刘现在就是混日子,什么事儿都按照惯例来。见了赵元功,也是按照惯例考较两句,兴致缺缺,赵元功也不多做打扰,把礼物送上,就起身告辞了。

赵元功出了县衙,拜访了几位亲自到赵家屯祝贺的同窗,然后便打道回府。

如今赵元已经是秀才功名,身份不同以往,拥有许多特权了。

家里的事情和赵家屯的事情,以前不能做的,现在都可以做起来了!

回到了赵家屯,赵元功就带着礼物,来到族长大伯家。

赵元功相中了屯子边上的一块荒地,能有几十亩大小。

赵元功准备给买下来,在那里建一个作坊。那块地离河边不远,水源充足,之所以没有人开荒种地,是因为那块地上面都是灌木丛,还有好些杂树。

灌木丛的根不太好挖,开荒成本太高。而对于赵元功来说,无所谓成本,建作坊的收益,是开荒种地能比的吗?

……………………

每到秋天的时候,山上的野果子就成熟了,山楂,山梨,山桃,山枣,种类很多。

赵家屯的大山里有的是野果子。除了嘴馋的半大孩子,往家里摘几筐,剩下的都烂在山里了。

赵元功准备建一个作坊,然后收购这些野果子,用来酿造果酒。

族长听了赵元功的话,举双手双脚赞成,现在还没到秋收的时候,赵家屯的老少爷们都闲着哪!

建作坊得用人吧?摘野果子得用人吧?作坊里干活得用人吧?这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啊!

赵家的老少爷们儿能多一笔收入,日子就能好过一些。而且作坊建成了以后,年年都得收野果子,年年都得使用工人,那就是说赵家的老少爷们儿年年都多了一笔收入!

开源节流,这是开辟财源,老赵家的孩子们以后就多了一碗饭!

没二话!量地,交钱,办地契,一气呵成。

族长召集族老们开会,说了建作坊的事,赵元功出钱,族人出力,谁敢不听话,族规家法伺候。

族老们两眼放光,这是好事儿啊!当然要全力支持。

赵元功拿出来自己攒的私房钱,建作坊的事就轰轰烈烈的开始了。

赵元功之所以攒私房钱,就是为了不动家里的钱,不给爹娘增添恐慌。

人多力量大,钱多好办事!赵家屯的老少爷们儿都是经常出去打零工的熟手,不到二十天,一个有两米高的围墙,二十间砖瓦房的作坊就完工了。

赵元功在县城购买的缸坛罐桶都运回来了,订制的各种用具也运回来了。万事俱备,只等秋收后就可以开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