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迁徙 >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六章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迁徙!

在这里的休息的几天里,谭家英基本摸清楚了情况。周边这一带都是制鞋的。她刚来的那天早上看见的后生男女都是附近鞋厂的工人。说是鞋厂,其实全都是十人左右的小作坊。本地的人腾出一间旧屋,再置办几台平车就可以招人开工了。而且每家每户都是不月结工资的,也都没有底薪,都是等收到货款才给工人结账。

这些都是从隔壁厂子里一个芜丰老乡那里打听来的。那天谭家英和桂花吃了夜饭,见时间还早,就想着出去走走。陈有和,水根和同宿舍那个叫“门子”的后生已经搬了一把折叠桌子坐在门口打起了牌。牌是陈有和带在路上准备解闷用的,不过一路也没用着。这几天天天憋在宿舍里无聊,他才想起来这事。刚好水根和门子两个也想玩几把,三人便搬了桌子到门边的风口里玩上了。

这个时间天将黑未黑,不时有一阵晚风吹来,路面上有一些人乘凉的人。谭家英和桂花走到隔壁的瓦房前时,听见坐在门口乘凉的几个男女说的是芜丰话,好像就是田中一带的口音。出门在外,听到有人讲乡音,别提多亲切了。两人走上前一询问才晓得,她们就是田中镇的。还真是老乡!老乡告诉她们,这附近几家做事的人几乎全都是芜丰县人,没事过来坐坐,另外还讲了许多这里的事。

谭家英和桂花在隔壁坐了一阵,往附近的菜市场走去。经过打听,她们知道了一两里路的地方有有一个小菜市场,那里的菜品种多,关键是比较便宜。像晚上这个时候去,还能买到一些更便宜的东西。比如卖了一两天,蔫掉的蔬菜;还有老板拣出来,堆在地上的死鱼。鱼反正都要杀的,死不死的无所谓,没臭就行。这里靠海边,海鲜,鱼类都比较便宜,像这样一条重一两斤的死鱼,才卖一块两块,比肉可便宜多了。

两人捡了一些便宜菜,这才往回走。

两人前脚刚进宿舍门,后脚老板娘就来了。她来告诉大家,明天上午做事,早上不要起太晚。

一屋子的人心情好了起来,终于要做事挣钱了!

第二天一早,所有的人天一亮就醒了。大家随便吃了一点早餐,就坐在宿舍里等着。

等了将近两个小时,老板娘才慢悠悠从对面的楼房后门出来。

她站在门边招手,“来,来。”

等在宿舍里的人马上站起来,朝老板娘围拢过去。老板娘将他们一行人领进了楼房的后门,进去之后,一股刺鼻的异味呛得众人不由得屏住了呼吸。门口右手边的楼梯口下,堆了一地的皮革料子;房子里的右边墙根下一排的蛇皮袋,从口子里露出黑色、白色的粗麻线。往前门的位置那头的地上铺了一层透明薄膜,薄膜上一扎一扎各种颜色的布头堆了一人高。它的对面是一墙根各种码子的鞋底。整个房间都被这些东西占满了,中间只留了一条仅能容一人通行的通道。老板娘带大家在厅里认了一回路,随后转头把他们带到楼梯对面的一间暗房子门口。

她朝水根和陈有和招手,“来,你们两个男的进来。”

水根和有和就跟着进去了。一进到屋里,刺鼻的味道更浓了。

陈有和注意到,进门左手边的墙根下整整齐齐地码了七八个盖了盖子的铁皮桶。桶上印了一些字,别的看不清楚,不过有两个大字在正中间:“鞋胶”。

陈有和猜想,刺鼻的异味八成是这些胶水发出来的。因为这间房里的味道更加刺鼻难闻。

“哪,这就是你们俩以后做事的地方。”老板娘向两人介绍到。

“做什么?”陈有和问。

“抓帮。”

见陈有和一脸懵,老板娘解释到,“就是把打好的鞋面固定到鞋底上。这个到时候会教你们怎么做的。”

说着,老板娘就把他们领了出去。出了后门,老板娘带着大家上了后门外右侧的一架铁楼梯。楼梯是通往楼房后半截的二楼的,这里明显是以前的老房,跟楼房的前半截完全不一样。

楼梯走到头就被一扇嘎吱嘎吱响的铁皮门拦住了。老板娘用钥匙打开门,里边一股霉味袭来。进去以后,就是一间大长间,三十来个方的屋里摆了八台平车,它们成“口”字型,摆在房间的中间部位。低矮的屋顶,左右两边的墙上安了两条长灯管,再就没有别的东西,连窗户也没有一个。

老板娘把除陈有和、水根之外的六人叫到跟前,“来,这以后就是你们做事的地方。你们都过来,我教你们怎么做。”

谭家英等六人马上围拢过去,只见老板娘拿出几块裁剪好的料子,坐在平车前“哒哒哒”那么一顿操作。一会功夫,这几块零碎的料子就变成了一个完整的鞋面。

大伙面面相觑,“哎呦,这么复杂!”

“来,你们找个机器坐下来,我带你们做几遍,”,

大伙听了,纷纷坐到平车前。老板娘一边讲解,一边带着大伙一起做。这样重复了四五遍,谭家英和桂花基本学会了。她们学过裁缝,在屋里的时候就用得一手好缝纫机,这平车跟缝纫机是相通的,因此她们学得比较快一点。学贵的两个女子学起来就费力了,她们本身年龄小,又从来没接触过这方面的东西,老板娘教了许多遍,她们才勉强学会。水根老婆也还年轻,同样没学过缝纫,一样学得费力。至于后生“门子”,那就更不用说,根本一窍不通。老板娘便打发他做小工,什么杂事都做的那种。

这样安排好了一切,老板娘便让大家用角落里的废弃鞋料来练习,她留了一个鞋样,大家照着缝起来就行。打好的鞋帮要拿下去给她过目,如果行了,下午就可以开始正式做活了。

中午的练习结束,她们打的鞋帮勉强合格,老板娘让大家吃了中饭就去找她领鞋料。

谭家英她们匆匆吃过饭就去领了鞋料,上楼开始打鞋帮。

谭家英对照鞋样,将鞋料一步一步缝合起来。因为怕要返工,她的速度很慢,尽量做得好一些。

闷热的房间里,连一丝风也没有。一颗颗汗珠从她的额头划过脸庞,流进脖子里。但是她没有擦拭,心里只想着多做几双鞋。

即使这样拼命做,到了下午六点收工的时候,她才做出来两码鞋帮,总共二十双。不过,其他人也跟她差不多,学贵的两个女子一人才做十来双,还是谭家英给她们指点了几回才打出来像样的鞋帮。谭家英心里算了一下,一双鞋是两毛钱,那她这一下午总共能得四块钱,等几天熟悉一点了,一天怎么着也能做个五码鞋,那一天岂不是能有十块,一个月三百。哎呀!等回去割晚稻的时候不就有九百!这还没加上有和抓帮的工钱呢,听说抓帮的挣得多一些。啊呀,可以,这下孩子的学费就不用愁了,盖新屋也指日可待!

谭家英跟大家一起把做好的鞋帮抱下去,交给老板娘检查并记账。夜里是不做活的,这批货不赶时间,老板娘为了节约电,便不让她们晚上做,一到六点就拉了电闸,宿舍里九点半以后也会断电的。

陈有和今天也没歇着。一整个下午,他都和水根在那间满是胶水味的小房间里学习抓帮,为了明天的正式开工而练习。他的手上沾满了胶水,洗都洗不掉;鼻子上也破了一块皮。鞋底厚,抓帮的时候,要使出吃奶的劲才行。劲小了,钩子拉不出来;一不小心劲使大了,又容易被钩子钩到鼻子和脸。那钩子可尖锐了,能把鼻子钩穿。不只是他,水根的鼻子上也被钩了一下。

吃过夜饭,谭家英同桂花、金花银花,水根老婆一起出了门。她们去捡便宜菜买,顺便买铝饭盒。大家商量好了,为了节约时间,以后轮值煮饭,每人负责煮一个礼拜的饭。这个煮饭其实就是半中午趁下来拿鞋料的时候弯回来把大家出门做事前放好米和水的饭盒放进大铝壶里蒸上,炒菜还是各人炒各人的。

就这样,他们正式进入忙碌的做工生活。每天天一亮,女人们就到楼上打鞋帮,男的在楼下抓帮。别看老板娘说不赶货,可谭家英她们却忙得比双抢还心急。怎么能不心急,自己不急,就会比别个少打一码鞋,也就少挣两块钱。还有,这鞋帮不是说你想打就能打的,这批货做完了,要是老板没接到新的订单,那她们就得休息几天。所以,个个想趁着有货做,多做几码。谭家英每天坐到平车前,心就会“突突突”乱跳,特别是快到下班时间的那阵,手忙脚乱的,生怕比别个少做。为了多打几双鞋,她中午吃饭都是乱塞几口算数。为了争分夺秒抢货做,同厂子的几个女的连下楼吃饭都是一步迈几个阶梯跳着跑下去的。桂花眼见着金花银花赶上了她的速度,心里不免慌张,于是对两个女子开玩笑:“死女子,还没成家就跟我们这些娘子人一样生做死做!早点下班,去找附近的女子、俊后生一起行行街。去喽,不趁后生玩几年,等成家生孩子了就玩不成。”,这话一半有怂恿戏谑的私心,一半也是她心里对于后生女子的忠告。

当大伙安心落意定下来的时候,他们的生活似乎过得有滋有味起来。每天吃过夜饭之后,陈有和会同屋里的两个男人坐在风口里打牌玩乐,来排解白天的劳累。女人们呢,会趁着夜色,跑到一两里路远的菜市场去买第二天的要吃的菜。买到一次超级便宜的菜,或者一条划算的刚死的鱼,都够她们欢喜一晚上的。

很多时候,你不得不佩服这些农民身上那股顽强的生命力。不管条件再艰苦,只要落脚下来,他们一定尽力地生长,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乐趣。就像那路边的马鞭草,尽管被千万次踩踏,它们依然活得好好的;并且因为踩踏,它们的根牢牢地扎进土壤里,任你死命地扯,也扯不起来。

七月的一个平常的夜里,陈有和像往常一样,和水根、门子坐在靠门边的位置打牌;谭家英在灶上炒明天的菜——锅里是干辣椒煸炒榨菜猪头肉。天天吃鱼,陈有和吃腻了,跟她说想吃肉,于是她今天晚上买了猪头肉。猪头肉便宜,榨菜又够咸,下饭。有和干的体力活,不多吃点盐没力气,谭家英平时做菜就偏咸,一是吃了有力气,二是为了省菜钱,菜咸了,自然就会少吃。

她们都是头一天晚上就做好明天的菜。这样就不会耽误明天的功夫。谭家英还好一点,有和有的时候先做完活就会来炒菜。桂花一个人,她为了不耽误时间,很多时候都是买一些死鱼回来,腌得咸咸的,然后用油炸好,包在一个薄膜袋里,吃饭的时候就从里边抓几块。有时吃得嘴巴上火起泡,她才愿意吃一两天现炒的菜。

菜炒好以后,谭家英坐到床上,从席子底下摸出一个小本子和一只笔,一笔一划地记起了帐。每天打了多少鞋帮,自己心里要有个数,不能光老板娘记,万一她漏记了呢?所以大家都有一个小账本,方便结账的时候对数。谭家英因为不会写,她便用歪歪扭扭的横线代替,一横就代表一码鞋,当天打了几码鞋,就划几横。

记完帐,男人们也没打牌了,灯熄了以后,大家躺在床上说了一会儿话就睡着了。

凌晨一两点钟,靠外边睡的谭家英惊醒了过来。她垂到床沿下的一只手感觉冰凉冰凉的。她动了动手,是水!

谭家英一下清醒过来,她用力地推了推陈有和,“有和,有和……”

“嗯,做什么?”陈有和迷迷糊糊地应了一声。

“好像淹水了。快起来!”

陈有和听到说淹水了,赶忙爬起来,右手在床头摸索了一阵,从裤兜里掏出打火机按亮。

果然,房间里的水涨到了下铺一半的位置,屋外还在哗啦啦下着大雨,一场台风正肆虐着北江市横镇一带。

屋里其他的人听见动静纷纷醒了,桂花坐起来,拍着大腿,慌张地喊到:“哎呀,怎么淹水了!”

陈有和借着打火机的光,翻身下了床。屋里一片狼藉,大家原本放在床面前的水桶,现在全部歪七扭八地漂在水面上。他淌着齐腿肚子的水,摸到木板前,在窗户台子上翻出半截的蜡烛点上。随后同水根两个,借着打火机的光往门外走,准备出去看看情况。

才一开门,就见屋外乌泱乌泱的水漫到了台阶上,到处一片漆黑,暴风雨还在继续。他们冲到对面的楼房后门喊了一会儿,没人应答;又冒着雨,淌着水,弯到前门去拍门,还是没人应。老板两口子平时并不住这里,住在离这里十里路远的镇上,因此他们并没有找着人可以求助。

陈有和、水根两人没办法,只能淋着雨回到屋里,并赶快关上门。

“怎么样?”谭家英关切地问到。

“啊呀,莫说,外边像河一样,到处是水。老板两公婆也没在。”陈有和抹了抹快要流到眼睛里的雨水。

屋里的几个女人心慌起来,“哎呀,那怎么办?这离天光还久着呢!”。金花银花两个女子缩在床里,从布帘子那里伸出头,惊恐地望着这一切。

在屋里虽然也见过不少极端天气,可屋里进这么深的水倒是从来没有过的,怎么能让她们不心慌?不要钱没挣到,人先交代在这里了。

陈有和安慰她们,“莫慌,我去后面拿几块砖把床垫高。”

说着,他和水根两个淌水推开后门,在洗澡间外边的半截砖墙上头,抽出十来块松动的砖头,抱回屋里。

陈有和让女人们先下来,站在水里。接着他和水根、门子抬起一张床,家英和桂花听他们指令在四个床脚各塞两块砖头。忙活了一阵,四张床的床脚都塞高了,他们才又睡到各自的床上去。当然,睡肯定是睡不着了。他们睁着眼等天亮。

“哎呀,这埋人地方,要不是没法,哪个愿意出来。”桂花在黑暗中抱怨到。她也是个苦命女人,年纪轻轻死了老公,一个人拉扯两个儿子。两个儿子都还在上小学,屋里住的是一个漏水的老屋,到处要用钱……她一个女人,作田又为难,光一个耕田就能把人难死。

“哎,谁说不是。”水根长叹一口气说到。才二十五六岁的他,因为屋里日子艰难,想着出来挣点票子把房盖了,他的小孩才三四岁,他爹妈帮忙带着。

陈有和坐起来,自顾自的点起了一根烟,重重地吸了一口,说到,“是呢,我本来都不愿意出来,怎么说都是屋里好……”

谭家英心里想的却是明天还能不能做活,做不了活,就挣不到票子……

这期间,因为屋里水位升高,大伙又将床脚垫高了一层。现在女人们都挤到了上铺的位置。大伙后来实在撑不住了,才沉沉地睡着了。

大约睡了一个来钟,屋外天亮了。有和、水根和门子三个男的打开门准备去看看情况。

雨已经停了,只是门外的水比昨天夜里升高了不少,滚滚的洪水带着杂草、鞋料从上游冲刷下来,混浊的水里不时荡过一条两条扭动的蛇,还有一两坨令人作呕的粪便……洪水的上游,离他们住的屋子不足二十米远的地方有一间厕所,八成是从里边冲出来的。

陈有和试探性地伸一只脚下了台阶,门口的那条小路比两边的房子都要低一些,他打了个踉跄,差点摔进水里。路面上的水已经齐腰深了,隔壁的几家厂子,一些人也站在屋门口的水里无助地张望着。

陈有和他们回到屋里,跟谭家英她们交代,“你们几个女的先不要下来,外边脏得狠。”

说完他们顺着墙根,淌着水到了隔壁厂子。这里有两个是他们一个村的熟人,他们去摸摸情况。

等陈有和他们摸进隔壁厂子时,就见四五个男人站在水里用抓帮用的钩子将水面上漂着的鞋底穿起来。

“有满,你们干什么呢?”陈有和问其中一个矮矮瘦瘦的后生。

矮瘦后生回头看见是陈有和,立马和气地说,“哦,有和哥哥,我们在做划船,要出去买米买菜,不然饿死在这里。”

陈有和感叹这些后生有想法,他又想这一路上到处漂着鞋底,当即他就找有满借了一个钩子,然后同水根、门子两人到水里去捞鞋底。三人将捞来的鞋底带回去丢进宿舍,门子继续在门口的水里捞鞋底,他和水根两人使出他们抓帮的绝活,将一只只鞋底穿成一个平面的板。没多久,他们就做出了一个能容得下两三个人的简易船只。

门子回来说刚刚看见老板娘开了前门。于是陈有和、水根两人便淌水到对面,弯到楼房的前门。铁门果真开着的,老板两口子正站在水里,忧愁地望着泡在水里的鞋料,嘴里叽里咕噜不知道说的什么。

陈有和走进去,说,“老板,我们那间屋子进了好深的水。”

“哦。我晓得了,到处都淹了。”老板娘死气沉沉地说到。

“这是二楼的钥匙,你们这几天先搬到上边去住。”

“好。”陈有和接过钥匙,和水根回到宿舍。

接着,他们便让屋里的女的都到门口,分两批坐到刚刚做好的船上去,由水根和有和两个在左右两边推着,护送到对面的楼梯。运完了人,又搬了一些煮饭的工具,两人这才划着小船到附近的小店里采购米和菜。

中午,一屋子人就煮了一锅清水面条配榨菜吃。由于米没买到多少,菜也没得卖,只买到一些榨菜和袋装的咸菜。他们只能省着点吃,还不晓得这样的日子要持续几天。

夜里,大伙把平车移到靠墙的位置,他们就在地上铺上自己的席子,心里祈祷着天老爷今夜不要再下雨了。想着外边茫茫的汪洋,这群人心里第一次有了对死的恐惧和对生活的无可奈何,他们在惴惴不安中入了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