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显微镜下的太平镇 > 第91章 大鸣大放

第91章 大鸣大放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显微镜下的太平镇!

贾仁慈甚至还为他的小兄弟写了一首诗:

你站着,比天还高!

你坐着,比天低不了多少!

即便你倒下了,也还是比山高!

贾仁慈越想越乐呵,越想越兴奋,脸上甚至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他的表情让郑秃子心里很不舒服,一个流氓,一个即将要受到处分的流氓。

他应该耷拉着脑袋,哭丧着脸,无比羞愧才对,怎么能春风满面?

于是他搡了贾仁慈一把,嘴里骂道:

“你这个爹娘不要的,你血水没有,黄水应该也有三滴啊,你流氓了我的郑花花,怎么还这么不知廉耻?”

“廉耻是个什么东西?”贾仁慈并不恼火,反而吃吃一笑:

“我现在正在光荣的庆祝胜利。”

“你庆祝什么胜利?你应该好好检讨,你要虔诚的向伟大的领袖请罪。”

郑秃子唾沫飞溅,贾仁慈凄惨的一幕顿时出现在他的眼前:

贾仁慈双手被剪,跪在台上,勾着头,腰和身子成九十度直角。

台下的观众振臂高呼:

“打到流氓贾仁慈,让流氓贾仁慈向伟大的领袖请罪!”

甚至还有人大呼:“割掉贾仁慈的小鸡鸡,为无辜群众郑花花报仇。”

会场讨声四起,石片、瓦片,纷纷对准贾仁慈,铺天盖地的飞过去。

想到这副场景,郑秃子的脸上也露出了兴奋的神色。

“你想斗争我?”贾仁慈对进入情境的郑秃子笑了笑:

“要斗争我,就需要这个会议早点结束,不过据我分析,这个会议一时半会儿根本结束不了。”

“哼!”郑秃子冷笑一声,不以为然。

“你太看不清形势了,”贾仁慈眼珠子一转,进一步挑逗道:

“刚才老红军的话你听清楚没有?今天这个会议,全世界人民都在召开,这规模自然史无前例。”

“全世界的人民有说英语,有说德语,有说葡萄牙语,还有维吾尔语,藏语,等等。”

“这么复杂的语言,这么复杂的会议,岂能一天半天开得完?”

“胡扯淡!”郑秃子不再理会贾仁慈,他四处张望起来,心里迫切希望这个“大鸣大放”早点鸣完,早点放完。

可事情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发展下去。

台下悄声议论的很多。

有人说:“莫非这次政府动真格的了?”

马上有人跟风:“我看也是,老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是老革命,说话应该不掺假水。”

“对,对,”马上有人捧场,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看也是这样,你觉得政府那些方面做得不好,你就提出来,让他们改正,这叫什么……”

“叫民主!”郑秃子不屑的说。

“对,叫民主。”那人回过头,看见郑秃子,十分惊喜的说:

“哎哟,郑老师也亲自参加,你是教书先生,对那啥‘民主’的,比咱普通农百姓知道得多,你就站起来民主一次。”

“谬赞,谬赞!”听到有人崇拜自己,郑秃子得意的看了看贾仁慈。

意思很简单,你看好了,我郑功名是太平镇有脸有面的人,接下来有你的好看。

会场下面发表看法的人很多,但是真正站起来发言的却没有一个。

太平镇的群众经历了太多的运动和大会,他们得出了一个普通的结论:

三缄其口,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所有参加会议的人都十分沉得住气,唯独郑秃子心里堵得慌,他的胸口像是被一块大大的石板压着。

面对流氓自己女儿的仇人,自己居然奈何不了他半根头发。

这个大鸣大放,早不放,晚不放,偏偏在这时候才放。

郑秃子那着急的样子,被贾仁慈看在了眼里,他嘻嘻一笑:

“现在的情况很明朗了,你想把我押到台上批斗,但是这台子又没空下来,因为会议还没有结束。”

“我可以等,到时候你就知道了。”郑秃子翻着二白眼,冷声道。

“等有个屁用!”贾仁慈嘿嘿一笑,压低声音说:

“机会不是靠等来的,你看这个会议,大鸣大放,鸣当然指的说话了,但那放是什么意思呢?你是先生,我不说你也应该明白。”

“我当然明白,”郑秃子怕被小看,赶紧滔滔不绝的说道:

“这个大鸣大放是一个联合词组,大鸣是大声说话,大放也是大声说话,意思要多说话,像鸣炮,放炮一样。”

“啧,啧……”贾仁慈听了直摇头:

“亏你还是教师,放怎么是说话的意思呢?说话是从嘴巴里说出来的,你能说‘放屁’也是从嘴巴里放出来的么?”

“你——”郑秃子有些气急败坏:“你不但流氓我花花,你还污篾这次大会,我要揭发你!”

“莫忙,我还没说完,”贾仁慈续续他的放屁理论:

“今天这个大鸣大放,我捉摸最后那个‘放’字,就是放屁的意思。”

“不要说你说错了什么,就是放几个臭屁,政府也不会追究,人民也会原谅你。”

“但前提是,你一定要放,像放屁那样一鼓作气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你可以流氓我的花花,但你不能侮辱政府!”

郑秃子彻底的愤怒了,他高高的扬起手,想给贾仁慈一个嘴巴。

这样一来,台上和台下的僵局终于打破了。

对峙即将结束,台上的人密切的注视着台下。

当一只手高高的举起,青筋爆现、充满无穷的力量,这对会议的主持者来说,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一刻啊!

那只手像鹤立鸡群中那只伸着长长颈项的鹤。

独立,自由,自信。

其与众不同的光辉形象一定会嵌入历史的丰碑。

当然,这只是大家眼中看到的一只手。

在贾仁慈眼中,那只手却什么都不是,它还不如一只猪脚。

不过无论如何,经过多年以后,经过历史的洗礼和沉淀,再洗礼再沉淀。

人们对这只举得高高的,想抽贾仁慈嘴巴的手是这样评价的:

现在,翻开《太平镇史》,其中就有文字如下记载:

公元一千九百五十七年,刚正不阿,桃李遍天下,勤俭节约,两袖清风的郑功名郑老师第一个站起来,对“统购统销”政策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由于历史的局限,郑功名同志虽然挨了批斗,但意义非凡,影响深远。

对于这段史记,贾仁慈曾多次上访,他觉得编书者应该把他也编进去。

在“公元一千九百五十七年”的后面,插入:在足智多谋的,年少有为的,十四岁神童贾仁慈的引导下……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贾仁慈上访的时候郑秃子已经见马克思去了,没人证明,无果。

所以贾仁慈最终也没有载入太平镇的史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