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他竟然跟着我穿越了 > 第18章 在娘家的一天

第18章 在娘家的一天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他竟然跟着我穿越了!

018 在娘家的一天

几分钟后,大家都到了后院堂屋坐下。

前院都是教室,两边余屋是先生下课待的地方,今日放假都回去了,平日里热闹的很。

后院则是一家人住的,每进都有十几个房间,足够一家人住的,袁伯夫妻则住在门口一个两小间门房里。

袁春从背篓里拿出礼物。

“爹,娘,这是相公在山上找到的山参,给你们吃,这是给二老做的衣服,也不知道合不合适。”

“这两匹布两位弟弟家一人一匹,点心就大家一起吃了,对了,这篮子装的是卤味,我婆家五兄弟一起做的生意,你们尝尝看。”

大家伙拿到礼物都很高兴,连一惯严肃的小老头都拿着人参翻来覆去的看。

要说她爹,三个子女中,最喜欢的还是她,毕竟是第一个孩子,可后来不顾一家人的反对,非要嫁给汪家老三,让小老头动了气,依他是想把女儿嫁到县城,最好是自己的一个学生,离家近一点,常常能看到。

可太惯的孩子总是犟,女婿之前看还好,谁知道这些年走歪了不成器,实实在在伤了老两口的心。

袁春看母亲把衣服在身上比着:“娘,回头试试看,我觉得这个颜色你穿着好看,等过年回来,我再给你们一人做一件披风,冬天出门吧冷。”

突然间,她有点想流泪,前世妈妈突然地没了,走前很痛苦很痛苦,让旁边守着的她恨不能自己死去,有时候跑到医院一个无人的地方大哭一场。

这个痛一直让她好几年走不出来,往往一本一本地在纸上暄泄,写自己的想,自己的恨,有时候会不由自主的骑上摩托车,跑三十多里路,去老家父母坟上哭上一个小时。

母亲走的那一年,自己才四十五岁,一直身体很好的自己,血压升到一百八,连医生都说太高了,紧接着身体年年长许多的小疙瘩,小肉瘤。

她知道,那是心里长年难过的缘故,可是控制不了,一个连结婚也挨着娘家院墙做房子的人,突然地没了父母,那种痛是没办法说出来,也没法子消的。

如今父母都在,一家子齐全,她的心飞扬起来,飞扬中又想哭。

斯文跟岳父还有大舅弟说了自己准备八月份院试的事,又把自己最近写的一些文章拿给老丈人看。

老袁接过女婿的文章,越看越觉得不错。

一刻钟后,他抬起头来,把文章递给大儿子:“你看看,我觉得还不错,就是有些地方有点拖拖拉拉,不够明了。”

袁家长子袁一鸣书读的很好,也是十四岁进的童生,十八岁中的秀才,考了一次乡试,不尽人意,下次考就是后年了。

如果斯文今年能考上秀才,那么后年乡试,姐夫跟大舅子将一处考试。

袁一鸣看过,也觉得的确写的不错,“姐夫,我这里还有不少院试资料,你这次带回去看看,过后再还给我。”

斯文一喜,忙道:“谢谢大舅弟,我正需要这些。”

老丈人家书不少,这次他也是想来借一些回去抄点,一是加深记忆,二是以后儿子不缺书看,光买是不可能的,书本太贵。

“两个孩子读的怎么样?”

“岳父,俩孩子记忆力都很好,特别是大的,书读的不错,字也写的好。”

“你把两个叫来。”老头心里不怎么相信,两个月能学多少?明明是好孩子,钱拿出去乱用,却不给早已经到了入学年纪的儿子读书,他一想就怒气冲天。

不多时,两个孩子过来了。

袁老头先叫老大背书。

汪涛就从三字经背起,背了三字经,看外公没有叫停,就又背了百家姓,看还没有叫停,就又背了千字文。

通篇下来,没有一处停顿,没有一个错字。

“好了,乖孩子,先生教到哪了?”

“外公,我已经升到丙班了,刚开始学四书。”

胡秀才家有三十多个孩子,分甲乙丙丁,丁班是刚开蒙的,丙班是已经学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并且还学的不错,乙班是已经学四书五经的,甲班是准备考童生的。

一般考上了童生,就会去县学读书,县学还有举人先生,对考秀才很有帮助,至于考中秀才后,有条件的会去府学,不过这样的人少吧。

老头让汪涛去一边桌上写几个字,又看向小的。

“林儿,你也背背看。”

汪林看哥哥背书,自己早就想背了,一听外公喊,立马就背起来。

清清脆脆的童音,让老头唇角上扬,小家伙背的很好,三字经百家姓没有一点错,就是千字文的后面有些不记得了。

小家伙扭扭捏捏起来:“对不起,我还是不够用功,外公,下次我会背好的。”

“嗯,你已经背的很好了,你也去写点字。”

汪涛的字比同龄的孩子已经好了不少,字不但工整,已经有点锋芒了。

汪林的字还很幼稚,毕竟才六岁的孩子,刚开蒙才两个月,已经算是上上好了。

“你们俩出去玩吧,写的都很不错。”老头的话柔的不像话,袁一鸣长这么大,从没有听过父亲这么柔的声音。

俩孩子一出去,老头道:“你的两个孩子聪明且认真,是不可多得读书人苗子,你们俩千万千万不能随便了,要是没有时间就送我这里来。”

“岳父,我和春娘会好好培养的,不敢多麻烦岳父岳母。”

这让老头不高兴了,“哼”的一声背着手出去了。

斯文揉揉鼻子,有些无可奈何,孩子他是不愿意送来,一是确实不能麻烦老丈人家,毕竟两个弟弟已经成家,时间久了,多少会闹矛盾的,这样不好。

二是夫妻俩也离不开俩孩子,没有孩子的家还叫家吗?

袁一鸣找了自己认为有用的书,递给姐夫,加起来五六本:“姐夫,这些你回去看看,好一点的你抄下来,以后孩子能看。”

“谢谢,谢谢。”

“都是一家人,谢什么。”

中餐,大家都围坐在一个大桌子上,毕竟袁家只有七口人,加上他们,也才十一人,委实不多。

卤肉卤鸡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袁家也买过两次,毕竟不是经常来县城,没什么机会买。

带来的米酒有好几坛,袁春酿的米酒基本都送了人,一坛也没有卖过。

米酒配卤肉是刚刚好,袁家父子都喜欢,袁春连连说下次回家多酿些。

袁母也是知道自己这个女儿从小喜欢搞这些,什么都想学,好胜心不是一点,所以,酒酿的好也在情理之中。

饭后又坐了一会,袁春两口子告辞了,她知道她爹她大弟都习惯午睡,自己回去早一点,回头还得去书铺还书交话本。

车厢里也七七八八塞了许多东西,吃的用的。

出了娘家门,袁春这一刻才觉得自己真真正正是这个世上的人了,老爸老妈弟弟相公儿子,都在,都在。

刚出村口不远,俩孩子就昏昏欲睡,袁春忙把车上带的被子铺开,放上枕头,让俩孩子躺上去,没有一分钟就都睡着了。

她又拿起另外一床小被子,给俩孩子盖的严严实实,三月底,气温还是不高,这些就是出门前特地准备的。

在古代,医学还是相当的不行,往往一个感冒就会送了人命,所以袁春还是打算买些医学书,自己多看看,多懂一些也是好的。

到了书铺,袁春没有下去,孩子要看。

斯文还了抄的书,掌柜的拿给他二两银:“公子,这次有没有带话本来?上次的话本印出来了,不过分红要过几天才知道。”

“掌柜的,这些不着急,这是这次的话本,一套五本,这一系列还有两本。”

“知道了,公子。”

“掌柜的,还有什么好一点的书抄吗?另外有没有医学入门的书?”

“公子,上次你抄了两本,这里是另外两本,我再给你拿些纸墨,至于医书,等下我给你找找。”

结果找了一本医学集要,一本百草集。

书有些旧了,不过不影响看,“公子,就这两本,你如果要就给二两吧。”

斯文把手上的抄书银又还了回去,另外买了几刀纸,又要了几刀草纸。

这些书铺掌柜送了他一方砚,砚台还可以,不算多好,但比他平时用的好。

把东西放车上,跟娘子说了几句话,斯文赶着骡车往家驶去,车上三人是他的所有,所以他不敢太快,好在时间还早,车窗外,春日正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