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德善县主忙种田 > 第23章 滴酥泡螺

第23章 滴酥泡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德善县主忙种田!

老夫人心内充满了成就感,觉得陆老丈一家人选的好,陆家这小姐妹俩会打扮人。

老夫人忙唤迎春雪莲二人至身前,一手拉着一个,爱惜的摸摸这个,又端详那个,满脸挂着笑,紧叫着人去拿百宝箱,挑挑捡捡后让怀夏将金镶玉的八件套喜鹊报春的琥珀首饰给了迎春,十件套的紫水晶莲花图样的饰品给了雪莲。

一旁的三少夫人姜佟氏逗趣道:“婆婆的好东西,如今都长了翅膀等着飞走呢!”

一席话说的众人哄笑,姐妹俩又福身谢过,老夫人笑着说:“这才是大方的好孩子,婆婆就爱打扮小姑娘,看着你们穿戴,心里头高兴的很。”

众人陪着说笑了一会儿,二夫人回道:“母亲,早饭摆在花厅可好?”老夫人应道:“摆在小会客厅的八仙桌上,这里也不用你们,回去陪着爷们用饭去吧,有小姐俩陪着老身就好。”

二夫人心里记挂着小儿子,虽然执杖的下人手下留情了,八岁幼童十棍下来,也皮开肉绽,打在儿身,疼在娘心。老夫人即发了话,就带了三少夫人行礼后离开。

这边丫鬟们将早饭摆好后,惜春和迎春一左一右扶了老夫人,雪莲紧跟其后步入小会客厅,桌子上各色点心,蒸饺,小菜,米粥多样,都用精巧的碗碟盛放。

三人围坐桌前,也不用丫鬟服侍,你给我夹个虾饺,我给你舀一勺蛋羹,吃的津津有味,老夫人比平日要多喝一碗贡米粥。

饭后三人又挪到正厅喝了红枣茶,说了会儿闲话,雪莲看到外面阳光明媚,就邀了老夫人去院里赏花,其实是她想让富态的老夫人多运动一下,对身体有益。

几个大丫鬟忙带了小丫鬟们出去准备,暖阁、亭台都摆放了软垫,茶点。

老夫人一手扶了迎春,一手携了雪莲笑吟吟的迈出房门,在院子里赏花看景。

此时翻腾的紫红朝霞,半掩在大树后,树木翠绿欲滴,花朵竞相开放。

走了约一刻钟,老夫人就近坐到凉亭里,让人唤来总角的丫鬟陪着雪莲踢毽子,看着小姑娘神采飞扬的样子,老夫人也心情愉悦。

从荣康园时不时传出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姜府上空。就是养伤的七郎听到笑声,问了小厮知晓是迎春和雪莲在园子里踢毽子,也有些心痒。挨了打的七郎心中早生悔意,只等着伤好后,再亲自登门给雪莲赔罪。

逛园子的老少待休息片刻,又迈步去了后院的荷塘边,小丫鬟站在栏杆旁拍着手,立时一群五颜六色的观赏鱼飞快的游了过来,红的似火,黄的如金,红色成群的鲤鱼,像红绸舞动,金色的鲫鱼围成一圈,好似太阳掩映在彩云之后。

而那池子里的莲叶,从初春圆圆的绿影到铺展成一汪绿泉,从才现到碧绿,更是拼接出一派生机勃勃。

荷塘边还矗立一处苔藓成斑、藤萝掩映的假山,引了水流从上倾流而下,撞击着岩石,开出肆溅的水花。

众人走的满面红光,笑脸如花的坐在暖阁里又喝了茶饮,品尝了滴酥鲍螺,雪莲从心底深处感到满足,愉悦。幸福就像喷洒的香水,无处不在。

雪莲对这个用奶油做的花式小点心情有独钟,自然就多吃了几块。

眼尖的大丫鬟惜春就将做法说给众人听,原来是用牛奶分离出奶油,掺上蜂蜜、蔗糖,凝结以后,挤到盘子上,一边挤,一边旋转,一枚枚小点心横空出世,底下圆,上头尖,螺纹一圈又一圈。

因老夫人上了年纪,不能过多食用过甜的食物,家里的两个哥儿,也不爱甜口,这种甜点便不常做。

昨日厨房里就被告知迎春姐妹今日要来用朝食,才有机会献上手艺。老夫人见小姐妹喜爱,就让人赏了做滴酥鲍螺的点心师傅,并吩咐她再做些拿手点心,等迎春姐妹俩回去时带走。

大颂朝的牛奶是稀奇物,因皇帝不爱喝牛奶,为了天子能有个好身体,便将牛奶做成奶酪呈上。

皇宫里设有牛羊司和乳酪院,牛羊司养着一批奶牛,奶牛产的奶专供乳酪院加工奶酪,加工好的奶酪再送到御厨房和光禄寺继续深加工,最后端到宴席上去。

雪莲知道牛奶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及身体成长所缺的微量元素,营养价值很高,对幼儿和中老年人的健康很有益处。中老年人常喝牛奶可以延缓衰老,降低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但这些雪莲无法直接告知,就心里琢磨,怎么样让老夫人爱上牛奶。雪莲想了几个简单做法后,就开口对老夫人说道:“婆婆,二娘能讨些牛奶回去吗?”

老夫人闻言,满脸慈爱的看着雪莲回道:“这有何难,你大伯从京城牛羊司买了五头奶牛和一头公牛,还配有专门养牛的师傅。且传话回来说这牛奶不仅能强体,还能美肤,只是家里人都不喜这新鲜牛奶的腥味,做成奶酪、奶油,吃的也有限,牛和师傅都闲置起来。婆婆听你二伯说,要给你盖个庄园,那这奶牛和师傅你都带走,家里厨房要用,就打发人去取一桶、两桶,也尽够用了。”

雪莲没想到,只是讨要牛奶,怎么就变成讨一送二了。雪莲心想,这样更好,在国外的奶牛没引进之前,先学着养黄牛,也可以再买些水牛,这样就要在庄园里再增加一排牛棚。

养牛的好处诸多,攒了牛粪发酵,既可以肥地,又可以用来养蚯蚓;蚯蚓能喂家禽家畜、养鱼,又能改善土地品质,循环效应。

雪莲想到庄园里寸土寸金,可种植的土地面积也并不十分的多,于是又想到种植水稻和稻田养鱼、蟹,不仅能水稻增收,又有额外收入。

稻田四周种上果树,能给鱼遮荫,又能给鱼当食物,果实还能用来酿果子酒,果皮能喂养蚯蚓也能自制洗洁剂。

再留出些土地养肥,冬天里建好大棚种上蔬菜,供应姜府在清河县和临安的如意楼,不仅可以大卖一笔,也可以让如意楼名声鹊起,姜二伯不一直耿耿于怀,如意楼没有白矾楼名声响。

待冬天里酒楼里还能出现绿色蔬菜,想不出名都难。现在需要多种大豆,等成熟后用来做豆腐,剩下的豆渣发酵后能养地、喂牲畜、喂家禽、喂鱼、喂蚯蚓。

想到肥地,雪莲又想到种植绿肥紫云英,改善理化性质以及生态环境,增强土壤肥力。

雪莲如今满脑都是生意经,整天想的都是怎么赚钱。雪莲恨不得自己大脑多旋转几周,多想些赚钱的法子,有强有力的靠山,怎么能不好好利用。

雪莲谢过老夫人,开口说道:“还要麻烦府上再养些时日,等庄园里牛棚建好后,再把牛拉走,现在需要牛奶就每天派人来取,等会子学完画,二娘想见见这养牛的师傅。”

老夫人自是满口答应,派了周妈妈去找二夫人拿了身契,又找了养牛的耿师傅将事情交待清楚,让耿师傅日后尽心在庄园里养牛,过些年若是想回姜府养老也随他,什么时候想赎身也都使得。说是赎身姜府也不会要这赎身的银子,反倒是耿师傅需要姜府的庇护。

耿师傅的故事说来话长,他来桃花村也才三两年间,原本是京城牛羊司的养牛师傅,因无心之失得罪了朝内某位大相公家的管事,被设计陷害犯了小错,不仅要被赶出牛羊司,还要被赶出京城。

巧的是在牛羊司的门口推推搡搡时,被路过的姜侍郎碰到,就派了长随去打听。有与这耿师傅交好的,就跟姜侍郎的长随说了来龙去脉。

姜侍郎原就是草根出身,一直厚待下苦民众,而他的势力尚且不能与大相公比拼,打狗还得看主人,只能私下打点一番,又从牛羊司买了五头产奶的黄牛和一头公牛,连人带牛一起送到桃花村孝敬母亲。

这耿师傅四十多岁,妻子因病早逝,两人三十上下才生有一子耿大郎年方十三。如今也跟着父亲在姜府养牛,日常给牛挤奶,清扫牛舍,给牛洗澡,都做的有模有样。

耿师傅闲来无事除了养牛,就是喝点小酒,无再娶之心,只一心攒钱给儿子娶妻生子,也就无愧病逝的妻子,日子过的浑浑噩噩,姜府的活计又轻,耿师傅已经提前进入养老状态。

如今突然听说自己要转岗,心里也没有多少波澜,周妈妈交待的事情,也听一半丢一半,倒是旁边的耿大郎,听的仔细。

对于姜先生一家的为人,桃花村里无人不称道,热心助人,平易近人,耿大郎闲暇时,也会跑去义塾窗外偷着听姜先生讲课。

姜清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送了一本《千字文》给他练习,私下里还送给他毛笔、糙纸和写过字的白纸供他练习描摹。

耿大郎感激万分,苦于身无长物,只能每日早早的干完活,跑来义塾帮着清扫院落,挑水、劈柴。姜清时闲时,也会提点他书中的释义。

耿大郎听到自己一家要被送给姜先生家养牛,他是极高兴的。细心的听着记下每日要给姜先生家送牛奶。因周妈妈没交待送几桶,这孩子也实诚,便决定每日早晚都送。

耿师傅和耿大郎住在姜府老宅的后头,单独住一院,三间正房,一排牛棚,与牛作伴。

现下棚里头有三头母牛产奶,两头母牛在“干乳期”,两头小母牛和小公牛皆在成长期,一个月后牛群又要添丁增口了。

姜侍郎家这些牛买的时候特意选的两三岁的母牛,这样还能产奶十多年。牛的平均寿命三十年,十五年以后就不产奶了,剩下的十多年,可以多生产,也可以去种地。

姜府的奶牛一日喂三次,干青饲料混合喂养,早晚挤两次奶,每次每只牛挤七八斤奶。

迎春姐妹二人,从荣康园出来,二夫人派了得用的婆子将二人接引到二夫人所居住的素锦园。

素锦园的院子里头各类奇花异木,葱茏烂漫,青溪泻玉,石磴穿云,东南角群梅怒放,红蕾碧萼缀满枝头。

过了桥,几丛竹林中隐现石桌石凳,至屋前,又要经过盛开的樱花林,春风吹过带起似雪的樱花漫天飞舞,婉转清亮的鸟鸣声隐藏于树丛花间,剔透欢快,再进数步,平坦宽宏,雕甍绣槛,这一路上让人流连忘返。

待二人被引至素锦园的书房,二夫人已等候在此。行礼后,便开启授课日程。

二夫人今日授画,以讲授为主,讲明画学,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6科。又讲了《宣和画谱》着录藏画,分为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10门。

二夫人还特意每科、每门都描摹出二三张画作送给二人,又给了二人一本《宣和画谱》,让日常多研习。姐妹二人用崇拜的眼神望着二夫人姜李氏,没想到二夫人的画功这样了得。

说起来二夫人家境富庶,家中娘子也请了女夫子教授,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女红也都手到擒来。

李家老太爷作为当家人,大刀阔斧,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而平民是创业难、守业更难,但正是李家老老太爷的创业,老太爷的守业,才使得李家在泉州如鱼得水,一展长才。

也因为李家老太爷和当年时任泉州船舶司的姜侍郎结下善缘,才会有今日将幼女嫁于姜员外这等姻缘。有了姜侍郎的助力,李家的各样买卖,才又更上一层楼。

士农工商,在大颂朝工匠和商人地位却都有所提高,因商业贸易是朝廷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官商相宜,商人受到尊重,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入学读书参加科举考试。

而大颂朝的工业作坊遍地,大工匠、手艺人,使得大颂朝的社会经济文化更为发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