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辛弃疾来大汉,平西域,娶钩弋 > 第143章 主父偃

第143章 主父偃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辛弃疾来大汉,平西域,娶钩弋!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主父偃

皇帝怕霍去病回来,会跟自己急眼。

都说男人都舍不得女儿嫁人,不知道霍去病会不会如此。

算了,还是谨慎一点,公主也封了,谁也没拦得住。

孩子还小,且再看看吧。

霍去病不知道自己还未谋面的小女儿差点就被皇帝抢走了,他正骑马走在回辽东的路上。

他收到皇帝信的同时,也收到了霍光送来的信,从霍光的叙述里,他得知了“瘟疫案”更加详实的细节。

他知道了牵扯其中的不止刘屈氂和李敢的一双子女,还有其他的很多力量在里面捣鬼,推波助澜。

他们就是要把长安的水搅浑,要让帝国失去太子,甚至斩草除根,把太子一家都弄死了。

他们没想到的是霍去病提前带出了一个男婴——刘病已,已经被养到皇后宫里了。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而他们自己,差点被皇帝除了根。

多少王公贵族,先帝手下的功臣勋贵,还有普通的士卒百姓,在这次的惊天大案中被抄家灭族,一个不留。

虽然没有“巫蛊案”,却有了“瘟疫案”,看来这历史还真的是非要走在老路上,有些人非死不可。

霍光信中道出在破获“瘟疫案”中,杜周出力多,立下首功,但还有一个人,是破获此案的关键。

他就是主父偃。

主父偃出身贫寒,是齐地人,早年学习擅纵横之术。

他原本在家乡不得志,游历燕、赵、中山国等地,都没有受到重用礼遇。

后来到长安,卫青得知他的才学,向皇帝举荐他。

但皇帝没有搭理这个茬。

还训斥他:你卫青一员武将,少和那些耍嘴皮子的读书人掺和在一起。

主父偃谢绝卫青的挽留,拿了卫青的重金后,就离开长安走了,游历四方,这期间他经历坎坷,但也得到了历练。

与此同时,他保持了爱学习的习惯,纵横的能力,在战国时期很吃香,现在大汉统一了,没啥用了。

主父偃就学习了儒家,道家,诸子百家各种学问,俨然一个大,杂学家。

后来他得知皇帝广招天下贤才,寒门子弟也可以自己直接上书皇帝推荐人才和自荐。

主父偃再次来到长安,一封自荐书写得文采斐然,语不惊人死不休,深得帝心。

皇帝立刻接见了他,皇帝和几位同时接见的人攀谈后,他和其他两位同一天被拜为郎中。

皇帝当时跟主父偃等人道:“你们这帮人之前上哪儿去了?为啥现在才来见朕呢?”

这就是成语“相见恨晚”的来由。

见皇帝如此,主父偃心里想到了卫青,从此对卫青的举荐之恩更加感激,想着一定要伺机报答他。

不料卫青死了,那就报答他的家人吧,卫氏都行,反正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有恩必报,有仇必还。

主父偃确实有大才,三人中,主父偃升的最快,不久他就右迁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迁四次,是罕见的破格提拔。

是他,向皇帝提出了“大一统”的思想,并献策“推恩令”。

“大一统”的,自秦就开始做了,但真正提出来,是汉武帝提出来的,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调。

现在这块古老土地,虽历经几千年风雨,被游牧民族和外族荼毒占领过多次,汉人人种和汉文化多次差点断了根,差点就亡国灭种了,但“大一统”的思想始终深入上至统治阶层,下至贫民百姓的心底里。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英雄叫民族英雄,因为他们为了领土完整,驱除鞑虏,抛头颅洒热血,就值得被所有后世子孙记得,没齿不忘。(夹私活完毕,言归真正)

“推恩令”更绝,用来削藩,真的是千古阳谋。

所谓“推恩令”就是指皇帝颁布诏令,以后各大诸侯国,在老国王去世后,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封地,而改为国王的所有儿子,不分嫡庶,都有继承权,都可以分得老国王的一部分土地。

这是典型的矛盾转移,把削藩这件事,从朝廷和诸侯国之间的矛盾,转化成诸侯国内部的矛盾。

而且这件事绝就绝在,在当时那个历史条件下,无解。

其实这个计谋也不算是主父偃首创,原来孝文帝时代,当时的大臣贾谊就提出了“众建其国而少其他”的思路,主父偃借鉴了这个思路,并把它发扬光大。

聪明的刘彻愉快的采纳了这个政策,很快就彻底解决了诸侯王问题,但也让主父偃和诸侯王结下了无解的梁子。

后来主父偃在废皇后陈阿娇,立卫子夫为皇后这件事上,出力颇多。

主父偃因此报答了卫青,得到了皇帝的宠信,但又得罪了陈阿娇背后的老外戚势力。

后来主父偃在皇帝的授意之下,又把燕王搞掉了,燕地被除国,得,又得罪一拨人。

卫霍拿下河套地区后,朝廷为了震慑北方的匈奴,加强对河套地区的控制,又派主父偃去督建朔方城,花费了海量的人力物力,他在工作中铁面无私,毫不徇私,又得罪了一批想捞取好处的人。

主父偃和霍去病有点像。

霍去病是没什么朋友,谁也不得罪,谁也不拉拢,只一心一意的跟着皇帝混,但人家和太子是亲戚,在军中威望颇重,但不打仗的时候,兵权利落的上交,然后去玩。

平日里没什么朋友,跟谁也不亲近,包括亲戚,包括朝中大臣,有一些小爱好,但无伤大雅,都在皇帝所能忍受的范围内。

因此他深得帝心,而在朝中和民间人缘也都还可以。

但主父偃虽然也是不结党营私,一心跟着皇帝,忠心耿耿,但他得罪的人太多了。

可以说大汉从文官到勋贵,从皇室到民间,他得罪了一圈,只有皇帝喜欢他。

主父偃心里,只有皇帝,哦,对了,还有大将军卫青。

但皇帝心里,可不是只有他主父偃,皇帝的心里,装的人太多了,有时候他很霸道,有时候又很无奈。

这次主父偃运气好,再次立功。

他在长安孤身一人,经常出去玩,有一次他去教坊司玩得时候,无意中得知有人密谈想主动染上瘟疫,他觉得蹊跷,就留了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