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辛弃疾来大汉,平西域,娶钩弋 > 第142章 静姝公主

第142章 静姝公主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辛弃疾来大汉,平西域,娶钩弋!

第一百四十二章 静姝公主

很快,李广利和李陵分别接到了家仆送来的信。

得知家人全部被杀,他们都五雷轰顶,五内俱焚。

李广利:还想着凭军功回去换回家人自由,救他们于水火呢。这荣华富贵吧,如果没享受过也罢了,得到过,再失去,那个痛,非旁人所能理解。

李陵:还想着凭军功回去重振李氏家族辉煌,我甚至连回去想升的梦想官职都想好了,郎中令。那是家祖和叔叔都做过的职位。

二李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

霍去病也同时得知了长安发生的事。

他当机立断,把二李甲胄枪械卸了。然后命人看管起来。

战事已毕,虽不怕他们捣乱,但如果他们带着部下跑到敌人那边去,恐怕已经投降的匈奴那边再生是非,毕竟是有前车之鉴的。

也怕他们带着部下跑到塞外草原自立为王,与大汉为敌,那样就是给大汉树立了个随时来袭的潜在的敌人。

况且他们两个是没有亲人在长安了,他们的那些部下可是有很多人的亲人还在大汉的,他们愿意不愿意跟着去。

愿意去,他们的亲人就会被连累致死;不愿意去,那么会被二李当场砍杀。

瘟疫案和当年的巫蛊案一样,死的人够多了,不能再有无辜牵连枉死的人了。

与其让二李纠结选择怎么做,不如由霍去病来帮他们做选择,那就是直接拿下,带回长安,等待皇帝的审判。

主将被擒,二李的部下慌乱了一小会儿,等霍去病亲自到场说明了原因,即便是二李的心腹和亲友,也都表示了理解和顺从。

试问,谁敢不理解不顺从?霍去病坐在那儿,比什么都能令人心安定。

瘟疫案,那死的可是太子,他的亲戚,他霍去病没有迁怒愤而杀人,就算他隐忍谨慎了。

当年,李敢……哦,不对,李敢不是霍去病杀的。

但上面这么说,咱们就这么信罢了,到底是怎么回事,还不是他们一张嘴。

李广利作为李夫人的弟弟,刘髆的舅舅,和霍去病不能说是有仇吧,那也肯定不是朋友。

李陵作为李敢的侄子,李广的孙子,跟霍去病……反正他们肯定也不是朋友。

又把一场危机消弭于无形。

霍去病知道历史上李广利和李陵都投降了匈奴,李广利也是因为牵连进刘屈氂害太子案。

他当时在前线和匈奴作战,家人亲眷在长安被杀,没办法只能投降,怕回到长安也是个死,投降还有一线生机。

李陵是因为带着少量步卒对战几倍于己的匈奴骑兵,鏖战很久,力战不敌,最后只能投降。

据说本来李陵是诈降,打算伺机带人回汉的,但皇帝本来想让他做第二个李广或者霍去病的,听到他投降立刻暴跳如雷,杀了他全家,李陵只能死心塌地跟着匈奴人反汉了。

可以说,皇帝刘彻就是太自信了,他觉得别人不是人,就是个工具,不论他怎么对他们,哪怕杀了他全家,他们都不敢反。

结果就是现实啪啪打脸,家人都死了,自己回去也大概率是个死,人都想活下去,有一线机会都会争取,何况大汉优待匈奴俘虏,同样匈奴也优待大汉俘虏,投降的汉人过去多被重用。

去匈奴再组家庭,甚至娶匈奴公主,成为匈奴小王,都有先例。

二李历史上就是投降后被封王,反过来跟大汉打仗,成了匈奴中一支力量不小的队伍。

后来李广利被南宫大阏氏设计害死,李陵去劝牧羊的苏武等故事,还有后世杨老令公碰李陵碑,李陵的后世族人历经千辛万苦归大唐等故事,与本文无关,不再赘述。

霍去病把这件事的处置上报皇帝,皇帝很满意,霍去病做事,向来妥帖,打仗总是能稳赢,忠心没的说,办事更是让人放心。

皇帝看着怀里的小囡囡,更喜欢了。

看他抱着孩子,阳石和皇后坐在旁边看的胆战心惊。

又不能说不让他抱,一个老翁想抱抱小外孙女,舐犊情深,不框外吧?

皇帝因为太子府的“瘟疫案”受了很大的刺激,举起的屠刀怎么也放不下来了。

他自己的身体也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卧病在床好几天,今日终于爬起来到承明殿见众臣。

他舍不得放下刚抱到手里的霍姝,于是带着她到了殿上做事。

托了孩子的福,卫皇后见到了好久不得见的皇帝,阳石见到了好久没见的阿翁。

这个孩子简直就是个福星。

皇帝说:“你阿翁是朕的福星,替朕去病,代朕打仗。你也是朕的福星,你一出生,匈奴就降了,惊天大案也破了。哈哈哈,好啊,好……”

皇帝一张嘴,高兴怎么说就怎么说,说霍去病是福星还说得过去,这个小娃娃,才出生多久,有一两件事巧合而已,就被皇帝吹捧成这样。

下面坐着的几位大臣脸上笑着,嘴里附和着,心里腹诽着。

只要皇帝高兴,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反正是个外姓小女娃,翻不了天去。

她阿翁那么厉害又能怎么样,还不是没有保住太子,他自己再得皇帝喜欢,皇帝难不成能传皇位给他?

那是不可能的,功劳再大,连个王都不能封。

高祖的规矩在那儿摆着呢:“非刘姓不能封王。”

他十八岁封冠军侯,已经顶了天了。

霍去病知道自己这次立功,又让皇帝和朝廷作难了。

怎么封赏让人头疼。

于是皇帝开始发挥他的聪明才智,霍去病还没回朝,先封了他的女儿为郡主。

过了几天,犹不满意,又晋封为公主,封号“静姝”。

满朝哗然。

这公主,她这么小,刚满月就是公主了。

皇帝自己的女儿们,都是长到几岁才晋封的,而且长到十五及笄才给的封号。

那些封号听上去也没怎么用心思,有的不得宠的公主甚至一直没有封号,嫁人后用丈夫的官职做封号来代指。

这个侯爷家的小女儿,何德何能,眉眼没长开,品性不确定,皇帝就要封为公主。

当我大汉的公主这么草率的吗?

皇帝任性而为,天马行空,这未婚女子公主是到顶的封号,要不然他还要往上封。

皇帝的感情从来都是外露的,热情丰沛,恣意张扬的。

其实他是动过让这个小囡囡跟自己的刘弗陵定个娃娃亲的心的,或者跟刘病已也行,这个年龄相仿。

但一细想,不行,辈分乱了。

虽然大汉不避讳亲上加亲,但这乱了辈分,似乎,不太好。

而且人家阿翁还没见到孩子一面呢,回来发现女儿被人抢走做媳妇去了,能不生气嘛。

想了想,还是暂时按下这个心思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