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三国之鬼才郭奉孝 > 第52章 人堪断肠否

第52章 人堪断肠否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国之鬼才郭奉孝!

刘岱身死已有数日,州府诸吏,业已为其发丧,设下灵堂。

翌日正午。

郭嘉一身镐素,去灵堂祭奠过刘岱后,前往州府。

州府正堂内。

主簿、治中等州府大吏,及诸从事、书佐,齐聚于此,低声议论不止。

昨夜陈宫连夜拜访数位州府大吏,如此大的动静,众吏岂会不知?

事关自家前程,乃至于身家性命,众吏无不关心。

在众人或惊奇、或抵触、或思索的目光下,郭嘉从容步入堂中,先作揖礼道。

“奋武将军帐下军师郭嘉,见过诸君。”

诸吏见郭嘉如此年轻,便任军师要职,皆大为意外。

治中万潜素与陈宫交好,其人又身居治中一职,于州府内的地位甚高。

故而其人率先开口。

“曹东郡遣足下远涉数百里来此,不知有何贵干?”

郭嘉肃容道:“我主闻方伯为黄巾贼所害,痛心疾首,特遣在下来此吊唁,聊表哀思。”

郭嘉话音刚落,左侧席间,一人便忍不住起身驳斥道。

“哼,足下吊唁是假,为汝主曹东郡图谋州牧之位才是真吧?”

此人正是主簿袁立,在州府中的地位,仅次于治中万潜。

袁立乃汝南袁氏旁系子弟出身,自幼与其堂兄袁术交好。

刘岱身死后,其人便屡屡劝说诸吏,意图迎奉袁术为主君。

郭嘉望向袁立,轻笑一声,言道。

“在下昨夜入城时曾听人说,方伯死后,有人全然不顾忠义。”

“不思为主君报仇,反而终日蝇营狗苟,只欲将兖州八郡国卖与他人。”

“此人说的应该就是足下吧?”

袁立闻言,大怒不已。

州府诸吏,愕然之下乃至有目瞪口呆者。

东汉之际,时人犹重忠义,从忠义入手指责他人,足以毁去一个人的立身之基。

最有名的例子当属三国之时,于禁被关羽水淹七军后,归降关羽,后又落入东吴之手。

曹丕继位,于禁归国。

曹丕让于禁去拜遏曹操的陵墓,但却预先使人在墓中刻画上关羽战胜,庞德威武不屈,于禁屈膝投降的壁画。

于禁见后,羞愧而死。

袁立盛怒下,全然不顾风仪,大骂道。

“匹夫!安敢在此胡言乱语?”

“胡言乱语?”

郭嘉冷哼一声,挥袖道。

“屡屡劝说堂上诸君,意图迎奉袁术入主兖州的,莫非不是足下吗?”

“此事莫说在下,便是城中三岁小儿,亦是知晓,何谓胡言乱语?”

袁立气势一滞,面色涨红,强自辩道。

“后将军(袁术)海内名族出身,士众归附,豪杰归心。”

“以后将军之英明神武,天纵之资,若是执掌我州,定可击退黄巾,使百姓得以安宁。”

“我欲将兖州献与后将军,既是想为刘公报仇,亦是为吾州数百万生民着想,又有何不可?”

“哈哈哈——”

如同听到什么笑话一般,郭嘉仰天长笑,露出不以为然之色。

郭嘉言道。

“英明神武、天纵之资?足下褒奖的未免也太过了吧?”

“后将军之事迹,嘉亦曾听闻一二。”

“其人夕任长水校尉时,便屡违法度,又好奢淫,气高于人,洛阳百姓讽其“路中悍鬼袁长水”,诸君岂不曾听闻?”

“诸侯讨董时,后将军以一己之私,罔顾大局,在粮草上加以掣肘,以至破虏将军(孙坚)兵败,若非我主曹奋武早有预料,破虏将军早被后将军害死。”

“如今后将军新占南阳未久,便有其不修法度,以抄掠为资,奢姿无厌,以至百姓纷纷外逃的消息传入北方。”

“敢问诸君,如此人物,诸君当真愿奉其为主?吾只恐兖州这人间乐土,逢此冢中枯骨,将就此沦为鬼魅之域。”

郭嘉话声一落,州府诸吏便是议论不止,对郭嘉之论断,极为赞同。

袁公路确非明主,兖州万万不可献予此人。

袁立面色赤红,还欲辩解,却苦于郭嘉所言俱是实情,其人又素无急智,以至无言辩驳。

眼见州府诸吏皆是颔首,大为赞同郭嘉这番言论,袁立心中暗自叹息后,最终只能无奈落座。

至于先前挨骂受辱之事,眼下也只有权当未闻了。

又有一人离席起身,郭嘉视去,乃簿曹从事张元。

张元,出身山阳张氏,名族之后。

其父张俭,乃是党人“八俊”之一,于士人之中的名望甚高,后因乡人诬陷,被朝廷下令捉拿。

张俭因此亡命出逃,投宿于郡县名族中。

因为敬佩张俭的名声和品行,众人都愿意收容他,而不是向朝廷揭发。

但收容张俭乃是大罪,因此这些郡县名族,往往都会被朝廷治罪,宗族亲戚上百口皆被杀害。

时人谓之,郡县为之残破。

如孔融,其便是因接纳张俭,导致其兄孔褒被杀。

此事直到张俭逃出塞外,方才终于消停。

张元拱手道:“在下张元,见过足下。”

郭嘉亦做回礼。

张元面朝众吏,侃侃而言。

“古人云:‘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州牧者,一州之长,据万里之土,受王命以代天子守疆。”

“方伯既亡,我等身为汉臣,只应表奏天子,静待王命。”

“岂能私下决断州牧大位?此非人臣所宜为。”

其人言罢,诸吏大多面现赞同之色。

兖州牧之位,无论献予何人,都必定会招来非议。

但若是献予天子,则决不会如此,反而能落个忠于王室的名声。

这或许并非最好的选择,但决计不会有错。

张元直视郭嘉,问道:“郭君以为然否?”

郭嘉心知,此话无法回答,或者说,怎么回答都于己不利。

因此,他思索片刻后,问出了一个极为不相关的问题。

“足下客居塞外多年,未知塞外风光如何?”

张元一怔,不解郭嘉之意,诚恳答道。

“长烟落日,野云万里,霁雪纷纷,风景甚美。”

“果真美景。”

郭嘉轻声一笑,又问道。

“敢问张君,塞北胡人作乱时,君可有暇见此美景否?”

张元欲言又止,无法开口。

郭嘉遂望向诸吏,说道。

“张君客居塞外多年,久不见兖内风景,不知兖中人物,故可任由其亡于兵灾。”

“但君等皆兖州人士,家族尽在此地,也可放任如此吗?”

“董卓为乱时,遣李傕、郭汜二贼劫掠陈留,颍川。”

“嘉闻此二郡如今已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人烟。”

“今又有青州黄巾作乱,其数众达百万,所过残破,州府不能治。”

“若迁延日久,兖内八郡,都将如陈留、颍川一般,就是不知,届时诸君见此,人堪断肠否?”

话声甫落,似有千钧之力,直击众人之心。

一时间,满堂寂静,近乎落针可闻。

张元怔然片刻后,叹息一声,不发一言,默默回到席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