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三国之鬼才郭奉孝 > 第71章 王必朝长安

第71章 王必朝长安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国之鬼才郭奉孝!

曹操就任兖州牧后,提拔了一批元从之人。

如王必,就被其授簿曹从事一职,主管州内钱粮账簿。

曹操遣吏去召王必。

不多时后,其人便至,下拜于堂,口中呼道。

“明公。”

曹操便将欲遣其前往长安出使之事说出,末了又道。

“此行迢迢(tiao)千里,路上有盗匪为乱,朝中亦不安稳。”

“稍有不慎,便致杀身之祸。”

“卿可愿领受此任?若是不愿,吾可再寻他人。”

王必伏拜于地,言道。

“明公但有令下,下吏万死不辞。”

“愿受此任,出使长安。”

“誓为明公讨来天子封拜。”

“王君壮哉。”

曹操极喜王必这番勇于任事之态,大赞一声,转而说道。

“如今地方不靖,群雄割据。”

“河内有张杨,南面有袁术,北面又有黑山贼。”

“卿欲如何前往长安?”

王必不假思索道。

“事关明公大业,岂容拖延?”

“下吏愿一路向西,经河内、洛阳,直抵长安。”

曹操闻言蹙眉道。

“张杨与我并无交情。”

“若被其察觉,恐卿会被留于河内,不得归也。”

王必答道:“下吏可装扮成货商,小心行事,当可无碍。”

曹操依旧迟疑。

这时,郭嘉在旁笑道。

“明公权且安心。”

“哦?奉孝有何高见?”曹操面露期待。

郭嘉从容言道。

“我听闻袁绍帐下巨鹿太守董昭,今已离开袁绍,南下途中却为张杨所留,被张杨待之如上宾。”

“董昭,智谋士也,为人素有远见,深通谋略。”

“明公不妨先书信一封,交好此人。”

“如此,若王君当真被张杨所留,董昭定可助王君脱身。”

曹操闻言大喜,就在堂中,书信一封,遣快马送往董昭。

数日之后,曹操备好五色土、金玉、兖内特产等朝贡物。

王必旋即扮作客商启程。

路经河内时,却为张杨手下兵士发觉,被扭送至郡府。

河内太守张杨,知晓王必欲去长安朝贡后,果不欲放行,反倒想将王必留于河内。

这时,董昭已得曹操手书。

董昭,表字公仁,乃兖州济阴郡、定陶县人。

其人效命袁绍,屡有战功。

昔日袁绍与公孙瓒开战,冀州诸郡纷纷反叛袁绍。

当时的巨鹿太守及郡中诸吏,都认为公孙瓒势力强盛,于是想要归降于公孙瓒。

袁绍听闻此事,遂以董昭为巨鹿太守。

董昭到任后,连设奇谋,月内即平定巨鹿境内动乱。

巨鹿方平,魏郡太守又被贼人所杀,魏郡大乱,袁绍便又让董昭兼任魏郡太守。

董昭再设奇谋,两日内三传捷报,亦只用了极短时间,便平定了魏郡之乱。

正是董昭及时平定后方叛乱,袁绍方才无后顾之忧,得以战胜公孙瓒。

按理说,其人立下如此大功,袁绍本当酬其功劳,封爵犒赏才对。

然而,董昭偏偏出身兖州。

如此出身,自然受到袁绍帐下河北、南阳、颍川等三地士人的共同排挤。

早年讨董时,张邈便与袁绍有矛盾,袁绍甚至令曹操袭杀张邈,只是曹操不从。

董昭亲弟,董访正好于张邈帐下任职。

于是,袁绍手下谋士,便就此事而向袁绍进谗言。

袁绍外宽而内忌,听闻此事后,竟然半点都不念董昭之功劳,欲要治罪董昭。

董昭深谋保身之道,与贾诩类似,得知消息,当即以进谏天子为由,脱身南下。

但他却也未想到,河内太守张杨,因素来敬佩他的智谋,竟不放行。

反倒将其留在了河内,想让其为自己出谋划策。

虽然张杨是将董昭强行留下,但对待董昭,却是待之如上宾,礼敬异常。

董昭阅罢曹操手书后,认为曹操有远见之明,而且知人善战,堪称当世英雄。

精通保身之术的董昭,心中决定将曹操作为将来的一个退路,愿意提前结下善缘。

董昭于是求见张杨。

张杨得知董昭求见,倒是大喜,出堂相迎,礼数极为周全。

他主动寒暄道。

“董公到此,可还住的习惯?衣食可有欠缺?”

董昭道。

“将军招待甚是周全,昭极为感激。”

“故昭特此来为将军进谏一言,以免将军日后悔恨。”

张杨见董昭说的郑重,面色亦是转为肃然。

他整了整衣冠,说道;“董公请言之。”

董昭言道。

“我听闻,将军将曹兖州所遣使者扣留于境内。”

“不知可有此事?”

张杨微微颔首。

“不错,确有此事。”

董昭叹息一声道:“将军此举乃是自招祸事啊。”

张杨心中一惊,忙问道。

“董公,这话从何说起啊?如何就是自招祸事?”

董昭从容言道。

“如今袁绍、曹操虽然结盟,宛如一家,但久而久之,两人必定会反目相争。”

“曹操势力尽管现下比袁绍弱小,但以我观之,他是有志于天下的英雄,日后必当战胜袁绍。”

“如今将军既然有机会与曹操交好,为什么不去利用?反而要主动去与他结仇?这难道能算明智之举吗?”

“如果将军能主动结交曹操,并为他引荐朝中诸公。”

“那么将来曹操事有所成,他难道会忘了你今日相助的情分吗?”

张杨本就深服董昭之智,听闻此言,再三思索下,却是深以为然。

他扼腕而叹道。

“若非董公,我几乎就要坏了大事啊。”

于是放行王必,并且主动上表朝中,举荐曹操。

董昭又为曹操给李傕、郭汜等西凉诸将写信,并且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身份、地位示好。

从此,兖州到长安畅通无阻。

长安的消息,也终于能够及时的传到兖州之中。

顺利到达长安之后。

王必先行拜访李傕、郭汜。

李傕、郭汜见到王必,询问了几件事后,故意说道。

“关东的诸侯,向来目无朝廷,都想要自立天子。”

“如今曹操虽然派你来,却没有表示什么诚意。”

“我欲将你留在朝中,等曹操表示出诚意后,再将你放归。”

王必闻言,听懂了李傕、郭汜所言的“诚意”二字。

他左右扫视一眼,看向了面前堂柱,而后坚决说道。

“我家将军心怀大志,二位将军如果想要通过我来威胁我家将军,定然不会如意。”

“如今我既然没有达成使命,又怎么甘心受辱?”

“我当死于堂下,以此来告诉天下人,千万不要来关中朝贡。”

于是,王必便要一头往柱上撞去。

“且慢!”

时任黄门侍郎的钟繇,立马劝阻。

他向李傕、郭汜说道。

“如今天下英雄并起,各自矫称诏命,专断横行,只有兖州牧曹操心向王室。”

“如果我们拒绝了他的善意,并且让使者死在这里,那么,天下人恐怕都不会心向朝廷了。”

李傕、郭汜闻言,以为然。

又见王必眼神坚决,显然依旧抱有死意,遂不敢再行逼迫。

二人索性好好款待王必,接受了曹操的示好。

向天子请来了拜曹操为兖州牧的诏令,礼送王必离开长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