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三国之鬼才郭奉孝 > 第72章 青州兵

第72章 青州兵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国之鬼才郭奉孝!

初平三年,七月中旬。

公孙瓒界桥大败后,发动的青州攻势卓有成效,连下平原、济南、齐国。

徐州兵马得以沿琅琊北上,经齐国、济南,入平原郡。

曹军与徐州军在东郡与平原郡边界小有摩擦。

夏侯惇牢记郭嘉叮嘱,并不浪战,谨守城池。

消息传来,州府群吏议论纷纷。

皆认为徐州军大举入寇在即,劝说曹操将大军调往东郡,以作提防。

曹操、荀彧、戏志才等皆难以决策之时。

郭嘉独言。

“青州黄巾新降,野心未伏,若见大军离去,必定蠢蠢欲动。”

“一地生乱,则诸地响应,贻害无穷,故兵马绝不可轻动。”

“陶谦性虽刚强,亦有远志,但其为人贪利,绝不敢以一州之力,擅侵我兖。”

“眼下之举,无非试探,若见我防守不密,则趁机夺民取财,以获小利。”

“只肖我军谨守城池,其人眼见无利可得,忌惮于两州大战,必当暂时罢兵,以免引火烧身。”

“唯独金尚南下至今已有两月,其人恐生别意,当广撒斥候于陈留、颍川,若见此人北上,则立遣精骑击之,定可一战而破。”

郭嘉言罢,除戏志才、荀彧认同外,州府群吏,多有异议。

众议纷纷之时,曹操独断,尽依郭嘉之言而行。

半月后,先是北面有消息传来。

徐州兵见东郡防守严密,果然不敢扩大战事,陆续退离。

而后南面亦有消息。

金尚当真北上,意图以兖州刺史之名,说动陈留豪族,反叛曹操。

且喜此时王必已从长安归来,带来了天子诏命。

曹操即将其被天子诏拜为兖州牧一事传于全州,而后遣夏侯渊、曹仁统精骑,急击金尚。

金尚麾下,多为袁术兵马,孱弱不堪。

二将果然一战即破。

金尚大败,数千兵马,只余十余。

其人仓惶逃于南阳,几近丧胆。

州府诸吏至此俱服,皆言郭嘉料事之准,如有神助。

九月下旬。

曹军追击最后一部黄巾军至济北,与济北相鲍信前后夹击,战而破之。

黄巾缺衣乏粮,走投无路下,只得尽数降于曹操。

至此,兖州境内,黄巾贼患尽除。

收降青州黄巾后,曹操得到了百万之众的男女人口。

其中,丁壮不下三十万数。

曹操从这三十万丁壮之中,选拔精锐,预备大举扩兵,用以防备明年的战事。

因其等籍贯皆是青州,故时人多称其为青州兵。

在东郡、山阳、任城、济北、东平等曹操实际控制的郡国之内。

曹操继续推行郭嘉早年所写的《屯田策》。

大举收取州内因战乱而致无主的荒地,并向当地世家豪族,购买土地,用以安顿这陡然多出来的百万青州人口。

昌邑一战,李乾彻底为曹操所折服,认为曹操是真正的命世之人。

在李乾的一意坚持下,济阴李氏,遂开始全力相助曹操。

不仅出借族中粮草,还借予耕牛、铁犁等物。

甚至州府提出的一些购买、置换土地的要求,济阴李氏亦是应允。

此外,去往它州求购粮草的商队,此前数月,亦陆续回归。

再加上州府、郡府的余粮。

多管齐下,总算是凑齐了这百万黄巾过冬所需的粮草。

然而,如济阴李氏这般能够认清时事的家族,总归是少数。

地方豪强,下层世家,往往视土地为根基。

其等既眼馋于那些无主荒地,又想趁机收纳青州人口为隐户,私下动作极多。

这些世家及豪强,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在州府,都有极大的势力与人脉。

其等勾结当地县官,地方小吏,乃至州府大吏,从而获取土地及人口。

依《屯田策》,曹军未来的粮秣与兵源,大半皆出自这些青州屯民身上。

世家豪族的做法,无疑是在挖曹操的墙角。

故而,曹操对此侵占之举,亦是绝不姑息。

数月以来,兖州数郡,皆有大姓,因为侵吞田地之故,被曹操施以雷霆手段,举族夷灭。

男女老少,一概诛杀。

其中甚至还有数个于地方素有名望的世家。

而原兖州州吏,亦有不少人,牵扯其中,轻者被解职,重者被杀。

济水水面上,连月见血。

一时间,刚刚因为黄巾之乱平定而安定下来的兖州,底下又是暗流汹涌。

豪强世家,无不震恐,私下之间,往来极为频繁。

“曹孟德乃是得我等助力,方可以区区太守之位,得据一州之地。”

“其人为兖州牧后,未对我等如何赏赐,州中美职,或是予其族亲,或是予其元从。”

“今我等只不过是要些无主荒地罢了,干其人何事?其居然连连屠戮名族,老幼尽数诛杀,着实可恨!”

“眼下看来,当日我等信郭奉孝所言,迎奉此人入主兖州,乃是大错特错。”

“我等不可在此坐以待毙,诸君可有良策?”

一人沉思片刻后,言道。

“曹孟德固然凶厉,但其人确实知兵善战。”

“百万黄巾,在其手中,只支撑了区区数月便土崩瓦解。”

“若以武力相抗,诚然下策,不仅难以如意,反而会引火烧身,祸及妻儿。”

“听闻东郡陈公台效力于曹操麾下,而且深受曹操器重,不如请公台从中说和?”

众人齐齐言道。

“此举甚好。”

其等寻至陈宫,说以此事。

末了又请陈宫向曹操进言。

陈宫自己亦是世家出身,与其余世家,或为姻亲,或为故交,故而推脱不得。

于是陈宫来见曹操,言道。

“近来明公行事太过酷烈,屡有诛族灭家之举。”

“州人闻知,皆是震恐,人心亦不安定。”

“望明公能稍济以宽和,少行屠戮之事,如此,则兖州安矣。”

自上次陈宫拂袖而走后,曹操与陈宫,也有数十日未见。

曹操每次遣吏去召陈宫,陈宫总是称病。

今日,曹操见陈宫来访,本来还极为高兴。

未想到陈宫居然是来说情,当即冷笑一声,从案中甩出数封文书,与陈宫道。

“公台,吾非酷吏,亦不愿多行族诛之事,唯独这些人,鼠目寸光之余,却又极为贪婪。”

“吾初时亦忍让三分,未料其等竟然以为我软弱可欺,将我法令置之于不顾,乃至公然违抗法令。”

“《屯田》之策,乃我治下之根基,却因其等举止,使此策难以推行。”

“吾至此方悟,乱世当用重典!刑罚岂可止于大夫?唯有杀到其等胆寒,方可能使我法令得行。”

陈宫先是看向曹操扔出的那几封文书。

见上面提到的都是某地世家、某地豪族,公然抗法之事,甚至还杀死了州中吏员,眉头不由紧蹙。

但听到曹操随后杀气腾腾的话后,他却极不认同,言道。

“明公此言谬矣,自古以来,刑不上大夫,此春秋之义也。”

“想当年光武立国之时,便是借助世家豪强之力,如今明公之所以能坐领兖州牧,亦是多亏州府诸吏所请。”

“明公因其等之力,方能成事,今日怎么能因为区区黄巾贼,便对其等大加屠戮?如此岂不伤州人之心?”

“若明公愿意舍下部分黄巾,再分些许土地与州人,而不是一味庇护这些黔首贼寇。”

“吾州士人豪杰,定然会感念明公之恩德,全心拥戴明公。”

曹操紧盯着陈宫,片刻后,方才幽幽道。

“公台,青州黄巾,已降于我,如今已是我治下之民,非卿口中的贼寇。”

“贼寇二字,卿日后不得再提。”

“至于你所说的感念我之恩德,哼,只恐届时我退一步,其等便会如先前那般,以为我软弱可欺,继而得寸进尺吧?”

“我知卿是受他人所请而来,卿可回禀他们,凡吾所设法令,若有犯者,吾绝不轻饶。”

“言及于此,若再不信,他日受戮之时,莫要谓吾言之不预。”

陈宫闻言怔然多时,始知曹操心意之坚决,于是拱手说道。

“宫告退。”

目送陈宫离开,曹操幽幽一叹,神色却是愈发坚定。

当日,曹操即令诸将领兵,以清剿匪盗为名,巡查州内。

暗流涌动的兖州,因为兵马的巡视,陡然宁静下来。

但它注定不会消失,只是在表面的平静中,酝酿着下一次的风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