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天堂里的马车夫 > 第23章 要成为一支蜡烛

第23章 要成为一支蜡烛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天堂里的马车夫!

学校里陈师毕业的教师不少,按理刘连舟呆着应没什么压力的,可莫船他们让刘连舟有了压力。

当年不论在马家凹,还是西坡,刘连舟还有才子的感觉。可到阳中后,刘连舟觉得自己什么也不突出,就字还算写的好,可他们几个写的字另有风格,特别是愚同的字写的不比自己的差。

闲聊时,他们总能侃侃而谈,说到有些事自己都插不上嘴。也听了他们的课,虽然有的教师心里不认为他们这样就能带出好成绩,可就讲课本身来说,他们是比很多老师高了一层次。别说学生们听着怎么样,就教师们听了也有不少收益的。这是别的老师讲课所没有的。

看他们一天快乐的样子,虽他们说自己是新和尚,可就在那份快乐中,刘连舟还是看得见他们心底里的优势。

这优势让他们可以看得远。但刘连舟看着他们时,却有些不解,他们可以看得远看得高,却看不清脚下的事情。一年级五个班,最活的是他们三个班,再下来是刘连舟的班,最严的是五班,可就是五班,月考第一,期中考试又是第一,已被学校表扬了几回。

莫船他们自然也有想法。可听他们平时的闲聊,似乎对学生的教育比抓分数更重要。对表扬之类的事,他们也想,可不表扬了,也不太在乎。刘连舟无形会受他们的影响,都是年轻人,谁还会顾忌那么多。可刘连舟知道大事情是由小事情积累来的,既然教书了就要按这行的规则办。

教育这行看得是分数,到头来没有分数说什么都没有用的。

虽然平时也没有人把分数挂在嘴上的。可带班么就要稳,不出事,在该表现的事情上有所表现,表现时还不要出些花点子让人觉得不实在。一个班和一个人一样,第一印象很重要。要有平时的表现,也要有最后的成绩。这样才能形成最终的印象。而最终的印象是一点一滴的形成的,若平时不注意到头来别人对你的印象也就是那样了。刘连舟知道他们还不会有这样的体会。

刘连舟当初要离开西坡,父亲不理解。问,不是呆的好好的么?

但刘连舟知道自己呆的不舒服。可不舒服在哪,又不好给父亲讲。于是只说想到中学去,而且想离开槐庄到阳湾去。

父亲又问为什么时,刘连舟逼急了的说,小学的人太少,女的更少,和外界接触的机会也少,哪能找个有工作的对象,要不说个农村的算了。

父亲听了倒笑了。刘连舟明白父亲笑的意思,是自己想媳妇了。

父亲就没有再说什么,只让自己写申请行了。后来自己就写了,也就顺利的调到阳湾初中。调成后父亲对自己说,到阳湾后好好干,也早成家。

虽父亲没多说什么,但刘连舟知道父亲肯定又是找了人花了钱的。阳湾是个好地方,这辈子若没有别的出路,这里是可以呆的。但呆,就要呆出个名堂来。

这是他离开西坡时心里下的决心。

阳湾初中在整个关东都是个好学校,刘连舟自然知道能来的人总有些关系。来后见到陈师的同学李红军和秋建平时自己就更明白。李红军陈师刚毕业就分到了阳湾,秋建平是第二年调来的。李红军父亲是镇上的一个副书记,秋建平的舅舅是一个大局的副局长。他们见到自己后自然也热情,可刘连舟还是感到隔了层什么。

另一个让自己惊奇的人是白发省。他是自己小学五年级时的班主任,后来调到阳湾初中,没想现在成了主任。当年他对自己是极亲的,只那时毕竟太小,师生间的感情不知如何表达,也就有点淡忘了。白发省还是记得他的,虽没多说啥,但刘连舟还是觉得亲近。分课时,老师还叫他去问了问。刘连舟说,还是代语文吧。白发省也就给他排了语文课,可自己代的并不突出,五班的语文成绩总压着自己。

刘连舟没想到遇上莫船他们。

莫船当年在槐庄初中是有名学生,他和刘连舟算同级不同班。刘连舟那时学习自然也好,两人也就认得,只没过多的交往,莫船中考后到关府读高中去了,而没有上中专。既然是一起分到阳湾的,也就与他们几个走的近。

可再近时,心里就有些不舒服,自己总走不进他们的圈子似的。

他们也没拒绝刘连舟什么的,可就是在一起时,刘连舟总感隔了点东西。

时间一长,刘连舟也能想来不能很好相融的原因在哪里。

中师和提前工作的经历,让自己与他们有了不同。这种经历的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人生想法。既然如此,刘连舟就想自己还是要走自己路的好。

李红军是团总支的宣传委员,秋建平是教务处的干事。虽没正式的名分,但看样子是踏上了路。想想他们及他们的背景,刘连舟感到在阳中要呆的好怕不易。

闲暇无事时,他爱同秋建平他们说说话,特别爱听他们说阳中的事。

有回说到阳中教师间的关系。刘连舟说,我觉得咱阳中真的有点魏校长说的是一团和气,倒比我在西坡时的人际关系好多了。

秋建平就笑说,这是你的看法,西坡时你是主任,在这儿一个普通教师知道啥,况且你又是新来的。

就给他讲起学校这几年的事。

秋建平问,你看自魏校长有多大?

刘连舟说,有三十六七了吧。秋建平就说,你那眼睛,魏校长今年也就三十三四吧。他当上时刚三十出头,是我来前几个月当上校长的。

刘连舟说,真看不出。秋建平说,看不出的地方多着呢。现在学校平静了,我刚来时可不是这样。我来前一年,局里觉得老校长的年纪大了,准备提个副校长。当时老校长与尚明理和唐长明好,那时魏校长是政教主任,尚明理是教导主任,唐长明是工会主席。以老校长的意思是让尚明理上,让唐长明接教导主任的。可魏林科也要上,不但要上,还想上正的。这事传出后闹得沸沸扬扬。还是魏林科有办法,果真由他上了,而且是正的,老校长被调到县进校当了工会主席,尚明理被提成副校长兼教导主任,白发省被提成政教主任。这尚明理也极精明之人,年纪又大魏林科几岁,两人要共事就有些难。人家也会弄事,我来学校没多久就调到另一中学当校长去了。尚明理走后,白发省当了教导主任,周连生接了政教主任。反没唐长明什么事。

为什么魏林科提这两个人,你问老教师都知道的。魏林科当政教主任前是英语组的组长,白发省是语文组的组长,周连生是数学组的组长。三个人平时爱在一起,这魏林科年纪虽比他俩小几岁,可这两人却听他的。大家称他们为‘三套车’。谁也没想到,几年后阳中由这‘三套车’主政。

尚明理的教导主任当的要比魏林科早,他当主任时,同工会主席唐长明和理化组组长秋拴良走得近。他们三人同老校长的关系也好。谁也没料到斗争的结果,老校长被挤跑了,尚明理被挤跑了,‘三套车’倒大获全胜。

刘连舟听得入迷般的问,魏校长有什么背景吗?

秋建平说,笑话,没背景能这么弄事。不过平心而论这魏林科确实有两下,书教的好,人也会来事,把你哄了你还把他感激的不成。

刘连舟说,怪不得唐长明总一脸严肃样,秋拴良说话怪怪的。不过我看他俩也敬魏校长的。

秋建平说,这个自然,特别是唐长明是极精明的人,他们何至敬校长,对两个主任也敬的。当然这三人也敬他们,唐长明和秋拴良在阳中呆的时间长,在阳湾的人脉广,不少事还得仰仗他们。所以大家表面上就都是一团和气了,至于每个人心里怎么想,就只有自己知道。

刘连舟听完后说,真想不到,有这么多内幕。秋建平说,你也不是刚教书,哪里能有风平浪静的,越是好地方越不会风平浪静。对了我私下听说,魏校长要走了。

刘连舟问,真的?他这一走怕又有不少波动吧。

秋建平说,真要走了,还不知怎么动呢?”

秋建平说时,脸色有些凝重样。刘连舟看了也没说什么,只觉得心向下沉。

这天早上,刘连舟起得早。

昨晚没电,他也就早睡了。早上起来本想点蜡也没有,就摸黑穿了衣服,走出房子。

天还黑着,只学生已零星的来着。上完厕所出来时,有些教室已点了蜡,学校也就有了生机。刘连舟回到房子,点了蜡,洗涮了下,就去灶上吃饭。这时大多数老师还没起,吃饭的人不多。

周连生蹲在一旁边吃饭边发牢骚,说,亏得教育是不用电的,要不这三天两头的停电早完了。周连生后面一位老师听了说,正因为教育没电也行,才给你停,没见给北机和铁路上停。

刘连舟没多说话,吃完饭,放了碗,径直去了教室。

因没电学生便有种淘气的心理,都在教室乱窜。一会儿蜡亮了,一会儿灭了,闹着玩。扫地的同学也因停电没水,教室里就一片灰尘。一路看过去好多教室是这样的。

到了班上,学生见老师来了就静了下来。连舟也没说学生,就让学生到自己房中取些水,快扫地。就看着学生把地扫完,然后让学生点了蜡烛读书,人也慢慢地到齐了。

看着这五十四名学生在蜡光下读书,口中的气流不时会使烛火抖动。朗朗的读书声同着这抖动的烛光充溢在教室,抬头看得见房顶的檀柱,低头看得见学生红扑扑的脸和一张一合的嘴。

蓦地,刘连舟有种感动。人们历来把教师比成蜡烛,自己不觉得什么,此刻站在学生中刘连舟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根蜡烛。那朗朗的读书声,那抖动的烛光好似生命的呼唤和心灵的跳动。这教师是应好好做的,刘连舟在心里对自己说。

正想着这些时,魏林科,白发省,周连生走进了教室。他们一句话也没有说,在教室里走了一圈就出去了。刘连舟一直呆到上了早读,他们的英语老师来后他才走出教室。

身后那些烛光似因由语文换成了英语而有了别样的抖动。

早读快下前,刘连舟正在房中看教本,愚同跑进来说,你早上都干了啥,叫校长把一(2)班直夸?

刘连舟一笑说,我能干个啥?校长夸我班啥了?

愚同说,你装傻,校长不会没原因的说一(2)班的好吧。”

刘连舟说,那你说校长咋说的,我也好想想是啥事。

愚同说,急了吧,想听?好,我给你说,早读上了不久,我从厕所出来,在花坛边,魏校长对两个主任说,一(2)班能做到的,别的班就也能做到。班主任什么时候起作用,就是这些异常情况下。工作做的好不好,细不细今天你们也看到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确有天壤之别啊!听明白了吧,校长还‘啊’了一下,你还说你没做什么。

刘连舟想了想说,我也就是没做什么,就是早起了些,去教室看学生扫地读书了。

李愚同一笑说,这就对了,看来你这蜡烛可当对了。凡事最怕有个对比,一对比,你这蜡烛不只把一(2)班照亮了,也照出别班的黑暗。今早停电,我可是睡到早读上了才起的,这一对比就更强了,我就等着挨批吧。

刘连舟说,你说的重了,又不是啥大事。一个人,一个班,那会因一件事就能看清。

李愚同说,啥叫一沙见世界,一水显本质,领导不可能看到你每时每刻做的事,他对人对事的看法总是由他看到的来做判断的,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

刘连舟说,你还分析的透彻,你这也是一沙见世界么?愚同说,当然,你若不信的话,咱们等着瞧。

刘连舟在校长他们走进教室时,心里已为自己今早能起的早窃喜了。但也没多想,只是觉得留得这个印象还不错。听了愚同的话,他倒没想校长会这么想问题。

虽自己驳了愚同,可愚同说的刘连舟还是想得来的。好歹他也干过主任,虽小学中学有差异,但领导的心思还是相同的。

看一个事情时,一味的坏下去,虽也气,可这气有些无处使。若见了一个事情中有一两个人做的好,这话就好说了。对人对事表扬总比批评好。但表扬从来是双刃剑,说这个的好时,就是说另一个的不好。更有的好处是通过表扬达到的批评,易于转移怨恨的对象。也就是说,对一个人若直接批评他,他就可能对你心生怨恨,但以表扬别人的方式批评他,他就不怨恨你,而怨恨那个被表扬的人。

所以凡事的典型并不好当,即要承受被表扬的喜悦,也要承受被人无端怨恨的苦楚。听愚同的口气自己这回是当了个典型,不知别的老师会怎么看。

这么想时,就想起西坡那个老教师说的话,在一个单位里,别人怎么看不要紧,重要的是领导怎么看。这时早读课也下了,第一节刚好有自己的课,他收拾好就准备去上课。

走进教室再次面对学生时,刘连舟半天讲不出话来。学生面前的蜡烛已不见了,他们的脸都有些红,眼睛睁得大大的望着他。刘连舟有些羞涩的低了头,停了一会儿,他又抬起头面对学生的眼睛,他想到自己刚才想的那些事,心里便觉着不自在,想对学生说点什么,却又不知说什么好就又低了头。

再次抬起头时,学生们笑了,他也笑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