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皇城后 > 第20章 王招艺挣大钱的机会到了

第20章 王招艺挣大钱的机会到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皇城后!

王招艺已经在外面闲逛了一个上午,实际上大部分时间他都是找地方坐着,因为他腿疼,到了中午,他到面馆吃了一碗面。

他不想回四合院,尤其不想看到赵姑娘。

到了下午他才回去,但他发现他的门口放了四袋东西,打开一看是四张干驴皮。

回头问房东老刘,人呢 ?

老刘说,走了。

王招艺说,那钱呢,

老刘说,赵姑娘给的。

王招艺说,赵姑娘给的?

老刘说,咱这小院儿不起眼儿住的可都是有钱人呢。

第二天一早王招艺在洗衣服的时候,赵姑娘出来洗漱。

王招艺说,姐我这就把钱拿给你。

赵姑娘说,什么钱?

王招艺说,给我师傅的收货钱。

赵姑娘说,给冯老伯收的货,你给我钱干什么?

王招艺说,我师傅给我留了收货钱。

赵姑娘说,可这货也不是你收的呀。

王招艺说,可我师傅给我留了收货钱,我就应该替他收货呀!

赵姑娘说,行了,别说了,你不让我挣你的钱,还不让我挣老冯头都钱吗?

赵姑娘不收钱,他也是没有办法,但是他知道以师傅的性格,一定会把代收货挣的钱给赵姑娘。

心想,这女人真是耽误事儿,但是转念又一想,人家赵姑娘给了钱收了货,还是自己耽误事儿。

师傅中午就回来了,还领了两个人,这次去收了不少货,这两个人就是没有得到货款来领钱的。

王招艺跟师傅学了四张驴皮是赵姑娘给钱的事儿。

老冯说,那你干什么去了?

王招艺说,我没在家。

师傅瞪了他一眼说,先把骡子身上驮回来的货卸下来。

那两个人也一起帮着卸货,卸完货,王招艺听说这两个人是来取钱的,就将20元银元拿出来递给师傅。

但师傅说,这不够你先揣着,留着收货,师傅回屋去取钱。

师傅取出钱袋,王招老看到沉甸甸的钱袋,心想,这得有多少啊?师傅给来取钱的人每人十几块银元,他们谢过师傅就走了。

师傅又喊出了赵姑娘,给赵姑娘14块银元。

赵姑娘不好意思的说,冯老伯我只花了十二块银元,你不用多给。

但师傅坚持给十四块银元,说,这是规矩,谁都得拿的。

赵姑娘乐呵呵的收下了,王招艺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儿,心想,还不如给她一块钱,跟她睡一觉,也不会跟她生气,还没挣到钱。

房东老刘凑上前来说,冯老哥,你这得有一百块银元吧。

老冯说,一百多。

房东老刘说,你出门在外把这一百多银元就放在这屋里,你不怕丢吗?

老冯说,丢什么丢,这院里一天到晚都不断个人,再说了,我不锁上了吗?往哪丢啊?这年头把钱放在你的院子里比哪都安全,这要是背在身上不光钱丢了,命都得丢了。

房东老刘说,有点道理呀。

老冯说,况且这钱也不多,我屋里三盒上等的阿胶,再加上这些干驴皮。现在手里是货多钱少。

房东老刘说,那是,那是。

王招艺在想自己将来能不能也变得这么有钱,等有钱了就把赵姑娘娶过来,不行,赵姑娘还得带个娘,带娘不方便。还是娶花水仙,花水仙带个孩子自己没后,带个孩子好?也不好,花水仙有点虎,爱骂人像男的,最好是娶赵姑娘带着花水仙的孩子。

这时他感觉自己屁股挨了一脚,本来就疼,这回更疼。踢他的是冯老伯,王招艺看了一眼。

冯老伯说,货你收不来,活儿你也不干,在那儿发什么愣?咱俩得把这屋里外面的货收拾收拾,明天有人来拉货。

第二天中午果然有人赶着马车来拉货,拉货人先递给老冯一个包裹,大家都看出来了,里面是银元,很多,得有四五百块。

拉货人说,这是家里给你带的。

老冯说,这么多?

拉货人说,家里人叫我告诉你没有货了,涨价了。

老冯说,我已经知道了,这几天我已经通知下去了。

再涨下去,好驴都要杀了卖皮了。

拉货人说,没有办法呀,驴皮少,阿胶贵呀。

老冯说,别在这儿说了,你也进屋歇会儿吧。

拉货人说,就别歇着了,装货吧,着急呀。

老冯说,水路旱路啊,这么着急。

拉货人说,火车。

老冯惊讶的问,火车?

拉货人说,没跟你说吗?家里没货了着急,托了关系的。

货很快就装完了,一共也没有三十张驴皮,拉货人说,就这点。

老冯说,你不是说了吗?没货,哪儿都没货。我才来到这几天,就这些。

拉货人说,那下趟来还用给你带钱吗?

老冯说,不用,俩月都不用。

货拉走了两三天,老冯也没有下去收货。而是在家进进出出的,联系收货人。送货的人也没有几个,有时就跟大家坐在一起闲聊。

房东老刘问,冯老哥,最近你咋不出去收货了呢?

老冯说,我在家看着钱。大家都笑了,你们笑什么?我出门只能带几十块,家里还有那么多,我不得在家看着。

换成银票揣在身上也危险,有人卖货还得换回来不方便。

程大哥说,有你徒弟在家看着,天天都不走还能丢?老冯也笑了。

李大哥说,那你给我们讲讲,这东西这么挣钱,你为啥不去收货?

老冯说,说说。

王招艺说,说说,师傅你说说我也学学。

老冯说,今天人挺全,行,说说就说说。我不下去收货,是因为我收不来货。

你们看这两天有几个来送货的?从唐宋到明清,也包括现在的民国,古往今来,任何货物在涨价的时候,你是收不到货的。只有在掉价的时候,才有大量的货源。

以粮食为例,当粮价过高时,任何个人你也收不到粮。不管是地主还是百姓,手里的余粮都是不卖的,他们等待继续涨价。

灾荒年代更是如此,你家饿死人了,我家余粮都不卖。越不卖他就越贵,越贵越不卖。

反之,当粮食掉价时,人们会疯狂的卖粮,甚至会因为卖不上粮食而打架。会自己主动降低粮价。越贱就越卖,越卖就越贱。

供求关系完全能够决定货物的质量,数量和价钱。一千年前就是这样,再过一千年后依然还是这样。粮食是如此,驴皮既是如此。

这几天我去也收不上来货,他们在等待涨价。再过几天,当他们手里压了货而没有了钱,看着市面上还有货,能挣钱,但是没钱收的时候,他们会认可市面上的任何价钱,到时候收也好收,多了没人去,他们会自己送来。这与赔挣没有关系。

院里的人都听傻了,有些人一头雾水根本就没有听懂,而王招艺听懂了,跟大伯讲的道理是一样的,但是比大伯讲的好。

是的,老冯说的对,没过十天,就有人来询问驴皮的价钱,但是问的多卖的少。

老冯准备下去收货了,他告诉王招艺,最低四块银元,如果又多又好就要等他回来,可以加点。

老冯上午刚走,下午就来了两个人,带了十几张驴皮,不过是四块银元一张不认卖。

说是现在涨价,需要加一点钱。王招艺说,那我做不了主,我也没有那么多钱,需要我师傅回来你们可以等。

这两个人都来过,就将驴皮放在了王招艺这儿,说,我们就先住在城里,明天再来。

第二天这两个人还没来,就又来了三个卖货,又拿来了十多张驴皮。

王招艺数了数,一共二十六张驴皮,五个卖货的坐在这儿等着。

王招艺有点着急,但他知道师傅最快三天回来。

中午赵姑娘出来将王招艺喊进了自己的屋,王招艺有点不想进,赵姑娘说,进来吧,大白天吃不了你。

赵姑娘问,这些人还是四块银元不认卖吗?

王招艺说,是的。非要等我师傅回来多要一点。再说了就是认卖,我也没有那些钱呢。

赵姑娘问,你有多少钱?王招艺回答,我师傅给我留了二十块银元。

赵姑娘说,我是说你有多少?王招艺有点犹豫。

赵姑娘说,我不偷你钱,就说你有多少?咱俩钱要是够,我就跟他们说说就买下了。

王招艺说,我有二十二块,加上我师傅给我留下的一共四十二块。其实我师傅屋里有钱,但是我没有钥匙没办法。

赵姑娘说,到了下午再说。

中午王招艺给这五个人买了大饼,烧了两壶开水。

到了下午,赵姑娘今天并没有出门,出来对这五个人说,各位大哥你们在这儿等也不是办法,冯老伯不一定哪天回来,他有的时候一出门就是三四天。

再等下去,你们这人吃马喂不也都是本钱吗?还耽误大伙的时间。价钱你们都知道四块。大伙要是同意,我们就给你们钱。

五个人分成两伙,商量了一会儿,觉得还是应该加点钱。

王招艺说,真加不了,那你们就再等等吧。天快黑了,昨天来的两个人决定不等了同意四块银元将驴皮卖掉。他俩拿来十二张驴皮,王招艺的钱不够,赵姑娘添理了六块银元。

王招艺打开两袋看了看,然后将驴皮拿到了自己的屋里。

同时剩下的三个人也决定不等了,也将驴皮卖掉。这三个人手中有14张,需要五十六块人员。但赵姑娘只拿出了三十九块。

对王招艺说,你等等,赵姑娘走向房东老刘,老刘一整天除了吃饭时间,始终在门口坐着。

赵姑娘小声对老刘说,刘叔帮老冯头垫点钱不白帮。

老刘说,我的钱放在钱庄,没有现钱。

赵姑娘说,帮帮忙呗。

老刘说,有钱我能不帮你吗?你在这住多少年了?还不知道我,放在钱庄的钱没有什么大事儿,只进不出。

这时卖烟的李嫂过来跟赵姑娘说,算我一个不行吗?

赵姑娘说,你有多少钱?

李嫂说,划了划了也就八块。

赵姑娘说,还是不够啊。

李嫂说,这老程也没回来呀,他也应该能有点,这挣钱的事儿别落下人家。

赵姑娘说,没办法了,她手拿四十七块银元,对剩下的三个人说,你们要是信得着我们和冯老伯,先欠你们九块银元,你们下次来找他一起算,行吗?

三个人合计了一下说,我们拿走两张,欠我们一块,赵姑娘看了王招艺一眼,两个人都说,行。

王招艺依然是打开两袋看一看,那三个人其中的一个说不用看,我们的货没问题,都晒干了,我们都来好几趟了。

三个人走了,王招艺和赵姑娘将驴皮搬到王招艺的屋里摆好。

赵姑娘说,你说老冯头还会每张驴皮加半块银元吗?

王招艺说现在涨价应该还能多点儿。

赵姑娘笑盈盈的说,挣钱不花死了白搭。

第二天早晨仍然有人来卖货,但是他们实在拿不出钱来了,那人也不同意等就走了。

王招艺依然在洗衣服,赵姑娘依然在洗漱。

赵姑娘说,你师傅今天会回来吗?

王招老说,不知道。

赵姑娘说,那些货你全都看了吗?

王招艺说,没有,就看了昨天看的几袋再没看。

赵姑娘说,可别有不好的,你拿出几袋看看。

王招艺说,不能,这东西晒干了就行,从来也没出现过坏的。转身进屋拿出了两袋儿,打开了一袋儿,感觉没什么问题。

赵姑娘看了一眼说,这东西咋就那么值钱? 王招艺没有说话,赵姑娘看到王招艺,盯着另一袋儿看,但是不说话。就问,怎么了?

王招艺仍然不说话,赵姑娘用手搓了一下王招艺,问,你怎么了。

王招艺说,莲花结。

赵姑娘问,莲花结是什么?

王招艺指着第二个袋子的系口袋绳,非常惊讶的说,这个口袋绳是我系的。

赵姑娘说,昨天晚上打开过的。

王招艺说,不是,这是我第一次收驴皮,打开看过系得口袋绳。

赵姑娘说,那不早就拉走了吗?

王招艺说,你把老刘喊来。

赵姑娘把老刘喊来,老刘说,系这种口袋绳的,不一定只有你自己会,

王招艺说,这种系法,一般人不会拿他扎口袋。如果他是我系上的,那这里边应该有一片有我的牙印。

王招艺将口袋打开,把驴皮倒出来,很快他就找到了带牙印的那一块。说,这袋已经用火车拉走了,怎么会又回来呢?

2023年7月10日

辽宁省新民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