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县令大人:小女子要搞钱 > 第74章 大雪城外偶遇县令大人

第74章 大雪城外偶遇县令大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县令大人:小女子要搞钱!

罗老三和郑氏说话间,严至的声音从外面传进来,“爹,娘,起了吗?你们先在屋里别出来,我把门口的雪铲走。”

屋里人听了都是一惊,这得多厚的雪,竟是把门都挡住了。刚睡醒的罗好,也惊讶的扑闪着大眼睛,随即就有一丝兴奋。

下大雪了,又可以在雪地里滚着玩了。

等严至把正屋门前的雪铲开,罗老三推开屋门走出去,大都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

院子里铺了足有两尺来厚的雪,从正房到严至兄弟两个住的小隔间,有一排深深的雪窝,是严至走出来的。

小隔间的窗子半开着,罗直披着被子的小脑袋露了出来。

显见,严至也是跳窗而出的。

屋檐上,院墙上,院子里的大树上,都落了厚厚的雪。狗窝都快埋起来了,只露出来小半个顶。

难怪,醒来就觉得格外亮堂,此时也和白昼无异了。

天空中不时还有几丝零星的小雪飘落。

今日,这样的天气,铺子怕是没食客上门了。

“孩子他娘,你快别出来了,这院子里的东西都让雪埋上了。”

“你这万一踩上,摔上一跤,这一时半会的连大夫都请不来。” 罗老三阻了要出来一起干活的郑氏,就带着孩子们开始清理院子里的雪,怎么也要先弄出条路来。

连罗好罗直,得了兄姐的允许,也都借着干活的名义,在雪地里撒欢。

此时,肃宁城的大半人家,都起来了。

这样的大雪,罗老三这辈人都没瞧过,也就是罗老爷子那辈的老人,还能忆起四十年前的那场大雪。

等小六子陈大妞他们,深一脚浅一脚的来了铺子时,已经是一个时辰后的事了。

罗安几人已经把铺子门口的积雪也清扫开了。

陈大妞有些着急:“姑娘,今日这路上实在难行!都这个时辰了,一会食客上门,可咋办?”

罗安看了看街上零星几个扫雪的差役。

附近的铺子,有的和罗家一样,清扫出了门前的地方,开了门。

有的连个人影都没有。

“这样的天气,歇业一天吧。”

小六子道:“姑娘说的也是,这样的天,谁还出来吃食啊!”

“姑娘,这铺子前边的雪,我们都堆起来吧,明日有食客上门,也干净些。”

罗安看向北城门的方向,叹了口气:“这些雪等等再说,先去后厨生火煮粥吧。”

小六子奇怪:“姑娘这是。。。” 今日不是不开业了吗?

罗安:“这一夜的大雪,城外的流民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身体尚可的,就算艰难,总还能进城,找粥棚,领一碗粥喝。

可那些老弱的,生了病的,还没有家人同伙关照的,这样的天气,怕是难上加难。

“把后厨的大桶都腾出来,米放稠一些。”

“昨日熬制的猪骨汤也盛出来,一会都送出城去。”

小六子应了一声:“是,姑娘。”

羊食铺子的后厨咕嘟咕嘟的煮好了粥,肃宁城的街道上也热闹了起来。

百姓们清扫了自家院子的积雪,把门口路上的也都顺手清理出来。

还有县衙派了差役和杂役,把路中间的积雪清理堆积到路旁。

这是个耗费时辰的事,现在路上还有大片的积雪,马车也不能上路。

“至哥儿,小六哥,你们快放下。”

“可不能自己拎着桶,这么远的路,那胳膊还受得了?”

“咱们两人一起抬着,走一段路,再换另外两人。这样也能有个缓和。”

大家伙就一起轮换着抬着木桶,往北城门而去。

等她们吭呲吭呲的到了北城门外时,粥早就凉了,骨头汤还有些余温。

如罗安所料,城外的棚子里,大部分都是空的。

到了一个粥棚前,罗安掀开挡在棚子口的草帘子,最里边的一铺稻草上,铺子看不出颜色的被子,一个老妇人躺在上面,旁边的孩子拉着她的手,不时的摸摸她的脸。

罗安叫了一声,“阿婆,送粥来咧。”

老妇人似没听到,罗安又叫了一声,那小孩子却是先反应过来。

在旁边翻出两个破口的碗,试探着递到了罗安的面前。

罗安给她盛了一碗粥,另一个碗里盛了骨头汤。

孩子小心翼翼的端到老妇人身前,“阿奶,我们有吃的了。”

许是闻到了骨头汤的香味,老妇人眼珠转了转,孩子不知从哪翻出来一个吃饭的勺子,一勺一勺的喂给老妇人喝。

半碗汤下肚,老妇人才渐渐的有了知觉。

她们祖孙平日里就抢不过那些力壮的,得了饭食,她都紧着孩子吃。

昨日大雪,她肚子里又没有吃食,险些挺不过来。

棚子里的人的情况,和老妇人祖孙的大差不差。

“姑娘,林婶子,陈大姐她们那边都分完了。”罗安也盛好最后一勺汤,直起腰。

远处深一脚浅一脚的踏雪而来的,不是县令大人吗?

平日里温润清贵的县令大人,此时却有一丝狼狈。

城里积雪未除,无法赶车给,更是不能骑马。

罗安看着渐渐走近的杨县令,眼中有着仰慕。

世家贵公子,豪不骄矜,走近的杨县令,和上辈子那个惊才绝艳的首相大人合而为一。

罗安忙放下手里的长柄大勺,施了一礼,“县令大人。”

“罗姑娘不必多礼” 杨县令站定,看没有被雪压塌的棚子总算放心一些。

看着地上摆放着几个空了的大桶,再进棚子里看到倒在草堆里无力起身的流民,杨县令哪里还能不知道罗安一行来干什么!

他满心都是赞许,心里的某个角落又填满了几分。

只是,他不自觉的皱了下眉:“这些流民都是可怜之人,可人心难测,姑娘也要留意些。”

罗安哪里不知,没看她把伙计们和婶子们都带出来了吗,就怕有个万一。

她是做过流民的,见过为了一口吃食,哄抢争斗的,打伤打死的也有。

也见过好心的公子和娘子,看一家的孩童实在可怜,舍了饼子出来,食物却被那一家人抢劫一空,夫妻两个也都命丧于此。

人性的恶,在那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罗安正想说 “民女多谢大人提点。” 就见杨县令忽的靠近,袍袖往她头顶一挥,雪花飘散开来,杨县令的袖角扫过罗安的面庞,让她脸色微微一红。

原来是棚子上的积雪厚重,滑落了下来。

“多谢大人。” 罗安低头掩饰了些许的不自在。

杨县令微微点头。

粥已经发完了,一行人就回了城,杨县令和杨大也同行。

知道是县令大人,小六子他们本来的沉重心情,也都被紧张所替代。

一场大雪,城里城外都压塌了不少院墙和屋顶。坍塌的屋顶,也有砸伤人的。

到了永安大街上,杨县令还要到城里的各处查看。

两行人分开时,杨县令鬼使神差的来了句:“吾正月十四启程去府城,五日后归来。姑娘可有要捎带的东西?”

罗安疑惑,眨着大眼睛,呆愣的摇了摇头:“多谢大人,没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