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好累!嫡女今天也要乖乖做人 > 第49章 计谋

第49章 计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好累!嫡女今天也要乖乖做人!

后夜骤雨。

早起浓云压城,天光昏暝。

漫天暑气却未减半分,依旧潮热难耐。

一排宫人拱手走下高阶,纷杂的脚步踩碎了地上积水的泥洼。

他们垂头疾行,朝后宫素来鲜有人至的偏僻宫殿匆匆而去。

打头坐着无顶小轿的宦官头戴黑色垂角幞头,身穿紫色圆领窄袖袍,手里端着锦盒,神情庄肃。

正是圣人身边的贴身总管宦官云江来。

轿子平稳地停落在秋兰殿前,云公公扶着宦官的手举步下轿,身边小宦官快步进殿内通传。

四皇子梁定策正背着书袋准备去崇文馆读书,迎头撞上通传的宦官。

那宦官向四皇子拱手道:“四皇子,圣旨到。”

梁定策闻言眉头微跳,心也跟着猛地往下一沉。

不及多想,云公公已经入了殿门。

他眯着细长的眼睛望向四皇子,嘴角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苍白的手指抚上锦盒:“四皇子接旨——”

*

苍穹阴沉,黑云压城。

大明殿屹立于皇宫之南,规模宏伟,飞廊相接,殿内金柱高耸,雕龙盘旋,伟丽辉煌。

此时大殿之内朝臣两列,气氛凝重压抑。

朝臣们的目光不时落在队首,那里站着太子,而太子身后却跟着面生的四皇子。

这个在深宫沉寂十余载,往日没有丝毫存在感的皇子,第一次在朝臣面前引起注意。

众人交换着目光,揣度着圣人此举的意图,不时低头窃窃私语。

而四皇子梁定策却始终低垂着眼眸,一动不动。

他背影孤寂,面无表情地静立在那里,与周围的喧杂相比,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就连身上的朝服也只是在每年宫中节会上穿过,一如既往地不合身。

有宦官小跑入阶,朝臣停止交头接耳,抬手整理仪态,正视前方。

“圣驾临朝——”

喊朝宦官声音尖细嘹亮。

只见圣人一身赤皇团龙纹圆领袍衫从侧屏处走出来。

他身形高大,腰间系着九环带,头戴赤墨龙纹幞头,容貌未曾随时间流逝而苍老,反而愈发俊逸。

他于宝座前睥睨而立,眉目漆黑如墨。

手持仪仗扇的宫人缓缓立于十三金龙宝座之后,神情肃穆庄重。

梁极甩袍而坐,众位朝臣纷纷跪地:“圣人千秋万代,万岁无疆!”

“众卿平身。”

“谢圣人。”

梁极眸光低沉,视线从众人身上划过,唇弯折出一抹难以琢磨的弧度。

“众爱卿,朕今日有旨要宣。”

一旁云江来见状,庄肃地从锦盒中拿出明黄绫锦玉轴,举过头顶。

众朝臣见状再跪。

云江来缓缓打开玉轴,朗声道:“太祖开国,福祚隆兴,宇内繁昌。朕仰累华,躬身万机,昧旦辗转。今太子元宸,仁惠有加,德义天纵,然英华体竭,庶政伤身,精疲神损,朕心难忍,今特准去冕,封为恒王,于宫休养,待时身康,继奉宗庙,钦哉!”

话音刚落,阶下一片哗然。

圣人这是要废太子!

西北战事迫在眉睫,朝堂内部争论不休,圣人这是做什么!

萧澜的余光落到侧后方四皇子的身上,缓缓牵动了唇角,眼眸如覆冰霜。

可真是好计谋,好决策!

一旁的太子下意识看向萧澜,萧澜对他微垂眼眸。

梁元宸见状,微抿薄唇,行礼叩首:“谢圣人恩!”

云江来合拢玉轴,降阶奉旨。

众人的视线移向一旁的太师萧澜。

只见他跪地垂首,不辨神色。

有大臣刚想出列劝阻,却见云江来又拿出一玉轴,捏着嗓子不疾不徐地开口:“诸位大臣且慢,容奴婢宣完圣旨。”

那些刚直起身的大臣只得归位,面色沉凝,俯首听旨。

“国之储副,宗室本要,天圣垂佑,延固邦土。四子定策,性素仁厚,恭谨谦行,睿颖天成。英姿俊绰,器质端凝,识体明德,孝以兼才。兹特封其为皇太子,所司具礼,以备册命。国以贤立,申锡无疆!钦哉!”

阶下霎时一片死寂,再无一人出列上禀。

至此,众臣皆明白了圣人之意。

四皇子封为太子,质于契独。

既不用立后和亲,也不用太子……恒王离都。

用一个不起眼的皇子缓和了契独那边的关系,又保住了恒王。

太后和萧家再不满,也找不到比这更好的办法了。

云公公看向跪在地上一言不发的四皇子,轻轻咳嗽:“太子殿下接旨谢恩吧。”

梁定策面色苍白,费力地抬起手行礼叩首,声音艰涩:“谢……圣人恩。”

他抬手接旨,指尖不由自主地微蜷颤抖。

谁都知道,这不是封赏诏书,而是送命绝符。

众臣瞧着四皇子的身影心下唏嘘同情。

**

圣人废太子新立储君的消息不胫而走。

夏阳城中的官宦世家皆在短短一天之内便闻此消息。

如此草率废立太子,按理应会引起朝臣上谏,但是这次却一反常态,门下省的谏官无一人进言。

萧棠从齐追口中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教场跑马,闻言险些从马上摔下来。

齐追忙抬手帮她勒住马,吓得心惊肉跳:“五妹妹,小心些!”

萧棠坐直身子,点了点头。

她紧紧地攥着马绳,在原地徘徊。

“那,四皇子什么时候走?”

齐追叹了口气:“如今西北局势不稳,自然是越早越好,依我看,七日之内,便会启程。”

萧棠沉默,一时不知该做何反应。

这便是圣人对萧家、对太后,对朝臣的交代。

牺牲一个无关紧要没有母家仗持的皇子,三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不得不说,这确实是求全之策。

萧家虽说失去了太子之位,但是却保住了恒王,保住了空悬的后位,保住了恒王独一无二的嫡子之位。

大昭求和原本就是缓兵之计,到时大昭天灾已过,休息整顿,未尝不可集兵力击退契独。

到时候战火一起,契独便绝对不会让身为太子的四皇子活着回到大昭。

彼时失去的国土得以收复,边疆平定无事,太子之位萧家自会重新夺回手中。

萧棠忽而想起梁定策,想起钟才人,心下浮乱。

在这封建王朝里,四皇子不过是一个被人搓揉捏扁的棋子,一个政治的牺牲品,更何况圣人是他的父亲,他反抗不得,只能乖顺服从。

萧棠心有不忍,但她对此无力又无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