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凡人成长指南 > 第三卷特别章八拜之交

第三卷特别章八拜之交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凡人成长指南!

历史上着名的兄弟情谊

八拜之交:伯牙子期知音之交、廉颇相如刎颈之交、陈重雷义胶漆之交、元伯巨卿鸡粟之交、角哀伯桃舌命之交、刘关张生死之交、管仲鲍叔牙管鲍之交、孔融和祢衡忘年之交。

————

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见长辈的礼节。古代世交子弟对长辈的礼节后世将异性结为兄弟称“八拜”

八拜之交,汉语成语,意思是指结拜为异性兄弟姐妹关系;比喻关系极为密切。———《闻见前录》

————

成语典故

在中国宋代,《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有一段故事:任彦博听说李记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记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分,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非得教训他不可。有一次,任彦博任北京守备,李记听说后,便上门来拜见文渊博,故意让李记在客厅坐等了好长时间才出来接见。见了李记之后,任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

李记因为辈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任彦博拜了八拜。文言博以长辈的身份挫了李记的傲气,成语八拜之交就出此典故。后世人们用八拜之交来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拜见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兄结拜的兄弟。

—————

八拜之交典故

一拜管鲍之交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管仲传》:“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一个叫鲍叔牙,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

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拿的却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又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打仗。大家都骂管仲说,管仲真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后说出那句经典名言:“生我的人是父母,可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

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大王子诸,当上了国王。诸每天不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到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小王子小白逃到晋国;管仲带着小王子纠逃到了鲁国。

不久之后,大王子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了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

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说:“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才这么做的呀!”

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

二拜知音之交:高山流水遇知音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涛声。

伯牙之井布朗汹涌浪花,寂静寒鸟纷飞,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曲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苦恼无比。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抬眼看去只见樵夫坐在岸边,遂请樵夫上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回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它腾出的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动地说,知音!这樵夫,就是钟子期。

后来子期早亡,俞伯牙知悉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前最后一支曲子,然后拔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底耳边。而那种知音难觅,知己难寻的故事,却世世代代上演着。

——————

三拜刎颈之交———廉颇和蔺相如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战国时期,赵国患者令殷贤门客的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凭借着智慧和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赏识,封为上大夫。

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并设巧计,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赵五。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就封他为上卿;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

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身为四大武安君之一,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前线。是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颇很是不服气,就决定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后,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称病不出他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遇到廉颇,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方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后,蔺相如下令回府。这下廉颇,就更得意了,到处宣扬这件事。

蔺相如的门客听说后,纷纷提出要回家。蔺相如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为你做事,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你们说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震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

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从此他们成为了同生共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这就是着名的负荆请罪)

—————

正文外的小剧场

本来以为回老家的事要两天才能干完,没想到,人多力量大,然后就半天整完了。现在先写一章,其他五个典故,下章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