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知了日月 > 第3章 热爱祖国(11)赶大集

第3章 热爱祖国(11)赶大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知了日月!

11.赶大集

赶大集跟学习没有丝毫关联,即便写作文也不会写到,英语作文更不会写到,赶大集都不知道用什么单词,应该会是很复杂,或者是词组。但是对劭群而言,赶大集又跟学习息息相关,母亲经常特意赶这个集,送来吃穿用度,哥哥和嫂子也来。大哥经常去周边的乡镇拉乡做买卖,贩卖西瓜,换粮食,挣点活钱。赶到了学校门口,就会去看劭群。

劭群的人生第一口啤酒就是跟哥哥喝的,大哥跟一个同乡,带着劭群在学校对面下馆子,几个小菜,劭群吃得有滋有味,有点像农村坐席,也就是吃大席,劭群没有坐过席,也没有去过大饭店,一种想象中的比喻而已。哥哥跟同乡抡起了啤酒瓶,对瓶吹,不用杯子,在劭群看来,他们是大人,自己是孩子。啤酒九毛一瓶,胶东本地产的翠岛啤酒,大家都知道是崂山水做的。大哥给劭群倒了一杯:来吧老三,哈一杯。劭群看了一下,小心翼翼的端起来,喝了一小口,感觉怪怪的,满嘴马尿味。劭群没有喝过马尿,也不知道马尿是什么味,小时候听母亲怒骂过父亲:嫩娘来,嫩看看,你哈上了马尿,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翊然考上大学的时候,劭群也让他喝了一杯啤酒,翊然脸红红的,也是说味道怪怪的,不好喝。那一杯啤酒,劭群终究是没有喝完,同乡还调笑了两句:好伙计勒,三嫚真像个小嫚似的。胶东话小嫚就是闺女的意思。

致平和建国也一起去学校看过他,骑着自行车,什么都没有带,但是给劭群带来满满的感动,也很自豪。致平从城里回乡下,特意约了建国,一起看他。长大以后致平去了中国远洋,当了一个地区的总经理,全国各地跑。建国好像去了海拉尔,泼水成冰,就是建国告诉他们的。三个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三个不同的人生。谁能主宰命运,命运早已设定。

还有令劭群难以忘怀想不到的,五兄弟到学校来看他了,劭群可激动坏了,红军,昭军,春庆,建群,感觉像一大群人,呼呼啦啦找他。长期封闭的学习生活,总是愿意看到亲人和熟人,久违的发小,探亲的感觉,喜出望外,心里暖洋洋。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建群戴了一顶礼帽,非常时髦,非常洋气,非常帅。劭群跟建群同年,从小一起长大,两个人还有一张骑摩托车的合影,小学的时候。那张照片,劭群已经找不到了,后来建群也说木有找到,所以就很怀念,怀念童年,怀念照片,人都怀旧。母亲就说过,衣不如新,人不如旧。那张照片,母亲还埋怨过劭群,为什么不坐前面,都是一块五一张。

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会在墙上挂着相框,挂满照片,黑白或彩色,有时新照的放不下了,插在相框外面,时间一长,就像稻穗一样慢慢地垂下了头,人都要向岁月低头,岁月给予了我们一切,当然也可以回收一切。

相框的主题内容,好多场景设计基本大同小异,父母年轻时的结婚照,青春照,坐写字桌,旁边摆个大收音机,很像城里人干干净净在办公,高级;胶东紧邻黄海和渤海,劭群他们从小就穿印有北海舰队字样的背心,孩子们的照片好多也都是穿着海军服,照片上的军装照,红色的领章和红色的嘴唇都红的鲜艳,好像是后期抹上去的,或许就是;国群永群劭群他们兄弟三人的军装照也是纯真年代的写照,哥哥站在后,劭群站在前,一张老照片,回到三十年,照片早就不见了,只能从心里翻一翻,想一想,回味一下,也是很幸福的。

劭群和建群的照片摆了个pose,假装骑摩托车,建群在前,劭群在后。谁在前后,劭群倒不在意,两人在一起玩的比较要好,建群生日大,就是哥哥。

建群戴礼帽的样子,有点像影视剧《上海滩》里的周润发,那个时候流行影视剧《上海滩》、《蛙女》等。所以,农村是很少看到礼帽,更何况戴礼帽的人。不单是劭群,就是同学们,看了也感觉到很新鲜,很好奇。

大家在同行中,吹了一阵风,把建群的礼帽吹跑了,大家哈哈笑着去追。在劭群的感觉里,自己这个堂哥肯定是混大发了,可能是个老大。

建群当时去了东北,铁匠王家有很多人在东北,他们王家的人有一支也在东北,黑龙江,牡丹江,齐齐哈尔等地。劭群在送翊然去哈尔滨工业大学报到的时候,去了着名的打卡地中央大街马迭尔酒店,一边欣赏美景,一边追寻母亲当年的足迹,母亲当年就是在牡丹江桦林上学上班,各种情感交织,在朋友圈推发了一些图文。堂哥建群评论区留言:三十年了,曾经奋斗的地方,回忆满满!

同一个地方,三代人,岁月如歌,奋斗满满。五兄弟有说有笑,学校外面正是赶大集,大家兜里边都有点票子,除了劭群兜比脸还干净,口袋里面空空如也。

大家转大街,看光景,找乐子。在一个人群扎堆的地摊前,大家停下了,是那种用一个竹子套圈,往琳琅满目的商品上扔,套住了就是自己的,一块钱十个圈,一听很划算。

在双马烟一盒三块的年代,一块钱也不少,一年之后,50元人民币开始广泛在普通老百姓手中流通,一块钱不当钱了。

大家吵吵闹闹着买套圈套商品,劭群记不得谁买了十个套圈,然后大家让劭群套,劭群不好意思套,毕竟自己没有出钱,还怕套不上浪费钱,太难为情。在大家的鼓励怂恿下,劭群拿了几个圈,看了看别人是怎么套的,然后深呼一口气,就扔出了一个圈,这不是巧了吗,真是巧得很,竟然套住了一盒烟。

大家兴高采烈,欢呼雀跃,纷纷来了兴致。烟,大家分发抽着,劭群不抽烟,圈也扔完了,好像五兄弟只套了一盒烟。劭群感觉不辱使命,对得起五兄弟,也暗自庆幸,运气真好,冥冥之中,菩萨保佑。

大家还是意犹未尽,奈何兴尽晚回舟,劭群要回学校了。发小的情谊,定格在五兄弟这一次相聚,从此之后,大家各奔东西,再也没有聚齐,但是那份感情,那份纯真,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就像经年老酒,愈久弥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