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知了日月 > 第4章 我们在太行山上(6)礼堂(下)

第4章 我们在太行山上(6)礼堂(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知了日月!

6.礼堂(下)

各大队集结完以后,就会各自沿着规定的路线,向学院集合地开进。

礼堂门口的集合地很开阔,这里也是经常组织升旗仪式的地方。劭群第一次参加升旗仪式的时候,听从着一连串的口令,“升国旗〞,“奏国歌”,“向国旗敬礼”,紧张的差一点也行了举手礼。这个时候还真有学员不小心行了举手礼,然后颇感不好意思,面红耳赤悄悄的把手再放下来。按照约定,行举手礼的,都是最前面的大队以上干部,学院的领导,大多是中校以上军衔。中队干部和普通的学员,只需要行注目礼。也就是你要想行举手礼,你得有一定的身份,有一定的军衔,你得能配得上。从士兵到将军,从初级军官到高级将领,是一个努力方向,也是一个成长过程。

学院集合人多,明确事项简单,就是座次的区域,遵规守纪等细节问题,各班各中队各大队早就明确了。

大家分多路,小步快跑,鱼贯而入。

每个礼堂的门口都会有两名纠察,门口跨立,维持秩序,他们佩戴纠察军衔,穿干部衣服,表情严肃,似乎不讲人情般的冷酷,酷酷的感觉,使人害怕。他们会给干部敬礼,通常是上尉以上干部。少尉和中尉,有可能是干部轮训队的,也是学员。在学院,纠察权力大于天,作风纪律,军人风纪,谁都可以纠察。满院子,骑自行车的大校,见多了,也就普通的很。不像之后,劭群他们去部队,见到的大校。野战部队里的大校可都是师长,有可能是副军长,最低也是副师长。不单很少见到,而且威严的很,都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头,不说一言九鼎,也是一声令下,万马奔腾,可想而知。

学员们进了礼堂,按照值班员的调度,统一坐好。有时还要统一脱帽。不会有人说话,不会有人乱动,这么大的场合,大家都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大家都是有自知之明的。上万人的礼堂,金光闪闪的八一军徽,颜色鲜亮的十面红旗,庄重、肃穆、神秘般的感觉。礼堂里不断循环播放着音乐,音响效果非常好,有点像交响乐,尽管劭群没有听到什么是交响乐,反正就是感染力很强,代入感很强,马上沉醉其中。有点像才女李清照写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过不了多久,这种气氛围就会被打破。

总有好事者,耐不住寂寞,按捺不住性子,出一出风头。保持昂扬的斗志,每一支部队都会这么做。

队列集会,唱歌拉歌。

各种花样层出不穷,现在大学军训也是如此。

对劭群来讲,眼花缭乱,耳目一新。

有些像南方的民歌,用《刘三姐》调。

领:哎,拉歌赛歌好热闹哎。

众:哎,好热闹!

领:一声更比一声高哎。

众:哎,一声高!

领:隔壁的呀嘛好嘿!

众:来一个呀嘛好嘿!

领:你们的歌儿,淅沥沥沥哗啦啦啦,咯咯咯咯嘿。

众:来一个呀嘛好嘿!

领:隔壁的。

众:来一个。

领:来一个。

众:隔壁的。

领:叫你唱。

众:你就唱。

领:扭扭捏捏。

众:不像样。

领:像什么?

众:大姑娘。

领:像什么?

众:大姑娘,大姑娘,大—姑—娘。

领:一二三四五。

众:我们等得好辛苦。

领:一二三四五六七。

众:我们等的好着急。

领:冬瓜皮西瓜皮。

众:隔壁不唱耍赖皮。

领:隔壁不唱脸皮厚。

众:脸皮厚。

领:小钢炮。

众:打不透。

领:重机枪。

众:两条腿。

领:打的隔壁。

众:张不开嘴儿。

……

然后就是各种动作,鼓掌,起哄,干扰。

然后一方实在是坐不住了。只好选一名得力干将,高高的站到凳子上,献歌一首: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你方唱罢我登场: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魂飞胆也颤。侵略者他敢来,打的人仰马也翻……

百唱不衰,百唱不变,最有压制力的还是《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

这首歌无论起多高都能唱多高,这首歌唱的最齐,声音最响,穿透力极强。

整个礼堂变成了歌的海洋。

整个礼堂也变成了战斗的疆场。

火味十足,辣味十足。热火朝天,热闹非凡。

团结力,凝聚力,自信心,集体主义荣誉感,通过各类活动,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培养。

开学典礼在雄壮的国歌中进行。

整齐划一,训练有素,满屏的钢铁长城,满满的压迫感,何止“帝国的蔑视”,这是一幅浩瀚的历史长卷:诗经,周易,黄帝内经,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诸子百家。大秦军阵,兵马俑。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马踏匈奴,封狼居胥。冉闵杀胡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白江口之战碾压倭寇,唐军,唐刀,遣唐使。清明上河图,正气歌。蒙古铁骑,上帝之鞭,饮马多瑙河。宝船下西洋,世界第一艘航母。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十四年抗战。抗美援朝,中国第一次依靠自己的力量真正的取得近代以来打败列强的全面胜利,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以一国之力战胜21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两弹一星,西南边境,珍宝岛,南海……

源远流长的大中华文明。

文明古老,生生不息。

劭群在这个礼堂,第一次听到了他们的身份。也就是官宣。既是军人,又是大学生。又是挥毫学堂,又是手握钢枪。怎样的羡慕,如何的激动。

北陆是一座熔炉,可以磨练你的意志。

北陆是一块热土,可以沸腾你的血液。

北陆是一块净土,可以净化你的灵魂。

太好了,讲到心里去了,真的让人心潮澎湃。

优秀学员代表发言,声情并茂,慷慨激昂。

入学180斤,三个月之后140斤,毫无概念。

五公里如何从走不下来到跑下来,从跑下来到跑合格,从跑合格到跑优秀。毫无概念。

单双杠,如何完成二练习,晚上如何加班加点做俯卧撑,做仰卧起坐。毫无概念。

还有想象不到的,祖父是开国大将,我天,常胜将军。劭群心里思索,我们竟然能在一起上学,还是校友,这如何了得,这怎么可能。

学院领导的致辞,高屋建瓴,拨云见日。

完成两个转变,从地方青年向合格军人的转变,从合格军人向合格学员的转变。

完成三个月强化训练,完成十个科目考核,完成学籍注册。

大家听来,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信心满满,热血沸腾。

坚决完成任务。

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我宣誓:

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从命令,严守纪律,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忠于职守,努力工作。苦练杀敌本领,坚决完成任务。在任何情况下绝不背叛祖国,绝不背叛军队。

礼堂中的记忆还有两次。

不久的以后,学院邀请了一位老红军来做报告。

当天正好赶上劭群做小值日,吃完饭,打扫完卫生,便急急忙忙往回赶。当时就想小便,本想进了学员队门口,放下东西,借机去小便。可是没有让进学员队,直接入了队列。中午十二点半左右的样子。按照中队,大队,学院,集结的惯例,所有程序走一遍。劭群在忍耐中。

进了礼堂。放着轻音乐或者激越的革命歌曲。劭群在忍耐中。

然后开始拉歌,气氛有些热烈。劭群感觉到烦躁。劭群在忍耐中。

他本来想跟班长请假去卫生间,他不敢。就是说了,班长也不敢批假,班长没有这个权力。

整个礼堂没有一个人敢动。就没有过。

如果放到现在,劭群会不会打报告,请假去上卫生间,不得而知。

然后老红军来了,他叫刘久军。已经二十七年了,仍然记忆深刻。

穿着绿色的三片红的老式军装,应该是65式军装。

这是劭群第一次见红军,心生敬仰和崇拜,注意力就全转到了老红军身上。

老红军给他们讲当年过雪山草地,天上有飞机,后有追兵,前有阻拦, 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年代的战斗故事。

这可是真真实实的亲身战斗经历。

大家听得很认真,很投入。

讲到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讲到了军民一心的解放战争,讲到了伟大英雄的抗美援朝,好像还有同志加兄弟般的抗美援越,讲到了可歌可泣的边境自卫反击作战。

简直是一部活字典。

一部红色的革命史记。

讲到了,脱下军装,回到家乡。扶贫,助教,开荒,植树造林,把荒山变成了秀林。

没有资金购买树苗,没有设施设备维护树苗,没有水源,树苗的成活率很低。

一讲到水源,劭群就想去卫生间。劭群在忍耐中。

老红军刘久军终于做完了报告。

主持人进行总结。

劭群在忍耐中。

主持人总结了20多分钟时间,有感而发,也是有备而来。

劭群以为要结束了,他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可是,接下来是老红军的亲友团做报告。各个方向的代表,家中的亲人,当地的官员。还有一些义士。

劭群实在是忍不住了。他又不敢动,也不能尿裤子里。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吧。

劭群在忍耐中。陈班长也不时投来同情的目光,还有让他坚持的坚毅眼神。他也没有办法,大家都是学员。

在北陆学院没有人敢违反纪律,基本上是零容忍。被开除,被遣送,相当于罪大恶极,严惩不贷,后果极其严重。纪律是铁,谁碰谁流血。纪律是钢,谁碰谁受伤。

考上军校不容易,一辈子的命运。谁也不敢因为一点过错,影响了自己的未来。大家都承担不起这个代价。

时间在煎熬中,一分分的过去,过得太慢了。

一个接着一个做报告,时间在不觉中渐渐过去。

终于做完报告了,从准备到结束,全过程持续将近三个半小时,从中午十二点半开始,到下午四点多。

随着主持人,提议的欢送老红军,大家纷纷起立,热烈鼓掌,目光相送。

然后是一个学员队接一个学员队退场。没轮到的学员队不能乱动。

劭群在忍耐中。

终于轮到劭群他们学员队了。劭群在班长的掩护下,快速的往前跑,往卫生间方向奔去。

这一次小便,劭群闭上了眼睛。有点像大坝放水,他又不敢太快了。足足一两分钟,所有的负担一扫而空,他如释重负,一身轻松。他没有生过孩子,他经常想,女人生孩子是不是也是这种感觉。

从此之后,每逢大型的集会活动,他一定会先去一下卫生间,牢记心怀。

另一次,礼堂的回忆,非常的享受,比较高雅。

是一次演讲比赛,毕业分配的季节。听从祖国召唤,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劭群他们作为非毕业队,都是要参加毕业对这种仪式的。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两种用意,一种是提前感染培育,以后大家也要照此法动作,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真的是这样,好多人写血书。另一种就是捧场,为勇士们壮威,为勇士们喝彩,为勇士们加油。

在演讲过程中,有一个学员的发言,简直是诗情画意,精彩绝伦。

我申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不管是惊涛骇浪的南沙,还是美丽富饶的西沙;不管是风光旖旎的南疆,还是万里冰封的北国;不管是四季如春的热带雨林,还是瑟瑟寒风的阿拉山口,都是我建功立业的好疆场。无论祖国把我放在哪一寸土地,我都会用忠诚和鲜血来扞卫她,热爱她,建设她;我相信,这寸土地都会给予我足够的让我奔放的力量,去生根发芽,建功立业……

礼堂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大家被感染了。

这一段慷慨激昂的话语,壮词一般鼓舞着前行的勇士,去追梦,去圆梦,去守梦: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演讲与歌咏比赛同步进行。

还是这位学员,上台指挥,给大家奉献了一台歌咏比赛的盛宴,当时礼堂里歌咏比赛的翘楚,美的享受,学的榜样。

听主持人介绍才得知,他们是队,这个学员参加过天安门广场阅兵,并且立了功。

他的指挥像跳舞,手势动作眼花缭乱,与众不同,感觉很优美。

他的神情像醉酒,完全沉浸其中,脸上的表情随着他手臂的指挥动作,和他的歌唱队伍融入一体。

劭群心想,真是厉害,这不是电影演员吗。

在劭群心中,演员是最高级的,他们不是活在生活中,他们是活在画中,没有瑕疵,全都是按照人的理想造出来的。

他自己只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或者胶东的土话,老白袋,庄户孙。

与人一比,立分高下,相形见绌,内心不安。

他们唱的歌是《四渡赤水》。

在低沉悠长的音乐中,有些悲伤,有些凄惨,有些惊险,这样的一种感觉。

传来了一声独唱: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气氛略显压抑,好像在追思过去艰难的岁月。

然后是集体伴唱,低沉,缠绵,深厚:横断山,路难行……

逐渐演变成了不太清晰的二部轮唱,天如火来水似银.……

突然音乐节奏一变,明亮欢快,催人奋进。

“亲人呐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呐。哎哎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军民鱼水一家人呐。亲人呐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呐。哎哎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

又欢快,又明亮。全身放松,心情愉悦,很美的享受。

突然又来了一个转换,一个拖长声,变成了紧凑的马蹄声。就好像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说不出来的一种感觉。

轻松,欢快,自豪,欣喜,这样一种感觉弥漫而来。有点像娶媳妇的感觉。

一声独唱:“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然后大家齐唱:“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一声独唱:“敌人弃甲丢烟枪啊,我军乘胜赶路程。〞

然后大家齐唱:“调虎离山袭金沙呀,毛主席兵真如神,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掌声不断,愉悦不断,感慨不断。

这是怎样的一次音乐盛典,饕餮大餐。

这是个人的一次升华,之后,劭群再很难遇到。

情景交融,双向奔赴。

每每想起,美的享受。

每每想起,美的回忆。

每每想起,美的期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