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知了日月 > 第4章 我们在太行山上(15)雪行铁马兵道(中)

第4章 我们在太行山上(15)雪行铁马兵道(中)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知了日月!

15.雪行铁马兵道(中)

鹏举在范阳高铁东站下车,劭群开车接站。

鹏举应该是第一次由京城坐高铁到范阳。

两人许久未见,依然一见如故。

十一年前,鹏举南调进军;十年前,劭群北调晋团。

自此,两人再难相见。

偶有一次,鹏举及家人,范阳一聚,归于征程。

还有一次,鹏举带队,西行辎重,匆匆一面。

车站甚是繁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旧地新颜,鹏举赞叹万千。

两人驱车,走的是油光发亮的龙马路,崭新漂亮,宽阔流畅。鹏举印象中的范阳路和华阳路,自然不知何处,无论龙马。

不禁感慨,又一十年,光阴似箭,时过境迁。

平江桃园三结义,不觉十年置其身。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途中经过一部队营地,鹏举渐渐找到感觉。车上京广线,回家的感觉,熟悉而又亲切。

转到战备路上,劭群轻车熟路,鹏举举目四望,思绪纷飞。他在回忆中,在寻觅着。

他看到了三号工地,心头不禁一热,过去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还在。

他看到了一所学校,便惊呼,这是什么学校?

不过原来的小学,如今鸟枪换炮,几所小学合并建成了中心小学,起了楼房,盖了大门,画了停车场,自然就有气势。

小学一过,便是二号工地。曾经中级军官的家属生活区, 初级军官向往的地方,有房有家,有吃有喝有生活。

一条街,有些变化,房高车多,但隐约中,感觉市面人少,冷冷清清中映射出,发展退步,没有生机。

爱民打来了电话,劭群这才知道,现在的营地属于北一区,他们曾经的七楼属于中区,劭群北晋营区属于北二区。

两人开车到了原来经常出入训练的营门,执勤卫兵前来调整,他们也知道门口是不允许随便停车的。

卫兵按照程序,查看了他们的证件,他们也是高兴地自报家门:我们以前是这个红军团的,我是雪峰山战斗模范连的,我是朝鲜人民军红旗连的……两人兴奋的热情的有些语无伦次,七嘴八舌自我介绍着。

卫兵很年轻,一名士官,眼神里透出一丝警惕,很平和的告诉他们,这里已经不是他们说的那个部队了。

两人有些失落,物是人非。

不一大会,爱民出来了。然后就一同前往训练场,这是两人特别要求的。

多少次旭日东升,

多少次夕阳含情,

多少次星辰满天,

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土工作业,武装越野……

尤其是夜间训练时一颗颗窜膛而出的曳光弹,划出一束束光流,夜空中最亮的光。

流光溢彩一幕,蓬勃奔放的一页。

“严格训练,严格要求”,训练场门口两侧墙壁上的大字,令人肃然起敬。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射击场靶档上的白体大字,似乎远远在向他们召唤,无声的冲锋号吹响,心头一热,步子加快。

三人还特意驻足开训动员最高指示处,与历史握手,向内心表白,耳边似乎传来击鼓进军的声音:全体指战员同志们……!

预习场,投弹场,爆破场,过去训练的一幕一幕,犹在眼前,生龙活虎,热火朝天。

射击出发地线,射击地线,各种姿势,各种练习,此时此刻,自己就像一发已经上膛随时待命的子弹,枪响靶落,弹道无痕。

史馆陈列室,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战斗历程,英模挂像,荣誉旗帜,实物展品……

彭德怀,邓萍,何万祥,郭守德,潘天炎,孙文秀,李文才,李桂林,邢春福……

每当团队有大项演训任务,荣誉旗帜总会挂满大俱乐部,这个时候,劭群总是看个不够:以少胜众顽强守备模范连,攻守兼备,巩固模范,勇猛果敢,神勇突击,何万祥连,郯城战斗模范连,李文才团结模范连,朝鲜人民军红旗连,雪峰山战斗模范连,青口十八勇士连,神勇突击连,团结爱民模范连,一等功连,打得好纪律好团结好,英雄部队……血色旗帜,弹孔累累,承载历史。

“英勇胜利”!1935年11月红军在陕北直罗镇战斗中,毛主席曾亲自指挥红二连作战,战斗胜利后,毛主席在指导员杨树根的笔记本上写下了“英勇胜利”四个大字。

鹏举还特意看了一下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史馆一个小房间,既是宿舍也是办公室。曾经是一名组织干事的他 ,住在史馆,干在史馆,坚守着红军团的过去和未来。

鹏举住过的房间,在史馆进门右手,展厅南侧。迈出房间,便是展厅。展厅里,墙有壁画,柜有展品,产品基本上都是革命先烈们的遗物,还有一些缴获,当然就是战利品。革命先烈们穿过的草鞋,土布的军装,血写的笔记,残缺不全的砍刀,锈迹斑驳的武器,弹痕累累的战旗……天然的巨画史诗,凝重隽永,震撼心灵。

劭群轻声问了问鹏举,经年累月,一人坚守,有时会不会孤独,夜晚会不会害怕。

鹏举说:确实是经常一个人,害怕倒是不害怕。我感觉里面住的全是烈士的英魂,相当于红军团的太庙了,作为红军的传人,时常能感觉到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在激励和推动着我。

红军传人,红军团,太庙,敬礼!

劭群从史馆出来,或许受到感染,也特意深情望了一眼自己战斗过的连队,雪峰山战斗模范连。该连诞生于抗战初期,参加过石沟崖、大泉东山、大山等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在秀水河子、肥牛屯、金山堡、四平攻坚战、解放天津、进军广西等战斗中,保持发扬了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1947年6月四平攻坚战中,荣获“战斗模范连”称号和“神勇突击”锦旗一面。1949年,荣获军授予的“雪峰山战斗模范连”称号和“战斗模范连”锦旗一面。该连还创造了“尖刀排”、“孙文秀排”和“抗美援朝英雄排”三个战斗模范排和五个战斗英雄班,着名的四平攻坚战斗英雄郭守德和抗美援朝坚守鼎盖山的“青年英雄”潘天炎均出自该连。天津战役中,副排长邢春福带领战士傅泽国、王义凤,冲进天津警备司令部地下室,活捉了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

“英雄的连队铁打的汉”预备---起:忠诚于党,攻坚神勇,御美顽强,敢于胜利!

三人小聚,再次分别,相互挥手之间,机关楼上“红军团”三个大字,映入眼中,刻记心田,化成血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