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知了日月 > 第4章 我们在太行山上(15)雪行铁马兵道(下)

第4章 我们在太行山上(15)雪行铁马兵道(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知了日月!

15.雪行铁马冰道(下)

雪后的乡村,景白而冰硬,污黑则路泞。阳光所照,车辙两路,雪化成水,尘泥掺杂 ,一片泥泞。积雪之处,碾落成冰,奔驰险行雪中情。

高速肯定是要好走的多。上高速之前的一个路口,车速度并不快,只是一个急弯。车辆竟然像罗盘里的罗斗一样,原地打了一圈。意想不到的转圈,无法控制,两人一声低呼。

水中行舟,浪静舟缓。

雪天冰路,车辆一旦打滑,只能任其漂移,自然停止,加油或制动,只能适得其反,情况更糟。

上了高速,路况大好,路面早已破冰。

劭群跟鹏举不禁想起了当排长时驻训拉练。同一个方向,相近的路线。自然也就兴致盎然,聊起过去,话题特别的多。

拉练途中,身先士卒,跟战士一样背背包,有时也背步枪。尖兵班,按图行进,标注方向方位。收容队,轻装简从,负责断后。

鹏举毕业分到了八连,窗口连队,二四八连。劭群毕业分在五连,全团训练的标杆连队,每年都要跟松骨峰英雄团的松骨峰三连进行建制连比武,既分高低,又决冠亚。一年一度,对抗激烈。

松骨峰三连,载入历史的英雄连队。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书,提到过的松骨峰战斗,又叫书堂站战斗,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说的就是这个连。当年的活烈士李玉安,还在全师为他们做过报告,极其难得,劭群他们有幸,听过一次。

英雄模范报告会,是大家最喜欢听的,也是这支英雄辈出的英雄部队蕴藏的巨大财富。惊险的战斗故事,丰满的心路历程,活生生的例子,活生生的感受,经常让人身临其境。西南边境反击作战的战斗英雄刘庄,双腿高位截肢,都是在战火弥漫中,使命情怀一身,生死全然不顾。劭群的老参谋长马京强,江南十大杰出青年,一等战功,杨子荣侦察营侦察英雄,深入敌后捕俘,劭群在团里跟过他一段时间。劭群的老师长,北陆学院优秀学员,西南边境反击作战前线连长,一等战功,坚守阵地一年多,零伤亡击退敌人三十余次进攻。

《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先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后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影响了数代中国人。从此之后,志愿军广泛地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后此篇文章从初中语文教材删去。自2021年上学期,部编版新教材在七年级下册课本(为第7课)又重新编入《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略有改动。

八连又叫郯城战斗模范连,红军连队,抗美援朝时被授予朝鲜人民军红旗连。五连又叫红五连,劭群从军史和连史中查阅到,五连在红军时期被授予“以少胜众顽强守备模范连〞,获得最高荣誉一级红星奖章;还有说八连一部分来自于五连。都是红军连队,都是功勋连队,都是过硬连队。

鹏举毕业就是副连职待遇,中尉军衔,劭群也是。在副连的岗位上,鹏举干了将近四年,未得重用,压茬生长;劭群干满了四年,上尉副连,为数不多,从基层到机关又到基层,从步连到炮连再到步连,身世浮沉,经历坎坷。

两人聊起过去,鹏举经常笑喷,坦克营门口全团闻名一幕。上山驻训,部队集结,劭群新买的波导1800手机被李武德摔了个稀巴烂,从地下弹起来蹦的老高。劭群只能一声叹息,不明所以。

劭群也是记得,全团集会,大俱乐部里鹏举登台指挥一幕。在队列集会有歌声的年代,部队集会拉歌,振奋士气,凝聚力量。鹏举作为新兵连指导员,跑上大舞台,指挥全营唱歌,勇气可嘉。他们那个年代,部队的排长大多提干保送,本科生排长很少。而且有一部分本科生排长是技术院校毕业,没有学过初级指挥专业,对部队了解较少,经验缺乏,开局普遍不太理想。基层连队带兵,靠素质说话,跑得快,打得准,干净利索,雷厉风行。知兵心,说兵话,五同八到位,自己有本事,力度把握,恰到好处,爱兵要真,练兵要狠。这些都需要亲身实践,摔打磨砺,实践出真知。

两人都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 熬过的人,道路都是相似的;没熬过的人,道路各有各的不同。

惺惺相惜,爱屋及乌。

提及往事,俱往矣。雪山龙凤,再出发。

风雨无阻向前行,撸起袖子加油干。

两人计划辛木下高速,然后转到了龙华。刚好经过清陵,也就驰车向东,直奔卧龙。

山陡,路远,冰滑,二人皆有心忧。

知我心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有所忧,有所求。

野山,野雪,野人,野行,野战军……

二人不禁吟诵: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伟人的诗词,伟人的力量。

毛泽东思想,精神动员令。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二人出山,峰回路转,故地重游,回到从前。

鹏举打开了话匣子,热烈的话题。清陵风景区,易州小葫芦,满族凤凰台,在清苦的岁月,这些都是甜蜜美好的蟠桃盛宴,盛大,尊贵,华丽,诱人。

那段岁月,闻胜科长总是能争取到大项任务,大家在忙碌中,也在成长中。大项任务考验人,大项任务发现人,大项任务培养人。

有为才能有位,有位就要担责。

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

发现问题是能力,解决问题是政绩。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绝,人绝我独。

这些都是他们干大项任务的金点子,金钥匙,口袋书,红宝书。也是科长与他们,他们与带头大哥之间,永无停息的的工作观,方法论。

工作任务就像漫天的雪花,一朵一朵的飘来,追着你的脚跟,只有起跑线,没有休止符。

闻胜科长来自司令机关,这与劭群和鹏举的专业相符,他们本来就是装步初级指挥专业。

闻胜科长长期首长秘书,眼界和见识远在劭群和鹏举的小国寡民思想之上。劭群和鹏举,已经习惯了安于现状,按部就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像大家口中的紧步兵慢炮兵稀稀拉拉后勤兵,时间久了,温水煮青蛙,有志无斗,泯然众人矣。长此以往,吾侪不我,伤仲永耳。

闻胜科长在,大家洗耳聆听,面对任务,都希望抓个彩头,远离累脏乱差,因为大家已经苦不堪言。

闻胜科长不在,劭群作为大家口中的带头大哥,挂名的副科长,老参谋,老警察了,一个凳子上已坐了五年之余,对于现状,早已洞察时局,时而传经布道。

劭群曾经对鹏举说过,那时鹏举刚来。劭群会说,这个位置好,你坐这个位置吧,鹏举作为新人,自然不好贸然拒绝。你看,这个位置有电话,你打电话方便;你看,这个位置有空调,夏有凉风冬有暖流;你看,这个位置离门口近,便如出入;你看,这个位置靠近窗户,工作累了,可以鸟瞰全院,放松休息……如此等等。

后来,赵德礼来了,劭群还是如此这般,以不变应万变。

后来,梁爱民来了,老生常谈,故技重施。

后来,人进进出出,来来往往,元星老道,书志白诚,无不尽然。

劭群也比较难,一个位置,一个把凳子,坐了七年,也是挺能坚守。最后也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差强人意。

电话响个不停,守着电话就得接,接电话就是接活,小活自己干,大活报科长,基本上也是谁报告谁来干,科长那么忙,哪记得这么多。再说勤务科的活,就是勤务保障,杂的很,不大不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没有一个细节可以忽略,没有一步流程可以省略。所以守着电话,真不是仅仅方便打电话那般轻松。对付电话的招数,劭群还有一套,土方法,老偏方,实用的很,久病成医。

离空调最近,就可以手拿遥控器,随便开,随便关。可是,夏天不开,大家说热,冬天不开,大家喊冷。开了,自己吹的头疼。一会开一会关,众口难调,麻烦不断。呼来喝去,自己反倒成了店小二,人工遥控器。

紧邻门口,风口浪尖,时刻战备。

窗户旁边,开关窗帘,开关窗户,又是麻烦不断,呼来喝去。所谓的放松休息,也变成了诗与远方。你坐在窗子看风景,领导可能在楼下看你;放松飘出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楼下的活。

高啊,真的是很高,战术啊!此时此刻多想吟诗一首。

梁爱民就说过,吟一首诗并不难,难的是吟一辈子诗。

四便于两避开的战术,劭群活学活用。便于观察,便于隐蔽,便于机动,便于发扬火力,避开独立明显,避开危险源。

闻胜科长,毕竟是司令机关的大拿,一支笔,尽管不在战斗一线,中军帐中耳濡目染锦囊妙计,战术运用,自然也是得心应手,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

猪往前拱,鸡往后刨,各有各吃食的道理。

闻胜科长经常安排劭群单独执行一些任务或者去参加会议,劭群总想再拉一个人,两人为公好作伴,但总是他一个人去。三部曲,由此产生。就像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第一部曲。

每次受领任务或参会会后,劭群总是郑重其事向科长汇报工作。首先是汇报与会领导和上级指示,领导如何重视,工作如何重要,责任如何重大,要求如何严格,保障如何充足。久之,科长每每打断,说重点,说重点,具体需要咱们干什么,这些领导的讲话都是我写的,我都知道。

其次汇报,我们的工作任务,活多量大难干,就是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保障难,等等。

闻胜科长,就会把任务内容分解。常用的口头语,这还不简单,这多大的事。这一部分,赵赵德礼那有现成的,拿来就能用。那一部分,李鹏举那里正弄着,稍微改一下就能用。另一部分,问问梁爱民,他知道情况,你简单一写,多好的汇报啊。你也是老参谋了,又不是写不了。你多写一写,多找领导汇报,多表现,给领导留个好印象,下来调整使用就有机会,领导都喜欢能干活的人。

劭群一听,这活要砸在自己手里,得赶紧脱身。

第二部曲。

劭群又继续汇报,这个业务是那个科的,那个业务是这个科的,实兵实装是分队的,具体都需要他们干,我们只是牵牵头。最好把这项工作拿到部委会上去汇报一下,让领导拍一下板,这样好分活。

闻胜科长,自然知道。每天这么多活都拿部务会上,开会都开不完。但是劭群说的也有道理,他就答复劭群给相关科室和分队打电话。他来协调,让他们配合。

劭群一看还是孤军奋战,就再想试一试。

第三部曲。

劭群继续汇报,别的成员单位都是科长亲自挂帅,一名参谋协调,资源盘活,物资充盈。言外之意,要经常去会场开会,还要经常去现地组织,他一个人分不了身,他需要一个人;而且要人要钱要物,这个需要科长出面。

闻胜科长,胸有成竹,应对自如。便对劭群说,你看德礼正给部长准备着一个发言材料,鹏举今年怎么干明年怎么看的对口会材料正是攻坚时期,爱民要陪着白总去部队调研,原星正在组织一个小集训,六楼的纯财务和技术干不了这个,我这里正给师长准备一块材料。说话间,科长手机响起,他看了看没接。接着说,你看,大家都这么忙,你想想办法,想想办法,有困难克服一下;需要物资保障打个报告,打个报告部长批。正说着,科长办公电话响起,他正好也要走开,就赶紧去接电话,边走边说,师领导又催了。

科长心知肚明,劭群游刃有余,大家乐在其中:王参谋总会有办法的。

满满的青春,满满的战斗,满满的回忆。

车辆穿城而过,转过一个红绿灯,直奔卧龙山。

劭群对鹏举说,这里有一个回民饭店,我当副连长的时候,就在这里跟薛白一盘花生米,每人喝了五瓶啤酒。

鹏举兴奋的说,我也知道这个饭店,过了这个红绿灯,往前走就是卧龙山了。

这条道路还行,无冰无雪,一路畅通。

两人边聊边行,远远的就看见了卧龙山三个字。

然后就到了他们久违思念的地方。

满山白雪,一切都在,警示林立。

他们首先看到了3189高地,劭群兴奋的讲,他曾经组织连队捡石头,在这个3189高地山腰靠上的部位,堆了“雪峰山”三个字。后来其他连队,每逢来训,纷纷堆字。这座山上的字就没有消停过,总是城头变幻大王旗,但终究是东施效颦。毕竟是个山,堆别的名不合适。

鹏举他们那个时候,有个连队堆的就是“天下第一连”,薛白当连长的连队。

劭群当副连长来驻训的时候,薛白已经是作训参谋了。薛白总是揶揄式的鼓励他,你军事素质这么好,亚洲的西点,怎么就老调不了,你怎么弄的。劭群也是不好意思,现实确实如此,毕业几年了,快上尉了,毫无建树,多少有些尴尬。

劭群触景生情,开始写诗。

薛白当过青口十八勇士连连长,劭群也想当连长,羡慕梦想之因,就称他为青口长。

同青口长三一二五高地有感

日 月 作2004年3月17日

风袭故地,

断石如残壁。

群山变幻层叠出,

人间全换了。

寒春交替,

新曙侧东岭,

一抹饰绿上西山,

谈笑意盎然。

临风红土,

看大好河山,

千刀万割出生意,

问后羿,

今有气力?

三一六一高地与青口长行

日 月 作2004年3月24日

蛇盘战道,

敢与丹青笑。

痛点太行山脚,

一六一高地不认高。

这些都发表于当年的微博,所以还能找到。

劭群跟鹏举回忆了当年场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脚下踩的是红土,春来尤为明显。一抹饰绿上西山,指的是三一二三点七高地西北方向的一座馒头山,山顶斑秃,山腰柏树。

登上高地,豁然开朗,鹏举指向远处平坦的谷地,略有回味的说,当年我带着连队,在这里驻训,住的是帐篷,就怕阴雨天,被褥都是湿的,很难受。

劭群说,那个年代生活条件真艰苦,只要领导一句表扬,就能让你兴奋一个月,再苦也不怕。就是在这里,我组织一个连的进攻战斗演练,还有野外按图行进,得到了丛延军参谋长的认可,才有了后来,有知遇之恩之情,无冲锋陷阵机缘,有遗憾,不后悔。

丛延军参谋长,当过师作训科副科长,调参谋长时还是少校,营长是少校,他也是少校,可以说年轻有为,风华正茂,一段难忘的岁月,激情火热。

再登卧龙山,再别卧龙山。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鹏举的电话很多,一路接个没完。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年终岁尾,事情很多,两人能此小聚,已经实属珍贵。

学习反思,终身使命。

鹏举是英勇胜利七楼,能接得上劭群诗词并能让劭群无话可接的唯一的人。

也是唱歌非常投入闭着眼睛不看歌词引起众人惊呼的唯一的人。

劭群是英勇胜利七楼,与全体同事都有交集且主动热情为新来同事安排座位的唯一的人。

也是朋友相聚不用买单的唯一的人。

两人笑谈人生,推心置腹,战友之间,胜于兄弟。

总有一些人跟谁都不远跟谁又不近,似乎没有太多爱好,对自己又非常狠,心机隐藏又很重的人。就像前朝,进宫刑过的人,阴的很。偶尔聊起来披头,听说瞒过家人,只身一人进疆,真是狠的要命。竟然挤进了帝都,摇身一变,上了讲堂。令人意想不到,甚是打脸,贻笑大方。

开怀一笑,鹏举曰:俱往矣。共为自勉,继续努力。

临别之际,两人偶遇了刚毕业时的老营长李建越,鹏举并不相熟,但是三人相谈善欢,倍感亲切,五湖四海,阶级兄弟,战友之情。

回京途中,鹏举填词清平乐,赠劭群;劭群步之,回赠鹏举。

清平乐·卧龙山

飞飞之地作2023.12.19

癸卯冬,天降大雪,作丰年之兆。适逢休憩调整,遂与友人劭群重登京南卧龙山。想战斗十载之地,忆摸爬滚打之情,练奋勇杀敌之能,奏慷慨激昂之曲。往事历历在目,思绪万千。或悲壮,或喜悦,或跌倒,或雄起。虽一路泥泞坎坷,冷风刺骨,已然无存,更如临春风。感劭群与吾今从事之行遂与往昔大相径庭。少之杀气破天,多为寂寂无名,但同为奋进报国之伟业,并无贵贱高低之分。故填词清平乐,以记之自勉。

英勇胜利,

十年青春遇。

滚滚铁流漫天地,

兵锋所指高地。

昨日纵横沙场,

今朝制胜新域。

试问天下英豪,

谁能与君同去。

清平乐.雪行铁马兵道

日 月 作2023.12.19步飞飞之地

人生没有对错,只有经历。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创造自我,追求无我。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天下老家,

铁马卧龙山。

兄弟你我花年华,

同醉嬉笑怒骂。

日落光阴金黄,

月上灯火窗红。

文章武功天涯,

风雪如诗如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