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历史:泱泱华夏,对话古今 > 第455章:江河日下

第455章:江河日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历史:泱泱华夏,对话古今!

此时此刻,李世民陷入了沉思。

他在想一个很深奥的哲学问题——为啥我的后代都是清一色的老色批?

当然,也不全是。

但有本事的基本上都是!

比如李治和李隆基!

至于没本事的...要么怕老婆,要么怕女儿,还有怕嫂嫂的。

你说说,这叫什么事儿。

你们到底是跟谁学的啊?

等等!

李世民突然想到一个不好的事情。

不会是跟我...学的吗?

我好色吗?没有吧?

好吧,确实有点。

但我也不怕老婆啊,我和我的观音婢可是一起携手走过一生的爱情佳话啊!

至于其他妃子...那都是年轻时候留下的情债啊,做不得数做不得数。

男人嘛,好点色怎么了?

帝王之身,当重文韬武略,文治武功!至于儿女之事,私德败坏什么的,无关紧要。

这是李世民一直以来的观点,但是...现在他好像有点动摇了。

我是没被女人影响,但我的这些后代们好像不是这样啊。

唉,你说我这要是下去了,还怎么面见父亲啊?

早知你们都是这么一帮不争气的货色,我还不如把皇位传给李建成的子嗣呢。

不过...大唐的没落也不能全怪隆基,究其根本还是安史之乱的爆发。

而提到安史之乱就不得不说节度使了!

这个制度一开始他还觉着挺不错的,也算咱们李唐王朝的特色。

但是仔细一想,坏了!

节度使的权力太大了!很容易变成和藩王一个性质!甚至在权力上还要超越一些朝代的藩王!

好家伙,没想到导致我大唐衰败的竟然是藩镇之祸!

这么看来,当年朱允炆削藩这一步走的没错啊!

只是他方法错了,不应该留着朱棣这种强势的藩王,而应该先拿他开刀。

大家只看见朱棣面对朱允炆的削藩哭天喊地,一口一个小王八蛋。

但你们不知道的是,朱棣在继位之后,做得第一件事依旧是削藩!

如此看来,藩镇之祸,慎矣!

昔年有着八百年之寿的大周是怎么破灭的?不就是分封的诸侯权力太大,不服管教吗?其实现在大唐也一样,节度使权力太大,同样会不服管教。

亦或者说,任何朝代,任何王朝,只要地方的权力过大,就会对皇权造成影响和威胁。

怪不得历代有为之君都会加强中央集权呢。

不过好在,现在杨玉环已经死了。

我有预感,我的好玄孙李隆基又要回来了!

来吧!扫除一切叛乱,带领我大唐走向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盛世吧!

我相信你可以的!

果然老话说的好啊!

心中无女人,把剑自然神。剑谱第一页,忘掉心上人!

古人诚我不欺!

随后,画面再度变化。一道声音传出:

十二点整,太上皇李隆基与新帝李亨先后驾崩,二元朝局宣布落幕。

......

静,难以想象的安静,简直落针可闻。

随之而来的便是无边的尴尬,李世民脚趾颤动,硬是扣出了一个三室一厅!

李隆基啊李隆基,你让我说你什么好呢?简直罔顾了我的一腔信任啊!

上次让我感到这么尴尬的,还是朱允炆那个小王八蛋。

没想到我李世民竟然会在同一个坑上摔倒两次,更没想到的是,第二次竟然还是来自自己的人的背刺!

我李世民究竟是做错了什么,上天才会这么对我?试问还有人能比我更尴尬吗?

隆基啊隆基,你这人怎么说死就死呢?就没有一点征兆的吗?

也不问问我这个当长辈的,我允许你死了吗?

不过好在这一次我机智,没有跟先生说,算是保留了最后一丝颜面。

李世民就当作无事发生,继续看着时空裂缝中的场景。

十二点十分,唐代宗李豫正式上线。次年,长达七年的安史之乱结束。大唐帝国经此一劫,江河日下,满目疮痍。开元之治的盛况仿若镜中花,水中月,再也不见。

十三点三十五分,唐德宗李阔,削藩失败,节度使李希烈率先反唐!

十四点整,孤胆书圣——颜真卿深入敌营,面斥乱臣贼子后英勇就义。

十四点十五分,大唐西域荣耀——铁血安西军发起了最后一次冲锋!

十五点四十五分至十七点二十分,在这军阀群魔乱舞,宦官专权乱政的三十五年中,大唐来去匆匆五任皇帝纷纷内受制于家奴,外受制于藩镇。

十八点二十分,唐武宗李炎登基,五年后开始信道毁佛。

看到这里,李世民眉头皱得更紧了。

他算是明白了,我李唐王室,只怕气数已尽。

安史之乱带来的不仅仅是战争和叛乱,而是...足以摧毁整个大唐的藩镇之乱!

你安禄山、史思明可以反唐,那同为节度使的其他人呢?他们心里会怎么想?

这兵戈,不仅仅是在战场上,更在人心里!

李阔做的其实是对的!这种时候,就是要展现王朝的铁血手腕,给那些节度使看到皇室的强大!震慑群狼,让他们不再敢环伺。

这样一来,李唐王朝才有重新崛起的希望。

只可惜,他失败了。而节度使李希烈的率先反唐,对李唐王室而言,简直无异于催命的号角。

其实看到这里他就差不多明白大唐的命运了。

如果他还在,自然可以镇压一切叛乱。到时候该砍头的砍头,该流放的流放,再给他几年时间,又是一个贞观盛世!

毕竟单论打仗这事儿,他还真没虚过谁。

但...问题是他不在啊!而且每个王朝,但逢末年,出的那些个君主都是什么货色?

别说能比得上他李世民了,连个正常人都不算。

李阔已经算好的了,不论是政治眼光还是军事眼光都很独到,倒也无愧于他这个德宗的谥号。

连他都失败了,还能指望其他人吗?

之后的五任皇帝也无不验证了他的猜想,在内受制于宦官,在外受制于藩镇,如何能强国?

“看来,我大唐是要亡于藩镇之祸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