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唐咸鱼王爷 > 第51章 论功行赏

第51章 论功行赏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唐咸鱼王爷!

“那吴王……”

“将士可以死王事,帝子不能死王事吗?”

“朕决议吴王领兵出塞,封狼居胥,谁赞同?”

“臣赞同。”

“臣赞同。”

“臣反对。”

“臣也反对!”

“…………”

最终统计结果,李世民勉强获胜,以一票的压倒性优势,吊打反对者。

“好了,既然已经有了结论,明日下诏,让吴王出击,北门屯营能抽调多少,全部派去灵州,听吴王节制。”

李世民接下来开始讨论第二个议题,如何论功,如何行赏。

论功行赏需要分开讨论,先议定是什么功勋,然后才能制定相应的赏赐,不能皇帝脑瓜一热,一拍脑袋就封了个万户侯。

“斩首三千,阵斩大度设,还有朔州思结部的叛逆也是吴王率军平定的,缴获战马五千多匹,牛羊无算。”

牛羊当然是从思结部缴获的,不过十几天没人喂养,这个时候都变成羊皮牛皮了吧。

“吴王所率云中道行军有接近三千人,来源参差不齐,亲事帐内、折冲越骑、还有三个部族的突厥人。”

咦——三个部族的突厥人?

房玄龄有些明悟,原来吴王部下还有三个部族的突厥人,难怪陛下属意吴王,抚慰控制诸夷,吴王应该熟悉了。

李世民读完捷报,众人把目光投向了李靖,作为军方第一人,该你说话了。

李靖也不负众望,神情平淡道:“中阵上获,记录功勋,依照旧例或增或减赏赐便是,此时兵部司勋郎中清楚。”

“嗯。”李世民点了点头,又问:“那吴王该怎么赏赐?”

“请陛下决断。”

李世民琢磨片刻,道:“增邑如何,增到一千五百户。”

“臣以为妥当。”

“臣附议。”

“财货就不赏赐了,朕把渭水边几百顷田赏给他,兵部那边就不用拟定吴王的勋赏了。”

“是。”

众人松了一口气,不用拟定就好,要是放任兵部拟定,怕不是要搞出几十个方案!

“吴地偏远,不宜王大国。”李世民忽然开口,众宰相吓了一跳。

吴地偏远?

不宜王大国?

这是要让吴王徙封吗,吴国不算是效果,至少比起谭国、腾国要大很多吧,必吴王还要尊贵的封号,只能从五霸七雄中挑选。

首先秦王的封号默认排除,假如吴王被封为秦王,第二天满朝文武就该上疏改立太子了。

晋王也要排除,因为已经有晋王了,燕王、魏王、齐王、韩王同理,都有人了。

楚王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和吴国都在南方,徙封起来也很合理,是个大国。

其次就是赵国,也是大国,但是地处北地,比起楚王可能性差了一层。

“陛下……”房玄龄犹豫片刻,还是出言问道,这是他身为宰相之首的责任,倘若他不开口,其他人谁敢开口?

“没事,今日就到此为止吧,兵部明日拿出勋赏,明日就要跟随诏书一起送去灵州。”

“军赏不逾月,一定要快。”

“臣知道了。”

离开之时,天色已然暗淡,但全体宰相在此,李世民也必须下令保留宫门。

出了承天门,魏征走到房玄龄身侧,小声问:“陛下属意吴王?”

“是。”房玄龄顺口回答,他一天一夜没回家,在宫中起卧,颇有些憔悴。

魏征趁着夜色,暗中捏了捏房玄龄的胳膊,压低声音:“某问的是大位。”

“不会。”房玄龄皱眉道,虽然吴王不错,但太子在位十一年,做事没有什么不妥的,天子也没有必要废黜,徒增变乱。

“那陛下怎么会让吴王典兵?”

“前隋、北周覆灭之时,要是宇文氏、杨氏宗室典兵在外的将军多一些,国祚岂会几十年灭绝?”房玄龄充分理解李世民的想法,贞观年间天下初显安定,但谁也不能想到一百年后将会是绝无仅有的繁华盛世。

在此时,大唐的国祚还是一个未知数。

大隋当年开皇年间,府库粮食堆满都要溢出来了,钱财何等充裕,兵力何等强盛,然而十几年化为乌有!

李世民想要保持大唐国祚绵长,就要付出更多努力。

南北朝乱世几百年,大唐现在还没有安稳下来呢,不靠宗室拱卫,大唐倾覆谁来辅弼?

“可是江夏郡王不也是宗室吗?”

“玄成,一间屋子,支柱越多越稳固,对不对?”

“嗯……对!”魏征琢磨了一会,点头确认。

“所以陛下想让梁柱多一点,陛下乃是开国之君,知道如何能让大唐稳固下来。”

魏征思量片刻,猛然摇头,愤然长叹一口气,忧心忡忡道:“七国之乱的前例,陛下难道忘了不成,八王之乱的先例,陛下难道也忘了,前隋汉王谋反的先例,这才几年,陛下难道也忘了?”

“天下都是这些诸侯王扰乱的!典兵在外,心怀异志,扰乱天下,何言拱卫?”

“汉代有七国之乱,但是也有光武中兴,宗室在外,拱卫朝廷,不也有效吗?”

房玄龄反驳魏征,世上很少有绝对失败的政策,诸侯王虽然有尾大不掉的危险,但是拱卫社稷却是做的不错。

“吴王……吴王未必有能力凿穿漠北,横扫薛延陀。”

“自汉代以来,谁不想封狼居胥,可直到今日,又有几人?”

圆月当空,清冷的月光诱人思想,此前李恪完全不懂为什么看到月亮就想念故乡,在外地读大学的他,一年半载不回家,也没有一点想念。

但是,此时此刻,看到高高悬挂在夜幕的圆月,他动容了。

眼角不知何时留下两行清泪,思念的是家乡吗?

或许是吧,李恪不能确定自己为什么会感到悲伤,细细思考,只感觉一阵恍惚,好像是无言强说愁,又像是孤身一人的凄冷。

圆月孤身一人,高悬夜幕,满天星斗消失在月光中。

天上如此,人间又当如何?

寒彻骨髓的寒意,不知何时何地开始,时时刻刻萦绕李恪,

让他陷入迷茫,陷入孤单。

“大王,喝些酒吧,暖暖身子。”

“卫司马怎么来了?”李恪接过酒囊,坐在马背上自顾自饮起来。

卫文斌笑道:“大军少了主将,臣怎敢不出来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